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系三

關燈
○皇太子(雜錄上附)漢二年六月,立太子,赦罪人。

    (高紀。

    )五年,漢王即皇帝位,太子曰皇太子。

    (高紀。

    ) 惠帝即位,太後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後,無子,取後宮美人子名之,以為太子。

    (高後紀。

    ) 孝文元年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也,诏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飨也,天下人民未有惬志,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于國家之體吳王于朕兄也。

    淮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于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有司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且千歲,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高帝始平天下,建諸侯,為帝者太祖,諸侯王列侯始受國者,亦皆為其國祖,子孫繼嗣,世世不絕,天下之大義也,故高帝設之以撫海内,今釋宜建,而更選于諸侯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議不宜,子啟最長,敦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上乃許之,因賜天下民當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孝景四年,立皇子榮為皇太子。

    (本紀。

    ) 七年正月,廢皇太子榮為臨江王,四月丁巳,立皇子徹為皇太子,賜民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孝武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立皇太子,賜中二千石爵右庶長,民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征和二年七月,按道侯韓說使者江充等,掘蠱太子宮,壬午,太子與皇後謀斬充,呂節發兵與丞相劉屈犛大戰長安,死者數萬人,庚寅,太子亡,皇後自殺,八月辛亥,太子自殺于湖。

    (本紀。

    ) 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嫚,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明日,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

    (昭紀。

    ) 孝宣地節三年,立皇太子,大赦天下,賜禦史大夫爵關内侯,中二千石爵右庶長,天下當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五鳳元年正月,皇太子冠,皇太後賜丞相将軍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太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為父後者爵一級。

    (本紀。

    ) 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後,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為世嫡皇孫,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年三歲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為太子,壯好經書,寬博謹慎,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上大說,乃着令令太子得絕馳道雲,其後幸酒樂燕樂,上不以為能,而定陶恭王有材藝,母傅昭儀又愛幸,上以故常有意欲以恭王為嗣,賴侍中史丹獲太子家,輔助有力,上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無廢,竟甯元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

     成帝綏和元年二月癸醜,诏曰,朕承太祖鴻業,奉宗廟二十五年,德不能綏理宇内,百姓怨望者衆,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繼嗣,天下無所系心,觀于往古,近事之戒,禍亂之萌,皆由斯焉,定陶王欣于朕為子,慈仁孝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其立欣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馮參為宜鄉侯,益中山國三萬戶,以慰其意,賜諸侯王列侯金,天下當為父後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

    (以上成紀。

    ) 孝哀皇帝,元帝庶孫,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歲,嗣立為王,長好文辭法律,元延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