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八年。
辛醜。
春。
正月。
辛亥朔。
上不視朝。
免諸王文武■臣行慶賀禮。
○孟春時享太廟。
遣都統穆理瑪行禮。
○壬子。
上不豫。
○甲寅。
信郡王多尼薨。
年二十六。
追封多羅宣和郡王。
○丙辰。
谕禮部。
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親詣行禮、用展誠敬。
茲朕躬偶爾違和。
未能親詣。
應遣官恭代。
着開列應遣官職名具奏。
爾部即遵谕行。
○上大漸。
遣内大臣蘇克薩哈傳谕。
京城内、除十惡死罪外。
其餘死罪、及各項罪犯、悉行釋放。
○丁巳。
夜、子刻。
上崩于養心殿。
诏頒示天下。
诏曰。
朕以涼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茲矣。
自親政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
因循悠忽。
苟且目前。
且漸習漢俗。
于淳樸舊制、日有更張。
以緻國治未臻。
民生未遂。
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
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後慈育是依。
隆恩罔極。
高厚莫酬。
惟朝夕趨承、冀盡孝養。
今不幸子道不終。
誠悃未遂。
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賓天時、朕止六■山戊不■。
不能服衰绖行三年喪。
終天抱恨惟侍奉皇太後順志承顔。
且冀萬年之後、庶盡子職。
少抒前憾。
今永違膝下。
反上■聖母哀痛。
是朕之罪一也。
宗室諸王貝勒等、皆系太祖太宗子孫。
為國藩翰。
理宜優遇、以示展親。
朕于諸王貝勒等、晉接既■。
恩惠複鮮。
以緻情誼暌隔、友愛之道未周。
是朕之罪一也。
滿洲諸臣、或曆世竭忠。
或累年■力。
宜加倚托、盡厥猷為。
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
且明季失國、多由偏用文臣。
朕不以為戒、而委任漢官、即部院印信、間亦令漢官掌管。
以緻滿臣無心任事。
精力懈弛。
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
不能虛己延納。
于用人之際、務求其德與己相侔。
未能随材器使。
以緻每歎乏人。
若舍短錄長、則人有微技、亦獲見用。
豈遂至于舉世無材。
是朕之罪一也。
設官分職、惟德是用。
進退黜陟、不可忽視。
朕于廷臣中、有明知其不肖、不即罷斥、仍複優容姑息如劉正宗者。
偏私躁忌。
朕已洞悉于心。
乃容其久任政地。
誠可謂見賢而不能舉。
見不肖而不能退。
是朕之罪一也。
國用浩繁。
兵饷不足。
而金花錢糧、盡給宮中之費。
未嘗節省發施。
及度支告匮、每令會議。
諸王大臣、未能别有奇策。
隻議裁減俸祿、以贍軍饷。
厚己薄人。
益上損下。
是朕之罪一也。
經營殿宇、造作器具、務極精工。
求為前代後人之所不及。
無益之地、糜費甚多。
乃不自省察。
罔體民艱。
是朕之罪一也。
端敬皇後于皇太後克盡孝道。
輔佐朕躬。
内政聿修。
朕仰奉慈綸。
追念賢淑。
喪祭典禮、過從優厚。
不能以禮止情、諸事踰濫不經。
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創業、未嘗任用中官。
且明朝亡國、亦因委用宦寺。
朕明知其弊、不以為戒。
設立内十三衙門。
委用任使、與明無異。
以緻營私作弊、更踰往時。
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耽閑靜。
常圖安逸。
燕處深宮。
禦朝絕少。
以緻與廷臣接見稀■。
上下情誼否塞。
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行事、孰能無過
辛醜。
春。
正月。
辛亥朔。
上不視朝。
免諸王文武■臣行慶賀禮。
○孟春時享太廟。
遣都統穆理瑪行禮。
○壬子。
上不豫。
○甲寅。
信郡王多尼薨。
年二十六。
追封多羅宣和郡王。
○丙辰。
谕禮部。
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親詣行禮、用展誠敬。
茲朕躬偶爾違和。
未能親詣。
應遣官恭代。
着開列應遣官職名具奏。
爾部即遵谕行。
○上大漸。
遣内大臣蘇克薩哈傳谕。
京城内、除十惡死罪外。
其餘死罪、及各項罪犯、悉行釋放。
○丁巳。
夜、子刻。
上崩于養心殿。
诏頒示天下。
诏曰。
朕以涼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茲矣。
自親政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
因循悠忽。
苟且目前。
且漸習漢俗。
于淳樸舊制、日有更張。
以緻國治未臻。
民生未遂。
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
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後慈育是依。
隆恩罔極。
高厚莫酬。
惟朝夕趨承、冀盡孝養。
今不幸子道不終。
誠悃未遂。
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賓天時、朕止六■山戊不■。
不能服衰绖行三年喪。
終天抱恨惟侍奉皇太後順志承顔。
且冀萬年之後、庶盡子職。
少抒前憾。
今永違膝下。
反上■聖母哀痛。
是朕之罪一也。
宗室諸王貝勒等、皆系太祖太宗子孫。
為國藩翰。
理宜優遇、以示展親。
朕于諸王貝勒等、晉接既■。
恩惠複鮮。
以緻情誼暌隔、友愛之道未周。
是朕之罪一也。
滿洲諸臣、或曆世竭忠。
或累年■力。
宜加倚托、盡厥猷為。
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
且明季失國、多由偏用文臣。
朕不以為戒、而委任漢官、即部院印信、間亦令漢官掌管。
以緻滿臣無心任事。
精力懈弛。
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
不能虛己延納。
于用人之際、務求其德與己相侔。
未能随材器使。
以緻每歎乏人。
若舍短錄長、則人有微技、亦獲見用。
豈遂至于舉世無材。
是朕之罪一也。
設官分職、惟德是用。
進退黜陟、不可忽視。
朕于廷臣中、有明知其不肖、不即罷斥、仍複優容姑息如劉正宗者。
偏私躁忌。
朕已洞悉于心。
乃容其久任政地。
誠可謂見賢而不能舉。
見不肖而不能退。
是朕之罪一也。
國用浩繁。
兵饷不足。
而金花錢糧、盡給宮中之費。
未嘗節省發施。
及度支告匮、每令會議。
諸王大臣、未能别有奇策。
隻議裁減俸祿、以贍軍饷。
厚己薄人。
益上損下。
是朕之罪一也。
經營殿宇、造作器具、務極精工。
求為前代後人之所不及。
無益之地、糜費甚多。
乃不自省察。
罔體民艱。
是朕之罪一也。
端敬皇後于皇太後克盡孝道。
輔佐朕躬。
内政聿修。
朕仰奉慈綸。
追念賢淑。
喪祭典禮、過從優厚。
不能以禮止情、諸事踰濫不經。
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創業、未嘗任用中官。
且明朝亡國、亦因委用宦寺。
朕明知其弊、不以為戒。
設立内十三衙門。
委用任使、與明無異。
以緻營私作弊、更踰往時。
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耽閑靜。
常圖安逸。
燕處深宮。
禦朝絕少。
以緻與廷臣接見稀■。
上下情誼否塞。
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行事、孰能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