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三
關燈
小
中
大
○置三老(賜帛附)
高祖二年,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衆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複勿繇戍,以十月賜酒肉。
(本紀。
) 文帝十二年,诏以戶口率置三老常員。
(本紀。
)十裡一亭,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掌教化。
(百官表。
) 武帝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循行天下,谕三老孝弟,以為民師。
(本紀。
) 賈山曰,天子之尊養三老于太學,親執螀而饋,執爵而酳,祝饣在前,祝鲠在後,公卿奉杖,大夫進履。
(賈山傳。
)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項羽無道放弑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三軍之衆,為之素服以告之,諸侯為此東伐,此三王之舉也,漢王曰善,非夫子無所聞,于是漢王為義帝發喪,兵皆缟素。
(高紀。
) 武帝遣司馬相如曉谕巴蜀,責三老以不教誨之過。
(司馬相如傳。
) 戾太子發兵誅江充,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上怒甚壺關三老茂上書,竊以為無邪心,書奏,天子感悟。
(戾太子傳。
) 王尊為京兆尹,坐免,湖三老公乘興等,上書訟尊治京兆功效日著,書奏,天子複以尊為徐州刺史。
(王尊傳。
) 王尊為東郡太守,河水盛溢,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馬,請以身填金堤,水波稍卻,白馬三老奏其狀,制诏秩尊中二千石。
(同上。
)黃霸守颍川,吏民興于行誼,賜三老爵及帛。
(黃霸傳。
) 韓延壽守馮翊,有昆弟訟田,延壽曰,咎在馮翊,移病不聽事,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
(韓延壽傳。
)○賜三老帛 高祖以十月賜酒肉。
(見上。
)文帝十二年,遣谒者勞賜三老帛,人五匹。
(本紀,下同。
)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賜縣三老帛,人五匹,鄉三老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賜三老帛。
四年加賜三老帛,人二匹甘露三年,鳳皇集新蔡賜新蔡三老帛有差元帝初元元年,賜三老帛,人五匹。
五年,賜三老帛人五匹。
永光二年,賜三老帛。
建昭五年,賜三老帛。
成帝建始元年,賜三老錢帛。
綏和元年,賜三老帛。
○尊高年(賜帛附) 文帝元年,诏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将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禀當受鬻者,或以陳粟,(師古曰,禀,給也,鬻,淖糜也,給米使為糜鬻也,以文帝诏文考之,則受鬻之法,其來必久。
)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以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其九十以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賜物及當禀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緻,不滿九十,啬夫令史緻,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本紀。
) 文帝禮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
(賈誼傳,師古曰,一子不事,蠲其賦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賦也。
)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複二算,九十複甲卒。
四月,诏民年九十已上,已有受鬻法,為複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
武帝元狩元年,诏曰,朕哀夫老毛孤寡鳏獨,或匮于衣食,甚憐湣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問緻賜,有冤失職,使者以聞。
元帝初元元年,遣使存問耆老。
建昭四年,臨遣谏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
成帝永始三年,臨遣太中大夫嘉等存問耆老。
(并本紀。
)○賜高年帛 武帝元狩二年,遣谒者賜年九十已上,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已上,米人三石。
元封元年,加年七十已上,帛人二匹。
二年,賜高年米人四石。
宣帝地節三年,加賜高年帛。
元康二年,賜高年帛。
三年,賜高年帛。
神爵元年,賜高年帛。
四年,賜高年帛。
五鳳三年,加賜高年帛。
甘露二年,賜高年帛。
元帝初元四年,賜高年帛。
永光元年,賜高年帛。
成帝鴻嘉元年,加賜高年帛。
永始四年,賜高年帛。
平帝元始四年,賜高年帛。
(以上并本紀。
)○賜孝弟力田錢帛(賜爵附) 孝文十二年,遣谒者勞賜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
(本紀,下同。
)後七年,遺诏賜孝弟力田金錢帛,各有數。
武帝元狩元年,賜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帛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賜孝弟力田帛。
四
(本紀。
) 文帝十二年,诏以戶口率置三老常員。
(本紀。
)十裡一亭,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掌教化。
(百官表。
) 武帝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循行天下,谕三老孝弟,以為民師。
(本紀。
) 賈山曰,天子之尊養三老于太學,親執螀而饋,執爵而酳,祝饣在前,祝鲠在後,公卿奉杖,大夫進履。
(賈山傳。
)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項羽無道放弑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三軍之衆,為之素服以告之,諸侯為此東伐,此三王之舉也,漢王曰善,非夫子無所聞,于是漢王為義帝發喪,兵皆缟素。
(高紀。
) 武帝遣司馬相如曉谕巴蜀,責三老以不教誨之過。
(司馬相如傳。
) 戾太子發兵誅江充,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上怒甚壺關三老茂上書,竊以為無邪心,書奏,天子感悟。
(戾太子傳。
) 王尊為京兆尹,坐免,湖三老公乘興等,上書訟尊治京兆功效日著,書奏,天子複以尊為徐州刺史。
(王尊傳。
) 王尊為東郡太守,河水盛溢,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馬,請以身填金堤,水波稍卻,白馬三老奏其狀,制诏秩尊中二千石。
(同上。
)黃霸守颍川,吏民興于行誼,賜三老爵及帛。
(黃霸傳。
) 韓延壽守馮翊,有昆弟訟田,延壽曰,咎在馮翊,移病不聽事,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
(韓延壽傳。
)○賜三老帛 高祖以十月賜酒肉。
(見上。
)文帝十二年,遣谒者勞賜三老帛,人五匹。
(本紀,下同。
)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賜縣三老帛,人五匹,鄉三老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賜三老帛。
四年加賜三老帛,人二匹甘露三年,鳳皇集新蔡賜新蔡三老帛有差元帝初元元年,賜三老帛,人五匹。
五年,賜三老帛人五匹。
永光二年,賜三老帛。
建昭五年,賜三老帛。
成帝建始元年,賜三老錢帛。
綏和元年,賜三老帛。
○尊高年(賜帛附) 文帝元年,诏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将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禀當受鬻者,或以陳粟,(師古曰,禀,給也,鬻,淖糜也,給米使為糜鬻也,以文帝诏文考之,則受鬻之法,其來必久。
)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有司請令縣道年八十以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其九十以上,又賜帛人二匹,絮三斤,賜物及當禀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緻,不滿九十,啬夫令史緻,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本紀。
) 文帝禮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
(賈誼傳,師古曰,一子不事,蠲其賦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賦也。
)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複二算,九十複甲卒。
四月,诏民年九十已上,已有受鬻法,為複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
武帝元狩元年,诏曰,朕哀夫老毛孤寡鳏獨,或匮于衣食,甚憐湣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問緻賜,有冤失職,使者以聞。
元帝初元元年,遣使存問耆老。
建昭四年,臨遣谏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
成帝永始三年,臨遣太中大夫嘉等存問耆老。
(并本紀。
)○賜高年帛 武帝元狩二年,遣谒者賜年九十已上,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已上,米人三石。
元封元年,加年七十已上,帛人二匹。
二年,賜高年米人四石。
宣帝地節三年,加賜高年帛。
元康二年,賜高年帛。
三年,賜高年帛。
神爵元年,賜高年帛。
四年,賜高年帛。
五鳳三年,加賜高年帛。
甘露二年,賜高年帛。
元帝初元四年,賜高年帛。
永光元年,賜高年帛。
成帝鴻嘉元年,加賜高年帛。
永始四年,賜高年帛。
平帝元始四年,賜高年帛。
(以上并本紀。
)○賜孝弟力田錢帛(賜爵附) 孝文十二年,遣谒者勞賜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
(本紀,下同。
)後七年,遺诏賜孝弟力田金錢帛,各有數。
武帝元狩元年,賜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帛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賜孝弟力田帛。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