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十一(嘉禮)
關燈
小
中
大
林傳序。
) 武帝每為淮南王報書,常召司馬相如視草,乃遣。
(淮南王安傳。
)劉向曰,今出令未能逾時而反,是反汗也。
(本傳。
) 傅太後遺诏,益封高安侯賢二千戶,丞相王嘉封還诏書。
(王嘉傳。
) 文帝時,山東吏布诏令,民雖老羸癃疾,莫不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無死,思見德化之成。
(賈山傳。
)宣帝诏書每下,民欣然若更生。
(王吉傳。
) 元帝罷珠崖诏,匡衡雲,諸見罷珠崖诏書者,欣欣人自以将見太平也。
(匡衡傳。
)溫水侯安國坐上書為妖言,會赦免。
(王子侯表。
) 新利侯偃坐上書謾,免。
(王子侯表。
)○冠禮孝惠四年,皇帝冠。
(本紀。
) 孝昭元鳳四年,加元服。
(本紀,徐天麟按,後漢禮儀志注雲,孝昭帝冠辭曰,陛下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欽奉仲春之吉辰,普尊大道之郊域,秉率百福之休靈,始加昭明之元服,推遠沖孺之幼志,蘊積文武之就德,肅勤高祖之清廟,六合之内,靡不蒙德,永永與天無極。
) 考宣五鳳光年正月,皇太子冠,皇太後賜丞相将軍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太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婚禮 宣帝時王吉上疏曰,竊見當世趨務不合于道者謹條奏,吉意以為夫婦人偷大綱,夭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節,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又漢家列侯尚公主,諸侯則國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婦,逆陰陽之位,故多女亂。
(王吉傳。
) 五鳳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禮,人偷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詩不雲乎,民之失德,幹糇以愆,忽行苛政。
(本紀。
) 平帝元始三年,诏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屬,以禮娶親迎立轺并馬。
(本紀,服虔曰轺立乘小車也,并馬俪駕也。
) 四年,立皇後王氏,遣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少府宗伯鳳,尚書令平晏納采,太師光,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将軍孫建,執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劉歆,及太蔔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賜皮弁素績,以禮雜蔔筮太牢祠宗廟,待吉月日,明年春,遣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将軍建,右将軍甄邯,光祿大夫歆,奉乘輿法駕,迎皇後于安漢公第宮,豐歆授皇後玺绂,登車稱警跸,便時上林延壽門,入未央宮前殿,群臣就位行禮,大赦天下,益封父安漢宮地滿百裡,賜迎皇後及行禮者,自三公以下至驺宰執事長樂未央宮安漢公第者,皆增秩賜金帛各有差,皇後立三月以禮見高廟。
(王後傳。
) 故事聘皇後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
(王莽傳。
)○鄉射 高帝引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弦歌之音不絕,于是諸儒始得修其經學,講習大射鄉飲之禮。
(儒林傳序。
) 河間獻王修興雅樂,董仲舒等皆以為音中正雅,立之太樂,春秋鄉射,作于學官,希闊不講。
(禮樂志。
) 韓延壽為東郡太守,修治學宮,春秋鄉射,陳鐘鼓管弦,盛升降揖讓。
(本傳。
)成帝鴻嘉二年,行幸雲陽,博士行飲酒禮。
(本紀。
)鴻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禮。
(五行志。
) 武帝時,丞相公孫宏奏言,民不得挾弓弩,十賊廣弩,百吏不敢前,盜賊不辄伏辜,兔脫者衆,害寡而利多,此盜賊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挾弓弩,則盜賊執短兵,短兵接則衆者勝,以衆吏捕寡賊,其勢必得,盜賊有害無利,則莫犯法,刑錯之道也,臣愚以為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吾邱壽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而施行陣,及至周室衰微,上無明王,諸侯力政,強侵弱,衆暴寡,海内抏敞,巧詐并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勝為務,不顧義理,故機變械飾,所以相賊害之具,不可勝數,于是秦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詩書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堕名城,殺豪傑,銷甲兵,折鋒刃,其後民以耰鋤棰挺相撻擊,犯法滋衆,盜賊不勝,至于赭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舉俊材,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向風,然而盜賊猶有者,郡國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之過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執,執射乎,大射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詩雲,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言貴中也,愚聞聖王合射以明
) 武帝每為淮南王報書,常召司馬相如視草,乃遣。
(淮南王安傳。
)劉向曰,今出令未能逾時而反,是反汗也。
(本傳。
) 傅太後遺诏,益封高安侯賢二千戶,丞相王嘉封還诏書。
(王嘉傳。
) 文帝時,山東吏布诏令,民雖老羸癃疾,莫不扶杖而往聽之,願少須臾無死,思見德化之成。
(賈山傳。
)宣帝诏書每下,民欣然若更生。
(王吉傳。
) 元帝罷珠崖诏,匡衡雲,諸見罷珠崖诏書者,欣欣人自以将見太平也。
(匡衡傳。
)溫水侯安國坐上書為妖言,會赦免。
(王子侯表。
) 新利侯偃坐上書謾,免。
(王子侯表。
)○冠禮孝惠四年,皇帝冠。
(本紀。
) 孝昭元鳳四年,加元服。
(本紀,徐天麟按,後漢禮儀志注雲,孝昭帝冠辭曰,陛下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欽奉仲春之吉辰,普尊大道之郊域,秉率百福之休靈,始加昭明之元服,推遠沖孺之幼志,蘊積文武之就德,肅勤高祖之清廟,六合之内,靡不蒙德,永永與天無極。
) 考宣五鳳光年正月,皇太子冠,皇太後賜丞相将軍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太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婚禮 宣帝時王吉上疏曰,竊見當世趨務不合于道者謹條奏,吉意以為夫婦人偷大綱,夭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節,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又漢家列侯尚公主,諸侯則國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婦,逆陰陽之位,故多女亂。
(王吉傳。
) 五鳳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禮,人偷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詩不雲乎,民之失德,幹糇以愆,忽行苛政。
(本紀。
) 平帝元始三年,诏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屬,以禮娶親迎立轺并馬。
(本紀,服虔曰轺立乘小車也,并馬俪駕也。
) 四年,立皇後王氏,遣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少府宗伯鳳,尚書令平晏納采,太師光,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将軍孫建,執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劉歆,及太蔔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賜皮弁素績,以禮雜蔔筮太牢祠宗廟,待吉月日,明年春,遣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将軍建,右将軍甄邯,光祿大夫歆,奉乘輿法駕,迎皇後于安漢公第宮,豐歆授皇後玺绂,登車稱警跸,便時上林延壽門,入未央宮前殿,群臣就位行禮,大赦天下,益封父安漢宮地滿百裡,賜迎皇後及行禮者,自三公以下至驺宰執事長樂未央宮安漢公第者,皆增秩賜金帛各有差,皇後立三月以禮見高廟。
(王後傳。
) 故事聘皇後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
(王莽傳。
)○鄉射 高帝引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弦歌之音不絕,于是諸儒始得修其經學,講習大射鄉飲之禮。
(儒林傳序。
) 河間獻王修興雅樂,董仲舒等皆以為音中正雅,立之太樂,春秋鄉射,作于學官,希闊不講。
(禮樂志。
) 韓延壽為東郡太守,修治學宮,春秋鄉射,陳鐘鼓管弦,盛升降揖讓。
(本傳。
)成帝鴻嘉二年,行幸雲陽,博士行飲酒禮。
(本紀。
)鴻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禮。
(五行志。
) 武帝時,丞相公孫宏奏言,民不得挾弓弩,十賊廣弩,百吏不敢前,盜賊不辄伏辜,兔脫者衆,害寡而利多,此盜賊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挾弓弩,則盜賊執短兵,短兵接則衆者勝,以衆吏捕寡賊,其勢必得,盜賊有害無利,則莫犯法,刑錯之道也,臣愚以為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吾邱壽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而施行陣,及至周室衰微,上無明王,諸侯力政,強侵弱,衆暴寡,海内抏敞,巧詐并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勝為務,不顧義理,故機變械飾,所以相賊害之具,不可勝數,于是秦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詩書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堕名城,殺豪傑,銷甲兵,折鋒刃,其後民以耰鋤棰挺相撻擊,犯法滋衆,盜賊不勝,至于赭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舉俊材,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向風,然而盜賊猶有者,郡國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之過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執,執射乎,大射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詩雲,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言貴中也,愚聞聖王合射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