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系六
關燈
小
中
大
王建女細君為公主以妻焉,賜乘輿服禦物,為備官屬宦官侍禦數百人,贈送甚盛,昆莫以為右夫人,昆莫年老,欲使其孫尚公主,公主不聽,上書言狀,天子報從其國俗,岑陬遂妻公主,生一女少夫,公主死,漢複以楚王戊之孫解憂為公主,妻岑陬。
(西域傳。
) 宣帝元康二年,烏孫昆彌上書,欲以漢外孫元貴靡為嗣,得令複尚漢公主,結婚重親,畔絕匈奴,願聘馬羸各千疋,上遣使至烏孫先迎取聘,昆彌及太子左右大将軍都尉皆遣使,凡三百餘人入漢,迎取少主,乃以烏孫主解憂弟子相夫為公主,置官屬侍禦百餘人,舍上林學烏孫言,天子自臨平樂觀,會匈奴使者外國君長,大角抵設樂而遣之,未出塞,聞烏孫昆彌翁歸靡死,天子征還少主。
(西域傳。
) 先是烏孫昆彌歸靡,因長羅侯常惠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為嗣,得複尚少主,結婚内附,畔去匈奴,诏下公卿議,望之以為烏孫絕域,信其美言,萬裡結婚,非長策也,天子不聽,神爵二年,遣長羅侯惠使送公主配元貴靡,未出塞,翁歸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約自立,惠從塞下上書,願留少主敦煌郡,惠至烏孫,責以負約,因立元貴靡,還迎少主,诏下公卿議,望之複以為不可,烏孫持兩端亡堅約,其效可見,前少主在烏孫四十餘年,恩愛不親密,邊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驗也,今少主以元貴靡不得立而還,信無負于四夷,此中國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役将興,其原起此,天子從其議,召少主還,後烏孫雖分國兩立,以元貴靡為大昆彌,漢遂不複與結婚。
(蕭望之傳。
) 甘露三年,楚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時,年且七十,賜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
(西域傳。
) 元帝竟甯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複入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王昭君号甯胡阏氏,生一男,呼韓邪死,株參單于複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為須蔔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
(居次者女之号若漢言公主也,見匈奴傳。
) ○内職(雜錄附) 漢興,因秦之稱号,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妤巠娥傛華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儀之号凡十四等雲。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巠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内侯。
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依視千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以上凡十四等。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有秩鬥食。
(并外戚傳。
) 諸姬。
(諸姬見高五王傳,又文紀薄姬注,如淳曰,姬衆妾之總稱,漢官儀曰,姬妾數百,外戚傳亦曰幸姬戚夫人,師古曰,姬本周之姓,貴于衆國之女,所以婦人美号,皆稱姬焉,史記雲,高祖居山東時,多美姬是也。
) 長禦。
(戾太子傳,長禦倚華,趙皇後傳,宮長李南,漢官考雲,長禦即宮長也。
) 材人。
(翼奉傳,未央建章甘泉材人,名以百數,藝文志,未央材人,師古曰,材人天子内官。
) 待诏掖庭。
(元帝賜單于待诏掖庭王嫱為阏氏,應劭曰,郡國獻女未禦見,須命于掖庭,故曰待诏。
)中宮史。
學事史。
(并趙皇後傳,中宮史學事史曹宮。
)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
(外戚傳。
)太子中人。
(李敢女為太子中人。
)皇孫妻稱夫人。
(史皇孫王夫人。
) 皇孫妾無位号,皆稱家人子。
(外戚傳。
)○内職雜錄 元帝既重傅婕妤,及馮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子于後宮,以二人皆有子為王,上尚在,未得稱太後,乃更号曰昭儀,賜以印绶,在婕妤上,昭其儀尊之也,至成哀時,趙昭儀董昭儀皆無子,猶稱焉。
(傅昭儀傳。
) 傅昭儀及子定陶王愛幸,寵于皇後太子,匡衡上疏曰,臣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冠婚,始乎國風,原情性而明
(西域傳。
) 宣帝元康二年,烏孫昆彌上書,欲以漢外孫元貴靡為嗣,得令複尚漢公主,結婚重親,畔絕匈奴,願聘馬羸各千疋,上遣使至烏孫先迎取聘,昆彌及太子左右大将軍都尉皆遣使,凡三百餘人入漢,迎取少主,乃以烏孫主解憂弟子相夫為公主,置官屬侍禦百餘人,舍上林學烏孫言,天子自臨平樂觀,會匈奴使者外國君長,大角抵設樂而遣之,未出塞,聞烏孫昆彌翁歸靡死,天子征還少主。
(西域傳。
) 先是烏孫昆彌歸靡,因長羅侯常惠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為嗣,得複尚少主,結婚内附,畔去匈奴,诏下公卿議,望之以為烏孫絕域,信其美言,萬裡結婚,非長策也,天子不聽,神爵二年,遣長羅侯惠使送公主配元貴靡,未出塞,翁歸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約自立,惠從塞下上書,願留少主敦煌郡,惠至烏孫,責以負約,因立元貴靡,還迎少主,诏下公卿議,望之複以為不可,烏孫持兩端亡堅約,其效可見,前少主在烏孫四十餘年,恩愛不親密,邊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驗也,今少主以元貴靡不得立而還,信無負于四夷,此中國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役将興,其原起此,天子從其議,召少主還,後烏孫雖分國兩立,以元貴靡為大昆彌,漢遂不複與結婚。
(蕭望之傳。
) 甘露三年,楚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時,年且七十,賜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
(西域傳。
) 元帝竟甯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複入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王昭君号甯胡阏氏,生一男,呼韓邪死,株參單于複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為須蔔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
(居次者女之号若漢言公主也,見匈奴傳。
) ○内職(雜錄附) 漢興,因秦之稱号,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妤巠娥傛華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儀之号凡十四等雲。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巠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内侯。
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依視千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以上凡十四等。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有秩鬥食。
(并外戚傳。
) 諸姬。
(諸姬見高五王傳,又文紀薄姬注,如淳曰,姬衆妾之總稱,漢官儀曰,姬妾數百,外戚傳亦曰幸姬戚夫人,師古曰,姬本周之姓,貴于衆國之女,所以婦人美号,皆稱姬焉,史記雲,高祖居山東時,多美姬是也。
) 長禦。
(戾太子傳,長禦倚華,趙皇後傳,宮長李南,漢官考雲,長禦即宮長也。
) 材人。
(翼奉傳,未央建章甘泉材人,名以百數,藝文志,未央材人,師古曰,材人天子内官。
) 待诏掖庭。
(元帝賜單于待诏掖庭王嫱為阏氏,應劭曰,郡國獻女未禦見,須命于掖庭,故曰待诏。
)中宮史。
學事史。
(并趙皇後傳,中宮史學事史曹宮。
)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凡三等。
(外戚傳。
)太子中人。
(李敢女為太子中人。
)皇孫妻稱夫人。
(史皇孫王夫人。
) 皇孫妾無位号,皆稱家人子。
(外戚傳。
)○内職雜錄 元帝既重傅婕妤,及馮婕妤亦幸,生中山孝王,上欲殊子于後宮,以二人皆有子為王,上尚在,未得稱太後,乃更号曰昭儀,賜以印绶,在婕妤上,昭其儀尊之也,至成哀時,趙昭儀董昭儀皆無子,猶稱焉。
(傅昭儀傳。
) 傅昭儀及子定陶王愛幸,寵于皇後太子,匡衡上疏曰,臣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冠婚,始乎國風,原情性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