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域二
關燈
小
中
大
天祿閣。
(揚雄傳。
)麒麟閣。
(蘇武傳,圖功臣于麒麟閣。
) 井幹樓。
(郊祀志,立井幹樓,高五十丈,師古曰,井幹樓,積木而高,為樓若井幹之形也,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張衡西京賦雲,幹接疊而百層,即為此樓也。
) 龍樓門。
(成帝常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注雲,門樓上有銅龍,若百鶴蜚廉之為名也。
)○苑囿上林苑。
(武帝作上林苑,見東方朔傳。
) 中牟苑。
(昭帝元鳳三年,罷中牟苑,賦貧民,本紀注雲,在荥陽。
) 樂遊苑。
(宣帝神爵三年,起樂遊苑,本紀雲,在杜陵西北曲池之北。
)水衡禁囿。
(元帝初元二年與貧民。
) 博望苑。
(成紀,武帝為太子作博望苑,令受賓客,成帝建始二年罷。
)黃山苑。
(霍雲張圍獵黃山苑中,霍光傳。
)梁東苑。
(梁孝王築東苑三百裡,本傳。
) 宜春下苑。
(元紀。
) 邊郡六牧師苑。
(百官表,師古曰,漢官儀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西邊北邊,養馬三十萬頭。
)漢二年,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本紀,下同。
) 平帝元始二年,罷安定呼池苑為安民縣。
(師古曰,中山之安定也。
)○池籞 武帝元狩三年,将讨昆明,昆明有滇池方三百裡,乃作昆明池以習水戰。
(臣瓒曰,西南夷傳,有越巂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裡,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在長安西南,周圍四十裡,食貨志又曰,時越欲與漢用船戰,乃大修昆明池也。
) 少府佽飛外池。
(元紀,假與貧民。
)嚴籞池田。
(同上。
)太液池。
(郊祀志,揚雄傳,作泰液。
)上林十池。
(百官表,少府屬官有上林十池監。
) 牛首池。
(司馬相如傳,濯蠲牛首,張揖曰,牛首,池名也,在上林苑西。
)安池。
(外戚傳,安池監賞。
) 宣武地節三年,诏池籞未禦幸者,假與貧民。
(本紀。
)○道路 複道。
(上居南宮,從複道上,見諸将耦語,高紀,如淳曰,複音複,上下有道,故謂之複。
) 辇道。
(霍光傳,召内樂人辇道牟首,如淳曰,辇道,閣道也。
) 馳道。
(成紀曰,太子不敢絕馳道,應劭曰,馳道天子所行也。
)○諸門(城門附)未央宮司馬門。
(成紀,永始四年災。
)東司馬門。
(東方朔傳。
) 北司馬門。
(五行志。
)殿東門。
未央宮掖門。
(高後紀,注雲,門在兩旁,若人之臂掖。
)北掖門。
(楊敞傳。
) 壁門。
(建章宮南有壁門,見郊祀志。
)高門。
(未央宮中有高門,汲黯傳。
)端門。
(燕刺王傳,又周勃傳,師古曰,殿正門也。
)龍樓門。
(成紀注雲,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蜚廉之為名也。
) 黃門。
(元紀。
)作室門。
(成紀。
)尚方掖門。
(成紀,注雲,掖門者正門之旁小門也。
)金馬門。
(公孫宏王褒待诏金馬門。
) 長秋門。
(未央宮殿長秋門,見戾太子傳。
)東交門。
(東方朔傳。
)堯母門。
(鈎弋趙婕妤傳。
)小苑東門。
(蕭望之署小苑東門候。
) 上林延壽門。
(孝平王後傳。
)上東門。
(賈誼傳,雒陽上東門,師古曰,東面最北門。
) 十二城門。
(百官表,有十二城門候,徐天麟按三輔黃圖雲,都城十二門,東出第一門曰霸城門,第二曰清明門,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南出東頭第一門曰安門,第二曰西安門,又曰便門,西出南頭,第一門曰章城門,第二曰直城門,西出北頭第一門曰雍門,東頭第一門曰高門,西頭第一門曰橫門。
) 春王城門。
(長安城東出北頭第一門也,舊名宣平門,翟方進傳。
)橫城門。
(北面西頭第一門,見成紀建始三年。
)覆盎城門。
(劉屈犛傳,一名杜門。
) 便門。
(長安城西面南頭第一門,薛廣德傳。
)雍門。
(趙婕妤傳,注雲,在長安西北孝裡西南。
)章城門。
(五行志,成帝元延元年章城門門牡自亡。
) 直城門。
(成紀注雲,西出南頭第二門。
) 谯門。
(陳勝傳,晉灼曰,謂門上為高樓以望者耳,樓一名谯,故謂美麗之樓為麗谯。
) 鋪頭。
(哀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如淳曰,門鋪首作龜蛇之形,師古曰,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
)○官寺 官寺。
(元紀,敗壞官寺,師古曰,凡府庭所在,皆呼為寺,又何益傳,注雲,諸官曹之所,通呼為寺,風俗通曰,寺,嗣也,理事之吏,嗣續于其中。
)
(揚雄傳。
)麒麟閣。
(蘇武傳,圖功臣于麒麟閣。
) 井幹樓。
(郊祀志,立井幹樓,高五十丈,師古曰,井幹樓,積木而高,為樓若井幹之形也,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張衡西京賦雲,幹接疊而百層,即為此樓也。
) 龍樓門。
(成帝常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注雲,門樓上有銅龍,若百鶴蜚廉之為名也。
)○苑囿上林苑。
(武帝作上林苑,見東方朔傳。
) 中牟苑。
(昭帝元鳳三年,罷中牟苑,賦貧民,本紀注雲,在荥陽。
) 樂遊苑。
(宣帝神爵三年,起樂遊苑,本紀雲,在杜陵西北曲池之北。
)水衡禁囿。
(元帝初元二年與貧民。
) 博望苑。
(成紀,武帝為太子作博望苑,令受賓客,成帝建始二年罷。
)黃山苑。
(霍雲張圍獵黃山苑中,霍光傳。
)梁東苑。
(梁孝王築東苑三百裡,本傳。
) 宜春下苑。
(元紀。
) 邊郡六牧師苑。
(百官表,師古曰,漢官儀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西邊北邊,養馬三十萬頭。
)漢二年,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本紀,下同。
) 平帝元始二年,罷安定呼池苑為安民縣。
(師古曰,中山之安定也。
)○池籞 武帝元狩三年,将讨昆明,昆明有滇池方三百裡,乃作昆明池以習水戰。
(臣瓒曰,西南夷傳,有越巂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裡,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在長安西南,周圍四十裡,食貨志又曰,時越欲與漢用船戰,乃大修昆明池也。
) 少府佽飛外池。
(元紀,假與貧民。
)嚴籞池田。
(同上。
)太液池。
(郊祀志,揚雄傳,作泰液。
)上林十池。
(百官表,少府屬官有上林十池監。
) 牛首池。
(司馬相如傳,濯蠲牛首,張揖曰,牛首,池名也,在上林苑西。
)安池。
(外戚傳,安池監賞。
) 宣武地節三年,诏池籞未禦幸者,假與貧民。
(本紀。
)○道路 複道。
(上居南宮,從複道上,見諸将耦語,高紀,如淳曰,複音複,上下有道,故謂之複。
) 辇道。
(霍光傳,召内樂人辇道牟首,如淳曰,辇道,閣道也。
) 馳道。
(成紀曰,太子不敢絕馳道,應劭曰,馳道天子所行也。
)○諸門(城門附)未央宮司馬門。
(成紀,永始四年災。
)東司馬門。
(東方朔傳。
) 北司馬門。
(五行志。
)殿東門。
未央宮掖門。
(高後紀,注雲,門在兩旁,若人之臂掖。
)北掖門。
(楊敞傳。
) 壁門。
(建章宮南有壁門,見郊祀志。
)高門。
(未央宮中有高門,汲黯傳。
)端門。
(燕刺王傳,又周勃傳,師古曰,殿正門也。
)龍樓門。
(成紀注雲,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蜚廉之為名也。
) 黃門。
(元紀。
)作室門。
(成紀。
)尚方掖門。
(成紀,注雲,掖門者正門之旁小門也。
)金馬門。
(公孫宏王褒待诏金馬門。
) 長秋門。
(未央宮殿長秋門,見戾太子傳。
)東交門。
(東方朔傳。
)堯母門。
(鈎弋趙婕妤傳。
)小苑東門。
(蕭望之署小苑東門候。
) 上林延壽門。
(孝平王後傳。
)上東門。
(賈誼傳,雒陽上東門,師古曰,東面最北門。
) 十二城門。
(百官表,有十二城門候,徐天麟按三輔黃圖雲,都城十二門,東出第一門曰霸城門,第二曰清明門,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南出東頭第一門曰安門,第二曰西安門,又曰便門,西出南頭,第一門曰章城門,第二曰直城門,西出北頭第一門曰雍門,東頭第一門曰高門,西頭第一門曰橫門。
) 春王城門。
(長安城東出北頭第一門也,舊名宣平門,翟方進傳。
)橫城門。
(北面西頭第一門,見成紀建始三年。
)覆盎城門。
(劉屈犛傳,一名杜門。
) 便門。
(長安城西面南頭第一門,薛廣德傳。
)雍門。
(趙婕妤傳,注雲,在長安西北孝裡西南。
)章城門。
(五行志,成帝元延元年章城門門牡自亡。
) 直城門。
(成紀注雲,西出南頭第二門。
) 谯門。
(陳勝傳,晉灼曰,謂門上為高樓以望者耳,樓一名谯,故謂美麗之樓為麗谯。
) 鋪頭。
(哀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如淳曰,門鋪首作龜蛇之形,師古曰,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
)○官寺 官寺。
(元紀,敗壞官寺,師古曰,凡府庭所在,皆呼為寺,又何益傳,注雲,諸官曹之所,通呼為寺,風俗通曰,寺,嗣也,理事之吏,嗣續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