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七

關燈
餘銀交戶部奏入得上□日多尼、罰銀五千兩。

    羅可铎、罰銀四千兩。

    杜蘭罰銀二千兩。

    濟席哈、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并所加級。

    莽吉圖、傅喀、克星格、各革一拖沙喇哈番餘依議  ○和碩安親王嶽樂等、又議都統趙布泰、雖稱曾見巴喀敗還盔矢俱無及問平西王吳三桂雲、巴喀盔矢俱無。

    噖創扶掖而還。

    曾飲以茶。

    不知其敗。

    趙布泰乃以未敗之巴喀誤坐以敗。

    罪一。

    趙布泰之侄穆成格雲見巴喀與戰殁諸臣同行及問前鋒參領索丹等七人乃雲戰殁諸臣行在前而巴喀在王與将軍之後豈非趙布泰恐巴喀與戰殁諸臣同行之言不實緻反坐伊侄穆成格乎罪一。

    趙布泰身為将軍當兩軍對壘何故不在陣前雖稱曾問于王往收伊侄多婆羅屍王固将軍伊亦将軍。

    何以問為罪一。

    穆成格回營收伊弟多婆羅屍雖未告于趙布泰然趙布泰。

    既見穆成格理應遣還汛地而乃知而故留。

    罪一。

    至遣穆成格送多婆羅屍還永昌一節。

    查穆成格非趙布泰所統之護軍統領。

    乃竟私自遣還永昌。

    罪一。

    審事時趙布泰将戰敗之人首出。

    及問諸臣情狀。

    于平西王實皆争先破敵倉皇前進。

    以緻陣殁夫諸臣效力被陷。

    深為可憫。

    但未俟大軍齊行耳而趙布泰欲以其功、專歸伊侄多婆羅遂誣同行之将士為戰敗罪一。

    趙布泰、應革去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并都統及佐領任為民再趙布泰當庭訊之際厲聲不遜。

    臣等谕以奉上□日鞫審此乃朝堂。

    非雲南可比。

    爾當以理辯趙布泰怒雲、爾等欲與我角口故誘我來乎。

    言畢。

    憤怒而出臣等乃奉上□日會議之王大臣。

    趙布泰敢于朝堂發怒而出違上□日怨望情罪重大趙布泰應立絞。

    籍沒家産得上□日、趙布泰理應依拟處絞。

    但念經朕恩養。

    姑從寬免死。

    免籍家産着革職并革都統及佐領任為民  ○丙午。

    升河南按察使李茂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命翰林院編修張貞生、刑科右給事中汪之洙、為浙江鄉試主考官。

    翰林院編修蕭惟豫、兵科給事中周明新、為江西鄉試主考官。

    翰林院檢讨鄒度珙、工科右給事中薛鼎臣、為湖廣鄉試主考官  ○丁未。

    廷試就教□山戊不□貢生胡士藻等五百名  ○戊申。

    予陣亡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前鋒參領拜賽、祭葬如例。

      ○己酉。

    旌表河南節婦溫縣生員張應吉妻郭氏。

    郏縣儒士趙良士妻張氏。

    烈婦、睢州生員湯祖契妻趙氏。

    各給銀建坊如例。

      ○九卿科道會議、銮儀衛堂官缺出。

    應以本衛官及各省提督總兵官總兵官加有左右都督、與都督同知都督佥事職銜者察其資俸。

    開列正陪二員奏請定奪。

    疏入從之  ○吏部議覆掌翰林院事學士折庫納條奏封駁之典宜行一款應如所請嗣後綸音法令萬一有未确之處聽内閣及谏垣各官封駁其會議各具題本一款、查向來會議皆各抒所見。

    公同商确必至當而後書名具題如有一二意見不同欲兩議者即聽兩議如一事每人各具一本殊覺繁冗應不準行其國學訓課之典宜興一款亦應如所請嗣後國子監祭酒司業助教等缺出臣部于應升各官内遴選通滿漢文義、才品優長、可為師範者推用從之  ○庚戌。

    先是十六年十月内戶科都給事中孫光祀、密糾蘇松提督馬逢知、當海賊犯京口、薄江甯逢知袖手旁觀竟不赴援。

    及賊複攻崇明為官兵所敗。

    逢知反代為請降巧行緩兵之計若不明正其辜則為患叵測等語。

    又十二月内鎮海大将軍劉之源、江南總督郎廷佐、各疏報僞兵部黃徵明乃數年會緝未獲之海逆今經緝獲解京。

    其侄自海中遣奸細陳謹等夤緣行賄。

    計脫徵明。

    陳謹攜有僞書三封一緻逢知一緻逢知掌案人阮姓者。

    一教黃安行止事宜俱經搜獲黃安攜有小禀、系鄭成功與其父芝龍書。

    求逢知指示投送據供已投水中。

    陳謹又言、有夥黨林佛、林弼、兩次運賄。

    見在京師。

    統候敕究。

    又本年正月内。

    蘇松巡按馬騰升、亦具疏上聞。

    又本月十八日。

    禮科給事中成肇毅、亦列款密糾。

    言逢知通海情形、久已昭着。

    今雖奉命徹回。

    而蘇松兩郡之民、受其魚肉侵陵。

    傾家絕命者指不勝屈。

    請乾斷立拏。

    并令該撫按嚴提黨羽阮敦甫、汪奕之等審究。

    以雪衆怨。

    又逢知家屬起程、封船一百餘隻。

    沿途寄頓今未到京者尚有五十三号并請令所在官司、緝訪封留逐一抄沒疏俱留中。

    至是、五疏俱發孫光祀疏、得上□日據奏馬逢知縱賊深入。

    不以封疆為意賊犯京口竟不赴援。

    又代為請降巧行緩兵之計。

    黨寇通逆。

    情罪重大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兵部、刑部嚴審确議具奏劉之源疏、得上□日、據奏逆黨黃徵明、差奸細陳謹、黃安、投書馬逢知傳遞關節。

    私行賄賂。

    又林佛、林弼等、運賄入京俱審有确據馬逢知身為提督交通海逆罪大惡極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兵部、刑部、密速嚴提并陳謹、黃安等、确審從重議罪具奏搜獲僞書僞票、口供、并發郎廷佐、馬騰陛二疏、得上□日、着一并确審成肇毅疏、得上□日、據奏馬逢知交通海逆。

    貪詐多端冤斃人命。

    種種不法。

    黨羽阮敦甫、汪奕之、播虐助奸。

    又逢知家屬北上封拏船隻一百餘号。

    發遣各省。

    沿途寄頓。

    俱情罪重大。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兵部、刑部、并本内有名人犯、嚴審确議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