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身雖孤獨,未死先懷慮。

    家有五男兒,哭我無所據。

    哭我我不聞,不哭我亦去。

    無常忽到來,知身在何處!」又曰:「世間何物貴,無價是詩書。

    了了說仁義,愚夫都不知。

    深房禁婢妾,對客誇妻兒。

    青石甃行路,未知身死時!」 雜嘲戲 萬彤雲為白太傅所知,後遊梓州,累為閽人艱阻。

    為詩以獻盧尚書弘宣,範陽公怒閽者,而禮萬生焉。

    詩曰:「荷衣拭淚幾回穿,欲謁朱門抵上天。

    不是尚書輕下客,山家無物與王權。

    」夔州遊使君符,邀客看花而不飲,至今荊襄花下斟茶者,吟此戲焉。

    盧子發:「白帝城頭二月時,忍教清醒看花枝。

    莫言世上無袁許,客子由來是相師。

    」《詠螃蟹呈淛西從事》,皮日休:「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

    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又題《金錢花》:「陰陽為火地為爐,鑄得金錢不用模。

    謾向人前逞顏色,不知還解濟貧無。

    」鄭愚《醉題廣州使院》,似譏前政:「數年百姓受飢荒,太守貪殘似虎狼。

    今日海隅魚米賤,大須慙愧石留黃。

    」《擬權龍褒體贈鄠縣李令及寄朝右》,李乃因病休官:「鄠縣李長官,橫琴膝上弄;不聞有政聲,但見手子動。

    」李日新《題仙娥驛》詩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陳囗(缺)饠古(缺)頭。

    更有臺中牛肉炙,尚盤數臠紫光毬。

    」賀祕監、顧著作,吳越人也;朝英慕其機捷,競嘲之,乃謂南金復生中土也。

    每在班行,不妄言笑。

    賀知章曰:「鈒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蓴菜亂如絲。

    鄉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胡兒。

    」顧況和曰:「鈒鏤銀盤盛炒蝦,鏡湖蓴菜亂如麻。

    漢兒女嫁吳兒婦,吳兒盡是漢兒爺。

    」張祜客於丹徒,有朱壇者輕佻,侮慢祐之篇詠,後壇與祜卷,欲其潤飾之,祜乃戲簡二十字,欣而不悟,厚為餞別焉:「昔人有玉盌,擊之千裡鳴。

    今日覩斯文,盌有當時聲。

    」溫州顏郎中,儒士也,不知弧矢之能,張祜觀其騎獵馬上,以詩戲之曰:「忽聞射獵出軍城,人着戎衣馬帶纓。

    倒把角弓呈一箭,滿山狐兔當頭行。

    」張祜為冬瓜堰官,憾其牛戶無禮,責欲鞭笞,無不取給於其中也,然無倦秀才居多,職事皆怯於祜。

    錢塘酒徒朱沖和,小舟經過,祜令語曰:「張祜前稱進士,不亦難乎?」沖和乃自啟名,而贈詩嘲之。

    祜平生傲誕,至於公侯,未如斯之挫也。

    詩曰:「白在東都元已薨,蘭臺鳳閣少人登。

    冬瓜堰下逢張祜,牛屎堆邊說我能。

    」韋鵬翼《戲題盱眙邵明府壁》:「豈肯閒尋竹徑行,卻嫌絲管好蛙聲。

    自從煮鶴燒琴後,背卻青山臥月明。

    」樂營子女席上戲賓客,量情三木,乃書牓子示諸妓雲,嶺南掌書記張保胤:「綠羅裙上標三棒,紅粉腮邊淚兩行。

    叉手向前咨大使,遮迴不敢惱兒郎。

    」時謂張書記,文彩縱橫,比之何遜;人材瓌偉,有似玄宗。

    及罷府北歸,留詩戲諸同院,聞者莫不大咍。

    詩曰:「憶昔前年富貴時,如今頭惱尚依稀。

    布袍破後思宮内,錦袴穿時憶禦衣。

    鶻子背鑽高力士,嬋娟飜畫太真妃。

    如今憔悴離南海,恰似當時幸蜀歸。

    」莆田縣有染家,家富,因醉毆兄,至高標十木。

    既歸,鄉親為會。

    有柳逢秀才旅遊掇席,主人不樂,柳生怒而題壁,染人遂與束帛贖其詩。

    「紫綠終朝染,因何不識非?莆田竹木貴,背負十柴歸。

    」浙東孟簡尚書,六衙按覆囚徒,其間一人自曰「魯人孔顒」。

    獻詩啟雲:「偶尋長街柳陰吟詠,忽被都虞候拘縲數日,責以罪名,敢露血誠,伏請申雪。

    」孟公立以賓客待之,批其狀曰:「薛陟不知典教,豈辨賢良?驅遣健徒,憑陵國士,殊無畏憚,輙恣威權,飜成刺許之賓,何異吠堯之犬!然以久施公効,尚息杖刑,退補散將,外鎮收管。

    」孔生詩曰:「有箇將軍不得名,唯教健卒喝書生。

    尚書近日清如鏡,天子官街不許行。

    」池州杜少府慥、亳州韋中丞仕符,二君皆以長年,精求釋道。

    樂營子女,厚給衣糧,任其外住,若有宴飲,方一召來;柳際花間,任為娛樂。

    譙中舉子張魯封,為詩謔其賓佐,兼寄大梁李尚書,詩曰:「杜叟學仙輕蕙質,韋公事佛畏青娥。

    樂營卻是閒人管,兩地風情日慚多。

    」戲酬張十五秀才見寄池亳二州之事,宣武軍掌書記李晝:「秋浦亞卿顏叔子,譙都中憲老桑門。

    如今柳巷通車馬,唯恐他時立棘垣。

    」《題大梁臨汴驛》,進士姚嶸:「近日侯門不重才,莫將文藝擬為媒。

    相逢若要如膠漆,不是紅粧即撒灰。

    」麻衣黎瓘者,南海狂生也,遊於漳州,頻於席上喧酗。

    鄉飲之日,諸賓悉赴,客司獨不召瓘,瓘作《翻韻詩贈崔使君》,坐中皆大笑,崔使君馳騎迎之。

    詩曰:「慣向溪邊折柳楊,因循行客到州漳。

    無端觸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飲鄉。

    」 窺衣帷 元丞相載妻王氏,字韞秀。

    王緒相公之女,維右丞之姪。

    初,王相公鎮北京,以韞秀嫁元載,歲久而見輕怠。

    韞秀謂夫曰:「何不增學?妾有奩幌資裝,盡為紙墨之費。

    」王氏父母,未或知之。

    親屬以載夫妻皆乞兒,猒薄之甚。

    元乃遊秦,為詩別韞秀曰:「年來誰不猒龍鍾,雖在侯門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

    」妻請偕行,曰:「路掃飢寒跡,天哀志氣人。

    休零離別淚,攜手入西秦。

    」元秀才既到京,屢陳時務,深符上旨,肅宗擢拜中書。

    王氏喜元郎入相,寄諸姨妹詩曰:「相國已隨麟閣貴,家風第一右丞詩。

    笄年解笑明機婦,恥見蘇秦富貴時。

    」元公,肅宗、代宗兩朝宰相,貴盛無比,廣葺亭臺,交遊貴族,客候其門,而或間阻。

    王氏復為一篇以喻之,曰:「楚竹燕歌動畫梁,春蘭重換舞衣裳。

    孫弘開館招嘉客,知道浮榮不久長。

    」元公於是稍減矣。

    太原內外親族,悉來謁賀者眾矣。

    韞秀置於閒院。

    忽因晴霽日景,以青紫絲絛四十條,條長三十丈,皆施羅紈綺繡之飾,每條絛下,排金銀爐二十枚,皆焚異香,香亘其服。

    乃命諸親戚西院閒步,韞秀問是何物,侍婢對曰:「今日相公及夫人曬曝衣服。

    」王氏謂諸親曰:「豈料乞索兒婦,還有兩事。

    」蓋形麤衣也。

    於是諸親羞赮,稍稍而辭。

    韞秀每分衣服飾於他人,而不及於太原之骨肉也,且曰:「非兒不禮於姑娣,其奈當時見辱乎?」洎元公貪恡為心,竟招罪戾,臺閣彈奏而亡。

    其家韞秀,少有識量,節概固高。

    丞相已謝,上令入宮備彤筆箴規之任。

    嘆曰:「王家十三娘,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誰能書得長信、昭陽之事?死亦幸矣!」堅不從命。

    或曰上宥連罪,或雲京兆笞而斃矣。

     閨婦歌 朱慶餘校書,既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

    遍索慶餘新製篇什數通,吟改後,隻留二十六章。

    水部置於懷抱,而推贊焉。

    清列以張公重名,無不繕錄而諷詠之,遂登科第。

    朱君尚為謙退,作《閨意》一篇,以獻張公。

    張公明其進退,尋亦和焉。

    詩曰:「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粧罷低聲問夫壻:畫眉深淺入時無?」張籍郎中酬曰:「越女新粧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朱公才學,因張公一詩,名流於海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