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原任湖廣左路總兵官右都督張國柱、為鎮守雲南永順等處總兵官。
原任湖廣中路總兵官署都督佥事閻鎮、為鎮守雲南大鶴麗永等處總兵官。
雲南團練火器總兵官王永祚。
為鎮守雲南蒙景楚姚等處總兵官。
抒誠侯狄三品、為鎮守雲南廣羅等處總兵官。
祁陽總兵官都督佥事劉文進、為雲南曲靖武沾等處總兵官。
○丁未。
遣官祭端敬皇後。
○免河南睢州、商邱、甯陵、尉氏虞城夏邑考城鄢陵扶溝、永城、鹿邑、柘城等縣。
歸德睢陽等衛十六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以浙江嘉湖道參議王允祚為太常寺少卿廣西道監察禦史朱绂為太仆寺少卿。
協理兵部督捕事務 ○貴州總兵官胡茂祯、以病解任。
○補服阕廣東道監察禦史焦毓瑞為雲南道監察禦史 ○戊申。
以鑲紅旗滿洲護軍參領殷達渾為前鋒參領。
○己酉。
貴州道試監察禦史艾元複奏言、國家财賦、半出三吳、海寇垂涎。
莫過此地。
去□山戊不□海寇披猖。
有陸二陳二等、乘亂肆毒。
以所劫之資、賄求招撫。
濫受官職。
愚民相習成風。
曷其有極。
萬一海寇再犯。
奸宄易生。
近聞有逃兵數百。
自崇德入湖。
彼此勾連更屬可慮乞密敕諸臣勿更縱盜殃民。
視封疆為兒戲。
俾江浙四面會巢□刀察明賊首坐名擒捕。
務在絕其根株。
脅從無知概行免死以清賊盜之源裕固本之實。
得上□日、所奏是着詳議具奏。
○旌表福建烈女。
閩縣鄭氏女、莆田縣林氏女、節婦。
南平縣鄒國恩妻吳氏、各給銀建坊如例。
○新降費牙喀部落頭目柴邦阿奴、使犬部落頭目巴哈禅、祁勒爾部落頭目痕忒克等、初進貢黑狐貂皮、各賞蟒朝衣一襲。
○先是、署護軍統領二等阿達哈哈番護軍參領穆成格、出征雲南時、誣供巴喀等臨陣敗北與賊對壘之際、又護伊弟骸骨回營。
及大軍向騰越追賊。
複擅護伊弟骸骨回永昌。
以此三罪。
自雲南逮至至是諸王貝勒大臣會議查定例凡親祖父伯叔兄弟内有陣亡者。
準免一次死罪穆成格親叔多禮雖系陣亡但所犯情罪重大不便引例寬宥穆成格應立絞得上□日穆成格本當依拟即行正法。
但念伊親叔多禮陣亡。
從寬免死着革二等阿達哈哈番及護軍參領任鞭一百籍沒家産。
○庚戌。
谕禮部。
仁壽宮太祖妃年長行尊。
向來未晉名封。
禮宜舉行封典。
所有應封名号及應行典禮爾部即詳察典例具奏。
○命立故明殉難太監王承恩碑文曰朕嘗考諸史冊。
見夫忠臣烈士、身殉國難名炳千載。
未嘗不掩卷三歎也。
雖忠義之性命之于天人人可以自盡。
然當變亂之際利害動于中禍患怵于外。
依違瞻顧。
多不能引決。
求夫風雨不渝其常、霜雪不易其操者蓋難之矣若夫掖廷之中、貂珥之列、或恪恭着美或勤慎流徽若漢之呂強、唐之張承業、亦可謂賢矣。
至于國家多難秉志不移。
忠誠貫于金石。
氣節昭于日星。
尤足以激末流而挽頹俗如明司禮。
監太監王承恩者有可紀焉當明季寇。
讧海内鼎沸莊烈愍皇帝、勵精圖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無臣孤立于上将帥擁兵而不戰。
文吏噂沓而營私緻群盜縱橫不能奏績逮逆渠犯阙國勢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而一時戴縰垂纓之士在平時則背公樹黨遇難則苟且偷生。
言之可為太息。
唯有範景文等十九人無愧臣節業賜谥緻祭以旌其忠然多士盈庭能赴義捐軀者蓋不多見獨承恩目擊艱危從容就義從死愍帝之旁其嶽嶽之風節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既乃托體山阿瘗骸林麓永近園陵常依隧道可謂式慰幽靈用綏貞魄者矣朕自踐祚以來、斟酌前代之典章、每于有明用深嘉歎。
其列代山陵、近在畿輔向令永禁樵采守護維嚴于順治十六年因冬狩。
駐跸昌平睹勝國之松楸感廢邱之霜露。
周覽諸陵恻焉久之爰至思陵念愍皇帝精勤遘亂。
亡國非辜。
躬奠椒漿。
尤增憫泣顧見陵側有土一抔。
即承恩墓也。
特命從臣酹酒焉。
迩者時當省歛。
展軨宵駕載履明代諸陵、拜陳醑醴複、徘徊于思陵之旁撫荒墟而灑涕。
瀝上□日酒而痛心。
念茲從死之臣彌興節義之感。
爰手一卮、命大臣拜奠基墓以勸忠也。
谥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故忠君愛國庸人每未之逮。
貞烈之士毅然行之。
使百世之下、聞而興起者慕義無窮也。
矧承恩趨侍宮掖出入禁闱。
其責任不系乎封疆名位不同乎公輔。
而獨能視死如歸。
豈非較然不欺其志者哉以視世之讀書明大義負重名者變故當前依阿淟涊幸免旦夕其為人賢不肖又何如也用是勒之貞珉使盡忠者以為勸不忠者以為戒且以告夫天下萬世之為人臣者。
原任湖廣中路總兵官署都督佥事閻鎮、為鎮守雲南大鶴麗永等處總兵官。
雲南團練火器總兵官王永祚。
為鎮守雲南蒙景楚姚等處總兵官。
抒誠侯狄三品、為鎮守雲南廣羅等處總兵官。
祁陽總兵官都督佥事劉文進、為雲南曲靖武沾等處總兵官。
○丁未。
遣官祭端敬皇後。
○免河南睢州、商邱、甯陵、尉氏虞城夏邑考城鄢陵扶溝、永城、鹿邑、柘城等縣。
歸德睢陽等衛十六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以浙江嘉湖道參議王允祚為太常寺少卿廣西道監察禦史朱绂為太仆寺少卿。
協理兵部督捕事務 ○貴州總兵官胡茂祯、以病解任。
○補服阕廣東道監察禦史焦毓瑞為雲南道監察禦史 ○戊申。
以鑲紅旗滿洲護軍參領殷達渾為前鋒參領。
○己酉。
貴州道試監察禦史艾元複奏言、國家财賦、半出三吳、海寇垂涎。
莫過此地。
去□山戊不□海寇披猖。
有陸二陳二等、乘亂肆毒。
以所劫之資、賄求招撫。
濫受官職。
愚民相習成風。
曷其有極。
萬一海寇再犯。
奸宄易生。
近聞有逃兵數百。
自崇德入湖。
彼此勾連更屬可慮乞密敕諸臣勿更縱盜殃民。
視封疆為兒戲。
俾江浙四面會巢□刀察明賊首坐名擒捕。
務在絕其根株。
脅從無知概行免死以清賊盜之源裕固本之實。
得上□日、所奏是着詳議具奏。
○旌表福建烈女。
閩縣鄭氏女、莆田縣林氏女、節婦。
南平縣鄒國恩妻吳氏、各給銀建坊如例。
○新降費牙喀部落頭目柴邦阿奴、使犬部落頭目巴哈禅、祁勒爾部落頭目痕忒克等、初進貢黑狐貂皮、各賞蟒朝衣一襲。
○先是、署護軍統領二等阿達哈哈番護軍參領穆成格、出征雲南時、誣供巴喀等臨陣敗北與賊對壘之際、又護伊弟骸骨回營。
及大軍向騰越追賊。
複擅護伊弟骸骨回永昌。
以此三罪。
自雲南逮至至是諸王貝勒大臣會議查定例凡親祖父伯叔兄弟内有陣亡者。
準免一次死罪穆成格親叔多禮雖系陣亡但所犯情罪重大不便引例寬宥穆成格應立絞得上□日穆成格本當依拟即行正法。
但念伊親叔多禮陣亡。
從寬免死着革二等阿達哈哈番及護軍參領任鞭一百籍沒家産。
○庚戌。
谕禮部。
仁壽宮太祖妃年長行尊。
向來未晉名封。
禮宜舉行封典。
所有應封名号及應行典禮爾部即詳察典例具奏。
○命立故明殉難太監王承恩碑文曰朕嘗考諸史冊。
見夫忠臣烈士、身殉國難名炳千載。
未嘗不掩卷三歎也。
雖忠義之性命之于天人人可以自盡。
然當變亂之際利害動于中禍患怵于外。
依違瞻顧。
多不能引決。
求夫風雨不渝其常、霜雪不易其操者蓋難之矣若夫掖廷之中、貂珥之列、或恪恭着美或勤慎流徽若漢之呂強、唐之張承業、亦可謂賢矣。
至于國家多難秉志不移。
忠誠貫于金石。
氣節昭于日星。
尤足以激末流而挽頹俗如明司禮。
監太監王承恩者有可紀焉當明季寇。
讧海内鼎沸莊烈愍皇帝、勵精圖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無臣孤立于上将帥擁兵而不戰。
文吏噂沓而營私緻群盜縱橫不能奏績逮逆渠犯阙國勢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而一時戴縰垂纓之士在平時則背公樹黨遇難則苟且偷生。
言之可為太息。
唯有範景文等十九人無愧臣節業賜谥緻祭以旌其忠然多士盈庭能赴義捐軀者蓋不多見獨承恩目擊艱危從容就義從死愍帝之旁其嶽嶽之風節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既乃托體山阿瘗骸林麓永近園陵常依隧道可謂式慰幽靈用綏貞魄者矣朕自踐祚以來、斟酌前代之典章、每于有明用深嘉歎。
其列代山陵、近在畿輔向令永禁樵采守護維嚴于順治十六年因冬狩。
駐跸昌平睹勝國之松楸感廢邱之霜露。
周覽諸陵恻焉久之爰至思陵念愍皇帝精勤遘亂。
亡國非辜。
躬奠椒漿。
尤增憫泣顧見陵側有土一抔。
即承恩墓也。
特命從臣酹酒焉。
迩者時當省歛。
展軨宵駕載履明代諸陵、拜陳醑醴複、徘徊于思陵之旁撫荒墟而灑涕。
瀝上□日酒而痛心。
念茲從死之臣彌興節義之感。
爰手一卮、命大臣拜奠基墓以勸忠也。
谥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故忠君愛國庸人每未之逮。
貞烈之士毅然行之。
使百世之下、聞而興起者慕義無窮也。
矧承恩趨侍宮掖出入禁闱。
其責任不系乎封疆名位不同乎公輔。
而獨能視死如歸。
豈非較然不欺其志者哉以視世之讀書明大義負重名者變故當前依阿淟涊幸免旦夕其為人賢不肖又何如也用是勒之貞珉使盡忠者以為勸不忠者以為戒且以告夫天下萬世之為人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