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立。
乃使人迎英宗子惠文王赴鶴橋,立之。
是日,収太後族。
譚經邦等並加鐡索,囚於美祿。
癸亥,盟國人於龍墀。
三月,惠文王即位於天安殿,改元乾寧,號元王。
是日,大雷雨。
烘人段軟攻北江東究山,東究人不設備,見軟來,以為大軍齊至,遂大潰。
軟素勇悍,得勝,益驕,遂焚屋舍,殺掠雞犬殆盡。
因解甲,登山寺撞鐘為樂。
時諸寺戍人皆撞鐘,嫩聞鐘,以兵邀而擊之,殺軟等。
嫩乗勝追之,至法橋,為烘人段宜伏於橋下以戈擊之,透鐵甲,傷背,引兵而退。
初,嫩以東究與烘接境,恐烘人掩襲,救之不及,預戒戍卒曰:見烘人,則各撞寺鐘以為警,急令嫩聞而來救。
至是,軟誤撞寺鐘,故為所敗。
夏四月,甘蔗將軍潘具反。
嗣慶囚之於美祿。
甘蔗將軍杜備反,嗣慶使潘隣捕之,為其所敗,復使賴靈往救之,又敗,太祖以二軍之敗,乃自將擊之,不克而還。
北江阮嫩反。
嗣慶因歸其妻。
嗣慶殺義信王於窰潭,以其與嫩通謀。
是日,嗣慶發兵,畧官府金銀貨物,因迎元王赴利仁行宮,使賴靈焚京都宮室十九所。
嗣慶次大通步,築壘於義住。
嗣慶將潘鄰欲舉兵應嫩,謀洩,嗣慶斬於大通州。
六月,嗣慶攻嫩於聖儀宮,焚其宮。
丙午,王與太後自南栅囘,宿於太室。
是日,以北江道將軍阮嫩為侯。
丁未,至大内。
太後密詔扶樂道將軍潘世誘烏金侯阮八殺之。
擊八,傷頰,賴士卒急救,遂免。
秋七月,戊辰,詔築壘,自萬春城門至蓋市,以禦嗣慶。
八月,北江侯嫩攻烏金侯八於西陽橋。
己酉,嗣慶使譚弼獻土物。
九月,嗣慶使阮硬送經邦還京師,具言已意無他。
王聞硬至,益懼,遂幸畨琴巷尹播家。
硬去,乃還宮。
壬寅,試僧官子弟。
癸未,左輔阮正吏擅取武庫器械,詔捕之。
正吏懼,奔北江。
丁亥,嗣慶引兵犯闕。
王與太後幸兵會。
是日,嗣慶縱軍士虜禦府財物,因焚其宮室及京城人家殆盡。
己未,王與太後還京師,見宮室盡為焚蕩,遂次泰和橋側祝聖祠,使築茅屋居之。
【乙亥】建嘉五年,春正月,詔曰:“陳嗣慶聚兇黨,冦攘京師,水陸戰攻,痛關宗社。
爰於去冬,虐燄逾熾,率彼師徒,肆行貪虐,虜掠我財物,焚蕩我宮室,以至京城巷陌,化成灰燼。
朕因億兆臣庻之怒,賴一祖六宗之靈,躬舉六師,親行征討,咨爾將帥之衆,士卒之徒,鹹聽詔言,各盡乃心,用塞朕意。
” 嗣慶引軍屯究連,分其將士屯九臯究翁以禦嫩。
仍遣快路將軍阮堂、阮皉守地民。
堂、皉復與嫩通謀以攻嗣慶。
嗣慶又使賴靈守安沿、扶列,自往攻堂、皉及嫩。
王使人攻安沿、扶列,克之。
二月,封北江侯嫩為王。
義住人朱停以其邑附嫩。
三月,嗣慶攻快鄉,拔之。
堂與其子吐出降,於是嗣慶遣堂、皉築黃壘,安唎築安家壘,楊慈築公主壘。
嫩又攻唎及堂、皉皆克之。
嗣慶聞堂敗,乃引兵救之,仍使其將守慶獻琛陶判屯於欄橋攻嫩將費探敗之。
五月,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妻於堂。
王謂群臣曰:“朕欲遜於位,卿等以為何如?”群臣皆涕泣止之,王不聽。
乃與太後引刀剃髪。
是日,王自泰和營幸張耕鄧老第,囘駕西陽橋紙作巷内寄班杜安宅。
嗣慶攻大黃,軍潰,其將阮堂溺死。
秋七月,嗣慶焚洞仁宮,王使迎靈仁太後神主歸於祝聖祠。
冬十月,聽上林院獄。
十一月,嗣慶送還平天冠。
十二月,構草殿於杜安宅。
【丙子】建嘉六年,春正月,王與太後禦草殿視朝。
嗣慶還金椅。
三月,雨雹。
上命捕刼人於機舍巷,為杲將杜乙所擊,上命召乙,乙不應命。
顯信王八討乙,乙終不服。
五月,杲將杜芮攻可。
戊午,上幸外寨,因遣使請兵於嗣慶,以討芮。
芮奔於嫩。
己巳,徙列侯杜芮為犒甲。
甲辰,王與夫人陳氏夜如順流,軍歸嗣慶。
天明,遇其將王犁以舟來迎。
時太後及王子公主皆遜於烏金。
嗣慶見王,大喜,將士皆歡欣鼓舞。
自是王與嗣慶決意,攻北江王嫩、顯信王八、烘人段文雷、歸化何髙等。
甲辰,太後至安唱。
時嫩、髙以太後命攻慈亷諸邑,皆抜之。
庚戌,嗣慶起草殿於西扶列,其規模一倣大内。
顯信王阮八降。
詔明字馮佐周為招討使。
甲辰,王次於慈亷,命嗣慶討嫩。
詔徒嫩為兵。
秋八月,顯信王八反,陷兵合邑將杜細奔丹鳳。
冬十二月,進我太祖爵列侯。
馮佐周、賴靈並關内侯。
以嗣慶為太尉,贊拜不名。
太祖長子桏為關内侯,嗣慶長子海為王。
又以太祖為内侍判首,每大宴禮,賜坐局天安殿。
【丁醜】建嘉七年,夏四月,太尉分諸軍為六道討嫩。
嫩引兵,出其不意,擊範恩。
恩軍陷於冷涇潭口,為嫩所殺者五十餘人。
嫩乗勝,復襲隘道,遇太尉軍,交戰,嫩軍遂潰。
王禦涼石座,聽範恩敗軍訟。
貶恩小侍衛人,杖八十。
仲夏,烘人段尚舉衆降,封尚為王。
太尉引兵攻峯州、真那諸邑,皆抜之。
丁卯,峯州諸屬邑皆出降。
太尉復引軍攻顯信王八,克之,八奔安樂栅。
自此一帶鄉邑悉平。
起萬嵗山五峯 永壽殿火 孟冬,甲寅,地夜震。
王觀魚於隊山 【戊寅】建嘉八年,仲春,以麻論栅山獠明字白浪為列侯。
孟夏,幸究連州,觀捕魚。
戊寅,幸舊京,食荔支。
詔諸獄案成,先令審刑院官預加考訂,然後聞奏。
己未,地震。
我太祖領諸道兵圖嫩於北江,仍命決其隄以灌諸鄉邑。
賴靈隨其水勢攻之,嫩軍大潰,獲嫩妻子。
嫩以百餘人退保扶寧。
是日,太尉引兵至弩驛歇坐,戯指木上小枝,謂左右曰:“吾為君等射中此枝。
”一發而中,衆皆驚服。
坐頃,其驛為頽壓覆太尉,衆大懼,撤尾木以出之,而太尉無恙。
以關内侯賴靈知乂安州事。
太祖與太尉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嫁烘侯段文雷。
文雷勇敢有智畧,能得衆心,故烘人多歸之。
七月,大水。
【己卯】建嘉九年,春二月,丙辰,雨雹。
乙醜,王聽都護府訟,降上林院士師阮宣及其子分鄧盛為書家。
夏六月,以劉琰為上林院士師。
乙醜,王幸舊京朝東步,觀諸軍,攻嫩不克。
南冊範以卒。
初,太尉使王犁等將兵向南冊,與以會謀共伐嫩。
會以疾篤,嗣慶使醫石章往治之,未至而卒。
乙巳,嗣慶發兵往南冊,道遇犁等還,怒其不留,欲刑之,因使將軍阮改、阮木引兵徑至平橋。
時嫩已先據其邑,改、木力戰争之,嫩兵自潰。
太尉自陸路向安丁橋,遇將軍自挑,謂嫩兵已傅於安丁洞,太尉使攻之,不克。
太尉復攻平槁,南冊將黃個卒,阮利皆出降,南冊平。
仲秋,王禦長廣門,觀秋社。
冬十二月,嫩病篤。
太尉軍於朝東步,而嫩已死。
庚午,嫩將費探送太後及王子公主等於太尉以降。
嫩大將阮盈竄於侍降險林,逾五日,自度計窮,乃獻名馬以降,北江平。
【庚辰】建嘉十年,春正月,以上品奉禦陳豹為關内侯,陳獻琛為列侯,阮佐時知審刑院事。
季春,雨雹 三月,後宮震。
夏四月,太尉嗣慶與太祖等發兵攻歸化寨。
何髙分為二道。
太尉及太祖由歸化江,賴靈、潘具由宣光江,兩道俱進。
具陷於澤,為髙將阮乃所斬。
髙聞太尉軍四面圍之最急,遂與其妻子俱縊而死。
自是上源路三帶江等皆平。
太尉以潘具死國,請追封明信王。
六月,己未朔,兩日並見。
仲秋,新宮成。
冬十一月,王幸扶列步,觀鬭舟。
【辛巳】建嘉十一年,季夏,惠文王薨,即元王也。
輟朝五日,清膳三日。
秋九月,戊申,幸美祿太尉第。
【壬午】建嘉十二年,秋八月,彗星見於西南方。
孟冬,王與太後禦天安殿,觀太尉子顯道王海納昏禮。
九月,大水。
【癸未】建嘉十三年,春正月,太尉使人收寳信侯賴靈。
靈縊而死。
孟冬,太尉伐蒙栅山獠。
十二月,己夘,輔國太尉陳嗣慶卒於扶列第。
王與太後臨其喪,哭之盡哀,諡建國王。
己醜,地震。
是冬,虎入諸村邑。
【甲申】建嘉十四年,春正月,丁未,葬建國王於美祿。
是春,以太祖為輔國太尉,馮佐周為内侍判首,進上品侯陳豹爵為王,諡顯誠。
季秋,自上源頭至京師,江水赤如血。
冬十二月,外寨佛跡山裂,長三十丈。
【乙酉】建嘉十五年,命太祖討乂安州,降之。
王禦大興門,觀設藏鬮。
詔國中淑女觀之。
夏,彗星見。
六月,王遜位於第二昭聖公主,諡昭王。
尊王為太上王。
改元天彰有道。
己卯,盟國人於龍墀。
冬十二月 王以女主而幼為憂,召馮佐周謀曰:“朕以不德,獲戻於天,絶無繼嗣,傳位於女。
以一隂而禦羣陽,衆所不與,必緻悔亡。
以吾觀之,莫若逺法唐堯,近體仁祖,擇其賢者而授之。
今所見太尉仲子某,年雖沖幼,相貌非常,必能濟世安民。
欲以為子,而主神器。
仍以昭王配之。
卿等為朕言於太尉。
”太祖亦未之信。
左輔阮正吏謂太祖曰:“阮氏之有國也,賢君六七作,其餘德遺澤,入人也深。
一旦遽以異姓為嗣,意其試之以觀我何如耳。
茍因而受之,天下必謂太尉實有篡逆之志。
”太祖欲從之,上品奉禦陳守度曰:“左輔之言非也。
假如上王有子,反欲遜於二郎,揆之於義,則不可奉詔。
今以無嗣,欲擇賢而付之,此乃上王逺法堯舜之真讓,又何疑哉?況天位不可久曠,而上王遜避之意已決,别選他姓為嗣,雖欲不臣事之,其可得乎?且上王以二郎為嗣,乃天意也。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願太尉熟思之。
”冬十二月,命内侍判首馮佐周、内行遣左司郎中陳智宏,將内外文武臣僚,領龍舟,備法駕,赴星罡府,迎我太宗。
以是年十二月初一日受禪,即位於天安殿,尊順貞皇後為太後,降昭王為昭聖王後,改元建中。
太上王與其母譚太後出居扶列寺,號惠光禪師。
以建中二年八月丙戌,薨於善教寺,廟號惠宗,在位十五年有竒。
改元者一,曰建嘉,凡十五年。
壽三十三,殯於安華府寳光寺。
右阮朝,自太祖至惠宗,凡八主。
始庚戌,終乙酉,共二百一十六年而亡。
乃使人迎英宗子惠文王赴鶴橋,立之。
是日,収太後族。
譚經邦等並加鐡索,囚於美祿。
癸亥,盟國人於龍墀。
三月,惠文王即位於天安殿,改元乾寧,號元王。
是日,大雷雨。
烘人段軟攻北江東究山,東究人不設備,見軟來,以為大軍齊至,遂大潰。
軟素勇悍,得勝,益驕,遂焚屋舍,殺掠雞犬殆盡。
因解甲,登山寺撞鐘為樂。
時諸寺戍人皆撞鐘,嫩聞鐘,以兵邀而擊之,殺軟等。
嫩乗勝追之,至法橋,為烘人段宜伏於橋下以戈擊之,透鐵甲,傷背,引兵而退。
初,嫩以東究與烘接境,恐烘人掩襲,救之不及,預戒戍卒曰:見烘人,則各撞寺鐘以為警,急令嫩聞而來救。
至是,軟誤撞寺鐘,故為所敗。
夏四月,甘蔗將軍潘具反。
嗣慶囚之於美祿。
甘蔗將軍杜備反,嗣慶使潘隣捕之,為其所敗,復使賴靈往救之,又敗,太祖以二軍之敗,乃自將擊之,不克而還。
北江阮嫩反。
嗣慶因歸其妻。
嗣慶殺義信王於窰潭,以其與嫩通謀。
是日,嗣慶發兵,畧官府金銀貨物,因迎元王赴利仁行宮,使賴靈焚京都宮室十九所。
嗣慶次大通步,築壘於義住。
嗣慶將潘鄰欲舉兵應嫩,謀洩,嗣慶斬於大通州。
六月,嗣慶攻嫩於聖儀宮,焚其宮。
丙午,王與太後自南栅囘,宿於太室。
是日,以北江道將軍阮嫩為侯。
丁未,至大内。
太後密詔扶樂道將軍潘世誘烏金侯阮八殺之。
擊八,傷頰,賴士卒急救,遂免。
秋七月,戊辰,詔築壘,自萬春城門至蓋市,以禦嗣慶。
八月,北江侯嫩攻烏金侯八於西陽橋。
己酉,嗣慶使譚弼獻土物。
九月,嗣慶使阮硬送經邦還京師,具言已意無他。
王聞硬至,益懼,遂幸畨琴巷尹播家。
硬去,乃還宮。
壬寅,試僧官子弟。
癸未,左輔阮正吏擅取武庫器械,詔捕之。
正吏懼,奔北江。
丁亥,嗣慶引兵犯闕。
王與太後幸兵會。
是日,嗣慶縱軍士虜禦府財物,因焚其宮室及京城人家殆盡。
己未,王與太後還京師,見宮室盡為焚蕩,遂次泰和橋側祝聖祠,使築茅屋居之。
【乙亥】建嘉五年,春正月,詔曰:“陳嗣慶聚兇黨,冦攘京師,水陸戰攻,痛關宗社。
爰於去冬,虐燄逾熾,率彼師徒,肆行貪虐,虜掠我財物,焚蕩我宮室,以至京城巷陌,化成灰燼。
朕因億兆臣庻之怒,賴一祖六宗之靈,躬舉六師,親行征討,咨爾將帥之衆,士卒之徒,鹹聽詔言,各盡乃心,用塞朕意。
” 嗣慶引軍屯究連,分其將士屯九臯究翁以禦嫩。
仍遣快路將軍阮堂、阮皉守地民。
堂、皉復與嫩通謀以攻嗣慶。
嗣慶又使賴靈守安沿、扶列,自往攻堂、皉及嫩。
王使人攻安沿、扶列,克之。
二月,封北江侯嫩為王。
義住人朱停以其邑附嫩。
三月,嗣慶攻快鄉,拔之。
堂與其子吐出降,於是嗣慶遣堂、皉築黃壘,安唎築安家壘,楊慈築公主壘。
嫩又攻唎及堂、皉皆克之。
嗣慶聞堂敗,乃引兵救之,仍使其將守慶獻琛陶判屯於欄橋攻嫩將費探敗之。
五月,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妻於堂。
王謂群臣曰:“朕欲遜於位,卿等以為何如?”群臣皆涕泣止之,王不聽。
乃與太後引刀剃髪。
是日,王自泰和營幸張耕鄧老第,囘駕西陽橋紙作巷内寄班杜安宅。
嗣慶攻大黃,軍潰,其將阮堂溺死。
秋七月,嗣慶焚洞仁宮,王使迎靈仁太後神主歸於祝聖祠。
冬十月,聽上林院獄。
十一月,嗣慶送還平天冠。
十二月,構草殿於杜安宅。
【丙子】建嘉六年,春正月,王與太後禦草殿視朝。
嗣慶還金椅。
三月,雨雹。
上命捕刼人於機舍巷,為杲將杜乙所擊,上命召乙,乙不應命。
顯信王八討乙,乙終不服。
五月,杲將杜芮攻可。
戊午,上幸外寨,因遣使請兵於嗣慶,以討芮。
芮奔於嫩。
己巳,徙列侯杜芮為犒甲。
甲辰,王與夫人陳氏夜如順流,軍歸嗣慶。
天明,遇其將王犁以舟來迎。
時太後及王子公主皆遜於烏金。
嗣慶見王,大喜,將士皆歡欣鼓舞。
自是王與嗣慶決意,攻北江王嫩、顯信王八、烘人段文雷、歸化何髙等。
甲辰,太後至安唱。
時嫩、髙以太後命攻慈亷諸邑,皆抜之。
庚戌,嗣慶起草殿於西扶列,其規模一倣大内。
顯信王阮八降。
詔明字馮佐周為招討使。
甲辰,王次於慈亷,命嗣慶討嫩。
詔徒嫩為兵。
秋八月,顯信王八反,陷兵合邑將杜細奔丹鳳。
冬十二月,進我太祖爵列侯。
馮佐周、賴靈並關内侯。
以嗣慶為太尉,贊拜不名。
太祖長子桏為關内侯,嗣慶長子海為王。
又以太祖為内侍判首,每大宴禮,賜坐局天安殿。
【丁醜】建嘉七年,夏四月,太尉分諸軍為六道討嫩。
嫩引兵,出其不意,擊範恩。
恩軍陷於冷涇潭口,為嫩所殺者五十餘人。
嫩乗勝,復襲隘道,遇太尉軍,交戰,嫩軍遂潰。
王禦涼石座,聽範恩敗軍訟。
貶恩小侍衛人,杖八十。
仲夏,烘人段尚舉衆降,封尚為王。
太尉引兵攻峯州、真那諸邑,皆抜之。
丁卯,峯州諸屬邑皆出降。
太尉復引軍攻顯信王八,克之,八奔安樂栅。
自此一帶鄉邑悉平。
起萬嵗山五峯 永壽殿火 孟冬,甲寅,地夜震。
王觀魚於隊山 【戊寅】建嘉八年,仲春,以麻論栅山獠明字白浪為列侯。
孟夏,幸究連州,觀捕魚。
戊寅,幸舊京,食荔支。
詔諸獄案成,先令審刑院官預加考訂,然後聞奏。
己未,地震。
我太祖領諸道兵圖嫩於北江,仍命決其隄以灌諸鄉邑。
賴靈隨其水勢攻之,嫩軍大潰,獲嫩妻子。
嫩以百餘人退保扶寧。
是日,太尉引兵至弩驛歇坐,戯指木上小枝,謂左右曰:“吾為君等射中此枝。
”一發而中,衆皆驚服。
坐頃,其驛為頽壓覆太尉,衆大懼,撤尾木以出之,而太尉無恙。
以關内侯賴靈知乂安州事。
太祖與太尉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嫁烘侯段文雷。
文雷勇敢有智畧,能得衆心,故烘人多歸之。
七月,大水。
【己卯】建嘉九年,春二月,丙辰,雨雹。
乙醜,王聽都護府訟,降上林院士師阮宣及其子分鄧盛為書家。
夏六月,以劉琰為上林院士師。
乙醜,王幸舊京朝東步,觀諸軍,攻嫩不克。
南冊範以卒。
初,太尉使王犁等將兵向南冊,與以會謀共伐嫩。
會以疾篤,嗣慶使醫石章往治之,未至而卒。
乙巳,嗣慶發兵往南冊,道遇犁等還,怒其不留,欲刑之,因使將軍阮改、阮木引兵徑至平橋。
時嫩已先據其邑,改、木力戰争之,嫩兵自潰。
太尉自陸路向安丁橋,遇將軍自挑,謂嫩兵已傅於安丁洞,太尉使攻之,不克。
太尉復攻平槁,南冊將黃個卒,阮利皆出降,南冊平。
仲秋,王禦長廣門,觀秋社。
冬十二月,嫩病篤。
太尉軍於朝東步,而嫩已死。
庚午,嫩將費探送太後及王子公主等於太尉以降。
嫩大將阮盈竄於侍降險林,逾五日,自度計窮,乃獻名馬以降,北江平。
【庚辰】建嘉十年,春正月,以上品奉禦陳豹為關内侯,陳獻琛為列侯,阮佐時知審刑院事。
季春,雨雹 三月,後宮震。
夏四月,太尉嗣慶與太祖等發兵攻歸化寨。
何髙分為二道。
太尉及太祖由歸化江,賴靈、潘具由宣光江,兩道俱進。
具陷於澤,為髙將阮乃所斬。
髙聞太尉軍四面圍之最急,遂與其妻子俱縊而死。
自是上源路三帶江等皆平。
太尉以潘具死國,請追封明信王。
六月,己未朔,兩日並見。
仲秋,新宮成。
冬十一月,王幸扶列步,觀鬭舟。
【辛巳】建嘉十一年,季夏,惠文王薨,即元王也。
輟朝五日,清膳三日。
秋九月,戊申,幸美祿太尉第。
【壬午】建嘉十二年,秋八月,彗星見於西南方。
孟冬,王與太後禦天安殿,觀太尉子顯道王海納昏禮。
九月,大水。
【癸未】建嘉十三年,春正月,太尉使人收寳信侯賴靈。
靈縊而死。
孟冬,太尉伐蒙栅山獠。
十二月,己夘,輔國太尉陳嗣慶卒於扶列第。
王與太後臨其喪,哭之盡哀,諡建國王。
己醜,地震。
是冬,虎入諸村邑。
【甲申】建嘉十四年,春正月,丁未,葬建國王於美祿。
是春,以太祖為輔國太尉,馮佐周為内侍判首,進上品侯陳豹爵為王,諡顯誠。
季秋,自上源頭至京師,江水赤如血。
冬十二月,外寨佛跡山裂,長三十丈。
【乙酉】建嘉十五年,命太祖討乂安州,降之。
王禦大興門,觀設藏鬮。
詔國中淑女觀之。
夏,彗星見。
六月,王遜位於第二昭聖公主,諡昭王。
尊王為太上王。
改元天彰有道。
己卯,盟國人於龍墀。
冬十二月 王以女主而幼為憂,召馮佐周謀曰:“朕以不德,獲戻於天,絶無繼嗣,傳位於女。
以一隂而禦羣陽,衆所不與,必緻悔亡。
以吾觀之,莫若逺法唐堯,近體仁祖,擇其賢者而授之。
今所見太尉仲子某,年雖沖幼,相貌非常,必能濟世安民。
欲以為子,而主神器。
仍以昭王配之。
卿等為朕言於太尉。
”太祖亦未之信。
左輔阮正吏謂太祖曰:“阮氏之有國也,賢君六七作,其餘德遺澤,入人也深。
一旦遽以異姓為嗣,意其試之以觀我何如耳。
茍因而受之,天下必謂太尉實有篡逆之志。
”太祖欲從之,上品奉禦陳守度曰:“左輔之言非也。
假如上王有子,反欲遜於二郎,揆之於義,則不可奉詔。
今以無嗣,欲擇賢而付之,此乃上王逺法堯舜之真讓,又何疑哉?況天位不可久曠,而上王遜避之意已決,别選他姓為嗣,雖欲不臣事之,其可得乎?且上王以二郎為嗣,乃天意也。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願太尉熟思之。
”冬十二月,命内侍判首馮佐周、内行遣左司郎中陳智宏,將内外文武臣僚,領龍舟,備法駕,赴星罡府,迎我太宗。
以是年十二月初一日受禪,即位於天安殿,尊順貞皇後為太後,降昭王為昭聖王後,改元建中。
太上王與其母譚太後出居扶列寺,號惠光禪師。
以建中二年八月丙戌,薨於善教寺,廟號惠宗,在位十五年有竒。
改元者一,曰建嘉,凡十五年。
壽三十三,殯於安華府寳光寺。
右阮朝,自太祖至惠宗,凡八主。
始庚戌,終乙酉,共二百一十六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