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貨三
關燈
小
中
大
吳王濞傳。
) 班固贊曰,吳王擅山海之利,能薄斂,使其衆,逆亂之萌,自其子興,古者諸侯不過百裡,山海不以封,蓋防此矣。
文帝後六年,弛山澤。
(本紀。
) 董仲舒說武帝曰,宜少近古,鹽鐵皆歸于民,然後可善治也。
(食貨志。
) 元狩中,兵連不解,縣官大空,富商大賈,冶鑄鬻鹽,财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于是以東郭鹹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以上元狩四年事。
)五年,大農上鹽鐵丞孔僅鹹陽言,山海天地之藏,宜屬少府,陛下弗私以屬大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鬻鹽,官與牢貧,(蘇林曰,牢,價直也,今世人言顧手牢,如淳曰,牢,廪食也,古者名廪曰牢,貧,鬻鹽盆也,師古曰,牢蘇說是。
)浮食奇民,欲擅幹山海之貨,以緻富羨,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钛左趾,沒入其器物,郡不出鐵者,置小鐵官,(鑄故鐵。
)使屬在所縣,使僅鹹陽乘傳,舉行天下鹽鐵,作官府,除故鹽鐵家富者為吏,吏益多賈人矣,孔僅使天下鑄作器,三年中拜為大農,列于九卿,而縣官以鹽鐵缗錢之故,用少饒矣,(少史作益。
)益廣開置左右輔,初大農幹鹽鐵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鹽鐵,及楊可告缗,上林财物衆,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滿益廣。
(食貨志。
) 元鼎六年,拜蔔式為禦史大夫,式既在位,見郡國多不便,縣官作鹽鐵,器苦惡,(鹽味苦器脆惡。
)賈貴,或強令民買之,乃因孔僅言事,上不說,漢連出兵三歲,費仰大農以均輸調鹽鐵助賦,故能澹之。
(食貨志。
)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禦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颛之可也,湯以緻其法,不能诎其義,有诏下終軍問狀,軍诘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裡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執,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颛已之宜,今天下為一,萬裡同風,故春秋王者無外,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餘臧,正二國,廢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又诘偃膠東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魯國,西枕泰山,東有東海,受其鹽鐵,偃度四郡口數田地,率共用器食鹽,不足以并給二郡邪,将執宜有餘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矯制而鼓鑄者,欲及春耕種贍民器也,今魯國之鼓,當先具其備,至秋乃能舉火,此言與實反者非,偃已前三奏無诏,不惟所為不許,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幹名采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枉尺直尋,孟子稱其不可,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偃自予必死而為之邪,将幸誅不加欲以采名也,偃窮诎服罪當死,軍奏偃矯制颛行,非奉使體,請下禦史召偃即罪,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禦史大夫。
(終軍傳。
) 元封元年,桑宏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代僅斡天下鹽鐵,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置均輸鹽鐵官。
(食貨志。
) 昭帝即位六年,诏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對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争利,視以儉節,宏羊難以為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
(食貨志。
) 所謂鹽鐵議者,起始元中,召文學賢良,差别以治亂,皆對願罷郡國鹽鐵酒榷均輸,毋與天下争利,禦史大夫宏羊,以為此乃所以安邊竟,制四夷,國家大業不可廢也,當時相诘難,頗有其議文,至宣帝時,汝南桓寬次公,推衍鹽鐵之議,增廣條目,極其論難,着數萬言,亦欲以究治亂,成一家之法焉,其辭曰,觀公卿賢良文學之議,異乎吾所聞,聞汝質朱生言,當此之時,英俊并進,賢良茂陵唐生,文學魯國萬生之徒六十有餘人,鹹聚阙庭,舒六藝之風,陳治平之原,知者贊其慮,仁者明其施,勇者見其斷,辨者騁其辭,龂龂焉,行行焉,雖未詳備,斯可略觀矣,中山劉子,推言王道,矯當世反諸正,彬彬然宏博君子也,九江祝生,奮史魚之節,發憤懑,譏公卿,介然直而不撓,可謂不畏強圉矣,桑大夫據當世,合時變,上權利之略,雖非正法,钜儒宿學,不能自解,博物通達之士也,然攝公卿之柄,不師古始,放于末利,處非其位,行非其道,果隕其性,以及厥宗,車丞相履伊呂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若夫丞相禦史兩府之士,不能正議,以輔宰相,成同類,長同行,阿意苟合,以說其上,鬥筲之徒,何足選也。
(車千秋贊。
) 宣帝地節四年,诏鹽民之食,而賈鹹貴,其減天下鹽賈。
(本紀。
)元帝初元五年,罷鹽鐵官。
(本紀。
) 永光三年,複鹽鐵官。
(元紀,食貨志雲元帝罷鹽鐵官,三年而複之。
) 成帝綏和二年,賜翟方進冊曰,百僚用度,各有數,君增益鹽鐵,變更無常,朕既不明,随奏許可雲雲,方進自殺。
(翟方進傳。
)倚頓用鹽鐵起。
邯鄲郭縱以鑄冶成業,與王者埒富。
蜀卓氏用鐵冶富。
程鄭亦冶鑄,賈魋結民,富埒卓氏,擅鹽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貨。
宛孔氏用鐵冶為業,大鼓鑄,家緻數千金。
丙氏以鐵冶起,富至钜萬。
(并貨殖傳。
)
) 班固贊曰,吳王擅山海之利,能薄斂,使其衆,逆亂之萌,自其子興,古者諸侯不過百裡,山海不以封,蓋防此矣。
文帝後六年,弛山澤。
(本紀。
) 董仲舒說武帝曰,宜少近古,鹽鐵皆歸于民,然後可善治也。
(食貨志。
) 元狩中,兵連不解,縣官大空,富商大賈,冶鑄鬻鹽,财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于是以東郭鹹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以上元狩四年事。
)五年,大農上鹽鐵丞孔僅鹹陽言,山海天地之藏,宜屬少府,陛下弗私以屬大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鬻鹽,官與牢貧,(蘇林曰,牢,價直也,今世人言顧手牢,如淳曰,牢,廪食也,古者名廪曰牢,貧,鬻鹽盆也,師古曰,牢蘇說是。
)浮食奇民,欲擅幹山海之貨,以緻富羨,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钛左趾,沒入其器物,郡不出鐵者,置小鐵官,(鑄故鐵。
)使屬在所縣,使僅鹹陽乘傳,舉行天下鹽鐵,作官府,除故鹽鐵家富者為吏,吏益多賈人矣,孔僅使天下鑄作器,三年中拜為大農,列于九卿,而縣官以鹽鐵缗錢之故,用少饒矣,(少史作益。
)益廣開置左右輔,初大農幹鹽鐵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鹽鐵,及楊可告缗,上林财物衆,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滿益廣。
(食貨志。
) 元鼎六年,拜蔔式為禦史大夫,式既在位,見郡國多不便,縣官作鹽鐵,器苦惡,(鹽味苦器脆惡。
)賈貴,或強令民買之,乃因孔僅言事,上不說,漢連出兵三歲,費仰大農以均輸調鹽鐵助賦,故能澹之。
(食貨志。
)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禦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颛之可也,湯以緻其法,不能诎其義,有诏下終軍問狀,軍诘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裡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執,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颛已之宜,今天下為一,萬裡同風,故春秋王者無外,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餘臧,正二國,廢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又诘偃膠東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魯國,西枕泰山,東有東海,受其鹽鐵,偃度四郡口數田地,率共用器食鹽,不足以并給二郡邪,将執宜有餘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矯制而鼓鑄者,欲及春耕種贍民器也,今魯國之鼓,當先具其備,至秋乃能舉火,此言與實反者非,偃已前三奏無诏,不惟所為不許,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幹名采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枉尺直尋,孟子稱其不可,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偃自予必死而為之邪,将幸誅不加欲以采名也,偃窮诎服罪當死,軍奏偃矯制颛行,非奉使體,請下禦史召偃即罪,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禦史大夫。
(終軍傳。
) 元封元年,桑宏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代僅斡天下鹽鐵,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各往往置均輸鹽鐵官。
(食貨志。
) 昭帝即位六年,诏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對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争利,視以儉節,宏羊難以為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
(食貨志。
) 所謂鹽鐵議者,起始元中,召文學賢良,差别以治亂,皆對願罷郡國鹽鐵酒榷均輸,毋與天下争利,禦史大夫宏羊,以為此乃所以安邊竟,制四夷,國家大業不可廢也,當時相诘難,頗有其議文,至宣帝時,汝南桓寬次公,推衍鹽鐵之議,增廣條目,極其論難,着數萬言,亦欲以究治亂,成一家之法焉,其辭曰,觀公卿賢良文學之議,異乎吾所聞,聞汝質朱生言,當此之時,英俊并進,賢良茂陵唐生,文學魯國萬生之徒六十有餘人,鹹聚阙庭,舒六藝之風,陳治平之原,知者贊其慮,仁者明其施,勇者見其斷,辨者騁其辭,龂龂焉,行行焉,雖未詳備,斯可略觀矣,中山劉子,推言王道,矯當世反諸正,彬彬然宏博君子也,九江祝生,奮史魚之節,發憤懑,譏公卿,介然直而不撓,可謂不畏強圉矣,桑大夫據當世,合時變,上權利之略,雖非正法,钜儒宿學,不能自解,博物通達之士也,然攝公卿之柄,不師古始,放于末利,處非其位,行非其道,果隕其性,以及厥宗,車丞相履伊呂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若夫丞相禦史兩府之士,不能正議,以輔宰相,成同類,長同行,阿意苟合,以說其上,鬥筲之徒,何足選也。
(車千秋贊。
) 宣帝地節四年,诏鹽民之食,而賈鹹貴,其減天下鹽賈。
(本紀。
)元帝初元五年,罷鹽鐵官。
(本紀。
) 永光三年,複鹽鐵官。
(元紀,食貨志雲元帝罷鹽鐵官,三年而複之。
) 成帝綏和二年,賜翟方進冊曰,百僚用度,各有數,君增益鹽鐵,變更無常,朕既不明,随奏許可雲雲,方進自殺。
(翟方進傳。
)倚頓用鹽鐵起。
邯鄲郭縱以鑄冶成業,與王者埒富。
蜀卓氏用鐵冶富。
程鄭亦冶鑄,賈魋結民,富埒卓氏,擅鹽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貨。
宛孔氏用鐵冶為業,大鼓鑄,家緻數千金。
丙氏以鐵冶起,富至钜萬。
(并貨殖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