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負心十三案
關燈
小
中
大
珏為節度使,改平州為泰甯軍。
由是金以納叛來責,不得已殺張珏,函首以畀金。
平州複為金陷,而金遂以此興師矣。
宣和七年,金将斡離不在平州,來索叛亡戶口不與,乃與粘沒喝八道入寇,攻陷朔、代州,進圍太原,複得燕山郡縣。
帝下诏罪己,召勤王之師不至,傳位于欽宗,為靖康元年。
金斡離不陷相、浚二州,渡河而南,無一人禦之,遂圍京師。
帝如金營請降。
二年四月,金人立張邦昌為帝,劫徽欽二帝、後妃、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
童貫、趙良嗣伏誅,河北遂盡沒于金,而為南宋。
女真者,契丹小部也。
其族不滿萬人,勇悍善射。
初,完顔劾裡缽為遼女真部節度使,有子十一人。
長曰馬雅束,次曰阿骨打。
阿骨打嚴重多智,兄死襲位為節度使。
初,遼主幸混同江觀魚,故事女真酋長,千裡内者皆來朝。
适遇魚頭宴,遼主命諸酋起舞。
至阿骨打,辭不能,但端坐直視。
谕之再三,終不從。
以是遼主疑之。
阿骨打以遼主酗淫,從獸無厭,遂稱兵先并近族,根葉始大,自稱都勃極烈,不受節制。
遼主每歲遺使者市名鷹海東青于女真,征求無厭。
阿骨打苦之,謀叛遼,聚族得二千五百人,傳梃而誓,攻陷甯江等州,所至辄克。
遼主耶律延禧出奔,女真改國号“大金”。
阿骨打死,吳乞賣立,策馬渡混同江,取遼黃龍府,與宋夾攻,卒以滅遼。
宣和六年,遣趙良嗣如金求平、泺等州,不與。
後平州留守張珏以州降宋,宋受之,金責其納叛,因以興師。
渡河圍汴,虜徽、欽及後妃、王子等三千人北去。
立張邦昌、劉豫為帝。
屠滅之慘,不可殚述。
高宗建炎三年,金人陷南京,宋都臨安,求和不許,屢為所敗。
至理宗紹定中,蒙古來約夾攻金,以河南之地來歸。
金人為蒙古所攻,遂弱。
蒙古,在女真之北。
其人勇于女真,夜中能視。
以鲛皮為甲,矢不能透。
敗金兵于海嶺。
兀術讨之,連年不能克。
因割地議和,歲遣以糧畜。
蒙古始強,鐵木真自稱祖元皇帝,改元天興。
金皇統六年,完顔亮弑其主,大殺宗室數百人,納其叔母、及諸姊妹宗婦,酗淫無忌。
國人殺亮而立雍。
及泰和八年,金為蒙古所攻,求和亦不許,西北諸州皆歸于元,殺山東、兩河少壯男女數十萬。
宋理宗紹定五年,元約宋伐金,許之。
蒙古入燕陷汴,亦以金祖宗神禦及妃嫔、王子、宗室男女北去,甚于徽、欽之禍。
金主守緒走蔡州,千裡無人,蒿萊滿目,生虞盡矣。
與其宗室永麟俱為元兵所殺。
宋遺将孟珙分其骨以祭宗廟。
金亡,元亦滅宋。
論曰:古今中治亂之勢,未有不起乎夷狄者。
至人知夷狄不可治也,常使其勢有所分,我得從中而治其勝。
以彼之有事,為我之無事,計斯得矣。
徽宗背契丹之夙盟,結女真之生虜,意在以夷狄攻夷狄,自謂得計,而不知驅虎進狼,小得而大失,非利也。
借強而攻弱,非勇也。
老種盜入鄰家之喻,其得将體乎!大抵一時庸君好事,趨于目前之小利,而奸臣閹宦又欲借匿事以邀功,因循而至于亡。
雖然,有天道焉,我以之加遼,金以之加我,金既滅,宋為遼報仇矣。
無何,迸亮煽淫,狂胡焰息。
天生蒙古,複以金之攻遼宋者,又借宋而攻金,強中有強,報中有報,何前後一轍也。
總之,宋為金愚而絕于南,複為元愚而亡于北。
固天之不祚宋,何受病而不悔也。
蓋百六構兇,聖人未出,天将有所待也。
初以金衍南宋之基,為太祖報其後人,既而命盡數終,複以元大其驅掃,除陰氣而孕陽始。
迨夫夜氣一開,乃折而入我明之一統,譬如空堂巨室,久無人居,蛇豕亦得谮其榻。
一旦而主複出,則異物藏而故物歸之矣。
陰翳幾百年,乃降滌陽之王氣,天地亦雲勞矣。
餘讀史至此,而知天道固深遠也。
三、吳起殺妻求将 吳起,衛人。
嘗學于曾子,母死不奔喪,曾子絕之。
好用兵,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使起為将。
起妻,齊女也,魯疑之。
起急于見功,殺其妻以自明,魯遂以為将。
去魯适衛,事魏文侯,屢戰有功,與士卒同甘苦。
卒有病疽者,起吮之,多得軍士死力。
去魏适楚,為楚大臣所殺。
論曰:吳起,名将
由是金以納叛來責,不得已殺張珏,函首以畀金。
平州複為金陷,而金遂以此興師矣。
宣和七年,金将斡離不在平州,來索叛亡戶口不與,乃與粘沒喝八道入寇,攻陷朔、代州,進圍太原,複得燕山郡縣。
帝下诏罪己,召勤王之師不至,傳位于欽宗,為靖康元年。
金斡離不陷相、浚二州,渡河而南,無一人禦之,遂圍京師。
帝如金營請降。
二年四月,金人立張邦昌為帝,劫徽欽二帝、後妃、太子、宗戚三千人北去。
童貫、趙良嗣伏誅,河北遂盡沒于金,而為南宋。
女真者,契丹小部也。
其族不滿萬人,勇悍善射。
初,完顔劾裡缽為遼女真部節度使,有子十一人。
長曰馬雅束,次曰阿骨打。
阿骨打嚴重多智,兄死襲位為節度使。
初,遼主幸混同江觀魚,故事女真酋長,千裡内者皆來朝。
适遇魚頭宴,遼主命諸酋起舞。
至阿骨打,辭不能,但端坐直視。
谕之再三,終不從。
以是遼主疑之。
阿骨打以遼主酗淫,從獸無厭,遂稱兵先并近族,根葉始大,自稱都勃極烈,不受節制。
遼主每歲遺使者市名鷹海東青于女真,征求無厭。
阿骨打苦之,謀叛遼,聚族得二千五百人,傳梃而誓,攻陷甯江等州,所至辄克。
遼主耶律延禧出奔,女真改國号“大金”。
阿骨打死,吳乞賣立,策馬渡混同江,取遼黃龍府,與宋夾攻,卒以滅遼。
宣和六年,遣趙良嗣如金求平、泺等州,不與。
後平州留守張珏以州降宋,宋受之,金責其納叛,因以興師。
渡河圍汴,虜徽、欽及後妃、王子等三千人北去。
立張邦昌、劉豫為帝。
屠滅之慘,不可殚述。
高宗建炎三年,金人陷南京,宋都臨安,求和不許,屢為所敗。
至理宗紹定中,蒙古來約夾攻金,以河南之地來歸。
金人為蒙古所攻,遂弱。
蒙古,在女真之北。
其人勇于女真,夜中能視。
以鲛皮為甲,矢不能透。
敗金兵于海嶺。
兀術讨之,連年不能克。
因割地議和,歲遣以糧畜。
蒙古始強,鐵木真自稱祖元皇帝,改元天興。
金皇統六年,完顔亮弑其主,大殺宗室數百人,納其叔母、及諸姊妹宗婦,酗淫無忌。
國人殺亮而立雍。
及泰和八年,金為蒙古所攻,求和亦不許,西北諸州皆歸于元,殺山東、兩河少壯男女數十萬。
宋理宗紹定五年,元約宋伐金,許之。
蒙古入燕陷汴,亦以金祖宗神禦及妃嫔、王子、宗室男女北去,甚于徽、欽之禍。
金主守緒走蔡州,千裡無人,蒿萊滿目,生虞盡矣。
與其宗室永麟俱為元兵所殺。
宋遺将孟珙分其骨以祭宗廟。
金亡,元亦滅宋。
論曰:古今中治亂之勢,未有不起乎夷狄者。
至人知夷狄不可治也,常使其勢有所分,我得從中而治其勝。
以彼之有事,為我之無事,計斯得矣。
徽宗背契丹之夙盟,結女真之生虜,意在以夷狄攻夷狄,自謂得計,而不知驅虎進狼,小得而大失,非利也。
借強而攻弱,非勇也。
老種盜入鄰家之喻,其得将體乎!大抵一時庸君好事,趨于目前之小利,而奸臣閹宦又欲借匿事以邀功,因循而至于亡。
雖然,有天道焉,我以之加遼,金以之加我,金既滅,宋為遼報仇矣。
無何,迸亮煽淫,狂胡焰息。
天生蒙古,複以金之攻遼宋者,又借宋而攻金,強中有強,報中有報,何前後一轍也。
總之,宋為金愚而絕于南,複為元愚而亡于北。
固天之不祚宋,何受病而不悔也。
蓋百六構兇,聖人未出,天将有所待也。
初以金衍南宋之基,為太祖報其後人,既而命盡數終,複以元大其驅掃,除陰氣而孕陽始。
迨夫夜氣一開,乃折而入我明之一統,譬如空堂巨室,久無人居,蛇豕亦得谮其榻。
一旦而主複出,則異物藏而故物歸之矣。
陰翳幾百年,乃降滌陽之王氣,天地亦雲勞矣。
餘讀史至此,而知天道固深遠也。
三、吳起殺妻求将 吳起,衛人。
嘗學于曾子,母死不奔喪,曾子絕之。
好用兵,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使起為将。
起妻,齊女也,魯疑之。
起急于見功,殺其妻以自明,魯遂以為将。
去魯适衛,事魏文侯,屢戰有功,與士卒同甘苦。
卒有病疽者,起吮之,多得軍士死力。
去魏适楚,為楚大臣所殺。
論曰:吳起,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