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名儒對 王僕射起,再主禮闈,遠邇稱揚,皆以文德巍巍,聿興之也。

    武宗皇帝詔至殿曰:「朕近見二字,一『??』一『??』,莫能詳也,特詢於卿。

    」王公對曰:「臣於三教經典,竊常遍覽。

    向者二字,羣書未之見也,未審天顏何文而得。

    《周穆王傳》有『??』『??』二字,經百儒宗,但言古馬名,不敢分於飛兔、騕,於今靡有詳之者也。

    」上笑曰:「知卿夙儒,學綜朝野,偶為此二字相試,非於經籍而得之。

    」遂賜金綵等。

    乃知王公,三教之中,無不通曉。

    我唐之孔、鄭乎? 南陽錄 李筌郎中為荊南節度判官,集《閫外春秋》十卷。

    既成,自鄙之,曰:「常文也。

    」乃注黃帝《陰符經》,兼成大義,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懵然不解。

    忽夢烏衣人引理而教之。

    其書遂行於世,僉謂鬼谷、留侯復生也。

    所謂玄龜食蟒,黃腰服虎,飛鼠斷猿,稂囗齧鶴,以小服大,皆得烏衣之旨,筌遂通其義也。

    筌後為鄧州刺史,常夜占星宿而坐。

    一夕,三更,東南隅忽見異氣;明旦,呼吏於郊市,如產男女者,不以貧富,悉取至焉。

    過十餘輩,筌視之曰:「皆凡骨也。

    」重令於村落搜訪之。

    乃得牧羊胡婦一子,李君慘容曰:「此假天子也。

    」座客勸殺之,荃以為不可,曰:「此胡鶵必為國盜,古亦有然,殺假恐生真矣。

    」則安祿山生於南陽,異人先知之矣。

    梁代志公讖曰:「兩角女子綠衣裳,端坐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自滅亡。

    」解曰:「兩角女子,『安』字也;綠衣,『祿』字也;太行,『山』字也;一止,『正』字也。

    」祿山果于正月死也。

    後李遐周讖曰:「樵市人將盡,函關馬不歸;道逢山下鬼,環上繫羅衣。

    」又曰:「此天下之事,不可卒去。

    」是以石勒緻鹿奔之兆,桓玄動星光之瑞,王夷甫、宋高祖非不欲早害玄、勒,稱於太平,殺之不得耳。

    梁武帝視太白之變,而下殿奔,後愧於夷狄之主。

    凡為大盜者,必有異也。

    筌首知之,知之而不可禳也。

     苧蘿遇 王軒少為詩,寓物皆屬詠,頗聞《淇澳》之篇。

    遊西小江,泊舟苧蘿山際,題西施石曰:「嶺上千峯秀,江邊細草春。

    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題詩畢,俄而見一女郎,振瓊璫、扶石筍,低佪而謝曰:「妾自吳宮還越國,素衣千載無人識。

    當時心比金石堅,今日為君堅不得。

    」既為鴛鸞之會,仍為恨別之詞。

    後有蕭山郭凝素者,聞王軒之遇,每適於浣溪,日夕長吟,屢題歌詩於其石,寂爾無人,乃鬱怏而返。

    進士朱澤嘲之,聞者莫不嗤笑。

    凝素内恥,無復斯遊。

    澤詩曰:「三春桃李本無言,苦被殘陽鳥雀喧。

    借問東鄰效西子,何如郭素擬王軒?」 魯公明 顏魯公為臨川内史,澆風莫競,文教大行。

    康樂已來,用為嘉譽也。

    邑有楊志堅者,嗜學而居貧,鄉人未之知也。

    山妻厭其饘臛不足,索書求離,志堅以詩送之曰:「平生志業在琴詩,頭上如今有二絲。

    漁父尚知谿谷暗,山妻不信出身遲。

    荊釵任意撩新鬢,明鏡從他別畫眉。

    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

    」其妻持詩詣州,請公牒,以求別醮。

    顏公案其妻曰:「楊志堅素為儒學,遍覽九經,篇詠之間,風騷可摭。

    愚妻覩其未遇,遂有離心。

    王歡之廩既虛,豈遵黃卷;朱叟之妻必去,寧見錦衣?惡辱鄉閭,敗傷風俗。

    若無褒貶,僥倖者多。

    阿王決二十後,任改嫁。

    楊志堅秀才,贈布絹各二十疋、祿米二十石,便署隨軍,仍令遠近知悉。

    」江左十數年來,莫有敢棄其夫者。

     真詩解 濠梁人南楚材者,旅遊陳潁。

    歲久,潁守慕其儀範,將欲以子妻之。

    楚材家有妻,以受潁牧之眷深,忽不思義,而輒已諾之。

    遂遣家僕歸取琴書等,似無返舊之心也。

    或謂求道青城,訪僧衡嶽,不親名宦,唯務玄虛。

    其妻薛媛,善書畫,妙屬文;知楚材不念糟糠之情,別倚絲蘿之勢,對鏡自圖其形,并詩四韻以寄之。

    楚材得妻真及詩範,遽有雋不疑之讓,夫婦遂偕老焉。

    裡語曰:「當時婦棄夫,今日夫離婦。

    若不逞丹青,空房應獨自。

    」薛媛寫真寄夫詩曰:「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

    已驚顏索寞,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 毗陵出 慎氏者,毗陵慶亭儒家之女。

    三史嚴灌夫,因遊彼,遂結姻好,同載歸蘄春。

    經十餘秋,無胤嗣。

    灌夫乃拾其過而出妻,令歸二浙。

    慎氏慨然登舟,親戚臨流相送,妻乃為詩以訣灌夫。

    灌夫覽詩悽感,遂為夫婦如初。

    雲谿子曰:「曹叔妻敍《東征》之賦,劉伶室作《誡酒》之辭;以女子之所能,實其罕矣。

    爰書薛媛之事,斯可附焉。

    」慎氏詩曰:「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雲飛一餉間。

    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過望夫山。

    」 巫詠難 秭歸縣繁知一,聞白樂天將過巫山,先於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曰:「蘇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

    為報高唐神女道,速排雲雨候清詞。

    」白公覩題處悵然,邀知一至,曰:「歷陽劉郎中禹錫,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詩於此,怯而不為。

    罷郡經過,悉去千餘首詩,但留四章而已;此四章者,乃古今之絕唱也。

    而人造次不合為之。

    」沈佺期詩曰:「巫山高不極,合沓奇狀新。

    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