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九
關燈
小
中
大
域,非真單于,元帝取安遠侯鄭吉故事封千戶,衡顯複争,乃封延壽為義成侯,賜湯爵關内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百斤,告上帝宗廟,大赦天下,拜延壽為長水校尉,湯為射聲校尉。
(陳湯傳。
) ○矯節(僞節附) 周勃欲入北軍,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内勃北軍。
(呂後紀。
) 少帝令谒者持節勞劉章,章欲奪節,谒者不肯,章乃與載,因節信馳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入北軍。
(同上。
) 汲黯以便宜持節發河内倉粟,以振貧民,請歸節伏矯制罪,上賢而釋之。
(本傳。
)戾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入未央宮。
(戾太子傳。
) 征和二年,衛太子擅發兵,盧賀坐受太子節,掠死。
(功臣表。
) 太子召監北軍使者任安發北軍兵,安受節,已閉軍門,不肯應太子,太子敗,安坐受太子節,懷二心,腰斬。
(劉屈犛傳。
)○考課 公卿課群吏。
宣帝始親政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
(本紀。
)丙吉曰,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
(丙吉傳。
) 地節四年,诏令郡國歲上系囚以掠笞若庾死者,所坐名縣爵裡,丞相禦史課殿最以聞。
(本紀。
) 黃龍元年,诏曰,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三公不以為意,朕将何任,禦史察計簿疑非實者按之,使真僞毋相亂。
(本紀。
) 孝元使尚書選第中二千石,而大鴻胪馮野王行能第一。
(本傳。
)陳鹹為禦史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
(陳萬年傳。
)班況為上河農都尉大司農,奏課連最。
(叙傳。
) 谷永薦薛宣疏曰,宣考績功課,簡在兩府,不敢過稱。
(薛宣傳。
)光祿第郎從官 孝元永光元年,诏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本紀。
)光祿勳舉何武四行。
(本傳。
)博士選三科。
成帝時,博士選三科,高第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大傅。
(孔光傳。
)孔光以高第為尚書。
(同上。
)州課郡。
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征以為廷尉。
(賈誼傳。
) 兒寬為左内史,有軍發以負租課殿當免,民恐失之,輸租不絕,課更以最。
(本傳。
)刺史以六條問事。
(百官公卿表注。
)故事選郡國守相高第為中二千石。
(朱博傳。
) 宣帝厲精為治,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書勉厲,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
(循吏傳。
) 宣帝以賢良高第揚州刺史黃霸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召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發民治馳道,不先以聞,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适士,效乏軍興,連貶秩,有诏歸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郡中愈治,下诏稱揚,賜爵關内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
(黃霸傳。
) 朱邑為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
(朱邑傳。
)尹翁歸為扶風,盜賊課常為三輔最。
(尹翁歸傳。
)韓延壽為東郡太守,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韓延壽傳。
) 河南太守召信臣,治行常為第一,荊州刺史奏信臣為百姓興利,賜黃金四十斤。
(召信臣傳。
)何武為清河太守,坐郡中被災害什四,免。
(何武傳。
) 天水太守陳立,勸民農桑,為天下最。
(西南夷傳。
)陳萬年廣陵太守,高第入為右扶風。
(陳萬年傳。
)鄭昌遷淮陽相,以高第入為右扶風。
(鄭宏傳。
) 郡課縣。
秋冬課吏。
(尹翁歸傳。
)蔔式為成臯令,将漕最,拜齊太傅。
(蔔式傳。
) 義縱補上黨郡中令,縣無逋事,舉第一,遷為長陵及長安令。
(義縱傳。
)趙廣漢為翟陽令,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
(趙廣漢傳。
)張敞拜膠東相,上名尚書調補縣令者數十人。
(張敞傳。
) 尹賞以三輔高第,選守長安令。
(尹賞傳。
)何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負其課。
(何武傳。
)
(陳湯傳。
) ○矯節(僞節附) 周勃欲入北軍,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内勃北軍。
(呂後紀。
) 少帝令谒者持節勞劉章,章欲奪節,谒者不肯,章乃與載,因節信馳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入北軍。
(同上。
) 汲黯以便宜持節發河内倉粟,以振貧民,請歸節伏矯制罪,上賢而釋之。
(本傳。
)戾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入未央宮。
(戾太子傳。
) 征和二年,衛太子擅發兵,盧賀坐受太子節,掠死。
(功臣表。
) 太子召監北軍使者任安發北軍兵,安受節,已閉軍門,不肯應太子,太子敗,安坐受太子節,懷二心,腰斬。
(劉屈犛傳。
)○考課 公卿課群吏。
宣帝始親政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
(本紀。
)丙吉曰,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
(丙吉傳。
) 地節四年,诏令郡國歲上系囚以掠笞若庾死者,所坐名縣爵裡,丞相禦史課殿最以聞。
(本紀。
) 黃龍元年,诏曰,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三公不以為意,朕将何任,禦史察計簿疑非實者按之,使真僞毋相亂。
(本紀。
) 孝元使尚書選第中二千石,而大鴻胪馮野王行能第一。
(本傳。
)陳鹹為禦史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
(陳萬年傳。
)班況為上河農都尉大司農,奏課連最。
(叙傳。
) 谷永薦薛宣疏曰,宣考績功課,簡在兩府,不敢過稱。
(薛宣傳。
)光祿第郎從官 孝元永光元年,诏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本紀。
)光祿勳舉何武四行。
(本傳。
)博士選三科。
成帝時,博士選三科,高第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大傅。
(孔光傳。
)孔光以高第為尚書。
(同上。
)州課郡。
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征以為廷尉。
(賈誼傳。
) 兒寬為左内史,有軍發以負租課殿當免,民恐失之,輸租不絕,課更以最。
(本傳。
)刺史以六條問事。
(百官公卿表注。
)故事選郡國守相高第為中二千石。
(朱博傳。
) 宣帝厲精為治,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書勉厲,公卿缺,則選諸所表以次用之。
(循吏傳。
) 宣帝以賢良高第揚州刺史黃霸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召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發民治馳道,不先以聞,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适士,效乏軍興,連貶秩,有诏歸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郡中愈治,下诏稱揚,賜爵關内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
(黃霸傳。
) 朱邑為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
(朱邑傳。
)尹翁歸為扶風,盜賊課常為三輔最。
(尹翁歸傳。
)韓延壽為東郡太守,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韓延壽傳。
) 河南太守召信臣,治行常為第一,荊州刺史奏信臣為百姓興利,賜黃金四十斤。
(召信臣傳。
)何武為清河太守,坐郡中被災害什四,免。
(何武傳。
) 天水太守陳立,勸民農桑,為天下最。
(西南夷傳。
)陳萬年廣陵太守,高第入為右扶風。
(陳萬年傳。
)鄭昌遷淮陽相,以高第入為右扶風。
(鄭宏傳。
) 郡課縣。
秋冬課吏。
(尹翁歸傳。
)蔔式為成臯令,将漕最,拜齊太傅。
(蔔式傳。
) 義縱補上黨郡中令,縣無逋事,舉第一,遷為長陵及長安令。
(義縱傳。
)趙廣漢為翟陽令,以治行尤異,遷京輔都尉。
(趙廣漢傳。
)張敞拜膠東相,上名尚書調補縣令者數十人。
(張敞傳。
) 尹賞以三輔高第,選守長安令。
(尹賞傳。
)何顯家有市籍租常不入縣,數負其課。
(何武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