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六(吉禮)
關燈
小
中
大
○宗廟(雜錄附)
太上皇廟。
(三輔黃圖雲,在長安西北長安故城中香室街南,鴻翔府北關輔記雲,在酒池北。
)孝元永光五年毀,(本紀下同)建昭五年複。
竟甯元年五月毀。
孝成河平元年複,世世奉祠。
高廟,(三輔黃圖高祖廟在長安西北故城中,漢舊儀雲,高祖蓋地六頃三十畝四步,祠内立九旗,堂下撞千石鐘十枚,聲聞百裡。
)孝惠尊高廟為太祖廟。
(章元成傳。
) 孝景元年,申屠嘉等,奏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天子宜世世獻,制曰可。
(本紀。
)考惠廟。
(三輔黃圖雲,惠帝廟在高廟後。
) 元帝永光五年毀。
竟甯元年三月複。
五月毀。
(本紀。
)孝文廟。
(三輔黃圖雲,文帝廟在長安城南。
) 四年,作顧成廟。
(本紀,應劭曰文帝自為廟,制度卑狹,若顧望而成,故曰顧成。
) 孝景元年,申屠嘉等,奏德莫盛于孝文皇帝,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制曰可。
(本紀。
)孝景廟。
(西京故事,景帝廟号德陽。
) 中四年三月,起德陽宮。
(本紀,臣瓒曰帝自作之,諱不言廟,故言宮。
)元帝竟甯元年毀。
(本紀。
) 孝武廟。
(文紀注,武帝廟号龍淵,三輔黃圖龍淵廟在茂陵東。
)元光三年,起龍淵宮。
(本紀。
)宣帝本始二年,诏尊考武廟為世宗廟,天子世世獻。
(本紀。
) 哀帝即位,孔光與群臣雜議,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毀,劉歆議曰,孝宣皇帝,既以為世宗之廟,建立萬世不宜毀,上覽其議,制曰,歆議可。
(韋元成傳。
) 孝昭廟。
(文紀注雲,昭帝廟号徘徊。
)悼皇考廟。
宣帝元康元年,立皇考廟。
(本紀。
) 元帝永光五年,定疊毀禮,韋元成奏,皇考廟親未盡不宜毀,至平帝元始中,王莽奏皇考廟本不當立,請毀勿修,奏可。
(韋元成傳。
) 孝宣廟。
(文紀注雲,宣帝廟号樂遊,三輔黃圖雲,在杜陵西北。
)平帝元始四年,尊孝宣廟為中宗,天子世世獻祭。
(本紀。
)孝元廟。
(文紀注雲,元帝廟号長壽。
) 平帝元始四年,尊孝元廟為高宗,天子世世獻祭。
(本紀。
)孝成廟。
(三輔黃圖雲,成帝廟号陽池。
)恭皇帝廟。
哀帝建平二年,立恭皇廟于京師。
(本紀。
) 平帝即位,隳廢恭皇廟。
(師丹傳。
)孝哀廟。
孝平廟。
京師自高祖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廟。
(章元成傳。
) 孝景元年十月,诏曰,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考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诽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群生,減嗜欲不受獻,罪人不孥,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也,朕既不敏,弗能勝識,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禮儀奏,丞相臣嘉等奏曰,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獻祖宗之廟,請宣布天下,制曰可。
(本紀。
) 宣帝初即位,卻褒先帝,诏丞相禦史曰,朕以眇央,蒙遺德,承聖業,奉宗廟,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遁,南平氐羌昆明瓯駱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塞自至,珍貢陳于宗廟,協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褒周之後,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符瑞并應,寶鼎出,白鱗獲,海效钜魚,神人并見,山稱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于是群臣大議廷中,皆曰,宜如诏書,長信少府夏侯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衆,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或人民相食,蓄積至今未複,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诏書也,勝曰,诏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旨,議已出口,雖死不悔,于是丞相義,禦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诏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有九,皆立廟,如高祖太
(三輔黃圖雲,在長安西北長安故城中香室街南,鴻翔府北關輔記雲,在酒池北。
)孝元永光五年毀,(本紀下同)建昭五年複。
竟甯元年五月毀。
孝成河平元年複,世世奉祠。
高廟,(三輔黃圖高祖廟在長安西北故城中,漢舊儀雲,高祖蓋地六頃三十畝四步,祠内立九旗,堂下撞千石鐘十枚,聲聞百裡。
)孝惠尊高廟為太祖廟。
(章元成傳。
) 孝景元年,申屠嘉等,奏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天子宜世世獻,制曰可。
(本紀。
)考惠廟。
(三輔黃圖雲,惠帝廟在高廟後。
) 元帝永光五年毀。
竟甯元年三月複。
五月毀。
(本紀。
)孝文廟。
(三輔黃圖雲,文帝廟在長安城南。
) 四年,作顧成廟。
(本紀,應劭曰文帝自為廟,制度卑狹,若顧望而成,故曰顧成。
) 孝景元年,申屠嘉等,奏德莫盛于孝文皇帝,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制曰可。
(本紀。
)孝景廟。
(西京故事,景帝廟号德陽。
) 中四年三月,起德陽宮。
(本紀,臣瓒曰帝自作之,諱不言廟,故言宮。
)元帝竟甯元年毀。
(本紀。
) 孝武廟。
(文紀注,武帝廟号龍淵,三輔黃圖龍淵廟在茂陵東。
)元光三年,起龍淵宮。
(本紀。
)宣帝本始二年,诏尊考武廟為世宗廟,天子世世獻。
(本紀。
) 哀帝即位,孔光與群臣雜議,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毀,劉歆議曰,孝宣皇帝,既以為世宗之廟,建立萬世不宜毀,上覽其議,制曰,歆議可。
(韋元成傳。
) 孝昭廟。
(文紀注雲,昭帝廟号徘徊。
)悼皇考廟。
宣帝元康元年,立皇考廟。
(本紀。
) 元帝永光五年,定疊毀禮,韋元成奏,皇考廟親未盡不宜毀,至平帝元始中,王莽奏皇考廟本不當立,請毀勿修,奏可。
(韋元成傳。
) 孝宣廟。
(文紀注雲,宣帝廟号樂遊,三輔黃圖雲,在杜陵西北。
)平帝元始四年,尊孝宣廟為中宗,天子世世獻祭。
(本紀。
)孝元廟。
(文紀注雲,元帝廟号長壽。
) 平帝元始四年,尊孝元廟為高宗,天子世世獻祭。
(本紀。
)孝成廟。
(三輔黃圖雲,成帝廟号陽池。
)恭皇帝廟。
哀帝建平二年,立恭皇廟于京師。
(本紀。
) 平帝即位,隳廢恭皇廟。
(師丹傳。
)孝哀廟。
孝平廟。
京師自高祖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廟。
(章元成傳。
) 孝景元年十月,诏曰,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考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诽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遂群生,減嗜欲不受獻,罪人不孥,不誅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也,朕既不敏,弗能勝識,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禮儀奏,丞相臣嘉等奏曰,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獻祖宗之廟,請宣布天下,制曰可。
(本紀。
) 宣帝初即位,卻褒先帝,诏丞相禦史曰,朕以眇央,蒙遺德,承聖業,奉宗廟,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遁,南平氐羌昆明瓯駱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塞自至,珍貢陳于宗廟,協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褒周之後,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符瑞并應,寶鼎出,白鱗獲,海效钜魚,神人并見,山稱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于是群臣大議廷中,皆曰,宜如诏書,長信少府夏侯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衆,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或人民相食,蓄積至今未複,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诏書也,勝曰,诏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旨,議已出口,雖死不悔,于是丞相義,禦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诏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有九,皆立廟,如高祖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