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掌錄
關燈
小
中
大
東萊呂居仁先生作《軒渠錄》,皆紀一時可笑之事。
餘觀諸家雜說中,亦多有類是者,暇日裒成一集,目之曰《拊掌錄》。
不獨資開卷之一笑,亦足以補&ldquo軒渠&rdquo之遺也。
延佑改元立春日,冁然子書。
王溥,五代狀元,相周高祖、世宗,至宋以宮師罷相。
其父祚,為周觀察使,緻仕。
祚居富貴久,奉養奢侈,所不足者,未知年壽耳。
一日,居洛陽裡第,聞有蔔者,令人呼之,乃瞽者也。
密問老兵雲:&ldquo何人呼我?&rdquo答曰:&ldquo王相公父也。
貴極富溢,所不知者壽也。
今以告汝,俟出,當厚以卦錢相酬也。
&rdquo既見祚,令布卦成文,推命。
大驚曰:&ldquo此命惟有壽也。
&rdquo祚喜,問曰:&ldquo能至七十否?&rdquo瞽者笑曰:&ldquo更向上。
&rdquo答以至八九十否?又大笑曰:&ldquo更向上。
&rdquo答曰:&ldquo能至百歲乎?&rdquo又歎息曰:&ldquo此命至少亦須一百三四十歲也。
&rdquo祚大喜曰:&ldquo其間莫有疾病否?&rdquo曰:&ldquo并無之。
&rdquo其人又細數之曰:&ldquo俱無,隻是近一百二十歲之年春夏間,微苦髒腑,尋便安愈矣。
&rdquo祚大喜,回顧子孫在後侍立者曰:&ldquo孩兒輩切記之,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湯水。
&rdquo 司馬溫公屢言王廣淵,章八九上,留身乞誅之以謝天下,聲震朝廷。
是時,滕元發為起居注,侍立殿均。
既歸,廣淵來問元發:&ldquo早來司馬君實上殿,聞乞斬某以謝天下,不知聖語如何?&rdquo元發戲曰:&ldquo我隻聽得聖語雲:&lsquo依卿所奏&rsquo。
&rdquo 葉濤好弈棋,王介甫作詩切責之,終不肯已。
弈者多廢事,不以貴賤,嗜之率皆失業。
故人目棋枰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
熙甯後,茶禁日嚴,被罪者衆,乃目茶籠為草大蟲,言其傷人如虎也。
熙甯間,蜀中日者費孝先,筮易以丹青寓吉兇,謂之卦影。
其後轉相祖述,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翼,人或儒冠而僧衣,故為怪以見象。
米芾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蹑朝靴,绀緣,朋從目為活卦影。
沈括存中,方就浴。
劉貢父遽哭之曰:&ldquo存中可憐已矣。
&rdquo衆愕問,雲:&ldquo死矣,盆成括也。
&rdquo 石資政中立,好诙諧,樂易人也。
楊文公一日置酒,作絕句招之。
末雲:&ldquo好把長鞭便一揮。
&rdquo石留其仆,即和曰:&ldquo尋常不召猶相造,況是今朝得指揮。
&rdquo其诙諧敏捷類如此也。
又嘗于文公家會葬,坐客乃執政及貴遊子弟,皆服白褴衫,或羅或絹有差等。
中立忽大恸。
人問其故,曰:&ldquo憶吾父。
&rdquo又問之,曰:&ldquo父在時,當得羅褴衫也。
&rdquo蓋見在執政子弟服羅,而石止服絹。
坐中皆大笑。
昔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
見公家小兒,有小名僧哥者。
戲謂公曰:&ldquo公不重佛,安得此名?&rdquo公笑曰:&ldquo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物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
&rdquo聞者莫不絕倒。
劉貢父嘗言,人之戲劇,極有可人處。
楊大年與梁同翰、朱昂同在禁掖,大年未三十,而二公皆高年矣。
大年呼朱翁、梁翁,每戲侮之。
一日,梁謂大年曰:&ldquo這老亦待留以與君也。
&rdquo朱于後亟搖手曰:&ldquo不要與。
&rdquo衆皆笑其敏。
雖一時戲言,而大年果不五十而卒。
李觏,字泰伯,于江人,賢而有文章。
蘇子瞻諸公極推重之。
素不喜佛,不喜孟子,好飲酒,作古文彌佳。
一日,有達官送酒數鬥,泰伯家釀亦熟,然性介僻,不與人往還。
一士人知其富有酒,然無計得飲,乃作詩數首罵孟子。
其一雲:&ldquo完廪捐階未可知,孟轲深信亦還癡。
嶽翁方且為天子,女婿如何弟殺之。
&rdquo李見詩,大喜,留連數日,所與談莫非罵孟子也。
無何,酒盡,
餘觀諸家雜說中,亦多有類是者,暇日裒成一集,目之曰《拊掌錄》。
不獨資開卷之一笑,亦足以補&ldquo軒渠&rdquo之遺也。
延佑改元立春日,冁然子書。
王溥,五代狀元,相周高祖、世宗,至宋以宮師罷相。
其父祚,為周觀察使,緻仕。
祚居富貴久,奉養奢侈,所不足者,未知年壽耳。
一日,居洛陽裡第,聞有蔔者,令人呼之,乃瞽者也。
密問老兵雲:&ldquo何人呼我?&rdquo答曰:&ldquo王相公父也。
貴極富溢,所不知者壽也。
今以告汝,俟出,當厚以卦錢相酬也。
&rdquo既見祚,令布卦成文,推命。
大驚曰:&ldquo此命惟有壽也。
&rdquo祚喜,問曰:&ldquo能至七十否?&rdquo瞽者笑曰:&ldquo更向上。
&rdquo答以至八九十否?又大笑曰:&ldquo更向上。
&rdquo答曰:&ldquo能至百歲乎?&rdquo又歎息曰:&ldquo此命至少亦須一百三四十歲也。
&rdquo祚大喜曰:&ldquo其間莫有疾病否?&rdquo曰:&ldquo并無之。
&rdquo其人又細數之曰:&ldquo俱無,隻是近一百二十歲之年春夏間,微苦髒腑,尋便安愈矣。
&rdquo祚大喜,回顧子孫在後侍立者曰:&ldquo孩兒輩切記之,是年,且莫教我吃冷湯水。
&rdquo 司馬溫公屢言王廣淵,章八九上,留身乞誅之以謝天下,聲震朝廷。
是時,滕元發為起居注,侍立殿均。
既歸,廣淵來問元發:&ldquo早來司馬君實上殿,聞乞斬某以謝天下,不知聖語如何?&rdquo元發戲曰:&ldquo我隻聽得聖語雲:&lsquo依卿所奏&rsquo。
&rdquo 葉濤好弈棋,王介甫作詩切責之,終不肯已。
弈者多廢事,不以貴賤,嗜之率皆失業。
故人目棋枰為木野狐,言其媚惑人如狐也。
熙甯後,茶禁日嚴,被罪者衆,乃目茶籠為草大蟲,言其傷人如虎也。
熙甯間,蜀中日者費孝先,筮易以丹青寓吉兇,謂之卦影。
其後轉相祖述,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翼,人或儒冠而僧衣,故為怪以見象。
米芾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蹑朝靴,绀緣,朋從目為活卦影。
沈括存中,方就浴。
劉貢父遽哭之曰:&ldquo存中可憐已矣。
&rdquo衆愕問,雲:&ldquo死矣,盆成括也。
&rdquo 石資政中立,好诙諧,樂易人也。
楊文公一日置酒,作絕句招之。
末雲:&ldquo好把長鞭便一揮。
&rdquo石留其仆,即和曰:&ldquo尋常不召猶相造,況是今朝得指揮。
&rdquo其诙諧敏捷類如此也。
又嘗于文公家會葬,坐客乃執政及貴遊子弟,皆服白褴衫,或羅或絹有差等。
中立忽大恸。
人問其故,曰:&ldquo憶吾父。
&rdquo又問之,曰:&ldquo父在時,當得羅褴衫也。
&rdquo蓋見在執政子弟服羅,而石止服絹。
坐中皆大笑。
昔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
見公家小兒,有小名僧哥者。
戲謂公曰:&ldquo公不重佛,安得此名?&rdquo公笑曰:&ldquo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物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
&rdquo聞者莫不絕倒。
劉貢父嘗言,人之戲劇,極有可人處。
楊大年與梁同翰、朱昂同在禁掖,大年未三十,而二公皆高年矣。
大年呼朱翁、梁翁,每戲侮之。
一日,梁謂大年曰:&ldquo這老亦待留以與君也。
&rdquo朱于後亟搖手曰:&ldquo不要與。
&rdquo衆皆笑其敏。
雖一時戲言,而大年果不五十而卒。
李觏,字泰伯,于江人,賢而有文章。
蘇子瞻諸公極推重之。
素不喜佛,不喜孟子,好飲酒,作古文彌佳。
一日,有達官送酒數鬥,泰伯家釀亦熟,然性介僻,不與人往還。
一士人知其富有酒,然無計得飲,乃作詩數首罵孟子。
其一雲:&ldquo完廪捐階未可知,孟轲深信亦還癡。
嶽翁方且為天子,女婿如何弟殺之。
&rdquo李見詩,大喜,留連數日,所與談莫非罵孟子也。
無何,酒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