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大逆二十九案
關燈
小
中
大
與武三思通,複薦于韋後。
後益寵幸。
勸帝襲武後故事,改易制度,誅戮大臣,與武三思及驸馬武承訓、宗楚客表裡擅權,請谒受賄,降斜封墨敕官數千人。
立婕妤外第,出入無節。
朝士公卿往往從之遊,以求進取。
景龍二年,以上官婕妤為昭容。
及韋後弑中宗,昭容謀草遺制太子,以皇後知政事。
及臨淄王隆基起兵讨韋氏,遂被殺。
論曰:韋後要房陵私約,為司農先券。
複辟之後,踵情積醜,其所由來漸矣。
敗銜弛辔,奔馬莫制,卒死其手。
雖惡婦藁街,更何益哉!婕妤便佞,附狗屠龍,陰陽一大變也。
二十二、王敦滅親叛主 晉永嘉中,敦為揚州刺史,都督征讨杜之亂。
敦史澄名冠海内,為荊州刺史。
敦以名出澄下,誣與謀反,殺之。
及杜讨平,敦進為鎮東大将軍,督江、揚、荊、湘、交、廣諸州軍馬,潛蓄異圖,驕橫莫制。
敦從弟棱苦谏之。
敦怒,密使人激其叛将殺棱。
敦剛愎陰狠,宗族強盛,故成篡志。
晉元帝永昌元年,敦舉兵反,據石頭,殺骠騎将軍戴淵、尚書周。
改易百官,然後還鎮。
元帝崩,明帝大甯元年,敦移屯姑熟,自領揚州牧,與兄王含及錢鳳、沈充等俱反,水陸五萬人奄至。
帝乃率諸軍出屯南星堂,遣将軍段秀等大破之。
敦遂憂死。
斬鳳及充,傳首建康,發敦屍跪而斬之。
敦黨悉平。
論曰:哺乳多則成痫病,富貴盛則緻禍疾。
王敦以江南地望,兄弟持衡,遂叛亡之逆,勢使之然也。
蓋亦有天性焉。
殘滅骨肉,眼白多殺傷,雖藁街亦未嘗償其報。
此王導所以有可罪也。
二十三、柳燦輔賊負國 唐昭宗時,朱全忠劫遷帝于洛陽,柳燦輔之,遂以為相。
燦性傾巧,為全忠腹心,恣為威福,僭殺裴樞、獨孤損、崔遠等三十餘人。
凡門胄高華名檢自處者,皆指以為浮薄,殺之于白馬驿,投屍于河,遂有清流之禍。
天二年,全忠弑帝,欲急受唐禅,使柳燦與其黨蔣玄輝、張廷範等謀之。
燦欲先加九錫。
全忠大怒,以為燦觀望懷異,車裂廷範、玄輝于都市,斬燦于上東門。
燦臨刑仰天自呼曰:“負國賊柳燦死其宜矣!”遂滅族。
論曰:燦以豺翼虎,卒為虎啖,滅族殒身,仰天自憐,乃有訟過之言。
嗚呼,殺百燦首,何足贖白馬冤! 二十四、李立武亂唐唐太宗貞觀中,李為行軍大總管,專任征讨,甚寵任之。
嘗有疾,帝為剪須合藥。
帝崩,遺诏高宗,以為左仆射。
高宗永徽五年,帝以太宗才人武氏為昭儀,欲立為後。
大臣褚遂良入,皆苦谏。
稱疾不入。
他日私見,上問之曰:“朕欲立昭儀為後,褚遂良等固執以為不可,此事庸可為乎?”對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上意遂決。
及武氏立,廢帝鸩子,滅唐為周。
曆中宗嗣聖元年,孫李敬業起兵揚州,傳檄讨武氏之亂,為武後所殺。
追削李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
論曰:,唐功臣也。
賜姓李。
人主至為剪須合藥,際會隆哉!當高宗娶武亂倫,不能死谏,逢君以怙寵,不幾一言而喪邦乎?為子計耳。
未幾,敬業舉兵而武滅其家,種棘自刺,藏刃自割,天官逭乎哉?然吾于敬業有取焉。
以幹蠱而敗家,當無愧于地下耳。
二十五、周宋黃袍受禅 五代郭威,為漢侍中樞密使,鎮邺都留後,督諸将以備契丹。
漢隐帝乾佑三年,嬖幸用事,恨為大臣所制,殺樞密使楊、侍衛指揮使弘肇等,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殺郭威。
事洩,為威所得,因舉兵向南。
漢主承佑出奔,為亂軍所殺。
威入城,誅首惡者數人,奉太後臨朝,欲立武甯節度使劉,未果。
威将兵禦契丹,至澶州,軍中忽大噪曰:“天子須郭侍中自為之!”裂黃旗以遮威體,呼“萬歲”。
因擁威南行。
威乃上太後箋,請奉漢宗廟。
太後下诏,授符寶,遂即皇帝位,國号“周”。
改元廣順,殺于宋州。
廣順三年,周主威殂,太後臨期,少子宗訓立,加匡胤太尉、歸德節度使。
聲言契丹入寇,遣匡胤率兵禦之。
兵至陳橋驿,将士石守信等聚謀曰:“主上幼弱,不如冊檢點為天子。
”相與羅拜匡胤,以黃袍加身,衆皆呼“萬歲”。
擁之還汴。
廢宗訓為鄭王,遷符太後于西宮,即皇帝位,國号“宋”,因以代周。
論曰:盂方水方,盂圓水圓,輕重毫發,何其铢兩平也。
元人曰:汝國得天下以小兒,亦失天下以小兒。
宋報周,元複以報宋,軌往轍還,作法固深哉! 二十六、張彥澤賣國殺身 五代石晉,彰義節度使張彥澤率兵拒契丹,不戰而降,為契丹前導,斬關而入宮。
縱兵大掠。
與閣門使高勳有怨,殺其叔及其弟,并殺宰相桑維翰等。
都城為之一空。
迫晉主重貴草诏迎降,左右皆流涕。
晉王使人诏彥澤求援,笑而不應,徙晉主于開封府。
契丹主怒其專恣,遂斬彥澤于北市,仍命高勳監刑。
勳乃剖心以祭死者。
凡被害之家,破腦取髓,争脔其肉。
論曰:賣國于夷,俘主為虜,主泣求援,臣笑而佞,張怨屠城,欲族高勳。
高勳監刑,反剖爾心,孰謂天道不臨汝身? 二十七、劉黑闼鋤菜為賊黑闼,彰南人。
少骁勇。
初事王世充,使守新鄉,為窦建德所虜,署為将軍。
屢将奇兵克敵,封東漢公。
及唐滅世充,建其故将有居闾裡為民患者,诏悉征之。
于是,高雅賢等,懼罪謀亂,因相與詣彰南,約黑闼起兵。
時黑闼方家居種蔬,即殺耕牛飨衆,定計聚衆,襲縣據之,自稱大将軍。
諸州響應,兵勢大振。
半歲之間,盡複建德舊境。
唐高祖武德三年,黑闼自稱東漢王,改元。
唐遣秦王世民征之,大敗,奔突厥。
至饒陽,從者數十人,餒甚,為其将葛德威所執,送唐斬之。
臨刑歎曰:“我方在家鋤菜,為高雅賢所從至此!” 論曰:彼鋤菜者,去帝王遠甚,甘心做賊,死而後悔。
此班彪所以作《王命論》乎! 二十八、魏博悍卒 初,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選募骁勇五千人為牙将,厚其給賞以自衛,名“外宅男”。
自唐藩鎮禍起,皆得自稱留後。
故魏博之卒日益驕橫,往往誅族舊帥而易之。
天子拱手而已。
自史憲誠以來,五六十年皆聽命于牙軍,力不能制。
唐昭宣天二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借朱全忠之兵,潛遣人入營,斷其弓弦甲襻,合擊殪之。
凡八千家,嬰孺無遺。
論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唐自藩鎮不掉,故軍吏亦得長其傲。
此上之人有以教之也。
日坑八千,天之怨積惡甚矣哉! 二十九、陳友諒弑主為賊友諒,沔陽漁人子。
嘗為縣吏,不樂。
元至正十七年,會徐壽輝兵起,往從之,為簿書掾。
領兵為元帥,攻掠諸郡。
友諒攻破龍興,壽輝欲徙都之。
友諒恐不利,謀弑壽輝,遂自稱帝,國号“漢”。
驕奢無度。
至正二十三年,我太祖諸将擊之,大戰鄱陽湖。
友諒中流矢貫顱而死,其子陳理敗降。
後有以友諒镂金床進者,太祖曰:“此與孟昶七寶溺器何異?以一床工巧奢靡如此,安得不敗?”立命毀之。
論曰:按友諒功業,已成犄角,幾鼎峙矣。
至其謀弑壽輝,是篡賊也。
賊安能成大業乎?蓋天生此輩,為我太祖作獺耳。
鄱陽貫顱,摧枯拉朽,殆天授非人力也。
嗚呼,皇明巍巍大哉!
後益寵幸。
勸帝襲武後故事,改易制度,誅戮大臣,與武三思及驸馬武承訓、宗楚客表裡擅權,請谒受賄,降斜封墨敕官數千人。
立婕妤外第,出入無節。
朝士公卿往往從之遊,以求進取。
景龍二年,以上官婕妤為昭容。
及韋後弑中宗,昭容謀草遺制太子,以皇後知政事。
及臨淄王隆基起兵讨韋氏,遂被殺。
論曰:韋後要房陵私約,為司農先券。
複辟之後,踵情積醜,其所由來漸矣。
敗銜弛辔,奔馬莫制,卒死其手。
雖惡婦藁街,更何益哉!婕妤便佞,附狗屠龍,陰陽一大變也。
二十二、王敦滅親叛主 晉永嘉中,敦為揚州刺史,都督征讨杜之亂。
敦史澄名冠海内,為荊州刺史。
敦以名出澄下,誣與謀反,殺之。
及杜讨平,敦進為鎮東大将軍,督江、揚、荊、湘、交、廣諸州軍馬,潛蓄異圖,驕橫莫制。
敦從弟棱苦谏之。
敦怒,密使人激其叛将殺棱。
敦剛愎陰狠,宗族強盛,故成篡志。
晉元帝永昌元年,敦舉兵反,據石頭,殺骠騎将軍戴淵、尚書周。
改易百官,然後還鎮。
元帝崩,明帝大甯元年,敦移屯姑熟,自領揚州牧,與兄王含及錢鳳、沈充等俱反,水陸五萬人奄至。
帝乃率諸軍出屯南星堂,遣将軍段秀等大破之。
敦遂憂死。
斬鳳及充,傳首建康,發敦屍跪而斬之。
敦黨悉平。
論曰:哺乳多則成痫病,富貴盛則緻禍疾。
王敦以江南地望,兄弟持衡,遂叛亡之逆,勢使之然也。
蓋亦有天性焉。
殘滅骨肉,眼白多殺傷,雖藁街亦未嘗償其報。
此王導所以有可罪也。
二十三、柳燦輔賊負國 唐昭宗時,朱全忠劫遷帝于洛陽,柳燦輔之,遂以為相。
燦性傾巧,為全忠腹心,恣為威福,僭殺裴樞、獨孤損、崔遠等三十餘人。
凡門胄高華名檢自處者,皆指以為浮薄,殺之于白馬驿,投屍于河,遂有清流之禍。
天二年,全忠弑帝,欲急受唐禅,使柳燦與其黨蔣玄輝、張廷範等謀之。
燦欲先加九錫。
全忠大怒,以為燦觀望懷異,車裂廷範、玄輝于都市,斬燦于上東門。
燦臨刑仰天自呼曰:“負國賊柳燦死其宜矣!”遂滅族。
論曰:燦以豺翼虎,卒為虎啖,滅族殒身,仰天自憐,乃有訟過之言。
嗚呼,殺百燦首,何足贖白馬冤! 二十四、李立武亂唐唐太宗貞觀中,李為行軍大總管,專任征讨,甚寵任之。
嘗有疾,帝為剪須合藥。
帝崩,遺诏高宗,以為左仆射。
高宗永徽五年,帝以太宗才人武氏為昭儀,欲立為後。
大臣褚遂良入,皆苦谏。
稱疾不入。
他日私見,上問之曰:“朕欲立昭儀為後,褚遂良等固執以為不可,此事庸可為乎?”對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上意遂決。
及武氏立,廢帝鸩子,滅唐為周。
曆中宗嗣聖元年,孫李敬業起兵揚州,傳檄讨武氏之亂,為武後所殺。
追削李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
論曰:,唐功臣也。
賜姓李。
人主至為剪須合藥,際會隆哉!當高宗娶武亂倫,不能死谏,逢君以怙寵,不幾一言而喪邦乎?為子計耳。
未幾,敬業舉兵而武滅其家,種棘自刺,藏刃自割,天官逭乎哉?然吾于敬業有取焉。
以幹蠱而敗家,當無愧于地下耳。
二十五、周宋黃袍受禅 五代郭威,為漢侍中樞密使,鎮邺都留後,督諸将以備契丹。
漢隐帝乾佑三年,嬖幸用事,恨為大臣所制,殺樞密使楊、侍衛指揮使弘肇等,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殺郭威。
事洩,為威所得,因舉兵向南。
漢主承佑出奔,為亂軍所殺。
威入城,誅首惡者數人,奉太後臨朝,欲立武甯節度使劉,未果。
威将兵禦契丹,至澶州,軍中忽大噪曰:“天子須郭侍中自為之!”裂黃旗以遮威體,呼“萬歲”。
因擁威南行。
威乃上太後箋,請奉漢宗廟。
太後下诏,授符寶,遂即皇帝位,國号“周”。
改元廣順,殺于宋州。
廣順三年,周主威殂,太後臨期,少子宗訓立,加匡胤太尉、歸德節度使。
聲言契丹入寇,遣匡胤率兵禦之。
兵至陳橋驿,将士石守信等聚謀曰:“主上幼弱,不如冊檢點為天子。
”相與羅拜匡胤,以黃袍加身,衆皆呼“萬歲”。
擁之還汴。
廢宗訓為鄭王,遷符太後于西宮,即皇帝位,國号“宋”,因以代周。
論曰:盂方水方,盂圓水圓,輕重毫發,何其铢兩平也。
元人曰:汝國得天下以小兒,亦失天下以小兒。
宋報周,元複以報宋,軌往轍還,作法固深哉! 二十六、張彥澤賣國殺身 五代石晉,彰義節度使張彥澤率兵拒契丹,不戰而降,為契丹前導,斬關而入宮。
縱兵大掠。
與閣門使高勳有怨,殺其叔及其弟,并殺宰相桑維翰等。
都城為之一空。
迫晉主重貴草诏迎降,左右皆流涕。
晉王使人诏彥澤求援,笑而不應,徙晉主于開封府。
契丹主怒其專恣,遂斬彥澤于北市,仍命高勳監刑。
勳乃剖心以祭死者。
凡被害之家,破腦取髓,争脔其肉。
論曰:賣國于夷,俘主為虜,主泣求援,臣笑而佞,張怨屠城,欲族高勳。
高勳監刑,反剖爾心,孰謂天道不臨汝身? 二十七、劉黑闼鋤菜為賊黑闼,彰南人。
少骁勇。
初事王世充,使守新鄉,為窦建德所虜,署為将軍。
屢将奇兵克敵,封東漢公。
及唐滅世充,建其故将有居闾裡為民患者,诏悉征之。
于是,高雅賢等,懼罪謀亂,因相與詣彰南,約黑闼起兵。
時黑闼方家居種蔬,即殺耕牛飨衆,定計聚衆,襲縣據之,自稱大将軍。
諸州響應,兵勢大振。
半歲之間,盡複建德舊境。
唐高祖武德三年,黑闼自稱東漢王,改元。
唐遣秦王世民征之,大敗,奔突厥。
至饒陽,從者數十人,餒甚,為其将葛德威所執,送唐斬之。
臨刑歎曰:“我方在家鋤菜,為高雅賢所從至此!” 論曰:彼鋤菜者,去帝王遠甚,甘心做賊,死而後悔。
此班彪所以作《王命論》乎! 二十八、魏博悍卒 初,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選募骁勇五千人為牙将,厚其給賞以自衛,名“外宅男”。
自唐藩鎮禍起,皆得自稱留後。
故魏博之卒日益驕橫,往往誅族舊帥而易之。
天子拱手而已。
自史憲誠以來,五六十年皆聽命于牙軍,力不能制。
唐昭宣天二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借朱全忠之兵,潛遣人入營,斷其弓弦甲襻,合擊殪之。
凡八千家,嬰孺無遺。
論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唐自藩鎮不掉,故軍吏亦得長其傲。
此上之人有以教之也。
日坑八千,天之怨積惡甚矣哉! 二十九、陳友諒弑主為賊友諒,沔陽漁人子。
嘗為縣吏,不樂。
元至正十七年,會徐壽輝兵起,往從之,為簿書掾。
領兵為元帥,攻掠諸郡。
友諒攻破龍興,壽輝欲徙都之。
友諒恐不利,謀弑壽輝,遂自稱帝,國号“漢”。
驕奢無度。
至正二十三年,我太祖諸将擊之,大戰鄱陽湖。
友諒中流矢貫顱而死,其子陳理敗降。
後有以友諒镂金床進者,太祖曰:“此與孟昶七寶溺器何異?以一床工巧奢靡如此,安得不敗?”立命毀之。
論曰:按友諒功業,已成犄角,幾鼎峙矣。
至其謀弑壽輝,是篡賊也。
賊安能成大業乎?蓋天生此輩,為我太祖作獺耳。
鄱陽貫顱,摧枯拉朽,殆天授非人力也。
嗚呼,皇明巍巍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