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春秋
關燈
小
中
大
。
無幾時,還複叛亡。
黃巾将至,融大飲醇酒,躬自上馬,禦之涞水之上。
寇令上部與融相拒,兩翼徑涉水,直到所治城。
城潰,融不得入,轉至南縣,左右稍叛。
連年傾覆,事無所濟,遂不能保鄣四境,棄郡而去。
後徙徐州,以北海相自還領青州刺史,治郡北陲。
欲附山東,外接遼東,得戎馬之利,建樹根本,孤立一隅,不與共也。
于時曹、袁、公孫共相首尾,戰士不滿數百,谷不至萬斛。
王子法、劉孔慈兇辨小才,信為腹心;左承祖、劉義遜清隽之士,備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也。
承祖勸融自托強國,融不聽而殺之,義遜棄去。
遂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衆,流矢雨集。
然融憑幾安坐,讀書論議自若。
城壞衆亡,身奔山東,室家為譚所虜。
曹公制酒禁,而孔融書嘲之曰:“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千鐘無以成其聖。
且桀纣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
”太祖外雖寬容之,内不能平。
禦史大夫郗慮知旨,以免融官。
○孫策 策聞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衆,自号大司馬,将北襲許,恃其勇,行不設備,故及于難。
○郭嘉 曹公征烏桓,諸将曰:“深入遠征,萬一劉表使劉備襲許,悔無及也。
”郭嘉曰:“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用之則恐不能制,輕之則備不為用。
雖違國遠征,無憂矣。
公遂征之。
○賈诩 曹公與袁紹相距,遣人招張繡。
繡欲歸紹,賈诩勸繡歸曹公。
繡曰:“紹強,又曹公與吾有雠,不可。
”诩曰:“此乃所以宜從之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釋大怨,明德于四海也。
”繡從之,歸曹公。
曹公見之喜,執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君也。
” ○劉備 劉備奔荊州,劉表甚敬禮之。
備作上客數年,嘗于坐中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流涕還坐。
表問備,備曰:“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
今不複騎,髀裡生肉,日月若馳,老将至矣,而功業不立,是以悲耳。
” ○傅幹 參軍傅幹谏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足以相濟,而後王道備矣。
往者天下大亂,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上平其九。
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也,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
愚以為可且按甲寝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若此則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勸,而天下知制矣。
然後漸興學校,以導其善性而長其義節。
公神武震于四海,若修文以濟之,則普天之下,無思不服矣。
今舉十萬之衆,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士馬不能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大威有屈而敵心未能服矣。
惟明公思虞舜舞幹戚之義,全威養德,以道制勝。
”公不從,軍遂無功。
幹字彥材,北地人,終于丞相倉曹屬。
有子曰玄。
○魯肅 曹公征荊州,孫權大懼,魯肅欲勸權拒曹公,乃激說權曰:“彼曹公者,實嚴敵也,新并袁紹,兵馬甚精,乘戰勝之威,伐喪亂之國,克可必也。
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軍家詣邺;不然,将危。
”權大怒,欲斬肅,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斬我乎?”權然之,即遣周瑜助備。
○龐統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殚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于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
”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今以小故而失信義于天下,吾所不取也。
”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于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備遂行。
○楊修 夏侯淵為劉備所殺于平陽。
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
王欲還,出令曰:“雞肋。
”官屬不知所謂,楊修便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
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
”遂引還。
無幾時,還複叛亡。
黃巾将至,融大飲醇酒,躬自上馬,禦之涞水之上。
寇令上部與融相拒,兩翼徑涉水,直到所治城。
城潰,融不得入,轉至南縣,左右稍叛。
連年傾覆,事無所濟,遂不能保鄣四境,棄郡而去。
後徙徐州,以北海相自還領青州刺史,治郡北陲。
欲附山東,外接遼東,得戎馬之利,建樹根本,孤立一隅,不與共也。
于時曹、袁、公孫共相首尾,戰士不滿數百,谷不至萬斛。
王子法、劉孔慈兇辨小才,信為腹心;左承祖、劉義遜清隽之士,備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也。
承祖勸融自托強國,融不聽而殺之,義遜棄去。
遂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衆,流矢雨集。
然融憑幾安坐,讀書論議自若。
城壞衆亡,身奔山東,室家為譚所虜。
曹公制酒禁,而孔融書嘲之曰:“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千鐘無以成其聖。
且桀纣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
”太祖外雖寬容之,内不能平。
禦史大夫郗慮知旨,以免融官。
○孫策 策聞曹公北征柳城,悉起江南之衆,自号大司馬,将北襲許,恃其勇,行不設備,故及于難。
○郭嘉 曹公征烏桓,諸将曰:“深入遠征,萬一劉表使劉備襲許,悔無及也。
”郭嘉曰:“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用之則恐不能制,輕之則備不為用。
雖違國遠征,無憂矣。
公遂征之。
○賈诩 曹公與袁紹相距,遣人招張繡。
繡欲歸紹,賈诩勸繡歸曹公。
繡曰:“紹強,又曹公與吾有雠,不可。
”诩曰:“此乃所以宜從之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釋大怨,明德于四海也。
”繡從之,歸曹公。
曹公見之喜,執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君也。
” ○劉備 劉備奔荊州,劉表甚敬禮之。
備作上客數年,嘗于坐中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流涕還坐。
表問備,備曰:“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
今不複騎,髀裡生肉,日月若馳,老将至矣,而功業不立,是以悲耳。
” ○傅幹 參軍傅幹谏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足以相濟,而後王道備矣。
往者天下大亂,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上平其九。
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也,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
愚以為可且按甲寝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若此則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勸,而天下知制矣。
然後漸興學校,以導其善性而長其義節。
公神武震于四海,若修文以濟之,則普天之下,無思不服矣。
今舉十萬之衆,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士馬不能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大威有屈而敵心未能服矣。
惟明公思虞舜舞幹戚之義,全威養德,以道制勝。
”公不從,軍遂無功。
幹字彥材,北地人,終于丞相倉曹屬。
有子曰玄。
○魯肅 曹公征荊州,孫權大懼,魯肅欲勸權拒曹公,乃激說權曰:“彼曹公者,實嚴敵也,新并袁紹,兵馬甚精,乘戰勝之威,伐喪亂之國,克可必也。
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軍家詣邺;不然,将危。
”權大怒,欲斬肅,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斬我乎?”權然之,即遣周瑜助備。
○龐統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殚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于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
”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今以小故而失信義于天下,吾所不取也。
”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
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于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備遂行。
○楊修 夏侯淵為劉備所殺于平陽。
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
王欲還,出令曰:“雞肋。
”官屬不知所謂,楊修便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
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
”遂引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