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後主宜春王
後主名煜,字重光。
本名從嘉,及嗣立改焉。
嗣主第六子,太子冀同母弟。
幼封安定郡公,周師入淮甸,遷神武軍都虞候。
沿江巡撫,因獵于野。
時周世宗怒不割淮南地,帥衆将渡江征建康。
見白氣貫空,使觇之,乃後主與衆獵焉。
歎曰:"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遂止。
嗣主聞之,因立為後,以吳王參政。
嗣主南遷洪州,遂立為太子監國。
嗣主殂,遂即僞位,尊母鐘氏為太後,立妃周氏為皇後,封諸弟為王,百官偕加職。
罷諸郡屯田歸州縣,委所屬宰簿與常賦俱征。
随所租入十分錫一,謂之"率分",以為祿廪,諸朱膠牙稅亦然。
由是公無遺利,而屯田佃民絕公吏之撓刻,獲安業焉。
乾德二年始用鐵錢,以十當銅之一。
初嗣主即位,征伐頻起。
先主德昌泉布既竭,遂議鑄唐國錢。
其眉曰"唐國通寶",約一千重三斤十二兩。
至數年而斃。
百姓盜鑄幾至一斤餘,以一文置水上不沉。
雖嚴禁不止。
至是有鐵錢之議。
既行至數年,物價漸增。
諸郡之民複盜鑄者頗多,而輕小,環外芒刺不及官場圓淨。
國家雖以法繩之,犯者配遠郡,民罹之益衆而不止。
又先主世不概括定民産,自正斛上别輸三鬥于官,廪受鹽二斤謂之鹽米,百姓便之。
及世宗克準南,鹽貨遂艱,官無可支,至今輸之猶為定制。
以林仁肇為南都留守守南昌尹。
冬,建州節度使陳晦卒,時後主罔恤政務,曉于禁中卧聽内道場童行撞鐘。
有節數喜而召之,當剃度為僧。
而童子奸猾,對曰:"不敢獨受恩澤,願陛下如佛慈悲廣覃,諸郡于是普度焉。
"是歲十月二日,後主納國。
開寶三年冬,後主因校獵于青龍山,還大理寺,親錄囚系,多獲原宥。
給事中蕭俨、中書侍郎韓熙載等彈奏,稱獄訟必申有司,囹圄之中非車駕所宜至。
請省司罰内帑錢三百萬充軍資庫用。
三年夏太白日見,至秋方沒。
又二日相觸,時人以視見之。
是歲韓熙載卒。
天王使至,諷後主入朝,煜不應诏。
初流言共謂北使竊伺後主匡餞至船,必載之北度。
自是後主懼不敢登使者船。
秋撫州齊王景達卒。
遣弟宜春王從謙入朝京師。
冬有商人上密事,請竊往江陵焚燒北朝所造樓船戰艦數千艘,乞割符驗。
後主懼事洩,不敢聽。
于是商人遁去。
下令貶損制度,下書稱教。
改中書省為左右内司府,尚書為會府,禦史台為司憲府,翰林為弘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
降諸王為郡公。
初,台閣殿各有螭吻。
自乾德後天王使至則去之,使還複用,至是遂除。
四年冬,南都留守南昌尹林仁肇卒,遇鸩也。
誅内史舍人潘佑,戶部侍郎李平以侍衛親軍,都虞候申令堅為吉州刺史。
六年,遣次弟鄧王從益朝京師,尋遣回,谕後主入朝。
六年冬,王師濟江,克池州。
以天德軍都虞候杜真率師禦之。
敗績于當塗。
遂戒嚴城守。
下令去開寶之号,公私牍籍稱甲戍歲,募民獻納缗粟以裨國用,而署之以爵秩。
時獻者頗多,袁州萍鄉制置使劉茂忠破潭師于境内。
八年春,有彗星孛于東方。
初,亘中天,其末曲向北,時謂之掃星。
迨曉至亭午短如帚焉。
城将陷沒,越人攻丹徒。
命同德軍都虞候廬绛督舟師出援之。
是歲閱民為司徒。
初,先主之世既為量民田以奠科賦。
自二缗以上家出一卒,号為義師。
中有别籍分居又出一卒,謂之新生拟軍,至民間有新置物産者亦出一卒,謂之新拟軍。
又于客戶内有三丁者抽一卒,謂之國軍,後改為扳山軍。
使物力戶為之将校董之。
又嗣主之世許諸郡民劃競渡船。
每至端午,官給彩,俾兩兩較其殿最,勝者加以銀碗,謂之打标,皆籍其名。
至是盡搜為卒,謂之淩波軍。
率民間傭奴贅婿,謂之義勇軍。
又募豪民皆自備缗帛軍服兵器,招集無賴亡命輩,謂之自在軍。
民應之者益多矣。
王師圍急,乃竊降蠟書招百姓。
自老弱外能被執者謂之排門軍。
凡十三等名,遣赴邊境及登城把守,建康城陷方罷歸農。
其将校起發入京師,數年放還鄉裡。
夏,誅神衛統軍都虞候皇
本名從嘉,及嗣立改焉。
嗣主第六子,太子冀同母弟。
幼封安定郡公,周師入淮甸,遷神武軍都虞候。
沿江巡撫,因獵于野。
時周世宗怒不割淮南地,帥衆将渡江征建康。
見白氣貫空,使觇之,乃後主與衆獵焉。
歎曰:"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遂止。
嗣主聞之,因立為後,以吳王參政。
嗣主南遷洪州,遂立為太子監國。
嗣主殂,遂即僞位,尊母鐘氏為太後,立妃周氏為皇後,封諸弟為王,百官偕加職。
罷諸郡屯田歸州縣,委所屬宰簿與常賦俱征。
随所租入十分錫一,謂之"率分",以為祿廪,諸朱膠牙稅亦然。
由是公無遺利,而屯田佃民絕公吏之撓刻,獲安業焉。
乾德二年始用鐵錢,以十當銅之一。
初嗣主即位,征伐頻起。
先主德昌泉布既竭,遂議鑄唐國錢。
其眉曰"唐國通寶",約一千重三斤十二兩。
至數年而斃。
百姓盜鑄幾至一斤餘,以一文置水上不沉。
雖嚴禁不止。
至是有鐵錢之議。
既行至數年,物價漸增。
諸郡之民複盜鑄者頗多,而輕小,環外芒刺不及官場圓淨。
國家雖以法繩之,犯者配遠郡,民罹之益衆而不止。
又先主世不概括定民産,自正斛上别輸三鬥于官,廪受鹽二斤謂之鹽米,百姓便之。
及世宗克準南,鹽貨遂艱,官無可支,至今輸之猶為定制。
以林仁肇為南都留守守南昌尹。
冬,建州節度使陳晦卒,時後主罔恤政務,曉于禁中卧聽内道場童行撞鐘。
有節數喜而召之,當剃度為僧。
而童子奸猾,對曰:"不敢獨受恩澤,願陛下如佛慈悲廣覃,諸郡于是普度焉。
"是歲十月二日,後主納國。
開寶三年冬,後主因校獵于青龍山,還大理寺,親錄囚系,多獲原宥。
給事中蕭俨、中書侍郎韓熙載等彈奏,稱獄訟必申有司,囹圄之中非車駕所宜至。
請省司罰内帑錢三百萬充軍資庫用。
三年夏太白日見,至秋方沒。
又二日相觸,時人以視見之。
是歲韓熙載卒。
天王使至,諷後主入朝,煜不應诏。
初流言共謂北使竊伺後主匡餞至船,必載之北度。
自是後主懼不敢登使者船。
秋撫州齊王景達卒。
遣弟宜春王從謙入朝京師。
冬有商人上密事,請竊往江陵焚燒北朝所造樓船戰艦數千艘,乞割符驗。
後主懼事洩,不敢聽。
于是商人遁去。
下令貶損制度,下書稱教。
改中書省為左右内司府,尚書為會府,禦史台為司憲府,翰林為弘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
降諸王為郡公。
初,台閣殿各有螭吻。
自乾德後天王使至則去之,使還複用,至是遂除。
四年冬,南都留守南昌尹林仁肇卒,遇鸩也。
誅内史舍人潘佑,戶部侍郎李平以侍衛親軍,都虞候申令堅為吉州刺史。
六年,遣次弟鄧王從益朝京師,尋遣回,谕後主入朝。
六年冬,王師濟江,克池州。
以天德軍都虞候杜真率師禦之。
敗績于當塗。
遂戒嚴城守。
下令去開寶之号,公私牍籍稱甲戍歲,募民獻納缗粟以裨國用,而署之以爵秩。
時獻者頗多,袁州萍鄉制置使劉茂忠破潭師于境内。
八年春,有彗星孛于東方。
初,亘中天,其末曲向北,時謂之掃星。
迨曉至亭午短如帚焉。
城将陷沒,越人攻丹徒。
命同德軍都虞候廬绛督舟師出援之。
是歲閱民為司徒。
初,先主之世既為量民田以奠科賦。
自二缗以上家出一卒,号為義師。
中有别籍分居又出一卒,謂之新生拟軍,至民間有新置物産者亦出一卒,謂之新拟軍。
又于客戶内有三丁者抽一卒,謂之國軍,後改為扳山軍。
使物力戶為之将校董之。
又嗣主之世許諸郡民劃競渡船。
每至端午,官給彩,俾兩兩較其殿最,勝者加以銀碗,謂之打标,皆籍其名。
至是盡搜為卒,謂之淩波軍。
率民間傭奴贅婿,謂之義勇軍。
又募豪民皆自備缗帛軍服兵器,招集無賴亡命輩,謂之自在軍。
民應之者益多矣。
王師圍急,乃竊降蠟書招百姓。
自老弱外能被執者謂之排門軍。
凡十三等名,遣赴邊境及登城把守,建康城陷方罷歸農。
其将校起發入京師,數年放還鄉裡。
夏,誅神衛統軍都虞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