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二

關燈
又令诘之曰。

    汝尚諱言昔日無此言耶。

    此言固非出諸英王、而實出諸汝也。

    汝不曰固山額真阿山、阿布泰在外、皆謂伊等親黨、屬望于予耶。

    豫王語塞、引罪。

    諸王貝勒大臣、以豫王妄對、于理不協。

    欲議罪。

    攝政王以事在赦前、且予之誡谕、原各令自省、非欲加之罪。

    免之  ○江南道禦史楊四重奏言、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制。

    今皇上大統既集、而一切諸務、尚仍明舊。

    不聞有創制立法、見諸施行者。

    恐非所以答天下仰望之心也。

    請亟敕臣工、讨論故實、求其至當。

    定為畫一之規。

    永矢不刊之典。

    庶法度修明而民志以定。

    至于中外一家。

    而滿漢字法、尚未見同文之盛。

    請将滿書頒行天下。

    使皆得習而譯之。

    皇上亦于萬幾之暇、通漢音。

    習漢字。

    文移章奏之間、昭然與天下共見。

    則滿漢合一、而治效不臻上理者無有也奏入報聞。

      ○甲辰。

    以故三等梅勒章京陳繼德兄子奇谟、一等甲喇章京兼半個前程顧祿塔素爾海子阿睦谷朗、三等甲喇章京趙大捷子文選、牛錄章京兼半個前程庫爾喀巴圖魯弟齊發翰、牛錄章京布爾遜子布克薩、王棟子嗣德、王天相子朝鼎、劉國舉伯父之子子成、圖習屯子何塞、托克退子莫和托、王瑞子應科、半個牛錄章京圖爾賽子佛保、楊松子文魁、鐘國盛子尚用、趙國彥子元璧、各襲職。

      ○封黃河神為顯佑通濟金龍四大王之神。

    運河神為延休顯應分水龍王之神。

    仍命總河臣緻祭  ○禮部彙報□山戊不□終菑異。

    得上□日、菑異疊見。

    朕衷深用兢惕。

    爾等大小臣工、俱當痛加修省。

    盡心職業。

    共圖消弭。

    毋事虛文  ○以張承循為一等甲喇章京。

    以其與懷順王耿仲明、航海投誠故也。

      ○以故明副将潘雲騰、為陝西甘肅鎮西協副将。

      ○乙巳。

    初甲喇章京格爾泰、從多羅英郡王阿濟格剿賊、棄兵敗走。

    至是部議。

    格爾泰應論死。

    平西王吳三桂下護軍統領巴克勇、以随衆私逃、應革職。

    議上得上□日、格爾泰非系大陣敗走、着削一世職。

    罰銀三百兩。

    巴克勇着免罪  ○以貴州道禦史賀楩、巡按山東。

      ○升山西平湯府知府齊國儒、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大名道。

    兖州府知府吳允昇。

    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濟南道  ○刑部奏言、緻治必先明刑。

    分理各有專屬。

    今民間大小事務、在内不由五城禦史。

    在外不由撫按司郡縣。

    單詞片紙。

    俱向臣部告理。

    内外各官、盡成虛設。

    今務令無藉之輩、不得越訟、以滋刁風。

    則職掌分而訟端可息。

    矣得上□日、内外諸司、各有職掌。

    刑部專理詳谳。

    例不受詞。

    古人立法、原有深意。

    以後民間詞訟、在外則歸撫按監司在内則歸順天府宛大二縣五城。

    如果有冤抑許赴通政使司投告察審送部爾部不許仍前濫收詞訟。

    如問刑衙門、聽斷不公、緻使小民受冤者、事發重治  ○丙午。

    更定朝儀每元旦慶賀皇上先禦武英殿内大臣、兩旗護軍統領、護軍參領、侍衛等、内三院都察院大臣、及禮部執事各官、行禮畢。

    皇上禦太和殿。

    衆官跪迎。

    及升座。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奉表于階上。

    行禮。

    次兩翼滿洲、蒙古、漢軍各官。

    次漢文武百官。

    次朝鮮國進貢使臣。

    次外國諸王使臣。

    次吐魯番回回、哈密衛人、及董蘇固爾地方喇嘛等、行禮。

    朝畢。

    攝政王坐上側榻上。

    諸王坐殿内兩傍。

    上還宮。

    攝政王退。

    諸王方退。

    次日郡王貝勒、及群臣往賀攝政王、如朝賀禮。

      ○戶部議覆故明總督倉場戶部右侍郎祁逢吉疏言、江南舊稱留都。

    設有兵丁。

    故設有糧饷。

    今既改京為省、則南糧一百二十萬石應同漕米兌運解京其屯糧一十三萬暫貯南倉。

    聽候大兵支用。

    從之  ○禮部奏言、内監仍故明例、每遇朝參行禮、在文武諸臣之前于體未合。

    嗣後内監人員、概不許與朝參。

    亦不必排班伺候。

    從之  ○兵部奏言、凡旗下出赴外任者、千裡以内、知府以下。

    俱不給勘合。

    千裡以外、知府、填給夫十六名、馬驢五匹頭。

    同知、運同、運判、推官、知州、填給夫十二名。

    馬驢五匹頭。

    知縣、填給夫八名、馬驢四匹頭應刊入條例、一體遵行。

    從之  ○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疏報、巨寇荊本徹、侵據崇明。

    總兵官李成棟、統師進剿。

    賊勢披靡崇明厎定。

    僞監軍道王臣缙、向為荊本徹威脅。

    今大兵臨城、即開誠納款請開使過之路、以廣皇仁。

    得上□日、王臣缙準與赦罪效用。

    有功人員、所司察明叙恤。

      ○祁州知州孫率禮、欲劾前任知州張宏發侵盜錢糧。

    大學士李建泰、緻書率禮、代為求免。

    及率禮具本入奏、通政使司李天經、不即封進。

    率禮具告刑部。

    勘實。

    奏聞。

    得上□日、李建泰着革職。

    李天經、降二級調用。

      ○丁未。

    浙江總督張存仁疏報、逆叛方國安、馬士英、嘯聚江東。

    赭山、杭州、朱橋、範村等處。

    所在肆掠。

    梅勒章京朱瑪喇、總兵官田雄、副将張傑等、分兵進剿。

    方國安水師數萬、一鼓盡殲。

    其餘諸逆、被我軍擒斬甚衆。

    下所司察叙  ○固原總兵官何世元、為逆賊武大定所殺。

    陝西巡撫雷興、以其事聞。

      ○戊申□山戊不□暮。

    享太廟。

    遣戶部尚書英俄爾岱行禮。

      ○遣官祭四祖廟。

    福陵。

    昭陵。

      ○遣官祭太歲月将之神  ○是□山戊不□、行鹽、一百七十一萬六千六百二十五。

    引徵課銀、五十六萬三千三百一十兩六錢有奇。

    鑄錢、四萬四千三百七十五萬一千七百六十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