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今戈鐵馬悲慷氣 裁剪冰绡血淚詞
關燈
小
中
大
看門的護兵是以前服侍過耿京的馬并,認得耿照,不用通傳,便帶他們進去。
那小護兵悄悄說道:“辛将軍這幾天心裡很悶,我見他常常一個人在屋子裡踱來踱去,也不知想些什麼,老半天不說話。
茶不思,飯不想的,隻怕要悶出病來。
耿相公,你來得正好,勸一勸他。
” 耿照走近書房,隻聽得铮铮聲響,原來辛棄疾正在以劍擊往,按怕高吟,耿照小聲說道:“稼軒想是又得新詞了。
咱門且别擾亂了他的清興。
” 隻聽得辛棄疾聲音高亢,那激昂慷慨,滿腔悲憤的情懷都似要從詞中發洩出來,唱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謝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上。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南宋偏安江南,正是三國時代吳國所占的疆土,辛棄疾将曹操侵吳,被孫權(仲謀)擊敗的故事,比拟今日的金兵南侵,緬懷古代英雄,而興揮戈殺敵的壯志。
激昂慷慨,令人熱血沸騰。
收照忍不住大叫道:“好,好詞!” 辛棄疾倏然收劍,踏出房門,哈哈笑道:“我道是誰,原來你來了,這位——”蓬萊魔女笑道:“辛将軍認不得我了?”辛棄疾定睛一瞧,大笑道:“原來是柳女俠,你改了男子裝束,我還隻道是照弟結交的少年英雄呢。
請進,請進。
” 坐定之後,辛棄疾說道:“華大俠前幾天到過這裡,還說起你們.柳女俠,你可見過他了?”蓬萊魔女黯然說道:“見過了。
他昨日已離開臨安,我恰好趕上和他見了一面。
”辛棄疾稍稍知道他們之間的事情,但也隻知華谷涵是對蓬萊魔女私心愛慕,至于武林天驕的那段糾紛,他卻是毫不知情了。
他見蓬萊魔女神色黯然,還隻道她是傷離恨别,心裡反而晴暗為谷涵喜歡,想道:“看來不隻男的有心,女的也有意。
”便安慰蓬萊魔女道:“華大俠熱心為國,四處奔波,令人敬佩。
我和他已約好将來在軍中見面,柳女快也下愁沒有與他會面之期。
” 蓬萊魔女不願多談她的私事,淡淡一笑,扭轉話題,說道:“大家都是執戈禦敵,見不見面都是一樣。
辛将軍,你詞意沉雄,但卻似頗有心事。
這是何故?依我看來,今日并非沒有孫仲謀這樣的英雄人物,虞允文将軍名副其實,當真是允文允武,辛将軍,你自己也是文武全才,上馬能殺賊,下馬能草露布的英雄,比之孫仲謀,也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何用慨歎?”辛棄疾喟然歎道:“你太看重我了。
柳女俠,但你卻有所不知,朝廷之事,言之實是令人氣憤。
” 辛棄疾歎了口氣,接着說道:“金虜南侵的消息傳來,最初廷議紛壇,主和派由魏良臣倡議,甚為得勢。
有請皇上遷都避敵的,甚至還有請皇上向金虜上表請罪的。
後來文臣中的陳康伯,武将中的劉椅等等正直大臣,慷慨陳言,駁斥了主和謬論。
皇上終于也明白了求和避敵,大宋即難免覆亡,這才起用劉锜為‘江淮制置使’,備戰待敵。
“如今全國人心振奮,主和派的氣焰,是被壓下去了。
魏良臣連一個‘和’字也不敢出口了。
可是主和派諸人,仍是柄國當權,備戰的将領,卻受到諸多制時! “即以虞允文将軍的處境而論,他奉命守江禦淮,單騎出京,收編散兵遊勇,招募民兵,短短幾月,即練成一支勁旅,朝廷應如何嘉獎才對,但主和派反而彈劾他,說他下該擅自收編其他将領的潰卒,有越職權。
那些畏敵如虎,聞風先遁的将領,十九躲到後方,甚至連人影也找不到,散兵遊勇,總得有個安置。
劉锜上表替虞允文辯解,皇上明白了實情,這才沒有加罪于他。
主和派彈劾不成,卻又藉口怕虞允文俘報兵額,要派什麼點兵官去點過兵丁數目,這才能發足糧饷。
在未清點名額之前,隻能按所報的折半發給。
拖延至今,這問題尚未解決,你說氣不氣人?” 耿照道:“好在老百姓都非常愛戴虞将軍,知他軍糧不足,紛紛輸粟勞軍。
當真是要糧有糧,要人有人。
我在虞将軍的帳下雖然時日無多,老百姓但求有人能夠為他們抗敵,不惜毀家抒難的感人事例卻見了不少!” 辛棄疾又道:“再說到咱們這支義軍,令叔臨終之時,要我挑起這副擔子。
我帶了這支義軍渡江、請朝廷安置。
朝廷如今還是未有明文發落。
皇上召我進京奏對,隻陛下召見了一次,說是叫我等待後命,至今二月有多,也還是沒有下文。
我又不敢擅自離開京都,回到軍中,金虜南侵在即,我在這裡度日如年,你說怎不心急?“這還罷了,前幾日我聽得風聲,說是禁軍都指揮王俊,正在多方活動,請皇上派他去收編這支義軍,做這支義軍的統帥! 我不是想與他争權奪位,可是這,這個王俊,實在不是好人,你可知道?……” 耿照不待辛棄疾把話說完,已是駭然說道:“王俊?不就是從前誣告嶽飛的那個壞蛋?”辛棄疾歎口氣道:“不是他還有何人?他内有司禮太監洪公公給他撐腰。
外有魂良臣作他奧援,勢力可還真不小哪!”耿照大怒道:“他敢到咱們義軍中作統帥,弟兄們先就把他宰了。
”辛棄疾歎道,“這可就要激起兵變了!”正自感到應付為難,說到這裡,那小護兵進來禀報。
那小護兵呈上一張大紅帖子,說道:“劉大人到來拜會将軍。
”蓬萊魔女與耿照聽得“劉大人”三字,都提起了精神,眼睛瞧着那張帖子。
辛棄疾笑道:“不是劉锜,是劉锜的侄子劉直夫。
劉锜統兵在外,委他做‘江淮制置使’的‘京都留守’(等于現代的戰區司令長官的駐京辦事處主任之類職務)。
此人年少得志,雖說是出于叔父提攜,卻并無纨绔子
那小護兵悄悄說道:“辛将軍這幾天心裡很悶,我見他常常一個人在屋子裡踱來踱去,也不知想些什麼,老半天不說話。
茶不思,飯不想的,隻怕要悶出病來。
耿相公,你來得正好,勸一勸他。
” 耿照走近書房,隻聽得铮铮聲響,原來辛棄疾正在以劍擊往,按怕高吟,耿照小聲說道:“稼軒想是又得新詞了。
咱門且别擾亂了他的清興。
” 隻聽得辛棄疾聲音高亢,那激昂慷慨,滿腔悲憤的情懷都似要從詞中發洩出來,唱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謝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上。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南宋偏安江南,正是三國時代吳國所占的疆土,辛棄疾将曹操侵吳,被孫權(仲謀)擊敗的故事,比拟今日的金兵南侵,緬懷古代英雄,而興揮戈殺敵的壯志。
激昂慷慨,令人熱血沸騰。
收照忍不住大叫道:“好,好詞!” 辛棄疾倏然收劍,踏出房門,哈哈笑道:“我道是誰,原來你來了,這位——”蓬萊魔女笑道:“辛将軍認不得我了?”辛棄疾定睛一瞧,大笑道:“原來是柳女俠,你改了男子裝束,我還隻道是照弟結交的少年英雄呢。
請進,請進。
” 坐定之後,辛棄疾說道:“華大俠前幾天到過這裡,還說起你們.柳女俠,你可見過他了?”蓬萊魔女黯然說道:“見過了。
他昨日已離開臨安,我恰好趕上和他見了一面。
”辛棄疾稍稍知道他們之間的事情,但也隻知華谷涵是對蓬萊魔女私心愛慕,至于武林天驕的那段糾紛,他卻是毫不知情了。
他見蓬萊魔女神色黯然,還隻道她是傷離恨别,心裡反而晴暗為谷涵喜歡,想道:“看來不隻男的有心,女的也有意。
”便安慰蓬萊魔女道:“華大俠熱心為國,四處奔波,令人敬佩。
我和他已約好将來在軍中見面,柳女快也下愁沒有與他會面之期。
” 蓬萊魔女不願多談她的私事,淡淡一笑,扭轉話題,說道:“大家都是執戈禦敵,見不見面都是一樣。
辛将軍,你詞意沉雄,但卻似頗有心事。
這是何故?依我看來,今日并非沒有孫仲謀這樣的英雄人物,虞允文将軍名副其實,當真是允文允武,辛将軍,你自己也是文武全才,上馬能殺賊,下馬能草露布的英雄,比之孫仲謀,也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何用慨歎?”辛棄疾喟然歎道:“你太看重我了。
柳女俠,但你卻有所不知,朝廷之事,言之實是令人氣憤。
” 辛棄疾歎了口氣,接着說道:“金虜南侵的消息傳來,最初廷議紛壇,主和派由魏良臣倡議,甚為得勢。
有請皇上遷都避敵的,甚至還有請皇上向金虜上表請罪的。
後來文臣中的陳康伯,武将中的劉椅等等正直大臣,慷慨陳言,駁斥了主和謬論。
皇上終于也明白了求和避敵,大宋即難免覆亡,這才起用劉锜為‘江淮制置使’,備戰待敵。
“如今全國人心振奮,主和派的氣焰,是被壓下去了。
魏良臣連一個‘和’字也不敢出口了。
可是主和派諸人,仍是柄國當權,備戰的将領,卻受到諸多制時! “即以虞允文将軍的處境而論,他奉命守江禦淮,單騎出京,收編散兵遊勇,招募民兵,短短幾月,即練成一支勁旅,朝廷應如何嘉獎才對,但主和派反而彈劾他,說他下該擅自收編其他将領的潰卒,有越職權。
那些畏敵如虎,聞風先遁的将領,十九躲到後方,甚至連人影也找不到,散兵遊勇,總得有個安置。
劉锜上表替虞允文辯解,皇上明白了實情,這才沒有加罪于他。
主和派彈劾不成,卻又藉口怕虞允文俘報兵額,要派什麼點兵官去點過兵丁數目,這才能發足糧饷。
在未清點名額之前,隻能按所報的折半發給。
拖延至今,這問題尚未解決,你說氣不氣人?” 耿照道:“好在老百姓都非常愛戴虞将軍,知他軍糧不足,紛紛輸粟勞軍。
當真是要糧有糧,要人有人。
我在虞将軍的帳下雖然時日無多,老百姓但求有人能夠為他們抗敵,不惜毀家抒難的感人事例卻見了不少!” 辛棄疾又道:“再說到咱們這支義軍,令叔臨終之時,要我挑起這副擔子。
我帶了這支義軍渡江、請朝廷安置。
朝廷如今還是未有明文發落。
皇上召我進京奏對,隻陛下召見了一次,說是叫我等待後命,至今二月有多,也還是沒有下文。
我又不敢擅自離開京都,回到軍中,金虜南侵在即,我在這裡度日如年,你說怎不心急?“這還罷了,前幾日我聽得風聲,說是禁軍都指揮王俊,正在多方活動,請皇上派他去收編這支義軍,做這支義軍的統帥! 我不是想與他争權奪位,可是這,這個王俊,實在不是好人,你可知道?……” 耿照不待辛棄疾把話說完,已是駭然說道:“王俊?不就是從前誣告嶽飛的那個壞蛋?”辛棄疾歎口氣道:“不是他還有何人?他内有司禮太監洪公公給他撐腰。
外有魂良臣作他奧援,勢力可還真不小哪!”耿照大怒道:“他敢到咱們義軍中作統帥,弟兄們先就把他宰了。
”辛棄疾歎道,“這可就要激起兵變了!”正自感到應付為難,說到這裡,那小護兵進來禀報。
那小護兵呈上一張大紅帖子,說道:“劉大人到來拜會将軍。
”蓬萊魔女與耿照聽得“劉大人”三字,都提起了精神,眼睛瞧着那張帖子。
辛棄疾笑道:“不是劉锜,是劉锜的侄子劉直夫。
劉锜統兵在外,委他做‘江淮制置使’的‘京都留守’(等于現代的戰區司令長官的駐京辦事處主任之類職務)。
此人年少得志,雖說是出于叔父提攜,卻并無纨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