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常有數十妻妾乗輜軿,當時貴重威震南蠻,尉佗不足數也。
魏黃初七年,王薨,壽九十,在治四十餘年。
孫權聞王死,析合浦以北屬廣州,呂岱為刺史;合浦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
以陳時代王為太守。
王子徽等發兵共拒良,後呂岱皆以計誅之,傳首武昌。
戴良,呉人 呂岱,呉人 陸允,呉人 孫諝,呉人 鄧荀 先是,呉以孫諝貪暴為民患,故使荀督察之。
荀至,擅調孔雀三十頭送建業,民憚逺不去,與郡吏呉興殺諝及荀。
呉興 霍弋 馬融 楊稷 劉俊 陶璜 晉武帝泰始三年,孫皓遣陶璜等攻楊稷,不克,遂襲董元營,獲其寳物,船載而歸。
以璜領州督。
璜又擊元,殺之。
稷以其將王素代元,璜又陷其州。
因以璜為刺史。
後璜見徴為武昌督時,呉王已降於晉。
晉詔璜復其本職,封宛陵侯,卒。
璜在州三十年,恩威交著,及卒,舉州號哭如喪父母。
吾彥代璜為刺史 顧秘代吾彥為刺史 陶威,璜子 陶淑,威弟 陶綏,淑子 陶侃 晉元帝大興元年十一月,詔加侃廣州刺史、都督交州諸軍事 王諒 晉元帝永昌元年,以諒為刺史,使收梁碩。
碩圍諒於龍編,奪諒節,諒不與,乃斷右臂而取之,諒死。
明帝太寧元年,遣將軍髙寳攻碩,斬之。
阮放,晉成帝時為刺史 阮敷,穆帝時為刺史 朱輔,秦苻堅時為刺史 阮遜 杜瑗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九真太守阮遜據州叛,六年,杜瑗斬遜,州境乃平 杜惠度 瑗子也。
義熈七年,永嘉太守盧循來奔,攻破合浦,徑向州治。
晉帝以惠度為刺史。
惠度率府兵擊破之於石碕,又與循戰於龍編南津,惠度以雉尾炬燒其船夾岸射之,循兵大潰,循溺水死。
惠度取其屍,斬之,函首詣建康。
孝武帝初元元年七月,林邑入冦,惠度擊破之,林邑乞降。
惠度為政,民畏而愛之,城門夜開,道不拾遺。
杜宏文,惠度子 王徽,代宏文為刺史 檀和之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命刺史檀和之討林邑。
南陽人宗慤,性好武事,嘗言“願隨長風破萬裡浪”,及和之伐林邑,毅然請行。
以慤為振武將軍。
林邑王範陽邁聞軍出,上表請還所掠地。
和之進軍,圍林邑將範伏龍於區粟城,宗慤擊破之,五月拔區粟城,斬伏龍,乗勝入象浦。
陽邁傾國來戰,以甲被象,前後無際。
宗慤又為獅子形以拒之,象果驚走,林邑兵大敗。
陽邁遁去。
二十四年,和之還北。
劉牧,宋明帝時刺史 劉勃 阮長仁,宋明帝時刺史 沈煥,齊髙帝時刺史 阮叔獻 叔獻,長仁之從子。
長仁卒,叔獻代領州事,以號令未行,求刺史於宋。
宋以沈煥為刺史,以叔獻為武平、新昌二郡太守。
叔獻既得朝命,遂發兵守險,不納煥。
煥停鬱林,病卒。
齊髙帝建元元年,以叔獻為刺史,叔獻既受命,乃斷絶貢獻。
永明三年,命劉楷為刺史,以討叔獻。
叔獻懼間道還朝。
劉楷,齊髙帝時刺史 房法宗,齊明帝時刺史 伏登之 法宗長史也。
以法宗多病,囚之别室而奪其權。
法宗好讀書,在囚中求書觀之,登之曰:“使君安居猶恐動疾,豈可看書?”竟弗與。
齊以登之為刺史。
法宗還過嶺而卒。
阮凱,齊明帝時刺史 阮畟,梁人,凱叛,畟斬之,代為刺史 侯諮,梁武帝時刺史 楊瞟 初州人。
阮賁反,據龍編城,自稱南越帝,置百官,改元天德,國號萬春。
梁武帝拜瞟為交州刺史,陳霸先為司馬,以擊賁。
賁率衆三萬拒之,敗於朱鳶,又敗於蘇歴江口。
賁奔嘉寧城,瞟進軍圍之,賁奔入新昌獠中,又率衆二萬出,屯典澈湖,大造船艦,充塞湖中。
是夜江水暴漲,霸先率所部兵隨流先進,諸軍鼓譟以從。
賁不為備,因大潰,退保屈獠洞,病卒。
餘黨畏霸先兵勢,乃舉衆就降。
賁子天寳入九真,霸先舉兵討平之。
以九真為愛州。
陳霸先 以討阮賁之功,授兵威將軍、交州刺史,尋徴還北 劉方 隋文帝仁壽二年,州帥阮佛子據越王城作亂,兄子大權據龍編。
文帝以方為行軍總管,以討佛子。
佛子懼,請降。
焬帝大業中,以林邑反,帝改日南為驩州,以方為驩州道行軍總管,以討林邑。
方軍至闍梨江,林邑兵皆騎巨象,四面而至。
方乃多掘小坑,草覆其上,既戰偽北,林邑逐之,象多陷死,因以鋭師繼之,林邑大敗,俘馘萬計。
方追之,屢戰皆捷,過馬援銅柱南,八日至其國都,林邑王梵志棄城遁,方入城,獲廟主十八,皆鑄金為之。
方刻石紀功而還,道病卒。
丘和 唐髙祖武德五年,授和大總管,爵譚國公。
和復奏,置都督府主。
劉延祐 唐髙宗調露元年,改交州刺史為安南都護府,以延祐為都護。
舊俚戶歳半租,延祐責令全入,衆始怨。
延祐誅其渠李嗣仙,餘黨遂叛,圍府城殺延祐。
曲覽 中宗時為都護,以貪暴失衆心,為司録甘猛所殺。
張順,肅宗時為都護 張伯儀 張順子。
肅宗至德二載,改安
魏黃初七年,王薨,壽九十,在治四十餘年。
孫權聞王死,析合浦以北屬廣州,呂岱為刺史;合浦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
以陳時代王為太守。
王子徽等發兵共拒良,後呂岱皆以計誅之,傳首武昌。
戴良,呉人 呂岱,呉人 陸允,呉人 孫諝,呉人 鄧荀 先是,呉以孫諝貪暴為民患,故使荀督察之。
荀至,擅調孔雀三十頭送建業,民憚逺不去,與郡吏呉興殺諝及荀。
呉興 霍弋 馬融 楊稷 劉俊 陶璜 晉武帝泰始三年,孫皓遣陶璜等攻楊稷,不克,遂襲董元營,獲其寳物,船載而歸。
以璜領州督。
璜又擊元,殺之。
稷以其將王素代元,璜又陷其州。
因以璜為刺史。
後璜見徴為武昌督時,呉王已降於晉。
晉詔璜復其本職,封宛陵侯,卒。
璜在州三十年,恩威交著,及卒,舉州號哭如喪父母。
吾彥代璜為刺史 顧秘代吾彥為刺史 陶威,璜子 陶淑,威弟 陶綏,淑子 陶侃 晉元帝大興元年十一月,詔加侃廣州刺史、都督交州諸軍事 王諒 晉元帝永昌元年,以諒為刺史,使收梁碩。
碩圍諒於龍編,奪諒節,諒不與,乃斷右臂而取之,諒死。
明帝太寧元年,遣將軍髙寳攻碩,斬之。
阮放,晉成帝時為刺史 阮敷,穆帝時為刺史 朱輔,秦苻堅時為刺史 阮遜 杜瑗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九真太守阮遜據州叛,六年,杜瑗斬遜,州境乃平 杜惠度 瑗子也。
義熈七年,永嘉太守盧循來奔,攻破合浦,徑向州治。
晉帝以惠度為刺史。
惠度率府兵擊破之於石碕,又與循戰於龍編南津,惠度以雉尾炬燒其船夾岸射之,循兵大潰,循溺水死。
惠度取其屍,斬之,函首詣建康。
孝武帝初元元年七月,林邑入冦,惠度擊破之,林邑乞降。
惠度為政,民畏而愛之,城門夜開,道不拾遺。
杜宏文,惠度子 王徽,代宏文為刺史 檀和之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命刺史檀和之討林邑。
南陽人宗慤,性好武事,嘗言“願隨長風破萬裡浪”,及和之伐林邑,毅然請行。
以慤為振武將軍。
林邑王範陽邁聞軍出,上表請還所掠地。
和之進軍,圍林邑將範伏龍於區粟城,宗慤擊破之,五月拔區粟城,斬伏龍,乗勝入象浦。
陽邁傾國來戰,以甲被象,前後無際。
宗慤又為獅子形以拒之,象果驚走,林邑兵大敗。
陽邁遁去。
二十四年,和之還北。
劉牧,宋明帝時刺史 劉勃 阮長仁,宋明帝時刺史 沈煥,齊髙帝時刺史 阮叔獻 叔獻,長仁之從子。
長仁卒,叔獻代領州事,以號令未行,求刺史於宋。
宋以沈煥為刺史,以叔獻為武平、新昌二郡太守。
叔獻既得朝命,遂發兵守險,不納煥。
煥停鬱林,病卒。
齊髙帝建元元年,以叔獻為刺史,叔獻既受命,乃斷絶貢獻。
永明三年,命劉楷為刺史,以討叔獻。
叔獻懼間道還朝。
劉楷,齊髙帝時刺史 房法宗,齊明帝時刺史 伏登之 法宗長史也。
以法宗多病,囚之别室而奪其權。
法宗好讀書,在囚中求書觀之,登之曰:“使君安居猶恐動疾,豈可看書?”竟弗與。
齊以登之為刺史。
法宗還過嶺而卒。
阮凱,齊明帝時刺史 阮畟,梁人,凱叛,畟斬之,代為刺史 侯諮,梁武帝時刺史 楊瞟 初州人。
阮賁反,據龍編城,自稱南越帝,置百官,改元天德,國號萬春。
梁武帝拜瞟為交州刺史,陳霸先為司馬,以擊賁。
賁率衆三萬拒之,敗於朱鳶,又敗於蘇歴江口。
賁奔嘉寧城,瞟進軍圍之,賁奔入新昌獠中,又率衆二萬出,屯典澈湖,大造船艦,充塞湖中。
是夜江水暴漲,霸先率所部兵隨流先進,諸軍鼓譟以從。
賁不為備,因大潰,退保屈獠洞,病卒。
餘黨畏霸先兵勢,乃舉衆就降。
賁子天寳入九真,霸先舉兵討平之。
以九真為愛州。
陳霸先 以討阮賁之功,授兵威將軍、交州刺史,尋徴還北 劉方 隋文帝仁壽二年,州帥阮佛子據越王城作亂,兄子大權據龍編。
文帝以方為行軍總管,以討佛子。
佛子懼,請降。
焬帝大業中,以林邑反,帝改日南為驩州,以方為驩州道行軍總管,以討林邑。
方軍至闍梨江,林邑兵皆騎巨象,四面而至。
方乃多掘小坑,草覆其上,既戰偽北,林邑逐之,象多陷死,因以鋭師繼之,林邑大敗,俘馘萬計。
方追之,屢戰皆捷,過馬援銅柱南,八日至其國都,林邑王梵志棄城遁,方入城,獲廟主十八,皆鑄金為之。
方刻石紀功而還,道病卒。
丘和 唐髙祖武德五年,授和大總管,爵譚國公。
和復奏,置都督府主。
劉延祐 唐髙宗調露元年,改交州刺史為安南都護府,以延祐為都護。
舊俚戶歳半租,延祐責令全入,衆始怨。
延祐誅其渠李嗣仙,餘黨遂叛,圍府城殺延祐。
曲覽 中宗時為都護,以貪暴失衆心,為司録甘猛所殺。
張順,肅宗時為都護 張伯儀 張順子。
肅宗至德二載,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