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三(吉禮)

關燈
而祠泰一于忌泰一壇旁,後二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肅祇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于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于天也。

     元鼎中上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明年上遂郊雍,至隴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犛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其下四方地,為腏食群神從者及北鬥雲,已祠,胙餘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鹿中水而酒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陽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如雍郊禮,其贊飨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複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壇旁亨炊具,有司雲祠上有光,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飨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令談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壹郊見。

     宣帝元康四年下诏曰,蓋聞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也,間者上帝之祠,阙而不親,十有餘年,朕甚懼焉,朕親饬躬齊戒,親奉祀,為百姓蒙嘉氣獲豐年焉,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見泰畤數有美祥,修武帝故事,盛車服,敬齊祠之禮,頗作詩歌。

    (以郊祀志。

    ) ○親祠後土(雜錄附)孝武祠後土五。

     幸河東祠後土。

    (元封四年三月,六年三月,太初元年十二月,二年三月,天漢元年三月,本紀下同。

    )孝宣祠後土二。

    幸河東祠後土。

    (神爵元年三月,五鳳三年三月。

    ) 孝元祠後土三。

    (郊祀志雲,五奉後土之祠,今紀之所書,止存其三。

    ) 幸河東祠後土。

    (初元四年三月,永光五年三月,建昭二年三月。

    )孝成祠後土五。

    祀後土于長安北郊一。

    (建始二年三月。

    ) 幸河東祠後土四。

    (永始四年三月,元延二年三月,四年三月,綏和二年三月。

    ) 武帝元鼎四年,天子郊雍,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無祀,則禮不答也,有司與太史令談祠官寬舒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祠後土,後土宜于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牢具,已祠,盡瘗,而從祠衣上黃,于是天子東幸汾陰,汾陰男子公孫滂洋等,見汾旁有光如绛上,遂立後土祠于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

    (郊祀志。

    ) 成帝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東後土于長安南北郊,永始元年。

    (紀作三年。

    )三月,以未有皇孫,複甘泉河東祠,綏和二年,以卒不獲祐,複長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懼孝哀皇帝之疾未瘳,複甘泉汾陰祠,平帝元始五年,王莽言宜如建始時,丞相衡等,議複長安南北郊,奏可,三十餘年間,天墜之祠五徙焉。

    (詳見郊議。

    ) 莽又與太師光大司徒宮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議,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地,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墜祇曰後土,與中央黃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墜祇稱皇墜後祇,兆曰廣畤,奏可。

    (并郊祀志。

    ) 元延二年三月,将祭後土,上乃率群臣,橫大河,溱汾陰,既祭,行遊介山,回安邑,顧龍門,覽鹽池,登曆觀,陟西嶽,以望八荒,迹般之虛,在以思唐虞之風,揚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還上河東賦以勸。

    (揚雄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