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石士鳳,字瑞生;願為明鬼,不願為清人」!僕負屍殓葬之。
·鄒維則,浙永嘉諸生。
素謹厚,斤斤不為豐采。
戊子七月十三日,清兵渡溫之瓯江。
先一日,其家出榖暴場圃,鄰人謂之曰:『兵至矣,知之乎』?維則曰:『具知之;顧不審得食此榖否』?鄰人以為恆語。
次早,維則招其友飲于家且醉,拉同觀清兵渡江;友亦不疑。
至雙門,出一書告其友曰:『為上吾父,雲維則從此入海矣』!友人牽之不得;水中猶回顧,舉手而去,竟死孤峙山下。
·葉尚高,浙瑞安諸生;性爽達。
清兵既渡瓯江,猶服明儒服;每伺上官半道,大聲曰:『即觀生冠履何如』?知府朱叱之,以為悖制,收之。
尚高曰:『君先大人蘭隅公,世世所聞,亦世此次冠;乃獨厄生』?朱為面赭,下尚高于獄。
作祭孔子文及絕命詞,因自盡,有「未浴蘭湯骨已香」之句。
·高孟超,浙秀水諸生。
耕田讀書,以謹厚風其家。
乙酉六月,清兵陷嘉興,剃髮急;孟超顧謂其子昌苓曰:『若知所自全乎』?昌苓曰:『已知之矣』!遂俱抗首不受令,奮惡言。
及難,男女少長十一人無存者。
·蔡子标,浙德清諸生。
從乙酉諸部起,弄兵;被執,大言不屈。
索肩輿、衣冠入訊,語極不遜。
甫就刑,觀者如堵,忽衆中出一人,抱持子标大恸,欲死從;刑者駭奪,不可解。
子标曰:『公無一面,胡為出此?速去』!其人曰:『吾與公同起患難無失,今胡忍獨生』!然後知子标密友;子标故欲生之,而假為不識也。
是日,同刑六人,臨刑忽益其一。
·楊守程,浙蕭山諸生。
丙戌,挈妻潛避兵山中;有清兩邏騎入山,以其不剃髮,道縛之,守程厲聲曰:『髮種頭上,甯與頭去』!竟被害。
其妻亦抱其子赴水死。
時有三義,皆蕭山人,失其姓名。
六月,清兵渡江,三人至山陰之趙氏大港;岸有梓潼祠,倩裡人市牲醴,哭告神。
已,便共引酌;酌已,複相抱而哭。
哭,複歌;歌已,複哭。
裡中人以為狂,不敢诘其為何人;得其聲,則知為蕭山人也。
複拿舟至中流,登橋,揮舟去遠;三人相牽躍橋下死。
·趙大中,南直泾縣諸生。
清兵陷城,大中衣冠投泮池,池淺不死;潛走察院空署,方戶閉而家迹之,脫缳歸。
遺書託友人為葬其父,竟赴門外之塘河死。
·朱奇生,會稽諸生。
年十九,角巾大袖,氣象閑都;為平遠鎮王幕客,參謀議。
平遠先渡浙西,奇生以他故不及從。
丙戌六月一日,清兵入府城;奇生遁野,誓不剃髮。
越三日,绐母曰:『兒往拜某某客』。
陰攜公服拜祖父墳茔,投水死。
·王士琦,與弟士珍、士■〈王隽〉,皆揚州諸生,同居徐甯巷。
乙酉四月,清兵破城,各挈其婦并缢于中堂,次序不亂。
清為封其門,不犯。
·傅中煌,諸暨庠生。
性亢爽,善飲酒,醉則歌笑自如。
貧不理生計,亦工詩文。
六一月日,清兵渡江,中煌賦絕命詩一章,投湄池而死。
·魏裡卞子厚,常從梁谿高忠憲攀龍遊,為東林諸先達所重。
丙戌,以完髮見收絷獄,不食死。
子世忠,被敗絮蒲伏乞詩文,楊組玉為記其事傳之。
·倪百朋,山陰布衣;性嗜酒。
清兵渡江,偕其友入山中索飲,啜火酒數十斤,燒死。
友獨活去。
·文乘,南直吳縣學生,為文肅震孟子、忠介周順昌婿也。
丙戌,起義海上;久之,衆散,迹其同事友安大己。
乘曰:『此誰事,我須當之』!遂慷慨出,自供前狀,較所發情事更悉。
臨刑時,南拜三、北拜三,伸頸就戮,神色不改。
衣帶中有絕命詞曰:『閥閱名家舊姓文,一身報國九原聞;忠魂今夜歸何處,明月灘頭卧白雲』!複大聲曰:『吾祔信國祠,公其許我』!大己以是得脫。
·陝西都司張吏,陝西人。
李賊入,顧都司無與戰者,吏忠憤不欲生;遂鍵一箧,封識再三,上大書一「寶」字。
李賊群校見,欲奪之;吏曰:『無須。
行上大王,速與通』!李賊盛威儀,須之入。
吏恭抱,匍伏階下,賊令速上;曰:『文書諸公公偕集,且須縣重賞』!賊以為此傳國玺也,曰:『如果真寶,不惜官汝』!須臾,各官無後者,來視箧。
吏乃從容起鑰,則白楮一闆,大書一「賊」字;大聲高舉示衆曰:『吏亦有義,不怕死;請為大王正其名』!李賊怒且赧,促令殺之;吏曰:『吾欲死出此』! ·周之蘭,蘇州人;為梨園子弟。
入粵東,号大班。
庚寅,清複有粵東,之蘭與其妻訣:『必剃髮,我死』!妻曰:『吾聞清演劇,皆不去網』。
之蘭曰:『否。
網髮者存,而髮去矣』!妻曰:『必剃髮,我先死』!投井死。
之蘭從之。
·方國煥,南直歙老布衣也,家稍裕。
有子孫,皆令就學讀「春秋」。
年七十,筋骨旺如三、四十歲;日伺壁,聽讀書聲以為樂。
乙酉,清兵及徽,剃髮令下;國煥聞之,為移時不語。
既聞其口作「咄咄怪事」,家人以為歎息恆狀,不為意。
時十月之望,早就書樓,以他故令子及孫出;鍵戶,引錐刺左股血,吮筆書七言八句詩于壁,有「冠裳為重一身輕」之句。
自缢死之。
裡人高其義,私謚「耆貞先生」。
·劉複興者,燕京土工也。
曾入役德政殿,見先帝減膳撤樂,諸事儉約;宵衣旰食,不遑甯處。
出歎曰:『皇帝如是,吾侪小人奈何』! 甲申三月之後,闖賊入殿,莽自尊大,絕無威儀。
複興狂怒,持刀直走入,間踞賊座曰:『請殺我』!賊不及呼力士,複興辄自刭。
·馮協飏,字曰赓,廣東順德人。
為諸生,饩于郡庠。
廣州破,協飏求死;父曰:『當路缙紳先生受國恩重,猶難之;汝書生何為』!協飏曰:『兒讀書解大義,兒死正以愧不死者』!先驅其妻女入井,而自懸于梁。
時冬旱井竭,妻女得拯起,而協飏竟死。
·國子監生吳可箕,雞鳴山關廟中自經死。
·馮小珰、百川橋下乞兒,俱投秦淮河中死。
小珰以色幸,卒以身殉。
乞兒題詩橋上有雲:『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 ·玄妙觀前賣面人,夫婦對經死。
·常州石生及賣扇歐姓者,投西廟池中死。
·一鄉民賣柴者,入城,聞安撫使到,棄柴船,躍入文城壩南龍遊池死。
·五牧有畜鹈鳥薛叟,以剃髮自經死。
·常熟諸生徐怿,以剃髮自經。
諸生項志甯,不食死。
武進諸生董元哲,痛哭死。
·徐石麒僕祖敏、徐錦,從死。
·諸暨諸生方炯、蕭山諸生楊雪門,自經死。
·鄒維則,浙永嘉諸生。
素謹厚,斤斤不為豐采。
戊子七月十三日,清兵渡溫之瓯江。
先一日,其家出榖暴場圃,鄰人謂之曰:『兵至矣,知之乎』?維則曰:『具知之;顧不審得食此榖否』?鄰人以為恆語。
次早,維則招其友飲于家且醉,拉同觀清兵渡江;友亦不疑。
至雙門,出一書告其友曰:『為上吾父,雲維則從此入海矣』!友人牽之不得;水中猶回顧,舉手而去,竟死孤峙山下。
·葉尚高,浙瑞安諸生;性爽達。
清兵既渡瓯江,猶服明儒服;每伺上官半道,大聲曰:『即觀生冠履何如』?知府朱叱之,以為悖制,收之。
尚高曰:『君先大人蘭隅公,世世所聞,亦世此次冠;乃獨厄生』?朱為面赭,下尚高于獄。
作祭孔子文及絕命詞,因自盡,有「未浴蘭湯骨已香」之句。
·高孟超,浙秀水諸生。
耕田讀書,以謹厚風其家。
乙酉六月,清兵陷嘉興,剃髮急;孟超顧謂其子昌苓曰:『若知所自全乎』?昌苓曰:『已知之矣』!遂俱抗首不受令,奮惡言。
及難,男女少長十一人無存者。
·蔡子标,浙德清諸生。
從乙酉諸部起,弄兵;被執,大言不屈。
索肩輿、衣冠入訊,語極不遜。
甫就刑,觀者如堵,忽衆中出一人,抱持子标大恸,欲死從;刑者駭奪,不可解。
子标曰:『公無一面,胡為出此?速去』!其人曰:『吾與公同起患難無失,今胡忍獨生』!然後知子标密友;子标故欲生之,而假為不識也。
是日,同刑六人,臨刑忽益其一。
·楊守程,浙蕭山諸生。
丙戌,挈妻潛避兵山中;有清兩邏騎入山,以其不剃髮,道縛之,守程厲聲曰:『髮種頭上,甯與頭去』!竟被害。
其妻亦抱其子赴水死。
時有三義,皆蕭山人,失其姓名。
六月,清兵渡江,三人至山陰之趙氏大港;岸有梓潼祠,倩裡人市牲醴,哭告神。
已,便共引酌;酌已,複相抱而哭。
哭,複歌;歌已,複哭。
裡中人以為狂,不敢诘其為何人;得其聲,則知為蕭山人也。
複拿舟至中流,登橋,揮舟去遠;三人相牽躍橋下死。
·趙大中,南直泾縣諸生。
清兵陷城,大中衣冠投泮池,池淺不死;潛走察院空署,方戶閉而家迹之,脫缳歸。
遺書託友人為葬其父,竟赴門外之塘河死。
·朱奇生,會稽諸生。
年十九,角巾大袖,氣象閑都;為平遠鎮王幕客,參謀議。
平遠先渡浙西,奇生以他故不及從。
丙戌六月一日,清兵入府城;奇生遁野,誓不剃髮。
越三日,绐母曰:『兒往拜某某客』。
陰攜公服拜祖父墳茔,投水死。
·王士琦,與弟士珍、士■〈王隽〉,皆揚州諸生,同居徐甯巷。
乙酉四月,清兵破城,各挈其婦并缢于中堂,次序不亂。
清為封其門,不犯。
·傅中煌,諸暨庠生。
性亢爽,善飲酒,醉則歌笑自如。
貧不理生計,亦工詩文。
六一月日,清兵渡江,中煌賦絕命詩一章,投湄池而死。
·魏裡卞子厚,常從梁谿高忠憲攀龍遊,為東林諸先達所重。
丙戌,以完髮見收絷獄,不食死。
子世忠,被敗絮蒲伏乞詩文,楊組玉為記其事傳之。
·倪百朋,山陰布衣;性嗜酒。
清兵渡江,偕其友入山中索飲,啜火酒數十斤,燒死。
友獨活去。
·文乘,南直吳縣學生,為文肅震孟子、忠介周順昌婿也。
丙戌,起義海上;久之,衆散,迹其同事友安大己。
乘曰:『此誰事,我須當之』!遂慷慨出,自供前狀,較所發情事更悉。
臨刑時,南拜三、北拜三,伸頸就戮,神色不改。
衣帶中有絕命詞曰:『閥閱名家舊姓文,一身報國九原聞;忠魂今夜歸何處,明月灘頭卧白雲』!複大聲曰:『吾祔信國祠,公其許我』!大己以是得脫。
·陝西都司張吏,陝西人。
李賊入,顧都司無與戰者,吏忠憤不欲生;遂鍵一箧,封識再三,上大書一「寶」字。
李賊群校見,欲奪之;吏曰:『無須。
行上大王,速與通』!李賊盛威儀,須之入。
吏恭抱,匍伏階下,賊令速上;曰:『文書諸公公偕集,且須縣重賞』!賊以為此傳國玺也,曰:『如果真寶,不惜官汝』!須臾,各官無後者,來視箧。
吏乃從容起鑰,則白楮一闆,大書一「賊」字;大聲高舉示衆曰:『吏亦有義,不怕死;請為大王正其名』!李賊怒且赧,促令殺之;吏曰:『吾欲死出此』! ·周之蘭,蘇州人;為梨園子弟。
入粵東,号大班。
庚寅,清複有粵東,之蘭與其妻訣:『必剃髮,我死』!妻曰:『吾聞清演劇,皆不去網』。
之蘭曰:『否。
網髮者存,而髮去矣』!妻曰:『必剃髮,我先死』!投井死。
之蘭從之。
·方國煥,南直歙老布衣也,家稍裕。
有子孫,皆令就學讀「春秋」。
年七十,筋骨旺如三、四十歲;日伺壁,聽讀書聲以為樂。
乙酉,清兵及徽,剃髮令下;國煥聞之,為移時不語。
既聞其口作「咄咄怪事」,家人以為歎息恆狀,不為意。
時十月之望,早就書樓,以他故令子及孫出;鍵戶,引錐刺左股血,吮筆書七言八句詩于壁,有「冠裳為重一身輕」之句。
自缢死之。
裡人高其義,私謚「耆貞先生」。
·劉複興者,燕京土工也。
曾入役德政殿,見先帝減膳撤樂,諸事儉約;宵衣旰食,不遑甯處。
出歎曰:『皇帝如是,吾侪小人奈何』! 甲申三月之後,闖賊入殿,莽自尊大,絕無威儀。
複興狂怒,持刀直走入,間踞賊座曰:『請殺我』!賊不及呼力士,複興辄自刭。
·馮協飏,字曰赓,廣東順德人。
為諸生,饩于郡庠。
廣州破,協飏求死;父曰:『當路缙紳先生受國恩重,猶難之;汝書生何為』!協飏曰:『兒讀書解大義,兒死正以愧不死者』!先驅其妻女入井,而自懸于梁。
時冬旱井竭,妻女得拯起,而協飏竟死。
·國子監生吳可箕,雞鳴山關廟中自經死。
·馮小珰、百川橋下乞兒,俱投秦淮河中死。
小珰以色幸,卒以身殉。
乞兒題詩橋上有雲:『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 ·玄妙觀前賣面人,夫婦對經死。
·常州石生及賣扇歐姓者,投西廟池中死。
·一鄉民賣柴者,入城,聞安撫使到,棄柴船,躍入文城壩南龍遊池死。
·五牧有畜鹈鳥薛叟,以剃髮自經死。
·常熟諸生徐怿,以剃髮自經。
諸生項志甯,不食死。
武進諸生董元哲,痛哭死。
·徐石麒僕祖敏、徐錦,從死。
·諸暨諸生方炯、蕭山諸生楊雪門,自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