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下)

關燈
○圖書下(求遺書附)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

    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陰陽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名七家,三十六篇。

    墨六家,八十六篇。

     縱橫十二家,百七篇。

    雜二十家,四百三篇。

    農九家,百一十四篇。

    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賦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

    賦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

    賦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

     雜賦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

    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

    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

     兵形勢十一家,九十二篇,圖十八卷。

    陰陽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圖十卷。

    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

     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着 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仆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于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

    天文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

     曆譜十八家,六百六卷。

    五行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蓍龜十五家,四百一卷。

    雜占十八家,三百一十三卷。

     形法六家,百二十二卷。

    凡數術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醫經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大凡書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并藝文志。

    )○求遺書漢元年,高祖入關,蕭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

    (本紀。

    ) 惠帝四年,除挾書律。

    (本紀。

    ) 禦史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

    (百官表,徐天麟謹按通典雲,漢凡圖書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内,貯之于外府,又有禦史中丞居殿中,掌蘭台秘書,及麒麟天祿二閣,藏之于内禁。

    ) 成帝河平三年,劉向校中秘書,谒者陳農使使求遺書于天下。

    (本紀,徐天麟謹按,劉歆七略雲,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則有延閣廣内秘丞之府。

    ) 史記石室金鐀之書。

    (司馬遷傳。

    ) 蘇昌為太常,坐籍霍山書洩秘書,免。

    (百官表,師古曰,以秘書借霍山。

    )霍山坐寫秘書自殺。

    (霍光傳。

    ) 河間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裡,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緻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于儒者,山東諸儒多從而遊。

    (本傳。

    ) ○講論經義(校仇附) 瑕邱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詩于魯申公,傳至子孫為博士,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江公讷于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孫宏,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複私問穀梁而善之,其後寝微,唯魯榮廣王孫皓星公二人受焉,廣盡能傳其詩春秋,高材捷敏,與公羊大師眭孟等論,數困之,故好學者頗複受穀梁。

    沛蔡千秋少君,梁周慶幼君,丁姓子孫,皆從廣受,千秋又事皓星公,為學最笃,宣帝即位,聞衛太子好《穀梁春秋》,以問丞相韋賢,長信少府夏侯勝,及侍中樂陵侯史高,皆魯人也,言穀梁子本魯學,公羊氏乃齊學也,宜興穀梁,時千秋為郎,召見,與公羊家并說,上善穀梁說,擢千秋為谏大夫給事中,後有過,左遷平陵令,複求為穀梁者,莫及千秋,上湣其學且絕,乃以千秋為郎中戶将,選郎十人從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說矣,會千秋病死,召江公孫為博士,劉向以故谏大夫通達,待诏受穀梁,欲令助之,江博士複死,乃召周慶丁姓待诏保宮,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明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