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三年。
丙戌。
三月。
戊申朔。
○己酉。
賜會試考試官出簾宴于禮部。
○庚戌。
以故一等甲喇章京杭武子畢山、半個牛錄。
噶爾柱子查秦。
各襲職。
○辛亥。
翻譯明洪武寶訓書成。
上以寶訓一書。
彜憲格言。
深裨治理。
禦制序文。
載于編首。
仍刊刻滿漢字、頒行中外。
○升吏科給事中莊憲祖、為戶科右給事中。
戶科給事中杜立德、為兵科右給事中。
禮科給事中梁維本、為刑科右給事中。
兵科給事中李運長、為工科右給事中。
○開湖廣荊州鼓鑄。
○禮部奏言、舊例會試中試舉人、于殿試傳胪之後。
釋褐以前。
各穿進士巾服。
至于狀元冠服、及諸進士鈔錠、皆有欽賜。
茲殿試屆期。
請上□日定奪。
以便遵行。
得上□日、三月十五日殿試。
明朝巾服、不準用。
須頒發式樣、金鍍銀三枝九花頂。
賜狀元冠服、照六品頂帶。
其進士每名鈔五錠。
照數折銀。
○乙卯。
戶部奏言、民間田地、撥給滿洲。
雖已于鄰近地方補還。
但廬舍田園、頓非其故。
遷徙流離。
深為可念。
應照被撥地數、一應錢糧、全免一年。
其地土房舍、雖未經撥給滿洲。
而與近村被撥之民、同居分種。
亦應照分出地數、将一應錢糧、量免一半。
凡故明公侯外戚屯地、既經撥出。
其錢糧自應照數永免。
如有被撥之民、将他處未撥産業、混開冒免者。
察出重究。
從之。
○升河南道監察禦史曹溶、為太仆寺少卿。
○以故明禦史張懋熺、為山西道監察禦史。
王燮、為江西道監察禦史。
○升山西河東道參議吳一元、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固原兵備道。
直隸廣平府知府張鳳梧、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守關西道。
山西左衛道佥事耿應衡、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分巡河西道。
○定西大将軍何洛會等奏報。
擒斬黑水峪賊首孫守法、胡向宸等、及其從賊二千餘人。
陣獲騾馬無算。
報聞。
○歸化城昂邦章京古祿格等、來貢駝馬、黑白狐皮等物。
宴赉如例。
○厄魯特部落多爾濟達賴巴圖魯、喀爾喀部落買達裡胡土克圖等、來貢駝馬。
俱宴赉如例。
○丙辰以駐防江甯府侍郎巴山、為昂邦章京。
提督滿兵。
梅勒章京張大猷、為昂邦章京。
提督漢軍。
及漢兵。
駐防西安府甲喇章京傅喀蟾、為昂邦章京。
提督滿兵。
梅勒章京李思忠、為昂邦章京。
提督漢軍及漢兵。
○丁巳。
陝西總督孟喬芳奏報。
定西大将軍何洛會、追賊僞光山伯劉體純于山陽縣。
敗之。
斬首二萬級。
報聞。
○以朱天定。
為戶部啟心郎。
朱三台、為戶部理事官。
羅錫為兵部理事官。
○以鑲黃旗滿洲綽爾濟鑲紅旗滿洲渥黑讷、特晉、俱管甲喇章京事。
○己未。
升山西右布政使王來用、為戶部右侍郎。
總督山陝西四川等處糧饷兼理錢法。
駐劄西安府。
湖廣下湖南道參政馬鳴佩、為戶部右侍郎。
總督江南各省糧儲。
兼理錢法。
駐劄江甯府。
○壬戌。
殿試天下貢士李奭棠等。
制策曰。
帝王君臨天下。
莫不欲國祚長久傳之無窮。
乃三統代興五行遞王。
初皆顯奕。
後漸式微豈天之降命然欤。
抑人事所緻也。
朕承上帝之寵靈。
席祖宗之休烈。
入主中夏。
奄有多方。
而海澨山陬、尚阻聲教。
今欲早成混一。
衽席生民。
鞏固鴻圖。
克垂永久。
以億萬年敬天之休。
遵何道而可欤。
内外臣工、朕所與共理天下者也。
朕居深宮之中。
邪正真僞、不能悉辨、是非功罪、不能盡明。
全憑章奏、以為進退賞罰。
每聞前代朝臣、分門别戶。
植黨營私。
蒙蔽把持。
招權納賄。
朋類、則頓生羽翼。
異已。
則立墜深淵。
更有同年、同資、師生、親故、互相援助。
排擠孤蹤。
浮議亂真。
冤誣莫控。
朝綱大壞。
國祚遂傾。
深可鑒戒。
今恐在朝各官、因仍敝習不能力改前非。
所關治亂。
甚非細故。
必如何而後可盡革其弊。
俾朕得日聞正言。
行正事。
以綜核名實。
修明法紀欤在外各官、貪酷不公者甚衆。
臨民聽訟。
惟賄是圖善惡不分曲直颠倒。
吏治既壞。
民心日離。
奸狡計行。
善良被陷。
斯亦向來有司之痼疾也。
必如何而後能使官方清肅風俗還淳。
以緻太平欤。
欲定天下之大業。
必一天下之人心。
吏謹而民樸。
滿洲之治也。
今如何為政。
而後能使滿漢官民同心合志欤。
語曰有治人。
無治法。
又曰、帝王勞于求賢。
而逸于得人。
夫以四海之廣。
人民之衆。
應有奇偉非常、才全德備之大賢。
能佐朕平治天下以延運祚于無疆者。
必如何而後可緻之欤。
諸士心悼前車。
身逢鼎運。
得失之源。
治亂之故。
籌之熟矣。
其悉心以對。
毋猥毋泛。
毋畏。
毋隐。
明着于篇。
朕将親覽焉。
○甲子。
吏部右侍郎。
金之俊等奏言。
故明舊例進士
丙戌。
三月。
戊申朔。
○己酉。
賜會試考試官出簾宴于禮部。
○庚戌。
以故一等甲喇章京杭武子畢山、半個牛錄。
噶爾柱子查秦。
各襲職。
○辛亥。
翻譯明洪武寶訓書成。
上以寶訓一書。
彜憲格言。
深裨治理。
禦制序文。
載于編首。
仍刊刻滿漢字、頒行中外。
○升吏科給事中莊憲祖、為戶科右給事中。
戶科給事中杜立德、為兵科右給事中。
禮科給事中梁維本、為刑科右給事中。
兵科給事中李運長、為工科右給事中。
○開湖廣荊州鼓鑄。
○禮部奏言、舊例會試中試舉人、于殿試傳胪之後。
釋褐以前。
各穿進士巾服。
至于狀元冠服、及諸進士鈔錠、皆有欽賜。
茲殿試屆期。
請上□日定奪。
以便遵行。
得上□日、三月十五日殿試。
明朝巾服、不準用。
須頒發式樣、金鍍銀三枝九花頂。
賜狀元冠服、照六品頂帶。
其進士每名鈔五錠。
照數折銀。
○乙卯。
戶部奏言、民間田地、撥給滿洲。
雖已于鄰近地方補還。
但廬舍田園、頓非其故。
遷徙流離。
深為可念。
應照被撥地數、一應錢糧、全免一年。
其地土房舍、雖未經撥給滿洲。
而與近村被撥之民、同居分種。
亦應照分出地數、将一應錢糧、量免一半。
凡故明公侯外戚屯地、既經撥出。
其錢糧自應照數永免。
如有被撥之民、将他處未撥産業、混開冒免者。
察出重究。
從之。
○升河南道監察禦史曹溶、為太仆寺少卿。
○以故明禦史張懋熺、為山西道監察禦史。
王燮、為江西道監察禦史。
○升山西河東道參議吳一元、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固原兵備道。
直隸廣平府知府張鳳梧、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守關西道。
山西左衛道佥事耿應衡、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參議分巡河西道。
○定西大将軍何洛會等奏報。
擒斬黑水峪賊首孫守法、胡向宸等、及其從賊二千餘人。
陣獲騾馬無算。
報聞。
○歸化城昂邦章京古祿格等、來貢駝馬、黑白狐皮等物。
宴赉如例。
○厄魯特部落多爾濟達賴巴圖魯、喀爾喀部落買達裡胡土克圖等、來貢駝馬。
俱宴赉如例。
○丙辰以駐防江甯府侍郎巴山、為昂邦章京。
提督滿兵。
梅勒章京張大猷、為昂邦章京。
提督漢軍。
及漢兵。
駐防西安府甲喇章京傅喀蟾、為昂邦章京。
提督滿兵。
梅勒章京李思忠、為昂邦章京。
提督漢軍及漢兵。
○丁巳。
陝西總督孟喬芳奏報。
定西大将軍何洛會、追賊僞光山伯劉體純于山陽縣。
敗之。
斬首二萬級。
報聞。
○以朱天定。
為戶部啟心郎。
朱三台、為戶部理事官。
羅錫為兵部理事官。
○以鑲黃旗滿洲綽爾濟鑲紅旗滿洲渥黑讷、特晉、俱管甲喇章京事。
○己未。
升山西右布政使王來用、為戶部右侍郎。
總督山陝西四川等處糧饷兼理錢法。
駐劄西安府。
湖廣下湖南道參政馬鳴佩、為戶部右侍郎。
總督江南各省糧儲。
兼理錢法。
駐劄江甯府。
○壬戌。
殿試天下貢士李奭棠等。
制策曰。
帝王君臨天下。
莫不欲國祚長久傳之無窮。
乃三統代興五行遞王。
初皆顯奕。
後漸式微豈天之降命然欤。
抑人事所緻也。
朕承上帝之寵靈。
席祖宗之休烈。
入主中夏。
奄有多方。
而海澨山陬、尚阻聲教。
今欲早成混一。
衽席生民。
鞏固鴻圖。
克垂永久。
以億萬年敬天之休。
遵何道而可欤。
内外臣工、朕所與共理天下者也。
朕居深宮之中。
邪正真僞、不能悉辨、是非功罪、不能盡明。
全憑章奏、以為進退賞罰。
每聞前代朝臣、分門别戶。
植黨營私。
蒙蔽把持。
招權納賄。
朋類、則頓生羽翼。
異已。
則立墜深淵。
更有同年、同資、師生、親故、互相援助。
排擠孤蹤。
浮議亂真。
冤誣莫控。
朝綱大壞。
國祚遂傾。
深可鑒戒。
今恐在朝各官、因仍敝習不能力改前非。
所關治亂。
甚非細故。
必如何而後可盡革其弊。
俾朕得日聞正言。
行正事。
以綜核名實。
修明法紀欤在外各官、貪酷不公者甚衆。
臨民聽訟。
惟賄是圖善惡不分曲直颠倒。
吏治既壞。
民心日離。
奸狡計行。
善良被陷。
斯亦向來有司之痼疾也。
必如何而後能使官方清肅風俗還淳。
以緻太平欤。
欲定天下之大業。
必一天下之人心。
吏謹而民樸。
滿洲之治也。
今如何為政。
而後能使滿漢官民同心合志欤。
語曰有治人。
無治法。
又曰、帝王勞于求賢。
而逸于得人。
夫以四海之廣。
人民之衆。
應有奇偉非常、才全德備之大賢。
能佐朕平治天下以延運祚于無疆者。
必如何而後可緻之欤。
諸士心悼前車。
身逢鼎運。
得失之源。
治亂之故。
籌之熟矣。
其悉心以對。
毋猥毋泛。
毋畏。
毋隐。
明着于篇。
朕将親覽焉。
○甲子。
吏部右侍郎。
金之俊等奏言。
故明舊例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