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勝無禮于福王繼鵬,仿與繼鷗皆恨之。
時鏻已病,初,建州刺史延禀攻鏻,鏻擊殺之,至是享軍士于大酺殿,坐中昏然,言見延禀。
仿以鏻病已甚,遂使人殺可殷。
陳後訴之鏻,力疾視朝,诘可殷死狀。
仿懼,出與繼鵬謀作亂) 李皇城,行弒逆,血濺宮庭。
(李仿與繼鵬率皇城衛士入宮,鏻聞鼓噪聲,走匿九龍帳中,亂兵刺殺之,并殺陳後,及歸守明陳巨勝等) 繼鵬立,改名昹,擒誅賊仿。
(繼鵬,鏻之長子,即位更名昹。
李仿既弒鏻而立昹,專制國政,陰養死士。
昹患之,與拱宸指揮使林延皓謀,俟仿入朝,執誅之,诏暴其弒君之罪) 三清台,鑄金像,剪滅宗親。
(昹拜道士譚紫霄為正一先生,陳守元為天師。
妖人林興,以巫見幸,事無大小,興以寶皇語命之而後行。
守元教昹起三清台,以黃金數千觔鑄寶皇老君像,晝夜焚香,作樂禱祀。
适虹見其宮中,興托鬼神語雲:此宗室将為亂之兆也。
乃命興率壯士殺其叔父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
三清,謂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道君天尊,太清老君天尊) 慣聚麀,立春燕,南宮避火。
(鏻婢李春燕,昹先烝之,因陳後以求于鏻,鏻與之,至是立以為後。
南宮避火,注見後) 空名牒,賣官爵,信用私人。
(時百役繁興,用度不足,有司除官,皆令納賂,籍而獻之,以貨多寡為差。
又遣醫人陳究,以空名堂牒,賣鬻官爵于外。
初,閩以梁太祖元從為拱宸控鶴都,昹更募壯士為腹心,号宸衛都,獨信用之,祿賜甚厚。
二都怨望,又數侮拱宸都将朱文進、控鶴都将連重遇,二人由是亦怨) 叔父曦,行戰讨,死于野次。
(審知少子延曦,昹叔父也,昹幽于私第。
會術者言宮中當有災,昹徙南宮避災。
而宮中果火。
昹疑連重遇知縱火之謀,因語内學士陳郯,郯反以告重遇,重遇懼,乃帥二都兵迎延曦,縱火焚南宮。
昹與春燕出北關,宿于野次,延曦使兄子繼業率兵追昹。
及之,繼業醉昹而缢之,及其妻子皆死。
延曦乃自立為閩國王,更名曦) 曦既篡,雠谏诤,酒色昏沉。
(曦既篡位,驕淫苛虐,忌誅宗族。
谏議大夫黃峻舁榇詣朝堂極谏,曦曰:老物發狂矣。
貶漳州司戶。
校書郎陳光逸疏過惡五十餘事,曦殺之。
曦嘗為牛飲,群臣侍酒,醉而不勝,有訴及私弁酒者,辄殺之。
嘗宴侍臣,皆以醉去,獨學士周維嶽在,曦曰:維嶽身甚少,何飲酒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腸,不必長大。
曦命捽維嶽下殿,欲剖視其酒腸。
或曰:殺維嶽,無人複能侍陛下劇飲者。
乃舍之。
賢妃尚氏,有殊色,曦嬖之,醉中妃所欲殺則殺之,所欲宥則宥之) 李仁遇,以色升,外甥作相。
(曦外甥李仁遇:年少美姿容,得幸于曦,以為左仆射同平章事) 酗悍妻,希立子,挑鬬羣臣。
朱文進,六七人,乘其空便。
一張弓,就馬上,拉殺強魂。
(拱宸都指揮使朱文進與連重遇既弒昹,懼國人之讨,相與結姻以自固。
曦疑之,嘗酒酣,誦白居易詩雲:惟有人心相對間,咫尺之情不能料。
二人大懼。
曦後李氏,悍而酗酒,妬尚賢妃之寵,欲圖曦而立其子亞澄,使人告二人曰:主上甚不平于二公,奈何?會後父李真有疾,曦往問之,文進等使馬步使錢達,拉曦于馬上而弒之,并殺王氏宗族五十餘人) 自披起,衮龍袍,稱孤道寡。
(重遇等既弒曦,乃推文進升殿,被衮冕,帥群臣北面稱臣。
文進自稱閩王) 吳成義,函其首,送與新君。
新君者,王延政,俨明阻亂。
(延政,審知子曦之弟,為建州節度使,封富沙王。
初,曦淫虐,延政數贻書谏之,曦怒,遣杜建崇監其軍,延政逐之,稱帝于建州,國号殷。
及朱文進弒曦而自立,延政遣吳成義進攻福州,會南唐遣兵攻建州,成義詐使人告福州吏民曰:唐助我讨賊臣,大兵今至矣。
福人懼,南郎承旨林仁翰帥其徒三千人,斬連重遇,以其首示衆曰:富沙王且至,汝輩族矣,今重遇已死,何不亟取文進以贖罪?遂斬文進,迎成義入城,函二首送建州。
福州既平,閩之故臣請延政歸福州,延政以方有唐兵,未暇徙都,乃改國号曰閩,以從子繼昌鎮福州。
初,光州人李仁達仕閩,叛奔建州。
及文進之亂,複奔福州。
會繼昌暗弱,嗜酒不恤将士,仁達遂與浦城人陳繼珣等殺繼昌并成義,欲自立,懼衆不附,以雪峯寺僧卓俨明,素為衆所重,相與迎立以為帝。
按俨明,一書作岩明。
雪峯寺,在福州城西一百餘裡雪峰山内) 李仁達,攜所據,獻與金陵。
南唐主,受其降,封官賜職。
(延政遣兵攻福州,俨明無他方略,但于殿上噀水散豆作諸法事,仁達陰教軍士突前刺殺俨明,共執仁達使居俨明之坐。
仁達乃自稱威武留後,遣使至金陵奉表降唐,唐以仁達為節度使,賜名弘義。
唐兵攻建州,先鋒使王建封先登,遂克建州,延政出降,至金陵,唐以為羽林大将軍) 六十年,彈指過,水上浮萍。
(按自唐光啟二年,王潮為泉州刺史,至南唐保大四年而滅,為六十一年。
然其奄有閩國,則當自唐景福元年為始,實五十五年) 淮南地,有吳王,楊行密氏。
昭宗時,廬州起,戰讨稱能。
(楊行愍,廬州合淝人,唐僖宗時起兵為亂,自号八營都知兵馬使,據廬州。
中和三年,淮南節度使高骈表知廬州事,改名行密,因命為廬州剌史。
宣州觀察使秦彥入揚州,殺骈,行密攻克之,彥遁,行密自稱淮南留後。
既而孫儒陷揚州,自稱節度使,行密複奔廬州。
昭宗景福元年,行密擊斬孫儒,複歸揚州,昭宗以為淮南節度使,遂盡有江淮之地。
後昭宗奔鳳翔,令行密讨朱全忠立功,以為行營都統,賜爵吳王。
合淝縣屬廬州府。
淮南,今揚州) 滅孫儒,敗全忠,黑雲精甲。
(孫儒初據揚州而不能守,乃焚其城,驅衆渡江以攻行密。
行密大懼,其将劉威曰:背城堅栅,可以不戰疲之。
行密從之,乃使張訓屯安吉,斷其糧道。
儒食盡,士卒大疲,行密縱兵擊之,儒大敗,行密将田頵擒斬之。
朱全忠大舉擊行密,遣龐師古壁清口,葛從周壁安豐,全忠自将屯宿州。
行密與将朱瑾将兵三萬拒之,瑾甕淮上流,欲灌之,乃以兵引度趣戰,師古拒戰,淮水大至,汴軍駭亂,行密督大軍夾攻之,遂斬師古,從周奔還,行密乘勝追擊,殺溺殆盡。
聖忠亦奔還。
由是行密保據江淮,全忠不能複争。
初,行密以孫儒降兵,選其尤勇健者五千人,以皂衣蒙甲,号黑雲都,每戰使之先登陷陣,四鄰畏之。
安吉,州名,屬湖州府。
清口,清河口也,在淮安城西五十裡。
安豐,縣名,故址在鳳陽府壽州南六十裡。
宿州,屬鳳陽府) 戮蔡俦,不毀墓,尤見寬仁。
(行密寬仁雅信,能得士心。
廬州刺史蔡俦叛,發行密父祖墓,行密遣李神福讨之,克廬州,斬俦,左右請發俦父母冢,行密曰:此俦之罪也,吾何為效之) 二十載,忠武王,承唐節制。
(初,唐昭宗遣金吾将軍李俨至揚州,封行密為吳王,行密始建制敕院,每有封拜,辄以告俨。
于紫極宮玄宗像前陳制書,再拜然後下。
及卒,谥忠武。
行密于僖宗光啟三年夏四月攻揚州,冬十月克之,自稱淮南留後,至天佑二年乙醜卒,凡二十年) 統軍州,二十八,延攬英雄。
(行密據廬州等處,凡二十八郡,推心待物,無所猜忌,故能招緻英雄。
第舍姬妾,每選其尤者以賜将士,人鹹樂為盡力) 納朱瑾,任田頵,一班猛悍。
(兖州朱瑾善槊,為梁所攻,敗奔行密。
初,行密之兵皆江淮人,最為輕弱,及得瑾勁騎,而兵益振。
田頵從行密起微賤,屢立戰功,與安仁義朱延壽等,皆猛悍難制) 有機權,能駕禦,操慮危深。
(行密寬簡而有智略,善駕禦将士。
以田頵等猛悍,欲除之,頵遂叛,與行密妻弟朱延壽通謀,行密陽為目疾,每行故觸柱而仆,乃召延壽,欲托以子,延壽至,刺殺之,遂擊斬頵) 長子渥,号威王,無才寡德。
(渥,行密長子,素無令聞,軍府輕之。
行密卒,指揮使徐溫張颢立渥為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是為吳威王。
按五代史,渥谥曰景) 十圍燭,終見弑,張颢徐溫。
(渥居喪,酣飲作樂,燃十圍之燭以擊球。
張颢徐溫泣谏,渥怒,颢溫遂作亂,帥牙兵露刃入庭中,渥曰:爾果欲殺我耶?對曰:非敢然也,欲誅王左右亂政者耳。
執渥所親信者盡殺之。
由是溫等專制軍政。
渥不平,謀誅之,二人遂遣盜入寝中弒渥) 弟隆演,号宣王,改元武義。
(張颢既弒渥,欲自立,幕僚嚴可求急書一紙置袖中,麾同列詣使宅賀,衆莫測其所為。
既至,乃太夫人史氏教也,言嗣王不幸早世,隆演次當立,諸将宜無負楊氏,辭旨明切。
颢以其義正,不敢奪,乃奉渥弟隆演稱留後。
徐溫自以權重而位卑,屢請隆演稱帝,不許,乃即吳國王位,置百官,宮殿文物,皆用天子禮。
改唐天佑十六年為武義元年,後谥曰宣) 葫蘆提,十六載,委政羣臣。
(隆演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建國稱制,俱非其意,常怏怏,酣飲鮮食,遂成疾而卒。
在位十六載) 讓皇溥,蒙大号,受拘徐氏。
(溥,行密第四子,封丹陽公。
隆演卒,徐溫迎立之,後稱帝。
溫卒,養子徐知诰,封齊王,專執朝政,溥備位而已。
後知诰篡位,奉溥為讓皇) 把江山,抱送去,古潤潛身。
(時知诰都金陵,溥下诏禅位于齊,吳太尉李德誠等詣金陵勸進,知诰遂即位。
溥請徙居,知诰改潤州牙城為丹陽宮以居之。
潤州,今鎮江府) 四代主,走風雲,三十六載。
(吳自行密至溥,凡四代,自行密天複元年稱王,至晉天福二年為知诰所篡,凡三十六年而亡) 合家門,被囚禁,結果刀兵。
(溥卒,知诰遷其子孫于海陵,号永甯宮,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久而男女自為匹偶,至世宗征淮南,下诏撫安楊氏子孫,李景聞之,遣人盡滅其族,楊氏遂絕。
海陵,今省入揚州府泰州) 南唐主,李家郎,大唐枝葉。
吳徐溫,養為子,累立功勳。
(知诰,徐州人,唐憲宗子建王恪四世孫。
恪生超,超生志,志生榮,榮生诰。
年八歲,楊行密拔濠州,掠得之,養以為子。
行密子渥憎之,行密謂徐溫曰:此兒志狀頗異,吾度渥必不能容,今賜汝為子。
溫即令其以徐為姓,名曰知诰。
及長,為吳樓船軍使,以有功拜升州刺史。
時溫子知訓秉政,為朱瑾所殺。
知诰以州兵渡江定亂,遂專政。
後更名诰,篡楊氏之祚稱帝,國号唐,是為南唐烈祖。
升州,今江甯府) 弟兄間,幾遭兒,刀鋒幸免。
(诰初事溫甚謹,溫嘗罵其諸子皆不如诰。
诰弟兄頗不能容,而知訓尤甚,惟季弟知谏以兄事之。
知訓秉政,召兄弟飲,欲害诰,行酒吏刁彥能覺之,酒至诰,以手爪搯之,诰悟,走免。
後自潤州入觐,與飲于山光寺,又欲害之,知谏蹑诰足,乃遁去。
知訓以劍授彥能,使追殺之,彥能绐以追之不及,始免) 延賓亭,招賢士,大度多能。
(诰初秉政時,寬仁勤儉,接禮儒者。
起延賓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濟邱駱知祥王令謀等為謀客,士有羁旅于吳者,皆齒用之。
又寬刑法,推恩信以收人心,故吳人鹹附之) 封齊王,據金陵,承溫舊業。
(初,溫以金陵形勝,戰鑒所聚,乃自為淮南行軍副使,領升州刺史。
後封東海王。
及溫卒,诰為太尉中書令,出鎮金陵,後自為大元帥,封齊王。
複營宮城于金陵) 白須髯,照鏡歎,禅代興心。
(诰久有傳禅之志,以吳主溥無失德,恐衆心不悅,一旦臨鏡鑷白須,顧其吏周宗歎曰:國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請如江都以傳禅諷吳主。
後诰以吳太尉李德誠中書令李本位尊望重,密使之帥衆推戴,德誠等遂表诰功德,請行冊命。
乃詣金陵勸進,诰遂受禅) 不乘災,與錢氏,息兵通好。
(吳越府署火,吳越王錢元瓘驚懼發狂疾,唐人勸诰乘敝取之,诰曰:奈何利人之災。
遣使唁之,且赒其乏) 統南州,三十五,複姓稱尊。
(诰統金陵,凡三十五州,徐氏諸子,皆請诰複姓。
诰以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百官皆請,然後複姓李氏,改名升。
自言唐氏子孫,立唐宗廟,祖考皆追尊焉) 宋齊邱,青陽公,始終謀主。
石香爐,對畫字,商略何深。
(洪州進士宋齊邱好縱橫,升知之,以為謀主,篡楊氏最為有功。
升嘗引齊邱于水亭屏語,或居高堂,悉去屏障,獨置一大石香爐,以箸書灰為字,随以匙滅之。
所謀人皆莫知,後歸九華山,賜号九華先生,封青陽公。
洪州,今江西南昌府。
九華山,在青陽縣南,舊名九子山,唐李白陋其名,以山九峯如蓮華,乃更是名。
青陽縣,屬池州。
齊邱,字子嵩,萬載人。
李白,字太白,蜀人,母夢長庚星入懷,因以命名。
賀知章見其文曰:谪仙人也。
唐元宗诏供奉翰林) 黜宋氏,枕席言,曬姬息谮。
定儲嗣,隻詞組,尤見知人。
(升欲以長子璟為嗣,嘗如璟宮,遇璟親調樂器,大怒數日。
幼子景逿母種氏有寵,乘間言景逷可為嗣,升怒曰:子有過,父訓之,常事也。
國家大計,女子何得預知。
即命嫁之。
▼璜按宋氏,升後也,升并無黜宋氏事。
且以骊姬借喻,則宋氏或應作種氏) 年将老,餌金丹,時加暴怒。
(升壽五十六,以方士獻金丹餌之,浸成躁急,群臣奏事,往往暴怒) 王栖霞,谏不盡,飽喜饑嗔。
(升問道士王栖霞,何道可緻太平,對曰:王者治心治身,乃治家國,今陛下尚未能去饑嗔飽喜,何論太平?) 疽發背,壽雲終,廟稱烈祖。
(升疽發背,疾亟,子璟入侍,升曰:吾餌金石,始欲益壽,乃更傷生,汝宜戒之。
遂殂,廟号烈祖) 子李景,副都統,嗣位相承。
(初,升鎮金陵,以子景通為吳司徒,升将篡吳,召景通歸金陵,為副都統。
升即位,封為齊王。
升卒,景通嗣位,改名璟。
周世宗時,璟稱藩于周,避周廟諱,又更名景,是為唐元宗。
) 性寬仁,任查陳,優柔寡斷。
統朝綱,失主宰,五鬼縱橫。
(景性寬柔寡斷,以馮延已為學士,馮延魯為中書舍人,陳覺為樞密使,魏岑查文徽為副使,皆以邪佞用事,吳人謂之五鬼。
中外庶政,委齊王景遂參決。
惟陳覺查文徽得奏事,群臣非召見者,皆不得入) 打熬過,晉漢周,三十九載。
(唐自晉天福二年升稱尊,至開慶八年末主煜降宋,曆晉漢周,凡三十九年) 末主煜,貶制度,納貢金陵。
(煜,景第六子,其五子皆早卒。
景卒,煜嗣位,遣侍郎馮延魯納貢于宋,下令貶揖制度,止稱國主,改唐曰江南,下書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内史,諸王皆為國公) 好聲色,喜浮屠,谏臣獄死。
(煜性驕侈,好聲色,喜浮屠,出禁中金錢,募人為僧。
煜退朝,與後服僧衣,誦佛書,僧有罪,命禮佛而釋之。
宋太祖聞其惑,選少年有口辨者南渡,論性命之說,煜信重,謂之一佛出世。
由是不複以治國守邊為意,内史舍人潘佑上書極谏,煜收下獄,佑自缢死) 徐铉舌,擋不住,宋将曹彬。
(宋太祖屢遣使召煜入朝,煜稱疾不行,乃命曹彬伐之。
煜遣其臣徐铉之宋,乞緩師,铉自負,欲以口舌馳說宋太祖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奈何見伐?反複辨論,累數百言。
太祖曰: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铉無以對。
彬至江陵,遣使招煜降,煜不聽,彬攻克之。
煜出降,宋封煜為違命侯。
徐铉,字鼎臣,官散騎常侍,所著有徐常侍集三十卷) 吳越國,主錢镠,杭州創業。
(錢镠,臨安人,唐光啟中,镠為杭州剠史,天複中封越王,天佑中又封吳王。
朱溫篡唐,封镠吳越王。
臨安,縣名,屬杭州府。
錢镠,字具美) 讨董昌,封節度,鎮海功臣。
(唐改越州為威勝軍,以董昌為節度使,以镠為鎮海軍節度使。
昌求為越王,未許,昌不悅,遂僭号于越州。
唐昭宗使镠讨之,镠遣其将顧全武進兵越州,攻克其外郭,昌猶據牙城拒之,镠绐昌曰:奉诏令大王緻仕歸臨安。
昌出降,全武斬之。
朝廷乃改威勝為鎮東,以镠為鎮海鎮東節度使) 顧全武,結淮南,削平徐許。
(初,孫儒為楊行密所殺,其士卒多奔浙西,镠愛其骁悍,以為中軍,号武勇都。
至是镠如衣錦軍,命指揮使徐绾帥其衆以治溝洫,衆有怨言,謀殺镠不果,镠命绾将所部先還杭州,及外城,縱兵焚掠,左都許再思與之合,進逼牙城。
镠聞變,微服乘小舟夜歸,逾城而入,杜建徽亦自新城入援,顧全武曰:聞绾等謀召田頵,頵至則淮南助之,不可敵也。
建徽曰:孫儒之亂,王嘗有德于楊公,今往告之,宜有以相報。
镠命全武告急于行密,且以子傅璙為質。
绾等果召頵,頵引兵赴之,急攻杭卅,全武至廣陵說行密,行密許之,以女妻傅璙,使人召頵。
頵乃與徐許俱歸宣州。
衣錦軍,五代唐所置,今并入臨安縣) 司馬福,救姑蘇,水底潛身。
(淮南遣指揮使周本攻圍蘇州,镠遣指揮使錢镖救之。
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軍張網綴鈴懸水中,以斷潛行者,魚鼈過皆知之。
吳虞侯司馬福善水行,欲潛入城,故以竿觸網,敵聞鈴聲舉網,福因得入城。
由是城中号令與援兵相應,淮人以為神,因内外夾攻,大破之,本夜遁) 受王封,統軍州,一十三郡。
(梁封镠為吳越王,客有勸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豈失為孫仲謀耶。
受之。
據兩浙,統十三郡) 三節還,終壽考,衣錦馳名。
(镠素所居營曰衣錦營,後升營為衣錦城,石鏡山曰衣錦山。
嘗遊衣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錦,号其幼所戲大木曰衣錦将軍。
又作還鄉歌曰:三節還鄉兮挂錦衣,父老遠來兮相追随,牛鬥無孛人無欺,吳越一王驷馬歸。
壽八十一卒,谥曰武肅。
石鏡山,在臨安縣治南山之東,峯有圓石,徑二尺七寸,其光明如鏡) 錢元瓘,守成規,臨安大火。
(镠卒,子傅瓘立,更名元瓘。
凡事盡守成規,上下輯睦,适臨安大火,燒其宮室迨盡,元瓘避之,火辄随發,元瓘驚懼病狂) 十年終,傳幼子,政務公勤。
(元瓘在位十年卒,子弘佐立。
弘佐雖幼,躬勤政務,發嫡奸伏,人不敢欺) 忠獻王,年十三,威權獨攬。
(弘佐後谥忠獻。
即位時年十三,諸将皆少弘佐,弘佐初優容之,諸将稍不法,弘佐乃黜其大将章德安于明州,李文慶于睦州,殺内都監杜昭達,統軍使阚璠,由是國中皆畏恐。
明州,今甯波府。
睦州,今嚴州府) 敗李景,取福州,七載而薨。
(初,閩李仁逹據福州叛,立僧卓俨明為帝,已而殺俨明而自立。
閩主王延政發兵讨之,仁達遂附于唐主李景,旋複叛景。
景遣兵攻之,仁達乞救于弘佐,諸将皆不欲行,弘佐曰:吾為天下元帥,而不能舉兵耶?諸軍但樂飽食安坐耳!乃遣統軍張筠等救之,不克,複遣餘安将水軍救之,至白蝦浦,海岸泥淖,須布竹箦乃可行,唐軍聚而射之,箦不得施,唐将馮延魯曰:相持不戰,徒老我師。
不若縱其登岸,盡殺之,則福州自降矣。
吳越兵既登岸,大呼奮擊。
延魯棄衆而走,城中兵亦出夾擊唐兵,大破之,唐軍遁,餘安遂取福州而還。
弘佐在位七年卒) 弟弘倧,碧波亭,厚其軍賞。
(弘倧,弘佐之弟,初即位,統軍使胡進思恃迎立功,幹預政事,弘倧惡之,因閱兵于碧波亭。
方第賞,進思前谏以賞太厚,弘倧怒,擲筆水中曰:以物與軍士,吾豈私之,何見咎也。
進思大懼) 胡進思,題畫懼,廢立生心。
強扶持,錢弘俶,攻唐奉诏。
(畫工獻锺馗擊鬼圖,弘倧題詩圖上,進思見之,以詩意将殺己,遂帥衛兵入,廢弘倧,囚于羲和院,矯稱王命雲:猝得風疾,傳位與弟弘俶。
弘俶曰:能全吾兄,乃敢承命。
進思許之。
弘俶始視事。
周世宗伐唐,弘俶遣使入貢,周以诏谕之,使出兵擊唐,弘俶遂遣丞相吳程攻唐常州) 俗奢淫,疲貢獻,重斂于民。
(浙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鷧,必家至而日取之,多掠得嶺南商賈寶貨。
當五代時,常貢奉中國不絕;至周世宗時,弘俶勢益孤,傾其國以事貢獻;宋太祖時,益以器服珍奇為獻,不可勝數) 論始末,自唐朝,周旋五代。
八十年,歸大宋,忠孝賢人。
(唐幹符中,镠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至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凡八十四年,弘俶以地歸宋,宋封為淮海王,而國始除。
丁南湖曰:錢氏三世四主,與五代相終始,竟能不失臣節,及宋受命,不待告命,入獻土地,此其奕世忠孝。
蘇子表忠碑,論之悉矣。
蘇轼知杭州,傷錢氏墳廟不治,請以妙因院賜名表忠觀,轼為立碑,銘曰:天胙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 湖南主,楚王殷,扶風馬氏。
(馬殷,許州鄢陵人,自謂扶風馬援之裔。
唐昭宗時,為潭州剠史,後梁朱溫封殷為楚王,據湖南地二十三郡。
鄢陵,縣名,屬開封府。
潭州,今長沙府) 始殘唐,終五代,父子相承。
(殷自唐幹甯二年入湖南,父子二世六主,曆梁唐晉漢周,至周廣順元年而亡) 武穆王,勇而謀,寬慈樂善。
(殷後谥曰武穆,英勇有謀,尤寬仁恤下,待士以禮,人争附之) 獲吳人,仍遣去,頗着仁聲。
(吳雄武軍使苗璘統軍王彥章,将水軍攻楚嶽州,殷遣許德勳禦之。
德勳潛軍角子湖,使王環夜帥戰艦二百,屯楊林浦,絕吳歸路。
遲明,吳人進軍江口,德勳命虞侯詹信,以轉舟出吳軍後,德勳以大軍當其前,夾擊之,擄璘及彥章以歸。
吳求和于楚,請璘與彥章,殷遣歸之。
雄武軍,今漢中府利州) 多内寵,欠規繩,無分嫡庶。
衆駒兒,争皂棧,會有紛纭。
(殷多内寵,嫡庶無别,而次子希聲母袁夫人有美色,尤寵之。
嫡子希振以無寵,棄官為道士,餘子十餘人,皆驕奢滋甚。
初,苗璘等歸吳,許德勳餞之,謂曰:楚國雖小,舊臣宿将猶在,願吳朝勿以措懷,必俟衆駒争皂棧,然後可圖也。
皂,槽枥。
棧,編木為足安馬腳下,謂之馬床。
喻馬殷諸子,必自相争也) 子希聲,害謀臣,黃霾四塞。
(殷以子希聲知政事,總諸軍。
初,殷用都軍判官高郁為謀主,國以富強,鄰國疾之。
荊南高季昌,嘗使諜者間郁于殷,殷不聽。
及希聲用事,諜者語希聲曰:季昌聞楚用高郁,大喜,以為亡馬氏者,必郁也。
希聲素愚,以為然,遽奪其兵柄,左遷郁行軍司馬。
殷謂所親曰:亟營西山,吾将歸老,猘子漸大,能咋人矣。
希聲聞之益怒,矯以殷命族郁,而殷不之知。
是日大霧四塞,殷語左右曰:吾昔從孫儒度淮,每殺不辜,多緻茲異,今馬步院豈有寃死者乎?明日吏以郁死白,殷拊膺大恸曰:吾老耄,政非己出,使我勳舊橫罹寃酷!既而顧左右曰:吾亦何可久處此乎!明年殷卒,希聲立) 葬親爺,飽瞰雞,贻笑蒸豚。
(希聲嘗聞梁太祖好食雞,慕之,乃日烹五十雞以供膳,及居喪,無戚容,葬殷之日,頓食雞臛數盤。
侍郎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而食蒸豚,何代無賢。
阮籍,字嗣宗) 希範繼,封楚王,天策上将。
(初,殷遺命諸子兄弟相繼。
及希聲卒,弟希範嗣位,襲封楚王,晉高祖加天策上将軍。
希範為作天策府) 平南蠻,立銅柱,自許英能。
(溪州剌史彭士然,引羣蠻寇辰澧,希範遣劉勍等讨平之,自是羣蠻服于楚。
希範自謂伏波之後,以銅五千觔鑄柱,高一丈二尺,入土六尺,命學士李皐銘誓狀于上,立之溪州。
溪州,今升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司。
辰州,府名。
澧州,屬嶽州府。
銅柱在辰州府城西北一百一十裡) 會春園,極奢豪,疎賢拒谏。
(楚地多産金銀,茶利尤厚,希範遂奢欲無厭,務窮侈糜,乃作會春園嘉宴堂九龍殿,皆飾以金寶,其費巨萬。
始加賦于國中,天策賢士拓拔恒上書谏曰:殿下馳騁遨遊,雕牆玉食,府庫盡矣而浮費益甚,百姓困矣而厚斂不息,諺曰,足寒傷心,民怨覆國,願罷不急之務,減興作之役,無令一旦禍敗,為四方笑。
希範大怒,他日請谏,辭以晝寝。
恒謂人曰:王逞欲而愎谏,吾見其千口飄零無日矣。
希範益怒,終身不複見之) 假慈悲,殺其弟,就裡無仁。
(希範弟希杲,為靜江節度使,有善政,監軍裴仁煦谮其收衆心,希範疑之。
會漢侵蒙桂二州,希範自将如桂州,希杲懼,其母華夫人逆希範于全義嶺,謝曰:希杲為治無狀,緻寇戎入境,妾之罪也,願削封邑,灑掃掖庭,以贖希杲罪。
希範曰:吾久不見希杲,聞其治行尤異,故來省之,無他也。
漢兵引去,徙希杲知朗州,卒殺之。
靜江,軍名,今廣西桂林府。
蒙州,今省入平樂縣,故址在平樂府城南。
桂州,即今桂林府。
朗州,今常德府) 馬希廣,既承家,何曾展志。
朗州兄,仍下手,鈍漢遭刑。
(希範卒,同母弟希廣嗣位,兄希萼為朗州節度使。
希廣庶弟希崇,性狡險,陰遺希萼書,言劉彥瑫等違命,廢長立少。
希萼來奔喪,彥瑫等白希廣殺之,希廣曰:吾何忍殺兄,甯分潭朗而治。
乃遣還朗州。
希萼遂起兵趣長沙,希廣曰:朗州吾兄也,當以國讓之。
彥瑫不可,乃以王赟進擊之,破其兵,追希萼将及,希廣遣使召之曰:勿傷吾兄。
赟引還。
希萼歸,乃誘辰溆州及梅山蠻共攻潭州,又遣使稱藩于唐王景,乞師攻楚。
唐命楚州剌史何敬洙将兵助之,希廣遣彥瑫徑趣朗州,為希萼所敗,希萼遂進攻潭州。
或告希崇流言惑衆,請殺之,希廣曰:吾何忍自害其弟。
不聽,乃遣希崇許可瓊等拒之。
希萼間遣使以厚利啖可瓊。
可瓊舉軍降,長沙遂陷,希廣被擒。
希萼曰:此鈍漢也,豈能為惡?為左右所惑耳。
顧左右曰:吾欲活之,何如?皆不對,遂缢殺之。
溆州,今辰州淑浦縣) 馬希萼,剪連枝,荒淫無道。
(希萼既弒希廣,自稱楚王,得志恣縱,荒淫無道,政事悉委希崇,希崇複多私曲,政刑紊亂) 端陽門,縱惡馬,壯士撾随。
彭師暠,結徐威,反戈修怨。
被羣臣,幽囚在,衡嶽山林。
(希崇與楚舊将徐威孟俊等謀作亂,希蕚置酒,宴将吏于端陽門,希崇辭以疾,威等縱惡馬十餘匹入府,以壯士執撾随之,聲言系馬,突入其府,劫庫兵,執希蕚囚之,迎立希崇,乃幽希萼于衡山。
初,希萼入長沙,杖彭師暠背,黜為民,希崇以師暠必怨之,使送希萼于衡山,師暠曰:欲使我為弒君之人乎?與衡山指揮使廖偃等共立希萼為衡山王,遣使降唐主景。
衡山,縣名,屬衡州府) 策立起,馬希崇,降唐受制。
(希崇既立,縱酒荒淫,徐威等知必無成,欲殺希崇。
希崇大懼,密表請兵于唐。
唐遣邊鎬将兵趣長沙,希崇請降。
希萼望唐立己為潭帥,而潭人惡希萼,共請邊鎬為帥,鎬趣希崇希萼入朝,盡遷馬氏之族于金陵。
唐以希萼鎮洪州,希崇鎮舒州) 五十年,又六載,水迹潮痕。
(楚立五代,共五十六年而亡) 荊南王,高季興,梁朝養子。
(高季興,陝州硖石人,本名季昌,避後唐獻祖廟諱,更名季興。
少為汴州富人李讓家僮,梁太祖初鎮宣武,讓以入赀得幸,養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讓。
季興以友讓故得進見,梁太祖奇其材,命友讓以子畜之,遂姓朱,為制勝軍使,後徙穎州防禦使,複姓高氏。
至後唐同光三年,封南平王,據荊南三州。
南平,今嶽州府安鄉縣) 鎮江陵,善招輯,渤海封膺。
(梁初以季興為荊南節度使,當唐之末,為諸道所侵,季興始至江陵,一城而已。
兵火之後,井邑凋零,季興招輯撫綏,人士歸之,梁末帝封季興為渤海王) 梁滅後,入朝唐,幾于虎口。
(唐莊宗滅梁,季興欲入朝,其臣梁震曰:唐有吞天下之志,嚴兵守險,猶恐不保。
況入朝乎?且公朱氏舊将,安知彼不以仇敵相遇。
季興不從,遂入朝,唐主待之甚厚,欲留之。
郭崇韬曰:陛下新得天下,諸侯不過遣子弟将佐入貢,惟季興身自入朝,若羁留不遣,沮四海之心。
乃遣之。
季興倍道而去,至江陵,握震手曰:不用君言,幾不免虎口) 既降唐,留蜀物,又做吳臣。
(季興既降唐,及唐破蜀,以蜀金帛四十餘萬自陝而下,季興聞莊宗之變,乃悉邀留蜀物,殺使者韓珙等。
唐主诘之,對曰:欲知覆溺之故,宜自按問水神。
唐以招讨劉訓攻之,不克,别将西方邺,克其夔忠萬三州,季興遂以荊歸峽三州臣于吳。
夔,今夔州府。
忠州,屬重慶府。
萬,今夔州府萬縣。
荊,今荊州府。
歸,今歸州。
峽,今彜陵州。
俱屬荊州府) 父傳子,一家兒,心無定向。
(季興卒,吳立其子從誨,從誨以父自絕于唐,懼複見讨,乃遣使者聘于楚。
楚王殷為之請命于唐,從誨亦遣使奉表,進贖銀三千兩,明宗拜為節度使渤海王) 據江湖,攔要路,劫掠為生。
(荊南地狹,介于吳楚為小國。
自吳稱帝,而南漢閩楚歲時貢奉,皆假道荊南。
季興從誨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諸道以書責诮,或發兵加讨,即複還之而無愧) 貪賞賜,愛便宜,自輕自賤。
醜名兒,高無賴,到處稱臣。
(所向稱臣,蓋利其賜予。
故諸國賤之,謂之高無賴) 高從誨,高保融,傳之保勖。
(從誨卒,第三子保融立。
保融卒,從誨第十子保勖立) 受淮南,吳國主,封号為秦。
(高季興降吳,淮南吳主溥封季興為秦王) 高繼沖,結末梢,投降趙宋。
(保勖卒,保融子繼沖立。
初,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卒,子保權嗣,衡州刺史張文表叛,襲潭州據之。
保權請救于宋,宋命慕容延钊讨之,以李處耘為都監。
及行,宋太祖謂曰:江陵四分五裂之國,今假道出師,因而下之,蔑不濟矣。
處纭至襄州,谕以假道之意。
判官孫光憲曰:中國自世宗時,已有混一天下之志,今宋帝規模宏遠,不若早以疆土歸之,不失富貴。
繼沖乃遣其叔保寅奉牛酒犒師于荊門,且觇強弱。
是夕保寅宴于延钊帳中,處耘密遣輕騎倍道前進,繼沖聞宋師奄至,惶怖出迎,因盡籍其境内州縣戶口奉表納之,後率其将吏宗族入朝。
宋拜為武甯軍節度使) 五七年,如一夢,故紙虛名。
(季興自梁開平元年鎮荊南,至宋幹德元年國除,凡五十七年) 前蜀主,大唐朝,利州王建。
(王建,許州舞陽人,唐僖宗時為利州刺史,昭宗時為西川節度使,進爵蜀王。
利州,今保甯府) 逐昭度,殺令孜,虎将馳名。
(建初為宦者田令孜養子。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令孜同母弟也,令孜以僖宗播越,天下皆罪之,懼無所容,乃自求為西川監軍。
時建據阆州,令孜謂敬瑄曰:建,吾子也,今召之,可緻麾下。
遣使召建,建即帥精騎西至鹿頭關。
西川參謀李乂曰:建,虎也,延之入室,安肯為天下乎?遣人止之。
建怒,破關而進,拔漢州,急攻成都不克,乃疏敬瑄之罪,表請讨之。
昭宗乃使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以建為永平軍節度,征敬瑄為龍武統軍。
敬瑄不受代,昭宗即命昭度等讨之,久之不克,朝廷谕建等罷兵。
建曰:大功垂成,奈何棄之?周庠勸建請韋公還朝,獨克成都,建乃說昭度曰:今關東藩鎮,疊相吞噬,此腹心之疾。
相公宜早歸,與天子謀之。
敬瑄疥癬,責建可辦也。
昭度猶豫不決,建擒其親吏駱保,于行府門脔食之。
昭度大懼,遽以印節授建,即日東還。
建急攻成都,令孜自攜印節詣建營授之,敬瑄開城降。
建請朝廷殺之,不許,建使人告敬瑄作亂,令孜通鳳翔書,皆殺之) 唐亡後,檄讨梁,仍稱天複。
(梁朱溫篡唐稱帝,時惟河東鳳翔淮南稱唐昭宣帝天佑年号,建稱昭宗天複年号,餘俱禀梁正朔。
建移檄諸道,雲欲與岐王晉王會兵興複唐室,卒無應者) 并兩川,稱帝号,百戰辛勤。
(建既據西川,欲圖并東川,遣王宗滌将兵攻之,建自将圍梓州,與東川節度顧彥晖,凡五十餘戰。
蜀州刺史周德權言于建曰:東川羣盜,多據州縣,彥晖皆啖以厚利,恃其救援。
故堅守不下,若遣人谕賊帥以禍福,則彼反為我用矣。
建從之,彥晖勢益孤,建急攻克之,彥晖自殺,于是并有兩川之地。
至朱溫滅唐,建遂稱帝。
西川,成都府曰西川,潼川州曰東川。
梓州,即潼川府) 王宗衍,出深宮,立繇母寵。
(時太子元膺卒,羣臣請立太子,建第十一子鄭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賢妃有寵,遂立之。
建卒,宗衍立,乃去宗名衍) 任中官,貪女色,寵用妃嫔。
(衍年少荒淫,委政于宦者宋光嗣王承休景潤澄歐陽晃等。
承休曰:秦州多美婦人,請為陛下采擇以獻。
遂以承休為節度使,教坊使嚴旭,皆強取民女納于宮中。
以韋妃有寵,遂廢其後高氏。
秦州,屬鞏昌府) 無厭足,徧經遊,球場酒肆。
不羞慚,輕出入,柳戶花門。
(衍遊縱無度,嘗列錦步障,擊球其中。
往往遠适而人不知,遍遊近郡名山,或樂飲缯山,涉旬不下。
山前穿渠,乘船夜歸,令宮女秉燭炬千餘居前船,卻立照之,水面如晝。
每好微行,酒肆娼家無所不到。
缯山,蜀主結缯為山,為宮殿樓閣于上,或為風雨所敗,則更易以新者) 蓮花冠,道士妝,雲霞畫服。
(後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糚。
嘗與太後太妃遊青城山,宮人衣服,皆畫雲霞,望之若仙。
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 危腦帽,珠翠幌,狎客酣淫。
(王氏晚年,俗競為小帽,僅覆其頂,俛首即堕,謂之危腦帽。
衍禁之。
衍好戴大帽,又好裹尖巾,其狀如錐。
唐莊宗遣李嚴聘蜀,衍與俱朝上清,蜀都士庶,簾帷珠翠,夾道不絕。
衍以韓昭潘在迎顧士珣等為狎客,陪侍遊宴,與宮女雜坐,或為豔歌相倡和,亵慢無所不至) 宣華苑,醉重陽,嘉王堕淚。
怡神亭,翫春景,宰相憂心。
(衍起宣華苑,苑有重光太清諸殿,清和迎仙宮,降真蓬萊丹霞亭。
嘗以重陽宴近臣于宣華殿,酒酣,嘉王宗壽乘間極言社稷将危,流涕不已,韓昭曰:嘉王酒悲爾。
諸狎客共以慢言谑嘲之,諠然而罷。
又作怡神亭,為諸狎客婦人酣飲之所,每宴近臣,酒酣,君臣及宮人皆脫冠露髻,喧嘩自恣。
知制诰李龜祯谏曰:君臣沉湎,不憂國政,臣恐啟北敵之謀。
不聽。
嘉,州名,今嘉定州) 李存勖,大軍來,哀衆請罪。
殺臣僚,獻首級,奉表車門。
(唐莊宗遣魏王繼岌與郭崇韬伐蜀,時衍方幸秦州。
至綿谷,而唐師入境,衍始還。
唐師所至,州縣皆迎降,衍留王宗弼守綿谷,遣王宗勳等率兵拒唐。
宗弼與宗勳等合謀,送款于唐。
衍還至成都,雜宮人作回鹘隊以入。
明日禦文明殿,與其羣臣相對涕泣,而宗弼亦自綿谷馳歸,登大元門,收成都尹韓昭、宦者宋光嗣、景潤澄、歐陽晃等殺之,函首送于繼岌。
衍即上表乞降,宗弼遷衍于西宮,繼岌至成都,衍輿榇出降) 兩輩兒,氣昂昂,二十五載。
(建衍父子自大順二年入成都為西川節度使,至後唐同光三年國除,凡二十五年) 滿門親,秦川驿,做了寃魂。
(唐莊宗召衍入洛陽,衍率其宗族臣僚将佐家族數千人以東,行至秦川驿,唐伶人景進曰:王衍族黨不少,恐其為變,不若除之。
乃遣宦者向延嗣赍敕誅之。
敕曰:王衍一行,并從殺戮。
張居翰覆視,楷去行字,改為家字。
由是衍族滅而免者殆千餘人) 後蜀主,孟知祥,西川節度。
(孟知祥,邢州龍岡人,唐莊宗時,為北京留守。
唐遣郭崇韬伐蜀,崇韬曰:臣等平蜀,陛下擇帥以守西川,無如孟知祥。
蜀平,遂以知祥為節度使) 唐莊宗,親委任,叛斬監軍。
(知祥馳至京師,莊宗盛供帳,多出内府珍奇以宴勞之。
酒酣,指以示知祥曰:蜀土之富,無異于此,以卿親賢,故以相付。
及莊宗被弒,明宗立,悉誅宦者,罷諸道監軍。
初,知祥鎮蜀,莊宗以宦者焦彥賓為監軍,時彥賓已罷,而唐樞密使安重誨,疑知祥有異志,複以客省使李嚴為監軍。
初,莊宗使嚴聘于蜀主衍,歸獻策伐衍,蜀遂平。
至是知祥怒曰:焦彥賓以例罷,而諸道皆廢監軍,獨吾軍有之,是嚴欲以蜀再為功也。
嚴至成都,知祥責嚴曰:今諸方鎮已罷監軍,公何得來此?目客将王彥铢,執嚴斬之) 殺董璋,并東川,稱王墨制。
(東川節度使董璋,帥兵襲西川,知祥遣趙廷隐張公铎拒之,知祥自将趣漢州,廷隐陳于雞蹤橋,公铎陳于其後,知祥登高冢督戰。
廷隐三戰不利,知祥懼,以馬棰指後,陳公铎大呼而進,東川兵大敗。
璋與數騎遁去,知祥追至赤水而還,命廷隐攻梓州。
璋至梓州,其将王晖帥兵三百大噪而入,璋登城呼指揮使潘稠使讨亂兵,稠即斬璋首以授晖,晖舉城迎降,知祥遂并有東川。
表請行墨制,補兩川節度使以下官,唐明宗許之,以為蜀王。
漢州,屬成都府。
赤水,在成都府簡縣治南,一名绛水) 明宗朝,建國号,僭号居尊。
(唐明宗崩,闵帝立,知祥遂僭号稱帝,國号蜀,改元明德。
按朝當作崩) 子孟昶,嗣其宗,奢淫失政。
(知祥卒,子昶嗣位。
昶幸晉漢之際中國多故,據險一方,君臣務為奢淫。
蜀政寝衰) 寝房中,穢污玩,七寶裝成。
(昶寝房溺器,皆以七賓裝之。
後宋滅蜀,宋太祖見溺器,命碎之,曰: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此,不亡何待!) 伊審征,王昭遠,貪邪用事。
(王昭遠幼以僧童從其師入府,知祥愛其敏慧,令給事昶左右。
至是以昭遠知樞密院事,委以機務,府庫金帛恣其取與,不複會計。
伊審征,知祥之甥,少與昶親狎,亦令知樞密院事,貪侈回邪,與昭遠相表裡) 李太後,良言勸,不肯從親。
(昶母李太後,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謂昶曰:先帝平二蜀,諸将非有大功,無得典兵。
今王昭遠出于厮養,伊審征趙崇韬等皆膏粱乳臭子,素不習兵。
徒以舊恩,寘于人上,一日疆場有事,安能禦大敵乎?以吾觀之,高彥俦太原舊人,終不負汝,其餘無足任者。
昶不從) 宋朝将,王全斌,長驅席卷。
(昶遣大程官孫遇以蠟丸書間行東漢,約出師攻宋,遇為邊吏所得。
宋太祖曰:我伐蜀有名矣。
遣忠武節度使王全斌與劉光乂等讨之,昶使王昭遠等拒之,昭遠攘臂言曰:吾此行非止克敵,取中原如反掌耳。
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比諸葛亮。
全斌至三泉,擊昭遠敗之,昭遠焚吉柏江浮橋,退守劍門。
全斌遣偏将史延德分兵出來蘇,北擊劍門,與全斌夾攻之,昭遠被擒,全斌等遂長驅直入,所向無前。
劍門,關名,在保甯府劍州北) 高彥俦,盡臣節,死守焚身。
(劉光乂攻夔州,夔州守将高彥俦戰敗,閉牙城拒守。
判官羅濟勸其走,彥俦曰:吾昔不能守秦川,今又奔北,雖人主不殺我,我何面目見蜀人乎。
又勸其降,彥俦亦不許,歸府第整衣冠,望西北再拜,自焚死) 棄老将,石頵言,無能堅壁。
曲躬身,率子弟,做了降臣。
四十載,錦官城,三軍解甲。
(時蜀兵所在潰降,昶問計于左右,老将石頵曰:東兵遠來,勢不能久,宜聚兵堅守以敝之。
昶歎曰:吾與先君以溫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臨敵,不能為吾東向放一箭。
雖欲堅壁,誰與吾守者耶?乃命李昊草表以降。
後舉族至汴,率子弟素服待罪阙下,宋封昶為秦國公。
錦官城,在萬裡橋,因蜀有錦官,故名,猶合浦之珠官也。
又昶于城上盡種芙蓉,謂左右曰:真錦城也。
) 不男兒,贻笑與,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費氏,有才色,入蜀宮,後主昶嬖之。
及昶降,夫人有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之句。
又一書雲:前蜀小徐妃,号花蕊夫人,即翊聖太妃,嘗遊青城山題詩,後被害于秦川驿。
後蜀花蕊夫人,亦姓徐,嘗效王建作宮詞百首) 北燕主,劉恭仁,窟頭起手。
(劉仁恭,深州樂壽人,事幽州李可舉,能穴地為道以攻城,軍中号劉窟頭。
後以功為幽州将,戍蔚州。
蔚州戍兵作亂,擁仁恭為主,攻幽州戰敗,仁恭奔降晉主李克用。
克用平幽州,請命于唐,拜盧龍節度使) 好驕奢,貪且暴,無比兇人。
築宮館,大安山,勞民害衆。
聚紅妝,藏外道,煉藥銷兵。
(仁恭幸世多故,驕奢貪暴,以大安山四面懸絕,築宮館于其上,窮極奢麗,選燕美女實其中,又與道士煉丹藥,冀可不死。
令燕人用墐土為錢,悉斂銅錢鑿山藏之,已而殺其工以滅口,後人皆莫知其處。
大安山在順天府房山縣北) 不孝子,劉守光,私通愛寵。
(仁恭愛妾羅氏,其子守光烝之,仁恭怒,笞守光逐之) 害胞兄,囚親父,枭獍其心。
(梁太祖遣李思安擊仁恭,直抵城下。
仁恭在大安山,城幾不守,守光自外将兵以入,擊走思安,乃自稱盧龍節度使,遣部将李小喜攻大安,擄仁恭以歸,囚于别室。
守光兄義昌節度使守文,聞父被囚,乃集将士大哭曰:不意吾家生此枭獍,誓與諸君讨之。
乃率兵至盧台,為守光所敗,進戰玉田,又敗,乃乞兵于契丹,合契丹吐谷渾之衆,戰于雞蘇。
守光兵敗,守文單馬立于陣前,泣謂其衆曰:勿殺吾弟。
守光将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諸兵皆潰。
守光又囚之别室,使人殺之。
義昌,軍名,今河間府滄州。
盧台故城,在河間府青縣衛河西南岸,周回三十二裡。
玉田,縣名,蜀順天府薊州) 黥手面,定霸都,二十餘萬。
(調境内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悉自備兵糧詣行營,文其面曰定霸都,士人則文其臂曰一心事主,得二十萬人。
按此乃仁恭事,今作守光事,疑悮) 諸征鎮,冊尚父,意氣驕盈。
(守光使人諷鎮定求尊己為尚父。
趙王镕以告晉王存勖,存勖怒,欲伐之。
諸将皆曰:是為惡極矣,行當族滅,不若陽為推尊以稔之。
乃與镕及義武王處直、昭義李嗣昭、振武周德威、天德朱瑤,六節度使,共奉冊推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守光益驕。
義武,今真定府定州。
昭義,今潞州。
振武,今大同府。
天德,亦屬大同) 既得志,受王封,心無厭足。
殺谏臣,稱皇帝,鬧了三春。
(初梁太祖以守光為燕王,至是表曰:晉王等推臣,不若陛下授臣河北都統,則并州不足平矣。
梁亦知其狂愚,拜守光河北采訪使。
有司白守光,尚父受冊,用唐冊太尉禮儀。
守光問何無郊天改元之事,有司曰:此天子之禮,尚父人臣耳。
守光怒曰:我地方二千裡,帶甲三十萬,獨不能帝一方乎?乃命趣具即帝位之儀,械梁晉使者于獄,置斧锧于庭曰:敢谏者死。
孫鶴進曰:今日之事,不敢不谏。
守光怒,令軍士割而啖之,遂自稱大燕皇帝。
凡三年而亡) 未郊天,存勖來,生擒父子。
(晉遣周德威會鎮定之兵以攻燕,自祁溝入,其檀涿武順諸州皆迎降,守光被圍經年,屢戰常敗,乃遣客将王遵化,緻書請和,語甚卑哀。
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耶。
予受命讨有罪者,結盟繼好,非所聞也。
守光益窘,登城呼德威曰:俟晉王至,吾則開門泥首聽命。
晉王單騎抵城下,問将如何,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
守光有嬖者李小喜,勸其勿降。
是夕小喜踰城降,具言城中力竭。
晉督諸軍克之,擒劉仁恭,守光帥妻子亡去,将奔滄洲,迷失道,為人所擒,送晉軍,晉王執其父子以歸。
祁溝,今易州涞水縣岐溝鎮是) 一家兒,都做了,血死猖神。
(晉王至晉陽,仁恭父子曳以練紤,獻于太廟,自臨斬劉守光。
守光呼曰:教守光不降者,李小喜也。
小喜瞋目曰:囚父弑兄,烝其骨肉,亦小喜教爾耶?晉王怒,先斬小喜,守光乞哀,二婦李氏祝氏罵曰:事已至此,生複何為?願先死。
乃俱死。
械仁恭至雁門,刺其心血以祭先王墓,然後斬之。
) 南漢主,本梁臣,姓劉名隐。
(劉隐,其祖安仁上蔡人,後徙閩中,商賈南海,因家焉。
梁太祖時拜清海節度使,幹化中進封南海王。
清海,軍名,今廣東廣州) 弟劉岩,有異相,據廣稱尊。
(岩,隐之弟,岩母段氏,初生岩于外舍,嫡母韋氏素妬,聞之怒,拔劍而出,命持岩至,将斬之。
及見而悸,劍辄堕地,良久曰:此非常兒也。
及長,身長七尺,垂手過膝,隐鎮南海,岩為副使。
隐卒,岩代立,梁末帝悉以隐官爵授岩,襲封南海王。
後岩稱帝于廣州,國号越,尋改号漢) 白龍現,造奇文,龍天作龑。
(岩更名涉,白龍見南宮三清殿,改元白龍,又更名龑,以應龍見之祥。
有胡僧言谶書:滅劉氏者龔也,乃采周易飛龍在天之義為龑字,音俨以名焉) 自矜誇,窮奢侈,寶殿珠宮。
(龑好奢侈,悉聚南海珍寶,凡宮殿悉以金銀珠翠為飾,窮極奢麗。
又性好矜誇,嶺北商賈至南海者,多召之使升宮殿,示以珠玉之富) 心慘酷,恣淫刑,蛇牢水獄。
(龑用刑慘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謂之水獄)
時鏻已病,初,建州刺史延禀攻鏻,鏻擊殺之,至是享軍士于大酺殿,坐中昏然,言見延禀。
仿以鏻病已甚,遂使人殺可殷。
陳後訴之鏻,力疾視朝,诘可殷死狀。
仿懼,出與繼鵬謀作亂) 李皇城,行弒逆,血濺宮庭。
(李仿與繼鵬率皇城衛士入宮,鏻聞鼓噪聲,走匿九龍帳中,亂兵刺殺之,并殺陳後,及歸守明陳巨勝等) 繼鵬立,改名昹,擒誅賊仿。
(繼鵬,鏻之長子,即位更名昹。
李仿既弒鏻而立昹,專制國政,陰養死士。
昹患之,與拱宸指揮使林延皓謀,俟仿入朝,執誅之,诏暴其弒君之罪) 三清台,鑄金像,剪滅宗親。
(昹拜道士譚紫霄為正一先生,陳守元為天師。
妖人林興,以巫見幸,事無大小,興以寶皇語命之而後行。
守元教昹起三清台,以黃金數千觔鑄寶皇老君像,晝夜焚香,作樂禱祀。
适虹見其宮中,興托鬼神語雲:此宗室将為亂之兆也。
乃命興率壯士殺其叔父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
三清,謂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道君天尊,太清老君天尊) 慣聚麀,立春燕,南宮避火。
(鏻婢李春燕,昹先烝之,因陳後以求于鏻,鏻與之,至是立以為後。
南宮避火,注見後) 空名牒,賣官爵,信用私人。
(時百役繁興,用度不足,有司除官,皆令納賂,籍而獻之,以貨多寡為差。
又遣醫人陳究,以空名堂牒,賣鬻官爵于外。
初,閩以梁太祖元從為拱宸控鶴都,昹更募壯士為腹心,号宸衛都,獨信用之,祿賜甚厚。
二都怨望,又數侮拱宸都将朱文進、控鶴都将連重遇,二人由是亦怨) 叔父曦,行戰讨,死于野次。
(審知少子延曦,昹叔父也,昹幽于私第。
會術者言宮中當有災,昹徙南宮避災。
而宮中果火。
昹疑連重遇知縱火之謀,因語内學士陳郯,郯反以告重遇,重遇懼,乃帥二都兵迎延曦,縱火焚南宮。
昹與春燕出北關,宿于野次,延曦使兄子繼業率兵追昹。
及之,繼業醉昹而缢之,及其妻子皆死。
延曦乃自立為閩國王,更名曦) 曦既篡,雠谏诤,酒色昏沉。
(曦既篡位,驕淫苛虐,忌誅宗族。
谏議大夫黃峻舁榇詣朝堂極谏,曦曰:老物發狂矣。
貶漳州司戶。
校書郎陳光逸疏過惡五十餘事,曦殺之。
曦嘗為牛飲,群臣侍酒,醉而不勝,有訴及私弁酒者,辄殺之。
嘗宴侍臣,皆以醉去,獨學士周維嶽在,曦曰:維嶽身甚少,何飲酒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腸,不必長大。
曦命捽維嶽下殿,欲剖視其酒腸。
或曰:殺維嶽,無人複能侍陛下劇飲者。
乃舍之。
賢妃尚氏,有殊色,曦嬖之,醉中妃所欲殺則殺之,所欲宥則宥之) 李仁遇,以色升,外甥作相。
(曦外甥李仁遇:年少美姿容,得幸于曦,以為左仆射同平章事) 酗悍妻,希立子,挑鬬羣臣。
朱文進,六七人,乘其空便。
一張弓,就馬上,拉殺強魂。
(拱宸都指揮使朱文進與連重遇既弒昹,懼國人之讨,相與結姻以自固。
曦疑之,嘗酒酣,誦白居易詩雲:惟有人心相對間,咫尺之情不能料。
二人大懼。
曦後李氏,悍而酗酒,妬尚賢妃之寵,欲圖曦而立其子亞澄,使人告二人曰:主上甚不平于二公,奈何?會後父李真有疾,曦往問之,文進等使馬步使錢達,拉曦于馬上而弒之,并殺王氏宗族五十餘人) 自披起,衮龍袍,稱孤道寡。
(重遇等既弒曦,乃推文進升殿,被衮冕,帥群臣北面稱臣。
文進自稱閩王) 吳成義,函其首,送與新君。
新君者,王延政,俨明阻亂。
(延政,審知子曦之弟,為建州節度使,封富沙王。
初,曦淫虐,延政數贻書谏之,曦怒,遣杜建崇監其軍,延政逐之,稱帝于建州,國号殷。
及朱文進弒曦而自立,延政遣吳成義進攻福州,會南唐遣兵攻建州,成義詐使人告福州吏民曰:唐助我讨賊臣,大兵今至矣。
福人懼,南郎承旨林仁翰帥其徒三千人,斬連重遇,以其首示衆曰:富沙王且至,汝輩族矣,今重遇已死,何不亟取文進以贖罪?遂斬文進,迎成義入城,函二首送建州。
福州既平,閩之故臣請延政歸福州,延政以方有唐兵,未暇徙都,乃改國号曰閩,以從子繼昌鎮福州。
初,光州人李仁達仕閩,叛奔建州。
及文進之亂,複奔福州。
會繼昌暗弱,嗜酒不恤将士,仁達遂與浦城人陳繼珣等殺繼昌并成義,欲自立,懼衆不附,以雪峯寺僧卓俨明,素為衆所重,相與迎立以為帝。
按俨明,一書作岩明。
雪峯寺,在福州城西一百餘裡雪峰山内) 李仁達,攜所據,獻與金陵。
南唐主,受其降,封官賜職。
(延政遣兵攻福州,俨明無他方略,但于殿上噀水散豆作諸法事,仁達陰教軍士突前刺殺俨明,共執仁達使居俨明之坐。
仁達乃自稱威武留後,遣使至金陵奉表降唐,唐以仁達為節度使,賜名弘義。
唐兵攻建州,先鋒使王建封先登,遂克建州,延政出降,至金陵,唐以為羽林大将軍) 六十年,彈指過,水上浮萍。
(按自唐光啟二年,王潮為泉州刺史,至南唐保大四年而滅,為六十一年。
然其奄有閩國,則當自唐景福元年為始,實五十五年) 淮南地,有吳王,楊行密氏。
昭宗時,廬州起,戰讨稱能。
(楊行愍,廬州合淝人,唐僖宗時起兵為亂,自号八營都知兵馬使,據廬州。
中和三年,淮南節度使高骈表知廬州事,改名行密,因命為廬州剌史。
宣州觀察使秦彥入揚州,殺骈,行密攻克之,彥遁,行密自稱淮南留後。
既而孫儒陷揚州,自稱節度使,行密複奔廬州。
昭宗景福元年,行密擊斬孫儒,複歸揚州,昭宗以為淮南節度使,遂盡有江淮之地。
後昭宗奔鳳翔,令行密讨朱全忠立功,以為行營都統,賜爵吳王。
合淝縣屬廬州府。
淮南,今揚州) 滅孫儒,敗全忠,黑雲精甲。
(孫儒初據揚州而不能守,乃焚其城,驅衆渡江以攻行密。
行密大懼,其将劉威曰:背城堅栅,可以不戰疲之。
行密從之,乃使張訓屯安吉,斷其糧道。
儒食盡,士卒大疲,行密縱兵擊之,儒大敗,行密将田頵擒斬之。
朱全忠大舉擊行密,遣龐師古壁清口,葛從周壁安豐,全忠自将屯宿州。
行密與将朱瑾将兵三萬拒之,瑾甕淮上流,欲灌之,乃以兵引度趣戰,師古拒戰,淮水大至,汴軍駭亂,行密督大軍夾攻之,遂斬師古,從周奔還,行密乘勝追擊,殺溺殆盡。
聖忠亦奔還。
由是行密保據江淮,全忠不能複争。
初,行密以孫儒降兵,選其尤勇健者五千人,以皂衣蒙甲,号黑雲都,每戰使之先登陷陣,四鄰畏之。
安吉,州名,屬湖州府。
清口,清河口也,在淮安城西五十裡。
安豐,縣名,故址在鳳陽府壽州南六十裡。
宿州,屬鳳陽府) 戮蔡俦,不毀墓,尤見寬仁。
(行密寬仁雅信,能得士心。
廬州刺史蔡俦叛,發行密父祖墓,行密遣李神福讨之,克廬州,斬俦,左右請發俦父母冢,行密曰:此俦之罪也,吾何為效之) 二十載,忠武王,承唐節制。
(初,唐昭宗遣金吾将軍李俨至揚州,封行密為吳王,行密始建制敕院,每有封拜,辄以告俨。
于紫極宮玄宗像前陳制書,再拜然後下。
及卒,谥忠武。
行密于僖宗光啟三年夏四月攻揚州,冬十月克之,自稱淮南留後,至天佑二年乙醜卒,凡二十年) 統軍州,二十八,延攬英雄。
(行密據廬州等處,凡二十八郡,推心待物,無所猜忌,故能招緻英雄。
第舍姬妾,每選其尤者以賜将士,人鹹樂為盡力) 納朱瑾,任田頵,一班猛悍。
(兖州朱瑾善槊,為梁所攻,敗奔行密。
初,行密之兵皆江淮人,最為輕弱,及得瑾勁騎,而兵益振。
田頵從行密起微賤,屢立戰功,與安仁義朱延壽等,皆猛悍難制) 有機權,能駕禦,操慮危深。
(行密寬簡而有智略,善駕禦将士。
以田頵等猛悍,欲除之,頵遂叛,與行密妻弟朱延壽通謀,行密陽為目疾,每行故觸柱而仆,乃召延壽,欲托以子,延壽至,刺殺之,遂擊斬頵) 長子渥,号威王,無才寡德。
(渥,行密長子,素無令聞,軍府輕之。
行密卒,指揮使徐溫張颢立渥為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是為吳威王。
按五代史,渥谥曰景) 十圍燭,終見弑,張颢徐溫。
(渥居喪,酣飲作樂,燃十圍之燭以擊球。
張颢徐溫泣谏,渥怒,颢溫遂作亂,帥牙兵露刃入庭中,渥曰:爾果欲殺我耶?對曰:非敢然也,欲誅王左右亂政者耳。
執渥所親信者盡殺之。
由是溫等專制軍政。
渥不平,謀誅之,二人遂遣盜入寝中弒渥) 弟隆演,号宣王,改元武義。
(張颢既弒渥,欲自立,幕僚嚴可求急書一紙置袖中,麾同列詣使宅賀,衆莫測其所為。
既至,乃太夫人史氏教也,言嗣王不幸早世,隆演次當立,諸将宜無負楊氏,辭旨明切。
颢以其義正,不敢奪,乃奉渥弟隆演稱留後。
徐溫自以權重而位卑,屢請隆演稱帝,不許,乃即吳國王位,置百官,宮殿文物,皆用天子禮。
改唐天佑十六年為武義元年,後谥曰宣) 葫蘆提,十六載,委政羣臣。
(隆演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建國稱制,俱非其意,常怏怏,酣飲鮮食,遂成疾而卒。
在位十六載) 讓皇溥,蒙大号,受拘徐氏。
(溥,行密第四子,封丹陽公。
隆演卒,徐溫迎立之,後稱帝。
溫卒,養子徐知诰,封齊王,專執朝政,溥備位而已。
後知诰篡位,奉溥為讓皇) 把江山,抱送去,古潤潛身。
(時知诰都金陵,溥下诏禅位于齊,吳太尉李德誠等詣金陵勸進,知诰遂即位。
溥請徙居,知诰改潤州牙城為丹陽宮以居之。
潤州,今鎮江府) 四代主,走風雲,三十六載。
(吳自行密至溥,凡四代,自行密天複元年稱王,至晉天福二年為知诰所篡,凡三十六年而亡) 合家門,被囚禁,結果刀兵。
(溥卒,知诰遷其子孫于海陵,号永甯宮,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久而男女自為匹偶,至世宗征淮南,下诏撫安楊氏子孫,李景聞之,遣人盡滅其族,楊氏遂絕。
海陵,今省入揚州府泰州) 南唐主,李家郎,大唐枝葉。
吳徐溫,養為子,累立功勳。
(知诰,徐州人,唐憲宗子建王恪四世孫。
恪生超,超生志,志生榮,榮生诰。
年八歲,楊行密拔濠州,掠得之,養以為子。
行密子渥憎之,行密謂徐溫曰:此兒志狀頗異,吾度渥必不能容,今賜汝為子。
溫即令其以徐為姓,名曰知诰。
及長,為吳樓船軍使,以有功拜升州刺史。
時溫子知訓秉政,為朱瑾所殺。
知诰以州兵渡江定亂,遂專政。
後更名诰,篡楊氏之祚稱帝,國号唐,是為南唐烈祖。
升州,今江甯府) 弟兄間,幾遭兒,刀鋒幸免。
(诰初事溫甚謹,溫嘗罵其諸子皆不如诰。
诰弟兄頗不能容,而知訓尤甚,惟季弟知谏以兄事之。
知訓秉政,召兄弟飲,欲害诰,行酒吏刁彥能覺之,酒至诰,以手爪搯之,诰悟,走免。
後自潤州入觐,與飲于山光寺,又欲害之,知谏蹑诰足,乃遁去。
知訓以劍授彥能,使追殺之,彥能绐以追之不及,始免) 延賓亭,招賢士,大度多能。
(诰初秉政時,寬仁勤儉,接禮儒者。
起延賓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濟邱駱知祥王令謀等為謀客,士有羁旅于吳者,皆齒用之。
又寬刑法,推恩信以收人心,故吳人鹹附之) 封齊王,據金陵,承溫舊業。
(初,溫以金陵形勝,戰鑒所聚,乃自為淮南行軍副使,領升州刺史。
後封東海王。
及溫卒,诰為太尉中書令,出鎮金陵,後自為大元帥,封齊王。
複營宮城于金陵) 白須髯,照鏡歎,禅代興心。
(诰久有傳禅之志,以吳主溥無失德,恐衆心不悅,一旦臨鏡鑷白須,顧其吏周宗歎曰:國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宗知其意,請如江都以傳禅諷吳主。
後诰以吳太尉李德誠中書令李本位尊望重,密使之帥衆推戴,德誠等遂表诰功德,請行冊命。
乃詣金陵勸進,诰遂受禅) 不乘災,與錢氏,息兵通好。
(吳越府署火,吳越王錢元瓘驚懼發狂疾,唐人勸诰乘敝取之,诰曰:奈何利人之災。
遣使唁之,且赒其乏) 統南州,三十五,複姓稱尊。
(诰統金陵,凡三十五州,徐氏諸子,皆請诰複姓。
诰以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百官皆請,然後複姓李氏,改名升。
自言唐氏子孫,立唐宗廟,祖考皆追尊焉) 宋齊邱,青陽公,始終謀主。
石香爐,對畫字,商略何深。
(洪州進士宋齊邱好縱橫,升知之,以為謀主,篡楊氏最為有功。
升嘗引齊邱于水亭屏語,或居高堂,悉去屏障,獨置一大石香爐,以箸書灰為字,随以匙滅之。
所謀人皆莫知,後歸九華山,賜号九華先生,封青陽公。
洪州,今江西南昌府。
九華山,在青陽縣南,舊名九子山,唐李白陋其名,以山九峯如蓮華,乃更是名。
青陽縣,屬池州。
齊邱,字子嵩,萬載人。
李白,字太白,蜀人,母夢長庚星入懷,因以命名。
賀知章見其文曰:谪仙人也。
唐元宗诏供奉翰林) 黜宋氏,枕席言,曬姬息谮。
定儲嗣,隻詞組,尤見知人。
(升欲以長子璟為嗣,嘗如璟宮,遇璟親調樂器,大怒數日。
幼子景逿母種氏有寵,乘間言景逷可為嗣,升怒曰:子有過,父訓之,常事也。
國家大計,女子何得預知。
即命嫁之。
▼璜按宋氏,升後也,升并無黜宋氏事。
且以骊姬借喻,則宋氏或應作種氏) 年将老,餌金丹,時加暴怒。
(升壽五十六,以方士獻金丹餌之,浸成躁急,群臣奏事,往往暴怒) 王栖霞,谏不盡,飽喜饑嗔。
(升問道士王栖霞,何道可緻太平,對曰:王者治心治身,乃治家國,今陛下尚未能去饑嗔飽喜,何論太平?) 疽發背,壽雲終,廟稱烈祖。
(升疽發背,疾亟,子璟入侍,升曰:吾餌金石,始欲益壽,乃更傷生,汝宜戒之。
遂殂,廟号烈祖) 子李景,副都統,嗣位相承。
(初,升鎮金陵,以子景通為吳司徒,升将篡吳,召景通歸金陵,為副都統。
升即位,封為齊王。
升卒,景通嗣位,改名璟。
周世宗時,璟稱藩于周,避周廟諱,又更名景,是為唐元宗。
) 性寬仁,任查陳,優柔寡斷。
統朝綱,失主宰,五鬼縱橫。
(景性寬柔寡斷,以馮延已為學士,馮延魯為中書舍人,陳覺為樞密使,魏岑查文徽為副使,皆以邪佞用事,吳人謂之五鬼。
中外庶政,委齊王景遂參決。
惟陳覺查文徽得奏事,群臣非召見者,皆不得入) 打熬過,晉漢周,三十九載。
(唐自晉天福二年升稱尊,至開慶八年末主煜降宋,曆晉漢周,凡三十九年) 末主煜,貶制度,納貢金陵。
(煜,景第六子,其五子皆早卒。
景卒,煜嗣位,遣侍郎馮延魯納貢于宋,下令貶揖制度,止稱國主,改唐曰江南,下書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内史,諸王皆為國公) 好聲色,喜浮屠,谏臣獄死。
(煜性驕侈,好聲色,喜浮屠,出禁中金錢,募人為僧。
煜退朝,與後服僧衣,誦佛書,僧有罪,命禮佛而釋之。
宋太祖聞其惑,選少年有口辨者南渡,論性命之說,煜信重,謂之一佛出世。
由是不複以治國守邊為意,内史舍人潘佑上書極谏,煜收下獄,佑自缢死) 徐铉舌,擋不住,宋将曹彬。
(宋太祖屢遣使召煜入朝,煜稱疾不行,乃命曹彬伐之。
煜遣其臣徐铉之宋,乞緩師,铉自負,欲以口舌馳說宋太祖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過,奈何見伐?反複辨論,累數百言。
太祖曰:爾謂父子者,為兩家可乎?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铉無以對。
彬至江陵,遣使招煜降,煜不聽,彬攻克之。
煜出降,宋封煜為違命侯。
徐铉,字鼎臣,官散騎常侍,所著有徐常侍集三十卷) 吳越國,主錢镠,杭州創業。
(錢镠,臨安人,唐光啟中,镠為杭州剠史,天複中封越王,天佑中又封吳王。
朱溫篡唐,封镠吳越王。
臨安,縣名,屬杭州府。
錢镠,字具美) 讨董昌,封節度,鎮海功臣。
(唐改越州為威勝軍,以董昌為節度使,以镠為鎮海軍節度使。
昌求為越王,未許,昌不悅,遂僭号于越州。
唐昭宗使镠讨之,镠遣其将顧全武進兵越州,攻克其外郭,昌猶據牙城拒之,镠绐昌曰:奉诏令大王緻仕歸臨安。
昌出降,全武斬之。
朝廷乃改威勝為鎮東,以镠為鎮海鎮東節度使) 顧全武,結淮南,削平徐許。
(初,孫儒為楊行密所殺,其士卒多奔浙西,镠愛其骁悍,以為中軍,号武勇都。
至是镠如衣錦軍,命指揮使徐绾帥其衆以治溝洫,衆有怨言,謀殺镠不果,镠命绾将所部先還杭州,及外城,縱兵焚掠,左都許再思與之合,進逼牙城。
镠聞變,微服乘小舟夜歸,逾城而入,杜建徽亦自新城入援,顧全武曰:聞绾等謀召田頵,頵至則淮南助之,不可敵也。
建徽曰:孫儒之亂,王嘗有德于楊公,今往告之,宜有以相報。
镠命全武告急于行密,且以子傅璙為質。
绾等果召頵,頵引兵赴之,急攻杭卅,全武至廣陵說行密,行密許之,以女妻傅璙,使人召頵。
頵乃與徐許俱歸宣州。
衣錦軍,五代唐所置,今并入臨安縣) 司馬福,救姑蘇,水底潛身。
(淮南遣指揮使周本攻圍蘇州,镠遣指揮使錢镖救之。
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軍張網綴鈴懸水中,以斷潛行者,魚鼈過皆知之。
吳虞侯司馬福善水行,欲潛入城,故以竿觸網,敵聞鈴聲舉網,福因得入城。
由是城中号令與援兵相應,淮人以為神,因内外夾攻,大破之,本夜遁) 受王封,統軍州,一十三郡。
(梁封镠為吳越王,客有勸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豈失為孫仲謀耶。
受之。
據兩浙,統十三郡) 三節還,終壽考,衣錦馳名。
(镠素所居營曰衣錦營,後升營為衣錦城,石鏡山曰衣錦山。
嘗遊衣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錦,号其幼所戲大木曰衣錦将軍。
又作還鄉歌曰:三節還鄉兮挂錦衣,父老遠來兮相追随,牛鬥無孛人無欺,吳越一王驷馬歸。
壽八十一卒,谥曰武肅。
石鏡山,在臨安縣治南山之東,峯有圓石,徑二尺七寸,其光明如鏡) 錢元瓘,守成規,臨安大火。
(镠卒,子傅瓘立,更名元瓘。
凡事盡守成規,上下輯睦,适臨安大火,燒其宮室迨盡,元瓘避之,火辄随發,元瓘驚懼病狂) 十年終,傳幼子,政務公勤。
(元瓘在位十年卒,子弘佐立。
弘佐雖幼,躬勤政務,發嫡奸伏,人不敢欺) 忠獻王,年十三,威權獨攬。
(弘佐後谥忠獻。
即位時年十三,諸将皆少弘佐,弘佐初優容之,諸将稍不法,弘佐乃黜其大将章德安于明州,李文慶于睦州,殺内都監杜昭達,統軍使阚璠,由是國中皆畏恐。
明州,今甯波府。
睦州,今嚴州府) 敗李景,取福州,七載而薨。
(初,閩李仁逹據福州叛,立僧卓俨明為帝,已而殺俨明而自立。
閩主王延政發兵讨之,仁達遂附于唐主李景,旋複叛景。
景遣兵攻之,仁達乞救于弘佐,諸将皆不欲行,弘佐曰:吾為天下元帥,而不能舉兵耶?諸軍但樂飽食安坐耳!乃遣統軍張筠等救之,不克,複遣餘安将水軍救之,至白蝦浦,海岸泥淖,須布竹箦乃可行,唐軍聚而射之,箦不得施,唐将馮延魯曰:相持不戰,徒老我師。
不若縱其登岸,盡殺之,則福州自降矣。
吳越兵既登岸,大呼奮擊。
延魯棄衆而走,城中兵亦出夾擊唐兵,大破之,唐軍遁,餘安遂取福州而還。
弘佐在位七年卒) 弟弘倧,碧波亭,厚其軍賞。
(弘倧,弘佐之弟,初即位,統軍使胡進思恃迎立功,幹預政事,弘倧惡之,因閱兵于碧波亭。
方第賞,進思前谏以賞太厚,弘倧怒,擲筆水中曰:以物與軍士,吾豈私之,何見咎也。
進思大懼) 胡進思,題畫懼,廢立生心。
強扶持,錢弘俶,攻唐奉诏。
(畫工獻锺馗擊鬼圖,弘倧題詩圖上,進思見之,以詩意将殺己,遂帥衛兵入,廢弘倧,囚于羲和院,矯稱王命雲:猝得風疾,傳位與弟弘俶。
弘俶曰:能全吾兄,乃敢承命。
進思許之。
弘俶始視事。
周世宗伐唐,弘俶遣使入貢,周以诏谕之,使出兵擊唐,弘俶遂遣丞相吳程攻唐常州) 俗奢淫,疲貢獻,重斂于民。
(浙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鷧,必家至而日取之,多掠得嶺南商賈寶貨。
當五代時,常貢奉中國不絕;至周世宗時,弘俶勢益孤,傾其國以事貢獻;宋太祖時,益以器服珍奇為獻,不可勝數) 論始末,自唐朝,周旋五代。
八十年,歸大宋,忠孝賢人。
(唐幹符中,镠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至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凡八十四年,弘俶以地歸宋,宋封為淮海王,而國始除。
丁南湖曰:錢氏三世四主,與五代相終始,竟能不失臣節,及宋受命,不待告命,入獻土地,此其奕世忠孝。
蘇子表忠碑,論之悉矣。
蘇轼知杭州,傷錢氏墳廟不治,請以妙因院賜名表忠觀,轼為立碑,銘曰:天胙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 湖南主,楚王殷,扶風馬氏。
(馬殷,許州鄢陵人,自謂扶風馬援之裔。
唐昭宗時,為潭州剠史,後梁朱溫封殷為楚王,據湖南地二十三郡。
鄢陵,縣名,屬開封府。
潭州,今長沙府) 始殘唐,終五代,父子相承。
(殷自唐幹甯二年入湖南,父子二世六主,曆梁唐晉漢周,至周廣順元年而亡) 武穆王,勇而謀,寬慈樂善。
(殷後谥曰武穆,英勇有謀,尤寬仁恤下,待士以禮,人争附之) 獲吳人,仍遣去,頗着仁聲。
(吳雄武軍使苗璘統軍王彥章,将水軍攻楚嶽州,殷遣許德勳禦之。
德勳潛軍角子湖,使王環夜帥戰艦二百,屯楊林浦,絕吳歸路。
遲明,吳人進軍江口,德勳命虞侯詹信,以轉舟出吳軍後,德勳以大軍當其前,夾擊之,擄璘及彥章以歸。
吳求和于楚,請璘與彥章,殷遣歸之。
雄武軍,今漢中府利州) 多内寵,欠規繩,無分嫡庶。
衆駒兒,争皂棧,會有紛纭。
(殷多内寵,嫡庶無别,而次子希聲母袁夫人有美色,尤寵之。
嫡子希振以無寵,棄官為道士,餘子十餘人,皆驕奢滋甚。
初,苗璘等歸吳,許德勳餞之,謂曰:楚國雖小,舊臣宿将猶在,願吳朝勿以措懷,必俟衆駒争皂棧,然後可圖也。
皂,槽枥。
棧,編木為足安馬腳下,謂之馬床。
喻馬殷諸子,必自相争也) 子希聲,害謀臣,黃霾四塞。
(殷以子希聲知政事,總諸軍。
初,殷用都軍判官高郁為謀主,國以富強,鄰國疾之。
荊南高季昌,嘗使諜者間郁于殷,殷不聽。
及希聲用事,諜者語希聲曰:季昌聞楚用高郁,大喜,以為亡馬氏者,必郁也。
希聲素愚,以為然,遽奪其兵柄,左遷郁行軍司馬。
殷謂所親曰:亟營西山,吾将歸老,猘子漸大,能咋人矣。
希聲聞之益怒,矯以殷命族郁,而殷不之知。
是日大霧四塞,殷語左右曰:吾昔從孫儒度淮,每殺不辜,多緻茲異,今馬步院豈有寃死者乎?明日吏以郁死白,殷拊膺大恸曰:吾老耄,政非己出,使我勳舊橫罹寃酷!既而顧左右曰:吾亦何可久處此乎!明年殷卒,希聲立) 葬親爺,飽瞰雞,贻笑蒸豚。
(希聲嘗聞梁太祖好食雞,慕之,乃日烹五十雞以供膳,及居喪,無戚容,葬殷之日,頓食雞臛數盤。
侍郎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而食蒸豚,何代無賢。
阮籍,字嗣宗) 希範繼,封楚王,天策上将。
(初,殷遺命諸子兄弟相繼。
及希聲卒,弟希範嗣位,襲封楚王,晉高祖加天策上将軍。
希範為作天策府) 平南蠻,立銅柱,自許英能。
(溪州剌史彭士然,引羣蠻寇辰澧,希範遣劉勍等讨平之,自是羣蠻服于楚。
希範自謂伏波之後,以銅五千觔鑄柱,高一丈二尺,入土六尺,命學士李皐銘誓狀于上,立之溪州。
溪州,今升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司。
辰州,府名。
澧州,屬嶽州府。
銅柱在辰州府城西北一百一十裡) 會春園,極奢豪,疎賢拒谏。
(楚地多産金銀,茶利尤厚,希範遂奢欲無厭,務窮侈糜,乃作會春園嘉宴堂九龍殿,皆飾以金寶,其費巨萬。
始加賦于國中,天策賢士拓拔恒上書谏曰:殿下馳騁遨遊,雕牆玉食,府庫盡矣而浮費益甚,百姓困矣而厚斂不息,諺曰,足寒傷心,民怨覆國,願罷不急之務,減興作之役,無令一旦禍敗,為四方笑。
希範大怒,他日請谏,辭以晝寝。
恒謂人曰:王逞欲而愎谏,吾見其千口飄零無日矣。
希範益怒,終身不複見之) 假慈悲,殺其弟,就裡無仁。
(希範弟希杲,為靜江節度使,有善政,監軍裴仁煦谮其收衆心,希範疑之。
會漢侵蒙桂二州,希範自将如桂州,希杲懼,其母華夫人逆希範于全義嶺,謝曰:希杲為治無狀,緻寇戎入境,妾之罪也,願削封邑,灑掃掖庭,以贖希杲罪。
希範曰:吾久不見希杲,聞其治行尤異,故來省之,無他也。
漢兵引去,徙希杲知朗州,卒殺之。
靜江,軍名,今廣西桂林府。
蒙州,今省入平樂縣,故址在平樂府城南。
桂州,即今桂林府。
朗州,今常德府) 馬希廣,既承家,何曾展志。
朗州兄,仍下手,鈍漢遭刑。
(希範卒,同母弟希廣嗣位,兄希萼為朗州節度使。
希廣庶弟希崇,性狡險,陰遺希萼書,言劉彥瑫等違命,廢長立少。
希萼來奔喪,彥瑫等白希廣殺之,希廣曰:吾何忍殺兄,甯分潭朗而治。
乃遣還朗州。
希萼遂起兵趣長沙,希廣曰:朗州吾兄也,當以國讓之。
彥瑫不可,乃以王赟進擊之,破其兵,追希萼将及,希廣遣使召之曰:勿傷吾兄。
赟引還。
希萼歸,乃誘辰溆州及梅山蠻共攻潭州,又遣使稱藩于唐王景,乞師攻楚。
唐命楚州剌史何敬洙将兵助之,希廣遣彥瑫徑趣朗州,為希萼所敗,希萼遂進攻潭州。
或告希崇流言惑衆,請殺之,希廣曰:吾何忍自害其弟。
不聽,乃遣希崇許可瓊等拒之。
希萼間遣使以厚利啖可瓊。
可瓊舉軍降,長沙遂陷,希廣被擒。
希萼曰:此鈍漢也,豈能為惡?為左右所惑耳。
顧左右曰:吾欲活之,何如?皆不對,遂缢殺之。
溆州,今辰州淑浦縣) 馬希萼,剪連枝,荒淫無道。
(希萼既弒希廣,自稱楚王,得志恣縱,荒淫無道,政事悉委希崇,希崇複多私曲,政刑紊亂) 端陽門,縱惡馬,壯士撾随。
彭師暠,結徐威,反戈修怨。
被羣臣,幽囚在,衡嶽山林。
(希崇與楚舊将徐威孟俊等謀作亂,希蕚置酒,宴将吏于端陽門,希崇辭以疾,威等縱惡馬十餘匹入府,以壯士執撾随之,聲言系馬,突入其府,劫庫兵,執希蕚囚之,迎立希崇,乃幽希萼于衡山。
初,希萼入長沙,杖彭師暠背,黜為民,希崇以師暠必怨之,使送希萼于衡山,師暠曰:欲使我為弒君之人乎?與衡山指揮使廖偃等共立希萼為衡山王,遣使降唐主景。
衡山,縣名,屬衡州府) 策立起,馬希崇,降唐受制。
(希崇既立,縱酒荒淫,徐威等知必無成,欲殺希崇。
希崇大懼,密表請兵于唐。
唐遣邊鎬将兵趣長沙,希崇請降。
希萼望唐立己為潭帥,而潭人惡希萼,共請邊鎬為帥,鎬趣希崇希萼入朝,盡遷馬氏之族于金陵。
唐以希萼鎮洪州,希崇鎮舒州) 五十年,又六載,水迹潮痕。
(楚立五代,共五十六年而亡) 荊南王,高季興,梁朝養子。
(高季興,陝州硖石人,本名季昌,避後唐獻祖廟諱,更名季興。
少為汴州富人李讓家僮,梁太祖初鎮宣武,讓以入赀得幸,養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讓。
季興以友讓故得進見,梁太祖奇其材,命友讓以子畜之,遂姓朱,為制勝軍使,後徙穎州防禦使,複姓高氏。
至後唐同光三年,封南平王,據荊南三州。
南平,今嶽州府安鄉縣) 鎮江陵,善招輯,渤海封膺。
(梁初以季興為荊南節度使,當唐之末,為諸道所侵,季興始至江陵,一城而已。
兵火之後,井邑凋零,季興招輯撫綏,人士歸之,梁末帝封季興為渤海王) 梁滅後,入朝唐,幾于虎口。
(唐莊宗滅梁,季興欲入朝,其臣梁震曰:唐有吞天下之志,嚴兵守險,猶恐不保。
況入朝乎?且公朱氏舊将,安知彼不以仇敵相遇。
季興不從,遂入朝,唐主待之甚厚,欲留之。
郭崇韬曰:陛下新得天下,諸侯不過遣子弟将佐入貢,惟季興身自入朝,若羁留不遣,沮四海之心。
乃遣之。
季興倍道而去,至江陵,握震手曰:不用君言,幾不免虎口) 既降唐,留蜀物,又做吳臣。
(季興既降唐,及唐破蜀,以蜀金帛四十餘萬自陝而下,季興聞莊宗之變,乃悉邀留蜀物,殺使者韓珙等。
唐主诘之,對曰:欲知覆溺之故,宜自按問水神。
唐以招讨劉訓攻之,不克,别将西方邺,克其夔忠萬三州,季興遂以荊歸峽三州臣于吳。
夔,今夔州府。
忠州,屬重慶府。
萬,今夔州府萬縣。
荊,今荊州府。
歸,今歸州。
峽,今彜陵州。
俱屬荊州府) 父傳子,一家兒,心無定向。
(季興卒,吳立其子從誨,從誨以父自絕于唐,懼複見讨,乃遣使者聘于楚。
楚王殷為之請命于唐,從誨亦遣使奉表,進贖銀三千兩,明宗拜為節度使渤海王) 據江湖,攔要路,劫掠為生。
(荊南地狹,介于吳楚為小國。
自吳稱帝,而南漢閩楚歲時貢奉,皆假道荊南。
季興從誨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諸道以書責诮,或發兵加讨,即複還之而無愧) 貪賞賜,愛便宜,自輕自賤。
醜名兒,高無賴,到處稱臣。
(所向稱臣,蓋利其賜予。
故諸國賤之,謂之高無賴) 高從誨,高保融,傳之保勖。
(從誨卒,第三子保融立。
保融卒,從誨第十子保勖立) 受淮南,吳國主,封号為秦。
(高季興降吳,淮南吳主溥封季興為秦王) 高繼沖,結末梢,投降趙宋。
(保勖卒,保融子繼沖立。
初,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卒,子保權嗣,衡州刺史張文表叛,襲潭州據之。
保權請救于宋,宋命慕容延钊讨之,以李處耘為都監。
及行,宋太祖謂曰:江陵四分五裂之國,今假道出師,因而下之,蔑不濟矣。
處纭至襄州,谕以假道之意。
判官孫光憲曰:中國自世宗時,已有混一天下之志,今宋帝規模宏遠,不若早以疆土歸之,不失富貴。
繼沖乃遣其叔保寅奉牛酒犒師于荊門,且觇強弱。
是夕保寅宴于延钊帳中,處耘密遣輕騎倍道前進,繼沖聞宋師奄至,惶怖出迎,因盡籍其境内州縣戶口奉表納之,後率其将吏宗族入朝。
宋拜為武甯軍節度使) 五七年,如一夢,故紙虛名。
(季興自梁開平元年鎮荊南,至宋幹德元年國除,凡五十七年) 前蜀主,大唐朝,利州王建。
(王建,許州舞陽人,唐僖宗時為利州刺史,昭宗時為西川節度使,進爵蜀王。
利州,今保甯府) 逐昭度,殺令孜,虎将馳名。
(建初為宦者田令孜養子。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令孜同母弟也,令孜以僖宗播越,天下皆罪之,懼無所容,乃自求為西川監軍。
時建據阆州,令孜謂敬瑄曰:建,吾子也,今召之,可緻麾下。
遣使召建,建即帥精騎西至鹿頭關。
西川參謀李乂曰:建,虎也,延之入室,安肯為天下乎?遣人止之。
建怒,破關而進,拔漢州,急攻成都不克,乃疏敬瑄之罪,表請讨之。
昭宗乃使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以建為永平軍節度,征敬瑄為龍武統軍。
敬瑄不受代,昭宗即命昭度等讨之,久之不克,朝廷谕建等罷兵。
建曰:大功垂成,奈何棄之?周庠勸建請韋公還朝,獨克成都,建乃說昭度曰:今關東藩鎮,疊相吞噬,此腹心之疾。
相公宜早歸,與天子謀之。
敬瑄疥癬,責建可辦也。
昭度猶豫不決,建擒其親吏駱保,于行府門脔食之。
昭度大懼,遽以印節授建,即日東還。
建急攻成都,令孜自攜印節詣建營授之,敬瑄開城降。
建請朝廷殺之,不許,建使人告敬瑄作亂,令孜通鳳翔書,皆殺之) 唐亡後,檄讨梁,仍稱天複。
(梁朱溫篡唐稱帝,時惟河東鳳翔淮南稱唐昭宣帝天佑年号,建稱昭宗天複年号,餘俱禀梁正朔。
建移檄諸道,雲欲與岐王晉王會兵興複唐室,卒無應者) 并兩川,稱帝号,百戰辛勤。
(建既據西川,欲圖并東川,遣王宗滌将兵攻之,建自将圍梓州,與東川節度顧彥晖,凡五十餘戰。
蜀州刺史周德權言于建曰:東川羣盜,多據州縣,彥晖皆啖以厚利,恃其救援。
故堅守不下,若遣人谕賊帥以禍福,則彼反為我用矣。
建從之,彥晖勢益孤,建急攻克之,彥晖自殺,于是并有兩川之地。
至朱溫滅唐,建遂稱帝。
西川,成都府曰西川,潼川州曰東川。
梓州,即潼川府) 王宗衍,出深宮,立繇母寵。
(時太子元膺卒,羣臣請立太子,建第十一子鄭王宗衍最幼,其母徐賢妃有寵,遂立之。
建卒,宗衍立,乃去宗名衍) 任中官,貪女色,寵用妃嫔。
(衍年少荒淫,委政于宦者宋光嗣王承休景潤澄歐陽晃等。
承休曰:秦州多美婦人,請為陛下采擇以獻。
遂以承休為節度使,教坊使嚴旭,皆強取民女納于宮中。
以韋妃有寵,遂廢其後高氏。
秦州,屬鞏昌府) 無厭足,徧經遊,球場酒肆。
不羞慚,輕出入,柳戶花門。
(衍遊縱無度,嘗列錦步障,擊球其中。
往往遠适而人不知,遍遊近郡名山,或樂飲缯山,涉旬不下。
山前穿渠,乘船夜歸,令宮女秉燭炬千餘居前船,卻立照之,水面如晝。
每好微行,酒肆娼家無所不到。
缯山,蜀主結缯為山,為宮殿樓閣于上,或為風雨所敗,則更易以新者) 蓮花冠,道士妝,雲霞畫服。
(後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号醉糚。
嘗與太後太妃遊青城山,宮人衣服,皆畫雲霞,望之若仙。
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 危腦帽,珠翠幌,狎客酣淫。
(王氏晚年,俗競為小帽,僅覆其頂,俛首即堕,謂之危腦帽。
衍禁之。
衍好戴大帽,又好裹尖巾,其狀如錐。
唐莊宗遣李嚴聘蜀,衍與俱朝上清,蜀都士庶,簾帷珠翠,夾道不絕。
衍以韓昭潘在迎顧士珣等為狎客,陪侍遊宴,與宮女雜坐,或為豔歌相倡和,亵慢無所不至) 宣華苑,醉重陽,嘉王堕淚。
怡神亭,翫春景,宰相憂心。
(衍起宣華苑,苑有重光太清諸殿,清和迎仙宮,降真蓬萊丹霞亭。
嘗以重陽宴近臣于宣華殿,酒酣,嘉王宗壽乘間極言社稷将危,流涕不已,韓昭曰:嘉王酒悲爾。
諸狎客共以慢言谑嘲之,諠然而罷。
又作怡神亭,為諸狎客婦人酣飲之所,每宴近臣,酒酣,君臣及宮人皆脫冠露髻,喧嘩自恣。
知制诰李龜祯谏曰:君臣沉湎,不憂國政,臣恐啟北敵之謀。
不聽。
嘉,州名,今嘉定州) 李存勖,大軍來,哀衆請罪。
殺臣僚,獻首級,奉表車門。
(唐莊宗遣魏王繼岌與郭崇韬伐蜀,時衍方幸秦州。
至綿谷,而唐師入境,衍始還。
唐師所至,州縣皆迎降,衍留王宗弼守綿谷,遣王宗勳等率兵拒唐。
宗弼與宗勳等合謀,送款于唐。
衍還至成都,雜宮人作回鹘隊以入。
明日禦文明殿,與其羣臣相對涕泣,而宗弼亦自綿谷馳歸,登大元門,收成都尹韓昭、宦者宋光嗣、景潤澄、歐陽晃等殺之,函首送于繼岌。
衍即上表乞降,宗弼遷衍于西宮,繼岌至成都,衍輿榇出降) 兩輩兒,氣昂昂,二十五載。
(建衍父子自大順二年入成都為西川節度使,至後唐同光三年國除,凡二十五年) 滿門親,秦川驿,做了寃魂。
(唐莊宗召衍入洛陽,衍率其宗族臣僚将佐家族數千人以東,行至秦川驿,唐伶人景進曰:王衍族黨不少,恐其為變,不若除之。
乃遣宦者向延嗣赍敕誅之。
敕曰:王衍一行,并從殺戮。
張居翰覆視,楷去行字,改為家字。
由是衍族滅而免者殆千餘人) 後蜀主,孟知祥,西川節度。
(孟知祥,邢州龍岡人,唐莊宗時,為北京留守。
唐遣郭崇韬伐蜀,崇韬曰:臣等平蜀,陛下擇帥以守西川,無如孟知祥。
蜀平,遂以知祥為節度使) 唐莊宗,親委任,叛斬監軍。
(知祥馳至京師,莊宗盛供帳,多出内府珍奇以宴勞之。
酒酣,指以示知祥曰:蜀土之富,無異于此,以卿親賢,故以相付。
及莊宗被弒,明宗立,悉誅宦者,罷諸道監軍。
初,知祥鎮蜀,莊宗以宦者焦彥賓為監軍,時彥賓已罷,而唐樞密使安重誨,疑知祥有異志,複以客省使李嚴為監軍。
初,莊宗使嚴聘于蜀主衍,歸獻策伐衍,蜀遂平。
至是知祥怒曰:焦彥賓以例罷,而諸道皆廢監軍,獨吾軍有之,是嚴欲以蜀再為功也。
嚴至成都,知祥責嚴曰:今諸方鎮已罷監軍,公何得來此?目客将王彥铢,執嚴斬之) 殺董璋,并東川,稱王墨制。
(東川節度使董璋,帥兵襲西川,知祥遣趙廷隐張公铎拒之,知祥自将趣漢州,廷隐陳于雞蹤橋,公铎陳于其後,知祥登高冢督戰。
廷隐三戰不利,知祥懼,以馬棰指後,陳公铎大呼而進,東川兵大敗。
璋與數騎遁去,知祥追至赤水而還,命廷隐攻梓州。
璋至梓州,其将王晖帥兵三百大噪而入,璋登城呼指揮使潘稠使讨亂兵,稠即斬璋首以授晖,晖舉城迎降,知祥遂并有東川。
表請行墨制,補兩川節度使以下官,唐明宗許之,以為蜀王。
漢州,屬成都府。
赤水,在成都府簡縣治南,一名绛水) 明宗朝,建國号,僭号居尊。
(唐明宗崩,闵帝立,知祥遂僭号稱帝,國号蜀,改元明德。
按朝當作崩) 子孟昶,嗣其宗,奢淫失政。
(知祥卒,子昶嗣位。
昶幸晉漢之際中國多故,據險一方,君臣務為奢淫。
蜀政寝衰) 寝房中,穢污玩,七寶裝成。
(昶寝房溺器,皆以七賓裝之。
後宋滅蜀,宋太祖見溺器,命碎之,曰: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此,不亡何待!) 伊審征,王昭遠,貪邪用事。
(王昭遠幼以僧童從其師入府,知祥愛其敏慧,令給事昶左右。
至是以昭遠知樞密院事,委以機務,府庫金帛恣其取與,不複會計。
伊審征,知祥之甥,少與昶親狎,亦令知樞密院事,貪侈回邪,與昭遠相表裡) 李太後,良言勸,不肯從親。
(昶母李太後,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謂昶曰:先帝平二蜀,諸将非有大功,無得典兵。
今王昭遠出于厮養,伊審征趙崇韬等皆膏粱乳臭子,素不習兵。
徒以舊恩,寘于人上,一日疆場有事,安能禦大敵乎?以吾觀之,高彥俦太原舊人,終不負汝,其餘無足任者。
昶不從) 宋朝将,王全斌,長驅席卷。
(昶遣大程官孫遇以蠟丸書間行東漢,約出師攻宋,遇為邊吏所得。
宋太祖曰:我伐蜀有名矣。
遣忠武節度使王全斌與劉光乂等讨之,昶使王昭遠等拒之,昭遠攘臂言曰:吾此行非止克敵,取中原如反掌耳。
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比諸葛亮。
全斌至三泉,擊昭遠敗之,昭遠焚吉柏江浮橋,退守劍門。
全斌遣偏将史延德分兵出來蘇,北擊劍門,與全斌夾攻之,昭遠被擒,全斌等遂長驅直入,所向無前。
劍門,關名,在保甯府劍州北) 高彥俦,盡臣節,死守焚身。
(劉光乂攻夔州,夔州守将高彥俦戰敗,閉牙城拒守。
判官羅濟勸其走,彥俦曰:吾昔不能守秦川,今又奔北,雖人主不殺我,我何面目見蜀人乎。
又勸其降,彥俦亦不許,歸府第整衣冠,望西北再拜,自焚死) 棄老将,石頵言,無能堅壁。
曲躬身,率子弟,做了降臣。
四十載,錦官城,三軍解甲。
(時蜀兵所在潰降,昶問計于左右,老将石頵曰:東兵遠來,勢不能久,宜聚兵堅守以敝之。
昶歎曰:吾與先君以溫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臨敵,不能為吾東向放一箭。
雖欲堅壁,誰與吾守者耶?乃命李昊草表以降。
後舉族至汴,率子弟素服待罪阙下,宋封昶為秦國公。
錦官城,在萬裡橋,因蜀有錦官,故名,猶合浦之珠官也。
又昶于城上盡種芙蓉,謂左右曰:真錦城也。
) 不男兒,贻笑與,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費氏,有才色,入蜀宮,後主昶嬖之。
及昶降,夫人有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之句。
又一書雲:前蜀小徐妃,号花蕊夫人,即翊聖太妃,嘗遊青城山題詩,後被害于秦川驿。
後蜀花蕊夫人,亦姓徐,嘗效王建作宮詞百首) 北燕主,劉恭仁,窟頭起手。
(劉仁恭,深州樂壽人,事幽州李可舉,能穴地為道以攻城,軍中号劉窟頭。
後以功為幽州将,戍蔚州。
蔚州戍兵作亂,擁仁恭為主,攻幽州戰敗,仁恭奔降晉主李克用。
克用平幽州,請命于唐,拜盧龍節度使) 好驕奢,貪且暴,無比兇人。
築宮館,大安山,勞民害衆。
聚紅妝,藏外道,煉藥銷兵。
(仁恭幸世多故,驕奢貪暴,以大安山四面懸絕,築宮館于其上,窮極奢麗,選燕美女實其中,又與道士煉丹藥,冀可不死。
令燕人用墐土為錢,悉斂銅錢鑿山藏之,已而殺其工以滅口,後人皆莫知其處。
大安山在順天府房山縣北) 不孝子,劉守光,私通愛寵。
(仁恭愛妾羅氏,其子守光烝之,仁恭怒,笞守光逐之) 害胞兄,囚親父,枭獍其心。
(梁太祖遣李思安擊仁恭,直抵城下。
仁恭在大安山,城幾不守,守光自外将兵以入,擊走思安,乃自稱盧龍節度使,遣部将李小喜攻大安,擄仁恭以歸,囚于别室。
守光兄義昌節度使守文,聞父被囚,乃集将士大哭曰:不意吾家生此枭獍,誓與諸君讨之。
乃率兵至盧台,為守光所敗,進戰玉田,又敗,乃乞兵于契丹,合契丹吐谷渾之衆,戰于雞蘇。
守光兵敗,守文單馬立于陣前,泣謂其衆曰:勿殺吾弟。
守光将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諸兵皆潰。
守光又囚之别室,使人殺之。
義昌,軍名,今河間府滄州。
盧台故城,在河間府青縣衛河西南岸,周回三十二裡。
玉田,縣名,蜀順天府薊州) 黥手面,定霸都,二十餘萬。
(調境内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悉自備兵糧詣行營,文其面曰定霸都,士人則文其臂曰一心事主,得二十萬人。
按此乃仁恭事,今作守光事,疑悮) 諸征鎮,冊尚父,意氣驕盈。
(守光使人諷鎮定求尊己為尚父。
趙王镕以告晉王存勖,存勖怒,欲伐之。
諸将皆曰:是為惡極矣,行當族滅,不若陽為推尊以稔之。
乃與镕及義武王處直、昭義李嗣昭、振武周德威、天德朱瑤,六節度使,共奉冊推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守光益驕。
義武,今真定府定州。
昭義,今潞州。
振武,今大同府。
天德,亦屬大同) 既得志,受王封,心無厭足。
殺谏臣,稱皇帝,鬧了三春。
(初梁太祖以守光為燕王,至是表曰:晉王等推臣,不若陛下授臣河北都統,則并州不足平矣。
梁亦知其狂愚,拜守光河北采訪使。
有司白守光,尚父受冊,用唐冊太尉禮儀。
守光問何無郊天改元之事,有司曰:此天子之禮,尚父人臣耳。
守光怒曰:我地方二千裡,帶甲三十萬,獨不能帝一方乎?乃命趣具即帝位之儀,械梁晉使者于獄,置斧锧于庭曰:敢谏者死。
孫鶴進曰:今日之事,不敢不谏。
守光怒,令軍士割而啖之,遂自稱大燕皇帝。
凡三年而亡) 未郊天,存勖來,生擒父子。
(晉遣周德威會鎮定之兵以攻燕,自祁溝入,其檀涿武順諸州皆迎降,守光被圍經年,屢戰常敗,乃遣客将王遵化,緻書請和,語甚卑哀。
德威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雌伏如是耶。
予受命讨有罪者,結盟繼好,非所聞也。
守光益窘,登城呼德威曰:俟晉王至,吾則開門泥首聽命。
晉王單騎抵城下,問将如何,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裁。
守光有嬖者李小喜,勸其勿降。
是夕小喜踰城降,具言城中力竭。
晉督諸軍克之,擒劉仁恭,守光帥妻子亡去,将奔滄洲,迷失道,為人所擒,送晉軍,晉王執其父子以歸。
祁溝,今易州涞水縣岐溝鎮是) 一家兒,都做了,血死猖神。
(晉王至晉陽,仁恭父子曳以練紤,獻于太廟,自臨斬劉守光。
守光呼曰:教守光不降者,李小喜也。
小喜瞋目曰:囚父弑兄,烝其骨肉,亦小喜教爾耶?晉王怒,先斬小喜,守光乞哀,二婦李氏祝氏罵曰:事已至此,生複何為?願先死。
乃俱死。
械仁恭至雁門,刺其心血以祭先王墓,然後斬之。
) 南漢主,本梁臣,姓劉名隐。
(劉隐,其祖安仁上蔡人,後徙閩中,商賈南海,因家焉。
梁太祖時拜清海節度使,幹化中進封南海王。
清海,軍名,今廣東廣州) 弟劉岩,有異相,據廣稱尊。
(岩,隐之弟,岩母段氏,初生岩于外舍,嫡母韋氏素妬,聞之怒,拔劍而出,命持岩至,将斬之。
及見而悸,劍辄堕地,良久曰:此非常兒也。
及長,身長七尺,垂手過膝,隐鎮南海,岩為副使。
隐卒,岩代立,梁末帝悉以隐官爵授岩,襲封南海王。
後岩稱帝于廣州,國号越,尋改号漢) 白龍現,造奇文,龍天作龑。
(岩更名涉,白龍見南宮三清殿,改元白龍,又更名龑,以應龍見之祥。
有胡僧言谶書:滅劉氏者龔也,乃采周易飛龍在天之義為龑字,音俨以名焉) 自矜誇,窮奢侈,寶殿珠宮。
(龑好奢侈,悉聚南海珍寶,凡宮殿悉以金銀珠翠為飾,窮極奢麗。
又性好矜誇,嶺北商賈至南海者,多召之使升宮殿,示以珠玉之富) 心慘酷,恣淫刑,蛇牢水獄。
(龑用刑慘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謂之水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