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别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義祖徐氏諱溫,烈祖之養父也。
剛毅寡言,罕與人交,衆中凜然可畏,目為徐嗔。
吳武王時,淮南勁兵數萬,号黑雲長劍。
義祖為其裨将,累以功遷右職,與張颢同為衙内列校。
吳武王疾亟,召左右謀後事。
判官周隐曰:「王之子未必能控禦諸将,劉威長者,必不負人,可授以軍政,使待諸子長也。
」吳武王不答。
颢與義祖曰:「王親犯矢石而創基業,安可使外人為王!傥楊氏無兒,有女亦可,況未至此。
」吳武王曰:「爾能如是,吾死且瞑目矣。
」 武王卒,子渥嗣立,是為景王。
景王所為不道,居父喪中,掘地為室,以作音樂,夜然燭擊球,燭大者十圍,一燭之費數萬。
或單馬出遊,從者不知所詣,奔走道路。
義祖與颢承間泣谏,景王怒曰:「爾謂我不中,何不殺我自為?」颢對曰:「某曾受先王恩,安敢興此心。
」又景王親吏,皆恃勢淩颢等,颢不平,遂有為亂之意。
景王晨興視事,颢擁百餘人,持長刀直進。
景王驚曰:「爾等果殺我耶?」颢曰:「非敢殺王,殺王之左右不忠良者。
」殺數十人而止。
諸将非其黨者,相次被誅。
月餘,殺景王,聲言暴卒,立其母弟隆演,是為宣王。
初,颢與義祖約弒渥,而以其地臣于梁,至是颢欲背約自立,嚴可求沮之,乃止。
颢既得志,又欲害義祖。
義祖用嚴可求、锺泰章謀,誅颢,自為淮南行軍司馬,專軍政。
時藩郡守将,皆武王勳舊,謂為所制,心不能服。
宣州李遇謂人曰:「吾始不記有此人,今日何忽乃爾!」遇不自安,遂反。
及敗,良賤百口皆死,自是諸将屏氣矣。
李德誠為潤州,秉燭夜出揚州,遙見,謂有變,立命親兵千餘人渡江。
比明,德誠方盥漱,兵已入城。
除德誠為江州,德誠惶怖即路,帷幙皆不及取。
至江州,懼禍未已,令子繼勳來谒。
義祖見之,歎曰:「有子如此,非為惡人也。
」以女妻繼勳,移德誠于信州。
後數歲,義祖出鎮建康,以親子知訓代知淮南軍政。
知訓驕暴不奉法,與宣王泛舟濁河。
酒酣,宣王先起,随以彈丸擊之。
李德誠有女樂數十人,遣使求之。
德誠報曰:「此等皆有所主,又且年長,不足以接貴人,俟求少妙者進之。
」知訓對德誠使者曰:「吾殺德誠,并其妻取之,亦易耳。
」初學兵于朱瑾,瑾悉心教之,後與瑾有隙,夜遣壯士殺瑾,瑾手刃數人,埋于舍後。
瑾出鎮泗州,往辭知訓,知訓約至瑾家為别。
及至,瑾令妻出見,知訓方拜,瑾以笏擊踣,斬其首,入谒宣王曰:「為國去賊,為民去害,在今日矣。
」時強兵皆在建邺,宣王恐事不濟,以衣障面曰:「此事阿舅自為,勿累于我。
」退走入内。
宣王出于朱氏,故舅呼瑾。
瑾怒曰:「妾子不足與語,誤我大事。
」遂自殺。
烈祖自京口入,代知訓掌政,自是中外甯谧,紀綱振舉矣。
時楊氏猶以東南道都統吳王承制行事,義祖權柄雖重,而名數猶卑,遂請建國改号,自為都統,封齊王。
未幾,隆演卒,弟溥立,是為讓皇。
三年,莊宗克梁,遣使來告。
義祖曰:「沙陀自稱中興,來者必诏命。
」逆告之曰:「若敵國之書乃可,餘則不奉命。
」時果赍诏來,使者盤桓果具驿書上聞。
莊宗初平大敵,意務懷柔,遂用敵國之禮書曰:「唐皇帝謹命書與吳國主。
」吳遣司農卿盧蘋北聘。
李德誠自信州來朝,賜宴,至夕而罷。
是夜,宣王殂宮中,以德誠進毒,幽于殿内。
德誠親吏走告,義祖以朝使不至,慮有他變,引親吏百餘人夜渡江,斬關而入。
明日,釋德誠,立讓皇溥,宣王之弟也。
義祖雖總大兵,而身在外,朝政皆遙禀,烈祖居中任事。
徐玠數勸義祖除烈祖,以次子知詢代之。
義祖亦知烈祖終為己害,而烈祖勤于侍養,又自幼畜之,故不忍。
陳夫人于烈祖鐘愛尤切,常曰:「我家貧賤養此兒,今日富貴負之,非人理也。
」知訓又死,知詢尚少,因以大政委焉。
及聞玠之謀,深以為不宜。
烈祖亦不自安,求為江西,義祖令知詢入觐。
明日诏下,以知詢為相。
其夕,宋齊丘與術士劉通微同宿,聞鼓聲。
通微曰:「事必中變,且有大喪。
」書至,而義祖殂。
義祖晚有氣疾,歲中數發,發則困踬,将殂之夕,氣暴作,醫者進藥無效而絕。
知詢自淮南奔喪,翌日,起為副都統,威權同義祖。
而知詢暗懦,待諸弟不厚。
徐玠知其終敗,輸誠于烈祖。
知詢内為諸弟所構,外為徐玠所賣,而不知也,意以己控強兵,居重地,烈祖雖管大政而無兵士,制之甚易。
義祖喪将終,遣使請烈祖至金陵。
烈祖上十餘表,而讓皇不允。
頃之,知詢入朝,烈祖疏其罪,以讓皇之命,黜為左都統軍,盡奪其兵。
知詢面數烈祖曰:「先王之喪,兄為人子而不親臨喪,反罪我邪?」烈祖曰:「聞爾懸劍待我,我亦不憚,獨迫于君命,不得往耳。
爾為人臣而畜乘輿物,非反而何?」知誨者,知詢之弟,娶吳功臣呂師造之女,非正嫡所出,知誨常切齒,因醉刺殺。
後頻見呂氏為祟,請僧誦經,亦見之。
僧為陳因果,呂曰:「吾不解此,志在報寃。
」知
剛毅寡言,罕與人交,衆中凜然可畏,目為徐嗔。
吳武王時,淮南勁兵數萬,号黑雲長劍。
義祖為其裨将,累以功遷右職,與張颢同為衙内列校。
吳武王疾亟,召左右謀後事。
判官周隐曰:「王之子未必能控禦諸将,劉威長者,必不負人,可授以軍政,使待諸子長也。
」吳武王不答。
颢與義祖曰:「王親犯矢石而創基業,安可使外人為王!傥楊氏無兒,有女亦可,況未至此。
」吳武王曰:「爾能如是,吾死且瞑目矣。
」 武王卒,子渥嗣立,是為景王。
景王所為不道,居父喪中,掘地為室,以作音樂,夜然燭擊球,燭大者十圍,一燭之費數萬。
或單馬出遊,從者不知所詣,奔走道路。
義祖與颢承間泣谏,景王怒曰:「爾謂我不中,何不殺我自為?」颢對曰:「某曾受先王恩,安敢興此心。
」又景王親吏,皆恃勢淩颢等,颢不平,遂有為亂之意。
景王晨興視事,颢擁百餘人,持長刀直進。
景王驚曰:「爾等果殺我耶?」颢曰:「非敢殺王,殺王之左右不忠良者。
」殺數十人而止。
諸将非其黨者,相次被誅。
月餘,殺景王,聲言暴卒,立其母弟隆演,是為宣王。
初,颢與義祖約弒渥,而以其地臣于梁,至是颢欲背約自立,嚴可求沮之,乃止。
颢既得志,又欲害義祖。
義祖用嚴可求、锺泰章謀,誅颢,自為淮南行軍司馬,專軍政。
時藩郡守将,皆武王勳舊,謂為所制,心不能服。
宣州李遇謂人曰:「吾始不記有此人,今日何忽乃爾!」遇不自安,遂反。
及敗,良賤百口皆死,自是諸将屏氣矣。
李德誠為潤州,秉燭夜出揚州,遙見,謂有變,立命親兵千餘人渡江。
比明,德誠方盥漱,兵已入城。
除德誠為江州,德誠惶怖即路,帷幙皆不及取。
至江州,懼禍未已,令子繼勳來谒。
義祖見之,歎曰:「有子如此,非為惡人也。
」以女妻繼勳,移德誠于信州。
後數歲,義祖出鎮建康,以親子知訓代知淮南軍政。
知訓驕暴不奉法,與宣王泛舟濁河。
酒酣,宣王先起,随以彈丸擊之。
李德誠有女樂數十人,遣使求之。
德誠報曰:「此等皆有所主,又且年長,不足以接貴人,俟求少妙者進之。
」知訓對德誠使者曰:「吾殺德誠,并其妻取之,亦易耳。
」初學兵于朱瑾,瑾悉心教之,後與瑾有隙,夜遣壯士殺瑾,瑾手刃數人,埋于舍後。
瑾出鎮泗州,往辭知訓,知訓約至瑾家為别。
及至,瑾令妻出見,知訓方拜,瑾以笏擊踣,斬其首,入谒宣王曰:「為國去賊,為民去害,在今日矣。
」時強兵皆在建邺,宣王恐事不濟,以衣障面曰:「此事阿舅自為,勿累于我。
」退走入内。
宣王出于朱氏,故舅呼瑾。
瑾怒曰:「妾子不足與語,誤我大事。
」遂自殺。
烈祖自京口入,代知訓掌政,自是中外甯谧,紀綱振舉矣。
時楊氏猶以東南道都統吳王承制行事,義祖權柄雖重,而名數猶卑,遂請建國改号,自為都統,封齊王。
未幾,隆演卒,弟溥立,是為讓皇。
三年,莊宗克梁,遣使來告。
義祖曰:「沙陀自稱中興,來者必诏命。
」逆告之曰:「若敵國之書乃可,餘則不奉命。
」時果赍诏來,使者盤桓果具驿書上聞。
莊宗初平大敵,意務懷柔,遂用敵國之禮書曰:「唐皇帝謹命書與吳國主。
」吳遣司農卿盧蘋北聘。
李德誠自信州來朝,賜宴,至夕而罷。
是夜,宣王殂宮中,以德誠進毒,幽于殿内。
德誠親吏走告,義祖以朝使不至,慮有他變,引親吏百餘人夜渡江,斬關而入。
明日,釋德誠,立讓皇溥,宣王之弟也。
義祖雖總大兵,而身在外,朝政皆遙禀,烈祖居中任事。
徐玠數勸義祖除烈祖,以次子知詢代之。
義祖亦知烈祖終為己害,而烈祖勤于侍養,又自幼畜之,故不忍。
陳夫人于烈祖鐘愛尤切,常曰:「我家貧賤養此兒,今日富貴負之,非人理也。
」知訓又死,知詢尚少,因以大政委焉。
及聞玠之謀,深以為不宜。
烈祖亦不自安,求為江西,義祖令知詢入觐。
明日诏下,以知詢為相。
其夕,宋齊丘與術士劉通微同宿,聞鼓聲。
通微曰:「事必中變,且有大喪。
」書至,而義祖殂。
義祖晚有氣疾,歲中數發,發則困踬,将殂之夕,氣暴作,醫者進藥無效而絕。
知詢自淮南奔喪,翌日,起為副都統,威權同義祖。
而知詢暗懦,待諸弟不厚。
徐玠知其終敗,輸誠于烈祖。
知詢内為諸弟所構,外為徐玠所賣,而不知也,意以己控強兵,居重地,烈祖雖管大政而無兵士,制之甚易。
義祖喪将終,遣使請烈祖至金陵。
烈祖上十餘表,而讓皇不允。
頃之,知詢入朝,烈祖疏其罪,以讓皇之命,黜為左都統軍,盡奪其兵。
知詢面數烈祖曰:「先王之喪,兄為人子而不親臨喪,反罪我邪?」烈祖曰:「聞爾懸劍待我,我亦不憚,獨迫于君命,不得往耳。
爾為人臣而畜乘輿物,非反而何?」知誨者,知詢之弟,娶吳功臣呂師造之女,非正嫡所出,知誨常切齒,因醉刺殺。
後頻見呂氏為祟,請僧誦經,亦見之。
僧為陳因果,呂曰:「吾不解此,志在報寃。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