緻父母的信
關燈
小
中
大
子掩住了臉面。
我意識到自己又犯老毛病了,臉上便露出了難堪的神色,我說:“我又在看你的臉呀。
”“嗯,那也沒什麼。
”“真不好意思啊!”“不!”“不就好,不過……”“行啦。
”少女說罷,放下袖子,擺出一副努力接受我正視的神情。
我卻把視線移開了。
“我習慣了,可還有點不好意思。
”少女說着臉上泛起了紅潮,閃爍着銳利的目光,“我的臉嘛,以後天天看見,就不稀罕了,我可以放心了。
” 對了,早在八九年前,我已把這件事寫在我的短篇小說裡。
隻有少女這句話是虛構的,即“我的臉就不稀罕了”。
“我的臉就不稀罕了”這句話,當然意味着我要同她結婚——她用袖子遮住臉,是在河畔一家旅館裡的事。
剛過一個月,我們便在河對岸的旅館裡訂了婚。
此後又過了不到一個月,她就撕毀了婚約。
我上次給你們寫的信,即那封隻好投到墓地的信,上面寫了一段關于我到北國去見她父親的事。
多少年來,我一直思念着她,現在在這裡再也不想寫這件事了。
前天恰巧是第十個年頭,那位少女來我家造訪。
然後又留下非常寂寞的背影走了。
這封信有好幾處我寫了“背影”,一個人充滿着感情凝望着另一個人的背影,且深深地刻印在心間,這種機會是不會太多的。
前天夜裡看見少女的背影,确實是少見的背影之一。
她在傍晚六點來到,十一點左右回去,已是深夜了。
我把她送到正門。
可能是深夜了,家中的女人洗完澡後,将擋雨闆都關上了,我把它打開,先于她走出院子,一直把她送到大門口。
提起這件黑色和服短褂,我原先在三鋪席的書齋裡,還以為它本來是别的顔色,後來才染黑的。
我看了大半天,心想:這種令人讨厭的事,自己何必去考慮呢。
然而,這又是另一種親切的表現。
呼喚死去的你們隻是一種形式,這封信要在許多讀者面前公開的。
闊别十年,昔日的少女又來造訪,大概由于我是小說家的緣故吧。
她的前半生是不幸的,十年前同初出茅廬的小說家訂了婚,更增加了她的不幸,而她自己卻沒有覺察。
不僅如此,她閱讀我寫的有關她的小說,而且思念我,這似乎是對她不幸的一種慰藉,也成了她的一個擺脫不幸的辦法。
臨走前,她要求我不要将她前天來訪的事告訴她昔日的相識,也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今後兩三年,或許七八年,她會覺得我的家更難造訪了。
她反複地問道:你萬沒有想到我會來吧?你大撅覺得我這個女人太厚顔無恥了吧?她說:小女傭在打掃庭院,她給我開了門。
真不知幫了我多大的忙啊!妻子非常氣惱,說她那副樣子像一隻賊貓。
我一詢問,原來是小女傭猛然把門打開的時候,站在門外的少女一溜煙地跑到前三間房的拐角處,然後又從那裡悄悄地折回來,再三打聽家裡有沒有人。
她上了走廊還詢問同樣的問題。
她可能不十分了解我家裡有什麼人和我家的門牌号碼。
昨晚一個歌劇舞女告訴我:兩三天前,有位婦女到後台來打聽菱沼先生目前在不在東京。
她好像是從報刊雜志上了解到了我當小歌劇院顧問的事。
據說,她一次也沒有欣賞過歌劇,卻到那裡去探聽我的住址。
她隻知道小歌劇院在上野櫻木町,不知道門牌号碼。
她從上野公園正門穿到後門,問了兩次警察,然後又問了一個推銷員,這才找到小歌劇院。
回去的路,她不甚清楚。
本應送她到電車站,或者讓她乘出租汽車才是。
但是,因為怕妻子不高興,我沒有這樣做。
我隻是走在她前頭,出了正門,把她送到大門口。
門是她自己打開的,也是她自己關閉的。
她不會故做媚态,再說我也沒有閑工夫去看她的背影。
可是,當她把門關上的時候,我的心潮不由得起伏翻騰,仿佛看到了一個非常寂寞的背影。
像是把少女送到遙遠的國度去,又像是讓她随着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了。
從上次少女來見我,到這次再來,相距已經十年了。
我不禁想道:下次重逢是不是又要再過十年呢。
不用說,那天夜裡我和妻子都難以成眠。
我服了比平時多一倍的安眠藥。
由于藥物的作用,昨天早晨我的腦袋還是昏昏沉沉的。
妻子硬把我搖醒,說是又有一位少女在等我醒來。
不知出于偶然還是别的什麼原因,昔日的少女不斷來訪。
雖然這位少女同我闊别了整整七年才又相逢,卻沒有前一天的少女來得唐突。
因為早晨來的少女,前些日子給我來過信。
隻是這封信比前一天的少女來訪,更使我出乎意外。
另外這又是她第一次給我寫的信。
七八年前我們住在附近,同她經常會面,用不着書信往來。
據說,前天來的少女曾對小女傭說:也許他早已把我忘得一幹二淨了。
昨天來的少女在信裡寫道:也許你早已把我抛諸腦後了。
當小女傭傳達前天來的少女的舊姓時,我還誤以為是與她同姓的一個年輕的小說家呢。
當女傭再說“是位婦女”時我立即想到:啊,原來是她!我對她闊别十年出其不意地來訪,絲毫也不覺得奇怪。
恐怕是由于這五六年來,我無時不在思念她的緣故。
然而,對昨天來的少女,這九年裡我早已完全忘卻了。
我接到她前些日子的來信,還誤以為是别的女性寫的呢。
在十年前曾同前天來的少女一起在本鄉的咖啡館工作過很短時間的那些女招待中,有一個和發信人同名同姓的。
她也在前年底突然寄來一封信。
記得信上是這樣寫的:看在朋友份上,我有一事相求,若登門拜訪不便,希望能找個地方面叙。
我猜想,所謂朋友,也許是我昔日的情人。
我無意中遲遲未複。
她特别多疑,又來信說:像我這樣的女子給您寫信,給您添麻煩了吧。
我大吃一驚,連忙寫了一封道歉信。
心想:那位女子結婚以後可能改姓了吧。
把信再讀下去,我想起了七年前的兩個女學生,尤其是那個赤身露體的。
她亭亭玉立在公共澡堂更衣處。
她隻不過從我眼裡一掠而過,然而像她這樣矯健、年輕、充滿美感的肉體,我還不曾看過。
因此這一瞬間的記憶至今猶新,如同帶有宗教色彩的新鮮的夢境一樣,仍沒從我的心中消逝。
然而,如今的她同這種強光般的夢境結合不起來了。
人世間生活的艱辛,使七年後的這位少女的信也變得模模糊糊了。
她父親一年前得了胃癌,最近故去。
她隻有一個九歲的弟弟。
舉目無親,又找不到職業維持今後的生計,唯一的一個朋友也于上月結了婚。
隻剩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一天,她從雜志的卷首插圖中,看見了我的照片,倍感親切,心想:說不定可以托他給找個職業呢。
于是,就給我來信。
我們四五個大學生,過去常常同她們在一起遊玩。
由于職業的關系,每月的雜志都印有我的名字。
所以除我之外,其他人的情況她一無所知。
她在信尾寫了這麼一句話:如有機會見到舊友,請轉告他們,我還活在人世。
我複信說:介紹職業一事,暫時難以實現,得便的話,願恭候暢叙舊誼。
去年,一天上午她來了。
她們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我辨不出她們誰是誰了。
不過,我問妻子,來訪的是個美人嗎?我是一邊脫睡衣一邊笑着問的。
其實,直到會面之前,寫信人究竟是那位健美的少女,還是另一位少女,我也不能清晰地回憶起來了。
前天來的少女,坐了五小時。
昨天來的少女,呆了一個小時就離去了。
這固然是因為我昨天下午一點鐘有課,少女伯耽誤我上課。
不過,她也并不是特地來拜訪我,而是到附近大街上取借款順道前來的。
為了同樣的事,她還要繞到郊外去。
我把她送出大門口。
像前天晚上一樣,我無意目送少女遠去的背影。
我模模糊糊地想過:近期可能還會同她再見的。
事實正相反,前天晚上來的少女臨走時問了一堆問題,諸如今後我可以給您寫信嗎?給您寫信能接到您的回信嗎? 昨天的少女定時沉默不語,卻先來信了。
信中寫道:分别多年又見面,您音容依舊,我很是懷念。
相形之下,我的境遇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連我自己也驚愕不已。
今後如何生活呢?想到這些,我就感到異常孤寂。
昨天從您那兒出來,又到熟人那裡去了,還是不能如願。
我想,反正要失身,還是在人地生疏的大阪失身好,我多想盡早離開東京啊。
但一想到難得同您見面,馬上又要遠走他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逢,眼淚就簌簌地落下來了。
我開始給已不在人世的你們寫這封全是虛構的信時,恰巧郵差送來了這位少女的來信。
我陷入了無法形容的自我嫌惡的深淵之中,茫然呆了三四個小時。
前天來的少女和昨天來的少女,都以為我已發迹,把我看成财主了。
她們要是知道我是靠出賣這些送往墳場的信,來還清上月的房租和各種開支,她們不知該會多麼震驚啊。
這些姑且不說,就說我把她們稱做少女這件事吧,也會吓得她們目瞪口呆的。
前天來的少女一再聲稱:再過三年她就三十歲了。
我在她十七歲以後,就沒有見過她。
在我的心中,她總是個十七歲的少女。
事隔十年再次來訪,她已是二十七歲了。
這毫不奇怪,聽說她的長女都快十歲了。
我曾在北國的市鎮上,見過她的父親一面,據說他去年也曾到東京她的家住過。
她說:她父親反正已是耄耄之年,活不長了。
我曾想過:如果我結婚,就把她妹子叫來。
她撕毀婚約以後,我又曾夢想過,有朝一日,也要同她年幼的妹子戀愛呢……據說,這位妹子也是由她收養成人的,去年十九歲上結了婚。
今年要生孩子了。
“十年,下一個十年,你又該讓女兒結婚喽,”我說。
“不,用不着十年,再過七八年,她就完全長大成人喽,”她說着,寂寞地笑了笑。
據說,她十八歲上生了第一個女兒,此後丈夫患病,她護理了四年,丈夫故去了。
去年,她同現在的丈夫生下的長子也天折了。
不滿周歲的女兒是靠牛奶喂養大的。
她丈夫去年失業了。
昨天來的少女也落落寡歡地說:那時候還有所謂青春,可是……七八年前,她還是個女學生,如今已是二十六七歲了。
她們淨談生活重擔一類的話,似乎想要我幫點什麼忙,這也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
我依舊把她們叫做少女,寫下一行好像是對風聲、對明月的喃喃自語,我是個多麼稚氣的少年啊。
這封信的對象是你們,然而哪兒都找不到你們。
我也就不用擔心你們會說:你淨寫些虛構的事寄來。
這可能就是我的幸福吧。
我對風聲和明月,也早有種種回憶,若不追思這些回憶,那什麼也說不出來。
隻有你們沒給我留下什麼回億。
對于所有的人來說,父母應該是最豐富最親切的回憶的源泉。
惟獨我卻沒有任何一點這方面的感受。
這是多麼幸福啊。
沒有背影的你們啊。
夜闌人靜,把門關上,少女的背影消失了。
據她說:她有嚴重的心髒病,發作起來,常常下氣不接上氣。
有一回走路也頭暈目眩,看不見東西,好在她性格剛強,緊閉眼睛,喊了聲“挺住”,也就挺住了,所以還好。
她若是個懦弱的人,當場倒下,不知會給陌生人添多少麻煩哩。
她還說:她搽了胭脂才顯得有點紅光,其實她的臉色是蒼白的。
醫生曾對她宣布過,如果不保持絕對安靜,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死去,兩三天前,她曾去占卦先生那兒算過命。
她生活不富裕,當然沒有條件雇用女傭,她自己撫養兩個孩子,再加上她又愛幹淨,不從早幹到晚就不舒心。
為了生活,她隻得支撐着病體拚命幹,或許還得到酒店那種同安靜正相反的地方去。
面對這樣的背影,我該說些什麼呢?我覺得比較起來,還是面對死去的父母傾吐衷腸反倒輕松得多。
你們的獨生子也想不起你們了,故去的父母啊,安息吧! 第三封信 這是盂蘭盆會①的十六日晚上,據說地獄也要揭開飯鍋蓋的。
我和妻子在上野大街上漫步。
妻子在一家佛龛鋪前停住腳步,說: “明年咱家也買一個佛龛吧。
” “别胡說,家裡要是安置什麼佛龛,會死人的!” “什麼死不死的,你不死,不會有人死。
” “是啊。
” 在人流裡步行時的對話就此結束。
我仍然不想要孩子。
那麼,要說死,不是妻子,肯定就是我。
我沒兄弟。
我想,我是應該向你們表示感謝的。
這種說法,難道是沒話找話嗎。
我是一個輕薄的人,同我寫的東西有許多虛構和杜撰的一樣,我說話也是非常任性的。
有時我也這樣自省。
①日本民間習俗,每年七月十五日以各種食物供奉祖先,向餓鬼布施,為祖先求冥福,以拯救其痛苦。
“姐姐還活着就好了,可是……” 每逢人們這樣說,我都厭惡,甚至戰栗。
在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來說,不管怎樣,這也不完全是虛飾吧。
不過,這不是說姐姐是個令人讨厭的少女。
你們謝世七八年後,姐姐十五歲上也告别了人世。
當時我才十一二歲。
你們作古不久,祖父母把我帶回故鄉。
這時候,姐姐寄養在姨母家。
我們分兩地生活。
連有姐姐這件事,我也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姐姐的死,我也隻是通過祖父的悲傷才感受到的。
我還記得,姐姐咽氣前,連祖父也沒能趕上見姐姐一面。
再說,他也沒帶我去參加葬禮。
自從姐姐離開我直到逝世這段時間,我總共隻見過姐姐兩次。
一次是姐姐回故鄉參加祖母的葬禮,一次是祖母去世不久,我在姨媽陪同下走訪親戚的時候。
那年我已八歲了,可還是回憶不起姐姐的任何一個特征。
隻有一個稱得上是記憶的東西,那就是正如你們所知道的,老家緊挨正門那間房子面向庭院南邊,有一個兩層的走廊,廊外柱與柱之間架着一根棍子,我坐在上面當馬騎,姐姐就在鋪席上哭叫起來……那時的心情,我至今記憶猶新。
就是說,我悔恨自己做錯了事。
我為了隐瞞自己的過錯,反而虛張聲勢。
由于我的過錯,姐姐才啼哭的
我意識到自己又犯老毛病了,臉上便露出了難堪的神色,我說:“我又在看你的臉呀。
”“嗯,那也沒什麼。
”“真不好意思啊!”“不!”“不就好,不過……”“行啦。
”少女說罷,放下袖子,擺出一副努力接受我正視的神情。
我卻把視線移開了。
“我習慣了,可還有點不好意思。
”少女說着臉上泛起了紅潮,閃爍着銳利的目光,“我的臉嘛,以後天天看見,就不稀罕了,我可以放心了。
” 對了,早在八九年前,我已把這件事寫在我的短篇小說裡。
隻有少女這句話是虛構的,即“我的臉就不稀罕了”。
“我的臉就不稀罕了”這句話,當然意味着我要同她結婚——她用袖子遮住臉,是在河畔一家旅館裡的事。
剛過一個月,我們便在河對岸的旅館裡訂了婚。
此後又過了不到一個月,她就撕毀了婚約。
我上次給你們寫的信,即那封隻好投到墓地的信,上面寫了一段關于我到北國去見她父親的事。
多少年來,我一直思念着她,現在在這裡再也不想寫這件事了。
前天恰巧是第十個年頭,那位少女來我家造訪。
然後又留下非常寂寞的背影走了。
這封信有好幾處我寫了“背影”,一個人充滿着感情凝望着另一個人的背影,且深深地刻印在心間,這種機會是不會太多的。
前天夜裡看見少女的背影,确實是少見的背影之一。
她在傍晚六點來到,十一點左右回去,已是深夜了。
我把她送到正門。
可能是深夜了,家中的女人洗完澡後,将擋雨闆都關上了,我把它打開,先于她走出院子,一直把她送到大門口。
提起這件黑色和服短褂,我原先在三鋪席的書齋裡,還以為它本來是别的顔色,後來才染黑的。
我看了大半天,心想:這種令人讨厭的事,自己何必去考慮呢。
然而,這又是另一種親切的表現。
呼喚死去的你們隻是一種形式,這封信要在許多讀者面前公開的。
闊别十年,昔日的少女又來造訪,大概由于我是小說家的緣故吧。
她的前半生是不幸的,十年前同初出茅廬的小說家訂了婚,更增加了她的不幸,而她自己卻沒有覺察。
不僅如此,她閱讀我寫的有關她的小說,而且思念我,這似乎是對她不幸的一種慰藉,也成了她的一個擺脫不幸的辦法。
臨走前,她要求我不要将她前天來訪的事告訴她昔日的相識,也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今後兩三年,或許七八年,她會覺得我的家更難造訪了。
她反複地問道:你萬沒有想到我會來吧?你大撅覺得我這個女人太厚顔無恥了吧?她說:小女傭在打掃庭院,她給我開了門。
真不知幫了我多大的忙啊!妻子非常氣惱,說她那副樣子像一隻賊貓。
我一詢問,原來是小女傭猛然把門打開的時候,站在門外的少女一溜煙地跑到前三間房的拐角處,然後又從那裡悄悄地折回來,再三打聽家裡有沒有人。
她上了走廊還詢問同樣的問題。
她可能不十分了解我家裡有什麼人和我家的門牌号碼。
昨晚一個歌劇舞女告訴我:兩三天前,有位婦女到後台來打聽菱沼先生目前在不在東京。
她好像是從報刊雜志上了解到了我當小歌劇院顧問的事。
據說,她一次也沒有欣賞過歌劇,卻到那裡去探聽我的住址。
她隻知道小歌劇院在上野櫻木町,不知道門牌号碼。
她從上野公園正門穿到後門,問了兩次警察,然後又問了一個推銷員,這才找到小歌劇院。
回去的路,她不甚清楚。
本應送她到電車站,或者讓她乘出租汽車才是。
但是,因為怕妻子不高興,我沒有這樣做。
我隻是走在她前頭,出了正門,把她送到大門口。
門是她自己打開的,也是她自己關閉的。
她不會故做媚态,再說我也沒有閑工夫去看她的背影。
可是,當她把門關上的時候,我的心潮不由得起伏翻騰,仿佛看到了一個非常寂寞的背影。
像是把少女送到遙遠的國度去,又像是讓她随着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了。
從上次少女來見我,到這次再來,相距已經十年了。
我不禁想道:下次重逢是不是又要再過十年呢。
不用說,那天夜裡我和妻子都難以成眠。
我服了比平時多一倍的安眠藥。
由于藥物的作用,昨天早晨我的腦袋還是昏昏沉沉的。
妻子硬把我搖醒,說是又有一位少女在等我醒來。
不知出于偶然還是别的什麼原因,昔日的少女不斷來訪。
雖然這位少女同我闊别了整整七年才又相逢,卻沒有前一天的少女來得唐突。
因為早晨來的少女,前些日子給我來過信。
隻是這封信比前一天的少女來訪,更使我出乎意外。
另外這又是她第一次給我寫的信。
七八年前我們住在附近,同她經常會面,用不着書信往來。
據說,前天來的少女曾對小女傭說:也許他早已把我忘得一幹二淨了。
昨天來的少女在信裡寫道:也許你早已把我抛諸腦後了。
當小女傭傳達前天來的少女的舊姓時,我還誤以為是與她同姓的一個年輕的小說家呢。
當女傭再說“是位婦女”時我立即想到:啊,原來是她!我對她闊别十年出其不意地來訪,絲毫也不覺得奇怪。
恐怕是由于這五六年來,我無時不在思念她的緣故。
然而,對昨天來的少女,這九年裡我早已完全忘卻了。
我接到她前些日子的來信,還誤以為是别的女性寫的呢。
在十年前曾同前天來的少女一起在本鄉的咖啡館工作過很短時間的那些女招待中,有一個和發信人同名同姓的。
她也在前年底突然寄來一封信。
記得信上是這樣寫的:看在朋友份上,我有一事相求,若登門拜訪不便,希望能找個地方面叙。
我猜想,所謂朋友,也許是我昔日的情人。
我無意中遲遲未複。
她特别多疑,又來信說:像我這樣的女子給您寫信,給您添麻煩了吧。
我大吃一驚,連忙寫了一封道歉信。
心想:那位女子結婚以後可能改姓了吧。
把信再讀下去,我想起了七年前的兩個女學生,尤其是那個赤身露體的。
她亭亭玉立在公共澡堂更衣處。
她隻不過從我眼裡一掠而過,然而像她這樣矯健、年輕、充滿美感的肉體,我還不曾看過。
因此這一瞬間的記憶至今猶新,如同帶有宗教色彩的新鮮的夢境一樣,仍沒從我的心中消逝。
然而,如今的她同這種強光般的夢境結合不起來了。
人世間生活的艱辛,使七年後的這位少女的信也變得模模糊糊了。
她父親一年前得了胃癌,最近故去。
她隻有一個九歲的弟弟。
舉目無親,又找不到職業維持今後的生計,唯一的一個朋友也于上月結了婚。
隻剩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一天,她從雜志的卷首插圖中,看見了我的照片,倍感親切,心想:說不定可以托他給找個職業呢。
于是,就給我來信。
我們四五個大學生,過去常常同她們在一起遊玩。
由于職業的關系,每月的雜志都印有我的名字。
所以除我之外,其他人的情況她一無所知。
她在信尾寫了這麼一句話:如有機會見到舊友,請轉告他們,我還活在人世。
我複信說:介紹職業一事,暫時難以實現,得便的話,願恭候暢叙舊誼。
去年,一天上午她來了。
她們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我辨不出她們誰是誰了。
不過,我問妻子,來訪的是個美人嗎?我是一邊脫睡衣一邊笑着問的。
其實,直到會面之前,寫信人究竟是那位健美的少女,還是另一位少女,我也不能清晰地回憶起來了。
前天來的少女,坐了五小時。
昨天來的少女,呆了一個小時就離去了。
這固然是因為我昨天下午一點鐘有課,少女伯耽誤我上課。
不過,她也并不是特地來拜訪我,而是到附近大街上取借款順道前來的。
為了同樣的事,她還要繞到郊外去。
我把她送出大門口。
像前天晚上一樣,我無意目送少女遠去的背影。
我模模糊糊地想過:近期可能還會同她再見的。
事實正相反,前天晚上來的少女臨走時問了一堆問題,諸如今後我可以給您寫信嗎?給您寫信能接到您的回信嗎? 昨天的少女定時沉默不語,卻先來信了。
信中寫道:分别多年又見面,您音容依舊,我很是懷念。
相形之下,我的境遇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連我自己也驚愕不已。
今後如何生活呢?想到這些,我就感到異常孤寂。
昨天從您那兒出來,又到熟人那裡去了,還是不能如願。
我想,反正要失身,還是在人地生疏的大阪失身好,我多想盡早離開東京啊。
但一想到難得同您見面,馬上又要遠走他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逢,眼淚就簌簌地落下來了。
我開始給已不在人世的你們寫這封全是虛構的信時,恰巧郵差送來了這位少女的來信。
我陷入了無法形容的自我嫌惡的深淵之中,茫然呆了三四個小時。
前天來的少女和昨天來的少女,都以為我已發迹,把我看成财主了。
她們要是知道我是靠出賣這些送往墳場的信,來還清上月的房租和各種開支,她們不知該會多麼震驚啊。
這些姑且不說,就說我把她們稱做少女這件事吧,也會吓得她們目瞪口呆的。
前天來的少女一再聲稱:再過三年她就三十歲了。
我在她十七歲以後,就沒有見過她。
在我的心中,她總是個十七歲的少女。
事隔十年再次來訪,她已是二十七歲了。
這毫不奇怪,聽說她的長女都快十歲了。
我曾在北國的市鎮上,見過她的父親一面,據說他去年也曾到東京她的家住過。
她說:她父親反正已是耄耄之年,活不長了。
我曾想過:如果我結婚,就把她妹子叫來。
她撕毀婚約以後,我又曾夢想過,有朝一日,也要同她年幼的妹子戀愛呢……據說,這位妹子也是由她收養成人的,去年十九歲上結了婚。
今年要生孩子了。
“十年,下一個十年,你又該讓女兒結婚喽,”我說。
“不,用不着十年,再過七八年,她就完全長大成人喽,”她說着,寂寞地笑了笑。
據說,她十八歲上生了第一個女兒,此後丈夫患病,她護理了四年,丈夫故去了。
去年,她同現在的丈夫生下的長子也天折了。
不滿周歲的女兒是靠牛奶喂養大的。
她丈夫去年失業了。
昨天來的少女也落落寡歡地說:那時候還有所謂青春,可是……七八年前,她還是個女學生,如今已是二十六七歲了。
她們淨談生活重擔一類的話,似乎想要我幫點什麼忙,這也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
我依舊把她們叫做少女,寫下一行好像是對風聲、對明月的喃喃自語,我是個多麼稚氣的少年啊。
這封信的對象是你們,然而哪兒都找不到你們。
我也就不用擔心你們會說:你淨寫些虛構的事寄來。
這可能就是我的幸福吧。
我對風聲和明月,也早有種種回憶,若不追思這些回憶,那什麼也說不出來。
隻有你們沒給我留下什麼回億。
對于所有的人來說,父母應該是最豐富最親切的回憶的源泉。
惟獨我卻沒有任何一點這方面的感受。
這是多麼幸福啊。
沒有背影的你們啊。
夜闌人靜,把門關上,少女的背影消失了。
據她說:她有嚴重的心髒病,發作起來,常常下氣不接上氣。
有一回走路也頭暈目眩,看不見東西,好在她性格剛強,緊閉眼睛,喊了聲“挺住”,也就挺住了,所以還好。
她若是個懦弱的人,當場倒下,不知會給陌生人添多少麻煩哩。
她還說:她搽了胭脂才顯得有點紅光,其實她的臉色是蒼白的。
醫生曾對她宣布過,如果不保持絕對安靜,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死去,兩三天前,她曾去占卦先生那兒算過命。
她生活不富裕,當然沒有條件雇用女傭,她自己撫養兩個孩子,再加上她又愛幹淨,不從早幹到晚就不舒心。
為了生活,她隻得支撐着病體拚命幹,或許還得到酒店那種同安靜正相反的地方去。
面對這樣的背影,我該說些什麼呢?我覺得比較起來,還是面對死去的父母傾吐衷腸反倒輕松得多。
你們的獨生子也想不起你們了,故去的父母啊,安息吧! 第三封信 這是盂蘭盆會①的十六日晚上,據說地獄也要揭開飯鍋蓋的。
我和妻子在上野大街上漫步。
妻子在一家佛龛鋪前停住腳步,說: “明年咱家也買一個佛龛吧。
” “别胡說,家裡要是安置什麼佛龛,會死人的!” “什麼死不死的,你不死,不會有人死。
” “是啊。
” 在人流裡步行時的對話就此結束。
我仍然不想要孩子。
那麼,要說死,不是妻子,肯定就是我。
我沒兄弟。
我想,我是應該向你們表示感謝的。
這種說法,難道是沒話找話嗎。
我是一個輕薄的人,同我寫的東西有許多虛構和杜撰的一樣,我說話也是非常任性的。
有時我也這樣自省。
①日本民間習俗,每年七月十五日以各種食物供奉祖先,向餓鬼布施,為祖先求冥福,以拯救其痛苦。
“姐姐還活着就好了,可是……” 每逢人們這樣說,我都厭惡,甚至戰栗。
在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來說,不管怎樣,這也不完全是虛飾吧。
不過,這不是說姐姐是個令人讨厭的少女。
你們謝世七八年後,姐姐十五歲上也告别了人世。
當時我才十一二歲。
你們作古不久,祖父母把我帶回故鄉。
這時候,姐姐寄養在姨母家。
我們分兩地生活。
連有姐姐這件事,我也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姐姐的死,我也隻是通過祖父的悲傷才感受到的。
我還記得,姐姐咽氣前,連祖父也沒能趕上見姐姐一面。
再說,他也沒帶我去參加葬禮。
自從姐姐離開我直到逝世這段時間,我總共隻見過姐姐兩次。
一次是姐姐回故鄉參加祖母的葬禮,一次是祖母去世不久,我在姨媽陪同下走訪親戚的時候。
那年我已八歲了,可還是回憶不起姐姐的任何一個特征。
隻有一個稱得上是記憶的東西,那就是正如你們所知道的,老家緊挨正門那間房子面向庭院南邊,有一個兩層的走廊,廊外柱與柱之間架着一根棍子,我坐在上面當馬騎,姐姐就在鋪席上哭叫起來……那時的心情,我至今記憶猶新。
就是說,我悔恨自己做錯了事。
我為了隐瞞自己的過錯,反而虛張聲勢。
由于我的過錯,姐姐才啼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