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二年。
乙酉。
閏六月。
辛巳朔。
以故明大理寺右寺丞王邦柱為光祿寺少卿 ○登萊巡撫陳錦疏言東省文武鄉紳初以懼亂南逃近皆絡繹回籍。
請分别南竄月日。
系未歸順以前者準給故業仍聽薦用其在歸順後者似應酌議處分得上□日回籍鄉紳俱準赦罪。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條陳漕務八事一衛所旗軍既裁宜另設運官漕卒。
一、明季舊艘殘毀、宜改用投順兵船一江南漕船抵濟、應于濟甯另造剝船、運至津通以便新運一、漕米加耗、應仿明初舊例。
正米一石、止加五升。
餘耗悉除。
一、徵收宜責正印、勿委縣丞。
摧押宜責刑廳勿委通判。
領運既有專官、則運總名色不應複設一、漕道宜駐濟甯、專管剝運。
各糧道至濟督運過剝即押回空其有無足額、仍聽漕道驗報。
一、漕額除蠲饷外、計每□山戊不□入數若幹除裁減冗員冗兵冗役外計每□山戊不□出數若幹較舊額赢餘若幹。
餘數應徑行改折。
随漕征解。
一運糧官軍除加兌外仍支給坐行二糧。
其輕赍餘耗、應照地裡遠近為折數多寡以濟造剝工料章下戶部 ○戶部議覆兩淮巡鹽禦史李發元疏言兩淮鹽引、舊例于南京戶部關領今南直規制未定鹽臣請于臣部急頒鹽引、以疏鹽利。
應先給二十萬引、濟目前急用其邊商納粟原為邊計。
今中外一統、防兵無多。
應令運司召商納銀依額解部。
從之 ○壬午工部議覆巡漕禦史劉明偀疏言舊例額造漕船如江南、浙江、江西、湖廣則于各原衛所成造南京、江北、中都、山東則于清江廠、龍江關成造近年以來兵荒擾亂商稅無出請于臣部發帑。
責委才幹司官督造仍照例請差分司以榷關稅。
庶将來成造之金錢、即可取用于抽分之稅額矣疏入得上□日巡漕禦史确算奏行。
○癸未。
通政使李天經以諸司章奏、太繁請嚴賜申饬。
以明職掌。
得上□日凡撫鎮按臣奏報及賀捷章奏準封進。
謝恩者概。
免起送舉人、止轉咨禮部不必具本在籍鄉紳、開注簡明履曆具奏。
毋得朦混監司等官、一切事情、悉聽撫按代題總鎮臣除事關軍機及兵馬錢糧外。
餘俱歸督撫具題該衙門通行嚴饬有故違者執法駁參。
○直隸曲陽縣大風拔木雨雹交作陸地成河禾黍漂沒。
○甲申靖遠大将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等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并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禦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
聲言欲取南京水陸并進我兵亦分水陸兩路蹑其後追及于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七處。
降者撫之拒者誅之窮追至賊老營大敗賊兵八次賊兵盡力窮竄入九公山。
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摉緝有降卒及被擒賊兵、俱言自成竄走時、攜随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缢死。
因遣素識自成者往認其屍屍朽莫辨。
或存或亡。
俟就彼再行察訪俘自成兩叔僞趙侯僞襄南侯并自成妻妾二口。
獲金印一顆。
又獲僞汝侯劉宗闵并一妻二媳。
自成養子僞義侯姜耐妻僞齊侯顧英妻。
僞總兵左光先并一妻三子。
及術士僞軍師宋矮子又獲太原府故明晉王二妃其自成兩叔及僞汝侯劉宗闵、俱斬于軍自成又有妻妾三口、因我兵追急投揚子江死。
計我兵追蹑自成及分翼出師敗賊。
凡十有三戰。
獲駝三十一。
馬騾六千四百五十。
船三千一百八艘。
又有故明甯南侯左良玉子夢庚、總督袁繼鹹、守道李猶龍巡按黃澍率、總兵十二員、馬步兵十萬、并家口、泊舟于九江之東流縣界揚子江中。
俱投降。
共帶大小船艘四萬。
合計河南屬城十二湖廣屬城三十九、江西屬城六、南京屬城六共六十三城已盡設官撫定矣奏入。
得上□日、逆賊李自成罪惡貫盈神人共怒朕奉行天讨。
定亂救民。
覽王奏報知督兵追剿直至九江破賊衆二十餘萬所獲馬、駝、船艘、各數千計賊寇蕩平臣民抒憤又收降故帥左良玉子左夢庚等兵十萬人船四萬艘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等處盡皆歸順。
朕甚嘉悅郊廟社稷祭告禮儀即擇吉舉行王運籌決勝。
茂着勳庸特遣侍臣前赴軍中慰勞一應有功内外王公将士作速察叙以憑封賞 ○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塗必泓引疾乞歸允之 ○丙戌。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漢儒等言。
頃者南差不用南人特暫時權宜之計。
夫天下一統又何南北之分。
自今以往凡遇巡按差缺酌量隔省地方資才堪任者坐名上請既所以均勞逸。
亦所以暢群情也得上□日、各省巡按禦史、南北人一體差用。
但家鄉鄰近者、雖系隔省亦不得差。
○禮部定頂帶品式。
凡十三等公及和碩額驸、起花金帽頂。
上銜紅寶石一大顆。
中嵌東珠三顆。
帶、用圓玉闆四塊。
四圍金鑲中嵌綠松子石一顆。
一品、起花金帽頂上銜紅寶石一大顆中嵌東珠一顆帶用方玉闆四塊。
四圍金鑲中嵌紅寶石一顆。
侯伯同二品、起花金帽頂。
上銜紅寶石一大顆中嵌小紅寶石一塊帶用起花金圓闆四塊。
中嵌紅寶石一顆。
三品、起花金帽頂上銜紅寶石一大顆。
中嵌小藍寶石一顆。
帶用起花金圓闆四塊。
四品、起花金帽頂上銜藍寶石一大顆。
中嵌小藍寶石一顆帶用起花金圓闆四塊。
銀鑲邊。
五品、起花金帽頂上銜水晶一大顆。
中嵌小藍寶石一顆。
帶用素金圓闆四塊銀鑲邊六品、起花金帽頂。
上銜水晶一大顆。
帶用圓玳瑁闆四塊。
銀鑲邊。
七品、起花金帽
乙酉。
閏六月。
辛巳朔。
以故明大理寺右寺丞王邦柱為光祿寺少卿 ○登萊巡撫陳錦疏言東省文武鄉紳初以懼亂南逃近皆絡繹回籍。
請分别南竄月日。
系未歸順以前者準給故業仍聽薦用其在歸順後者似應酌議處分得上□日回籍鄉紳俱準赦罪。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條陳漕務八事一衛所旗軍既裁宜另設運官漕卒。
一、明季舊艘殘毀、宜改用投順兵船一江南漕船抵濟、應于濟甯另造剝船、運至津通以便新運一、漕米加耗、應仿明初舊例。
正米一石、止加五升。
餘耗悉除。
一、徵收宜責正印、勿委縣丞。
摧押宜責刑廳勿委通判。
領運既有專官、則運總名色不應複設一、漕道宜駐濟甯、專管剝運。
各糧道至濟督運過剝即押回空其有無足額、仍聽漕道驗報。
一、漕額除蠲饷外、計每□山戊不□入數若幹除裁減冗員冗兵冗役外計每□山戊不□出數若幹較舊額赢餘若幹。
餘數應徑行改折。
随漕征解。
一運糧官軍除加兌外仍支給坐行二糧。
其輕赍餘耗、應照地裡遠近為折數多寡以濟造剝工料章下戶部 ○戶部議覆兩淮巡鹽禦史李發元疏言兩淮鹽引、舊例于南京戶部關領今南直規制未定鹽臣請于臣部急頒鹽引、以疏鹽利。
應先給二十萬引、濟目前急用其邊商納粟原為邊計。
今中外一統、防兵無多。
應令運司召商納銀依額解部。
從之 ○壬午工部議覆巡漕禦史劉明偀疏言舊例額造漕船如江南、浙江、江西、湖廣則于各原衛所成造南京、江北、中都、山東則于清江廠、龍江關成造近年以來兵荒擾亂商稅無出請于臣部發帑。
責委才幹司官督造仍照例請差分司以榷關稅。
庶将來成造之金錢、即可取用于抽分之稅額矣疏入得上□日巡漕禦史确算奏行。
○癸未。
通政使李天經以諸司章奏、太繁請嚴賜申饬。
以明職掌。
得上□日凡撫鎮按臣奏報及賀捷章奏準封進。
謝恩者概。
免起送舉人、止轉咨禮部不必具本在籍鄉紳、開注簡明履曆具奏。
毋得朦混監司等官、一切事情、悉聽撫按代題總鎮臣除事關軍機及兵馬錢糧外。
餘俱歸督撫具題該衙門通行嚴饬有故違者執法駁參。
○直隸曲陽縣大風拔木雨雹交作陸地成河禾黍漂沒。
○甲申靖遠大将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等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并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禦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
聲言欲取南京水陸并進我兵亦分水陸兩路蹑其後追及于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七處。
降者撫之拒者誅之窮追至賊老營大敗賊兵八次賊兵盡力窮竄入九公山。
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摉緝有降卒及被擒賊兵、俱言自成竄走時、攜随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缢死。
因遣素識自成者往認其屍屍朽莫辨。
或存或亡。
俟就彼再行察訪俘自成兩叔僞趙侯僞襄南侯并自成妻妾二口。
獲金印一顆。
又獲僞汝侯劉宗闵并一妻二媳。
自成養子僞義侯姜耐妻僞齊侯顧英妻。
僞總兵左光先并一妻三子。
及術士僞軍師宋矮子又獲太原府故明晉王二妃其自成兩叔及僞汝侯劉宗闵、俱斬于軍自成又有妻妾三口、因我兵追急投揚子江死。
計我兵追蹑自成及分翼出師敗賊。
凡十有三戰。
獲駝三十一。
馬騾六千四百五十。
船三千一百八艘。
又有故明甯南侯左良玉子夢庚、總督袁繼鹹、守道李猶龍巡按黃澍率、總兵十二員、馬步兵十萬、并家口、泊舟于九江之東流縣界揚子江中。
俱投降。
共帶大小船艘四萬。
合計河南屬城十二湖廣屬城三十九、江西屬城六、南京屬城六共六十三城已盡設官撫定矣奏入。
得上□日、逆賊李自成罪惡貫盈神人共怒朕奉行天讨。
定亂救民。
覽王奏報知督兵追剿直至九江破賊衆二十餘萬所獲馬、駝、船艘、各數千計賊寇蕩平臣民抒憤又收降故帥左良玉子左夢庚等兵十萬人船四萬艘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等處盡皆歸順。
朕甚嘉悅郊廟社稷祭告禮儀即擇吉舉行王運籌決勝。
茂着勳庸特遣侍臣前赴軍中慰勞一應有功内外王公将士作速察叙以憑封賞 ○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塗必泓引疾乞歸允之 ○丙戌。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漢儒等言。
頃者南差不用南人特暫時權宜之計。
夫天下一統又何南北之分。
自今以往凡遇巡按差缺酌量隔省地方資才堪任者坐名上請既所以均勞逸。
亦所以暢群情也得上□日、各省巡按禦史、南北人一體差用。
但家鄉鄰近者、雖系隔省亦不得差。
○禮部定頂帶品式。
凡十三等公及和碩額驸、起花金帽頂。
上銜紅寶石一大顆。
中嵌東珠三顆。
帶、用圓玉闆四塊。
四圍金鑲中嵌綠松子石一顆。
一品、起花金帽頂上銜紅寶石一大顆中嵌東珠一顆帶用方玉闆四塊。
四圍金鑲中嵌紅寶石一顆。
侯伯同二品、起花金帽頂。
上銜紅寶石一大顆中嵌小紅寶石一塊帶用起花金圓闆四塊。
中嵌紅寶石一顆。
三品、起花金帽頂上銜紅寶石一大顆。
中嵌小藍寶石一顆。
帶用起花金圓闆四塊。
四品、起花金帽頂上銜藍寶石一大顆。
中嵌小藍寶石一顆帶用起花金圓闆四塊。
銀鑲邊。
五品、起花金帽頂上銜水晶一大顆。
中嵌小藍寶石一顆。
帶用素金圓闆四塊銀鑲邊六品、起花金帽頂。
上銜水晶一大顆。
帶用圓玳瑁闆四塊。
銀鑲邊。
七品、起花金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