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以修養燒煉還丹為事。
有詩雲:"乾坤見了文章懶,龍虎成來印绶疏"。
又雲:"磻溪老叟無人用,閑列查梨教六韬"。
又曰:"近來世上無徐庶,誰向桑麻識卧龍"。
陶所遁兩山先産藥物僅數十種,開寶中常見一叟角發被褐,與一煉師舁藥入城鬻之,獲資則市鲊就爐,二人對飲且舀,旁若無人。
既醉且舞而歌曰:"藍采禾,塵世紛紛事更多,争如賣藥沽酒飲,歸去深崖拍手歌"。
時人見其縱逸,資貌非常,每飲酒食鲊,疑為陶之夫婦焉。
竟不知所終,或雲得仙矣。
史虛白者,山東人。
世習儒學,長而富文,與昌黎韓熙載友善。
唐晉之間,中原多事,遂相與渡淮。
會先主輔政,偕諧建康,聞宋齊丘總相府事,虛白乃放言謂人曰:"彼可代而相矣"。
齊丘聞而俚之,然欲窮其伎。
乃命寮屬宴之以倡樂,賦之以箋翰,使木奴索諷弄,多方擾之,虛白談笑獻酬,已贻他和,口手應接,魯未暫滞。
衆不能屈,乃延語政治,多引湯武伊呂之說,齊丘之志乃霸術,以虛白為迂略機務。
乃引見先主,說之曰:"今君據有江淮,摘煮山海,人庶豐阜,京洛之地。
君家先業。
今且亂離,人思舊德。
君苟複之,易若屈指"。
先主雖喜其說,然以初基方輯睦鄰境,未暇他顧,與韓熙載并署州郡從事,聊以羁縻,俟更大用。
而虛白意頗不平,恥以初言失,因褒博衣帶縱楫南遊,至廬山與佛老之徒耽玩泉石,以詩酒自娛,不幹世務。
久之,嗣主即位,韓熙載薦之,诏至金陵,命登便殿燕飲,與之計事。
虛白曰:"臣草野之人,漁釣而已。
邦國大計,不敢預知"。
因醉溺于階側。
嗣主曰:"真處士也"。
遂賜田五百石還。
迨十年,嗣主幸南昌,既至星子渚,複使召至。
問曰:"虛士隐居必有所得乎"對曰:"近得漁父一聯"。
乃命誦之,虛白曰:"風雨揭卻屋,全家醉不知"。
嗣主聞之為之變色,賜粟帛遣還,未幾而卒。
有二子,次舉進士,長早喪,孫溫,鹹平中擢進士第。
孟賓于,湖湘連上人。
少修儒學,早失其父,事母以孝聞。
長好篇詠,有能詩名。
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虛廉察于湘沆,賓于以詩數百篇自命為《金龜集》獻之,大為稱譽。
因采擇集中有可舉者十數聯記之于書,使賓于馳詣洛陽,獻諸朝延。
皆為數之,其譽藹然。
至明年春,與故李司昉同年擢進士第,尋屬喪亂,遂歸甯親。
數歲,天策府馬氏辟為零陵從事,及江南攻下湖湘,賓于随馬氏歸朝。
嗣主授以豐城簿,尋遷淦陽令。
因黩貨以贓罪當死,會昉遷翰林學士,聞其缧洩,以詩寄賓于雲:"幼攜書劍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聲塵喧洛下,近年詩價滿江南。
長為邑吏情終屈。
縱處曹郎志未甘。
莫學馮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為慚。
"後主見詩貸之。
複其官,未幾求緻隐于玉笥山。
自号群玉峰叟,與道家流遊處。
迨期年,後主以承部員外郎起之。
金陵陷,賓于遂歸老連上,時吉守秘閣郎馬緻恭送以詩。
其斷句雲:"今日還家莫惆怅,不同初上渡頭舡。
"既而未幾卒,八十餘矣。
賓于嗜賂,出甯縣邑,未嘗一處無髒污,徒有詩名,人不多之。
初賓于入江南,生子名曰歸唐,少亦能,請就廬山國學,遂得瀑布詩:"名練色有窮,處寒聲無盡"。
時鄰房儒生亦得所聯,遂互訟其句,助教不能理,因送江州。
各以全篇意勢定之,而歸唐勝。
大為時賢所仰,遂蔭秘書省正字,出為吉州民掾,歸于京師。
遷大理丞,因失降袁州司,遂緻仕。
孟貫世居嶺表,為建陽人。
少好學,出遊廬山,與江洎大谏楊徽之同學友善。
故徽之詩集中多與貫為者。
顯德中,周世宗征淮南,幸廣陵。
貫潛渡江,以所業詩一集于駕前獻之。
世宗覽其卷首《贻栖隐洞譚先生詩》至"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
宣貫曰:"聯以元戎問罪伐叛吊民,非懼強淩弱,何有巢無主之有然獻朕則可,如他人卿應不免矣"。
遂釋褐授官,後不知其所終焉。
江為者,宋世淹之後。
先祖仕于建陽,因家焉。
世習儒素,少遊廬山白鹿洞,師事處士陳贶,酷于詩句二十餘年,有風雅清麗之能,時已誦之。
時金陵初拟唐風場屋,懸進士科以羅英造。
為遂入求應,然燭能篇什辭賦,策論一辭不措,屢為有司默。
為因怏怏不能自己,乃還鄉裡,與同黨數十家連結欲叛入錢塘。
會其同謀上告郡縣,按捕得其逆狀盡誅之。
将死,猶能吟詩以贻行辦者。
初嗣主南幸落星渚,遂遊白鹿國庠。
見壁上題一聯雲:"吟登蕭寺旃擅閣,醉倚王家玳瑁筵"。
乃謂左右曰:"吟此詩者大是貴族矣"。
于是為集,時輩慕重。
因茲傲縱,謂可俯拾青紫矣。
有詩雲:"乾坤見了文章懶,龍虎成來印绶疏"。
又雲:"磻溪老叟無人用,閑列查梨教六韬"。
又曰:"近來世上無徐庶,誰向桑麻識卧龍"。
陶所遁兩山先産藥物僅數十種,開寶中常見一叟角發被褐,與一煉師舁藥入城鬻之,獲資則市鲊就爐,二人對飲且舀,旁若無人。
既醉且舞而歌曰:"藍采禾,塵世紛紛事更多,争如賣藥沽酒飲,歸去深崖拍手歌"。
時人見其縱逸,資貌非常,每飲酒食鲊,疑為陶之夫婦焉。
竟不知所終,或雲得仙矣。
史虛白者,山東人。
世習儒學,長而富文,與昌黎韓熙載友善。
唐晉之間,中原多事,遂相與渡淮。
會先主輔政,偕諧建康,聞宋齊丘總相府事,虛白乃放言謂人曰:"彼可代而相矣"。
齊丘聞而俚之,然欲窮其伎。
乃命寮屬宴之以倡樂,賦之以箋翰,使木奴索諷弄,多方擾之,虛白談笑獻酬,已贻他和,口手應接,魯未暫滞。
衆不能屈,乃延語政治,多引湯武伊呂之說,齊丘之志乃霸術,以虛白為迂略機務。
乃引見先主,說之曰:"今君據有江淮,摘煮山海,人庶豐阜,京洛之地。
君家先業。
今且亂離,人思舊德。
君苟複之,易若屈指"。
先主雖喜其說,然以初基方輯睦鄰境,未暇他顧,與韓熙載并署州郡從事,聊以羁縻,俟更大用。
而虛白意頗不平,恥以初言失,因褒博衣帶縱楫南遊,至廬山與佛老之徒耽玩泉石,以詩酒自娛,不幹世務。
久之,嗣主即位,韓熙載薦之,诏至金陵,命登便殿燕飲,與之計事。
虛白曰:"臣草野之人,漁釣而已。
邦國大計,不敢預知"。
因醉溺于階側。
嗣主曰:"真處士也"。
遂賜田五百石還。
迨十年,嗣主幸南昌,既至星子渚,複使召至。
問曰:"虛士隐居必有所得乎"對曰:"近得漁父一聯"。
乃命誦之,虛白曰:"風雨揭卻屋,全家醉不知"。
嗣主聞之為之變色,賜粟帛遣還,未幾而卒。
有二子,次舉進士,長早喪,孫溫,鹹平中擢進士第。
孟賓于,湖湘連上人。
少修儒學,早失其父,事母以孝聞。
長好篇詠,有能詩名。
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虛廉察于湘沆,賓于以詩數百篇自命為《金龜集》獻之,大為稱譽。
因采擇集中有可舉者十數聯記之于書,使賓于馳詣洛陽,獻諸朝延。
皆為數之,其譽藹然。
至明年春,與故李司昉同年擢進士第,尋屬喪亂,遂歸甯親。
數歲,天策府馬氏辟為零陵從事,及江南攻下湖湘,賓于随馬氏歸朝。
嗣主授以豐城簿,尋遷淦陽令。
因黩貨以贓罪當死,會昉遷翰林學士,聞其缧洩,以詩寄賓于雲:"幼攜書劍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聲塵喧洛下,近年詩價滿江南。
長為邑吏情終屈。
縱處曹郎志未甘。
莫學馮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為慚。
"後主見詩貸之。
複其官,未幾求緻隐于玉笥山。
自号群玉峰叟,與道家流遊處。
迨期年,後主以承部員外郎起之。
金陵陷,賓于遂歸老連上,時吉守秘閣郎馬緻恭送以詩。
其斷句雲:"今日還家莫惆怅,不同初上渡頭舡。
"既而未幾卒,八十餘矣。
賓于嗜賂,出甯縣邑,未嘗一處無髒污,徒有詩名,人不多之。
初賓于入江南,生子名曰歸唐,少亦能,請就廬山國學,遂得瀑布詩:"名練色有窮,處寒聲無盡"。
時鄰房儒生亦得所聯,遂互訟其句,助教不能理,因送江州。
各以全篇意勢定之,而歸唐勝。
大為時賢所仰,遂蔭秘書省正字,出為吉州民掾,歸于京師。
遷大理丞,因失降袁州司,遂緻仕。
孟貫世居嶺表,為建陽人。
少好學,出遊廬山,與江洎大谏楊徽之同學友善。
故徽之詩集中多與貫為者。
顯德中,周世宗征淮南,幸廣陵。
貫潛渡江,以所業詩一集于駕前獻之。
世宗覽其卷首《贻栖隐洞譚先生詩》至"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
宣貫曰:"聯以元戎問罪伐叛吊民,非懼強淩弱,何有巢無主之有然獻朕則可,如他人卿應不免矣"。
遂釋褐授官,後不知其所終焉。
江為者,宋世淹之後。
先祖仕于建陽,因家焉。
世習儒素,少遊廬山白鹿洞,師事處士陳贶,酷于詩句二十餘年,有風雅清麗之能,時已誦之。
時金陵初拟唐風場屋,懸進士科以羅英造。
為遂入求應,然燭能篇什辭賦,策論一辭不措,屢為有司默。
為因怏怏不能自己,乃還鄉裡,與同黨數十家連結欲叛入錢塘。
會其同謀上告郡縣,按捕得其逆狀盡誅之。
将死,猶能吟詩以贻行辦者。
初嗣主南幸落星渚,遂遊白鹿國庠。
見壁上題一聯雲:"吟登蕭寺旃擅閣,醉倚王家玳瑁筵"。
乃謂左右曰:"吟此詩者大是貴族矣"。
于是為集,時輩慕重。
因茲傲縱,謂可俯拾青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