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中門外搆緹幕,候天使送節次,忽聞宅内慟哭,侍者曰:「夫人也。

    」乃傳問:「旌鉞將至,何長慟焉?」裴氏曰:「歲杪到家鄉,先春又赴任。

    親情半未相見,所以如此。

    」立贈柔之詩曰:「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

    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

    碧幢還照曜,紅粉莫咨嗟。

    嫁得浮雲壻,相隨即是家。

    」裴柔之答曰:「侯門初擁節,禦苑柳絲新。

    不是悲殊命,唯愁別是親。

    黃鶯遷古木,珠履徙清塵。

    想到千山外,滄江正暮春。

    」元公與柔之琴瑟相和,亦房帷之美也。

    餘故編錄之。

     溫裴黜 裴郎中諴,晉國公次弟子也,足情調,善談諧。

    舉子溫歧為友,好作歌曲,迄今飲席,多是其詞焉。

    裴君既入臺,而為三院所謔曰:「能為淫豔之歌,有異清潔之士也。

    」裴君《南歌子》詞雲:「不是廚中串,爭知炙裏心。

    井邊銀釧落,展轉恨還深。

    」又曰:「不信長相憶,擡頭問取天。

    風吹荷葉動,無夜不搖蓮。

    」又曰:「簳(缺)為紅燭,情知不自由。

    細絲斜結網,爭奈眼相鈎。

    」二人又為新添聲《楊柳枝》詞,飲筵競唱其詞而打令也。

    詞雲:「思量大是惡因緣,隻得相看不得憐。

    願作琵琶槽那畔,美人長抱在胸前。

    」又曰:「獨房蓮子沒人看,偷折蓮時命也拚。

    若有所由來借問,但道偷蓮是下官。

    」溫歧曰:「一尺深紅朦麴塵,舊物天生如此新。

    合懽桃核終堪恨,裏許元來別有人。

    」又曰:「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碁。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湖州崔郎中芻言,初為越副戎,宴席中有周德華。

    德華者,乃劉採春女也。

    雖《羅嗊》之歌,不及其母;而《楊柳枝》詞,採春難及。

    崔副車寵愛之異,將至京洛。

    後豪門女弟子從其學者眾矣。

    溫裴所稱歌曲,請德華一陳音韻,以為浮豔之美,德華終不取焉。

    二君深有愧色。

    所唱者七八篇,乃近日名流之詠也。

    滕邁郎中一首:「三條陌上拂金羈,萬裡橋邊映酒旗。

    此日令人腸欲斷,不堪將入笛中吹。

    」賀知章祕監一首:「碧玉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

    」楊巨源員外一首:「江邊楊柳麴塵絲,立馬憑君折一枝。

    唯有春風最應惜,殷懃更向手中吹。

    」劉禹錫尚書一首:「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闆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至今朝。

    」韓琮舍人二首:「枝鬭芳腰葉鬭眉,春來無處不如絲。

    灞陵原上多離別,少有長條拂地垂。

    」又曰:「梁苑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

    那堪更想千年後,誰見楊花入漢宮。

    」雲谿子曰:「漢署有《艷歌行》,匪為桑間濮上之音也。

    偕以雪月松竹,雜詠《楊柳枝》詞,作者雖多,鮮覩其妙。

    」杜牧舍人雲:「巫娥廟裏低含雨,宋玉堂前斜帶風。

    」滕郎中又雲:「陶令門前罥接離,亞夫營裏拂朱旗。

    」但不言「楊柳」二字,最為妙也。

    是以姚合郎中苦吟《道傍亭子》詩雲:「南陌遊人迴首去,東林道者杖藜歸。

    」不謂「亭」,稱奇矣。

     瑯琊忤 王建校書為渭南尉,作宮詞。

    元丞相亦有此句。

    河南、渭南,合成二首矣。

    時謂長孫翺、朱慶餘,各有一篇,苟為當矣。

    長孫詞曰:「一道甘泉接禦溝,上皇行處不曾秋。

    誰言水是無情物,也到宮前咽不流。

    」朱君詞曰:「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對泣瓊軒。

    含情Q欲Y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元公以諱秀明經制策入仕,秀字子芝,為魯山令,政有能名。

    顏真卿為碑文,號曰「元魯山」也。

    其一篇自述雲:「延英引對碧衣郎,紅硯宣毫各別床。

    天子下簾親自問,宮人手裏過茶湯。

    」是時貴族競應制科,用為男子榮進,莫若茲乎,乃自河南之詠也。

    渭南先與内宮王樞密,盡宗人之分,然彼我不均,後懷輕謗之色。

    忽因過飲,語及「桓靈信任中官,多遭黨錮之罪,而起興廢之事。

    」樞密深憾其譏,詰曰:「吾弟所有宮詞,天下皆誦於口。

    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建不能對,元公親承聖旨,令隱其文,朝廷以為孔光不言溫樹,何其慎靜乎!二君將遭奏劾,為詩以讓之,乃脫其禍也。

    建詩曰:「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長時。

    脫下禦衣偏得着,進來龍馬每交騎。

    常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

    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

    」 巢燕詞 近日舉場為詩清切,而鄙元和風格,用高往式乎?然由工用之不同矣。

    章正字孝標,《對月》落句雲:「長安一夜千家月,幾處笙歌幾處愁。

    」有類乎秦交雲:「一種蛾眉明月夜,南宮歌吹北宮愁。

    」章君章題之中,頗得聲稱也。

    元和十三年下第,時輩多為詩以刺主司;獨章君為《歸燕詩》,留獻庾侍郎承宣。

    小宗伯得詩,展轉吟諷,誠恨遺才,仍候秋期,必當薦引。

    庾果重秉禮曹,孝標來年擢第。

    羣議以為二十八字而緻大科,則名路可遵遞相礱礪也。

    詩曰:「舊累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歸。

    連雲大廈無栖處,更望誰家門戶飛。

    」孝標及第,正字東歸,《題杭州樟亭驛》雲:「樟亭驛上題詩客,一半尋為山下塵。

    世事日隨流水去,紅花還似白頭人。

    」初成落句雲「紅花真笑白頭人」,改為「還似白頭人」。

    言我將老成名,似花芳艷,詎能久乎!及還鄉而逝。

    前有章八元,後有章孝標,皆桐廬人,名雖遠而還不達矣。

    後五十年來,有閩川歐陽澥者,四門詹之孫也,賈陵、陳羽、李觀、李絳、韓愈、王涯、劉遵古、崔羣、馮宿、李博等,與四門同年,其名流於海嶽。

    澥娶婦經旬,而辭赴舉,抗節不還。

    詩雲:「黃菊離家十四年。

    」又雲:「離家已是夢松年。

    」又雲:「落日望鄉處,何人知客情?」自憐十八年之帝鄉,未遇知己也。

    亦為《燕詩》以獻主司鄭愚侍郎,其詞雖為朝賢稱嘆,尚未第焉。

    澥詩曰:「翩翩雙燕畫堂開,送古迎今幾萬迴。

    長向春秋社前後,為誰歸去為誰來?」 題紅怨 明皇代,以楊妃、虢國寵盛,宮娥皆頗衰悴,不備掖庭。

    常書落葉,隨禦水而流雲:「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

    」顧況著作,聞而和之。

    既達宸聰,遣出禁内者不少。

    或有五使之號焉。

    和曰:「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盧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禦溝,見一紅葉,命僕搴來。

    葉上乃有一絕句,置於巾箱,或呈於同志。

    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詔,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

    渥後亦一任範陽,獲其退宮人,覩紅葉而籲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

    」驗其書,無不訝焉。

    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閒。

    慇懃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 羨門遠 紇幹尚書泉,苦求龍虎之丹,十五餘稔。

    及鎮江右,乃大延方術之士。

    乃作《劉弘傳》,雕印數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燒鍊之者。

    夫人欲點化金銀,非擬救於貧乏,必期多蓄田疇,廣置僕妾,此謂貪婪,豈名道術?且玄妙之門,虛無之事,得其要旨,亦恐不成,況乎不得?悉焚參同契金訣者,其言至也。

    皇甫大夫或曰「王相公」也。

    在夏口日,勤求藝術。

    衙時有一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