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八

關燈
、會議禦史停差事。

    和碩安親王嶽樂等、一議連年輪差禦史。

    貪官未見止息。

    民困未見全蘇。

    盜賊未見消弭。

    地方未見安堵。

    往返迎送糜費徒多。

    除在京各差應留外。

    在外各差、應照原題停止其巡按事務。

    應如十年例、歸并巡撫。

    俟二三年後。

    該衙門題請特差能幹官員巡視各省。

    督撫有貪贓不法者。

    所差官即指實糾參。

    吏部侍郎石申等一議巡方事關重大向因所差非人。

    考核未當。

    故屢經議裁後以職任煩钜。

    非督撫所能代攝。

    故旋裁旋複。

    今因勞民複議停止但恐停差之後。

    督撫無人互糾。

    欽件無人互審。

    又一應訪拏清查等事必待按臣親身巡曆。

    且鹽茶二差。

    專管錢糧督撫兼理多有未便。

    又各省内或有撫無督者。

    更難責成一人似宜仍舊令都察院慎選差遣。

    嚴加考核。

    并不時察訪糾劾。

    以實圖察吏安民。

    得上□日、巡方應停應留。

    必衆議佥同。

    乃可永為定制。

    二議各持所見何者實為有益。

    未見詳确。

    事關重大。

    滿漢不得膠執成見。

    務求歸于至當。

    着公同再加詳議畫一具奏。

      ○禮部奏言、北嶽祀典已經晉撫查明原在渾源州。

    應如科臣所請。

    嗣後停曲陽之祀。

    移祀渾源州。

    從之  ○戊辰。

    中元節。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  ○己巳。

    四川道試監察禦史楊素蘊奏言、開國之始廟谟未定無一成不易之規數年以來。

    凡用人行政。

    紛紛更變。

    月異而□山戊不□不同。

    如一铨法也。

    始而發憑。

    繼而點卯。

    既而保舉。

    又繼而身言書判。

    朝更夕改。

    何益黜陟。

    如一弭盜也。

    或禁馬匹。

    或禁弓矢。

    未幾俱以不便于民而弛之。

    夫始何以議禁。

    繼何以複停。

    地畝者、财賦之所從出也。

    前此興屯矣。

    法是而人則非。

    見今察荒矣。

    民擾而事未集。

    學校者、人材之所由儲也。

    忽而議廣額。

    忽而議裁汰。

    諸如此類。

    難以枚舉。

    今日之所行。

    不能必之于明日。

    此事之所宜。

    不能得之于彼事。

    築室道旁。

    茫無定畫。

    此所以苟且偷安之風益熾。

    而嚣然有不終日之慮也。

    今聖明在上。

    尚不蚤定規畫。

    垂為典章。

    萬一後世有好大喜功之主。

    新進躁妄之臣。

    其改制變法。

    又安可勝道哉。

    伏乞宸衷獨斷。

    敕部院大臣從長确議。

    因時制宜。

    何者為利當興。

    何者為害當除。

    損益因革。

    務合于大中至正。

    斟酌調劑。

    毋取乎救弊補偏。

    與其行之而不效。

    推移于事後。

    何如慎之而後行。

    審處于機先。

    如一舉一動。

    萬世可法。

    則聖子神孫。

    蒙業而安矣。

    下所司知之。

      ○平西王吳三桂、遵上□日查奏上川南道高毓苕、所讦巡撫高民瞻劣迹各款。

    民瞻在重慶。

    值夔門諸逆犯城。

    民瞻棄城逃遁。

    及受僞總兵郝承裔緞疋鞍馬金銀酒器等物俱實。

    僞總兵靳洪玉等買茶銀三萬兩。

    民瞻已經查追。

    未知曾否題報。

    餘款須拘提質審。

    方得确據。

    得上□日、據奏高民瞻棄城逃遁。

    收受郝承裔馬匹等物。

    大幹法紀。

    着革職。

    并本内有名人犯、差員役提解平西王處。

    并追僞總兵靳洪玉等茶本、曾否題報。

    及未察各款。

    俱着嚴察從重議罪具奏  ○升江南督糧道參政範廷元、為河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廣東南韶道副使佟國祯、為陝西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西路兵備道。

    直隸永平道副使趙允翰、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霸州兵備道。

    廣東瓊州道副使韓廷芑、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金衢兵備道。

    陝西甯夏道副使陳子達、為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威茂兵備道。

    廣西左江道副使魏紹芳、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兖西道。

    福建巡海道副使宋可發、為湖廣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驿傳道。

    湖廣湖北提學道佥事狄敬、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潼關道。

    河南驿傳道佥事陳士本、為湖廣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湖北道。

    陝西固原道佥事陳上年、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鴈平道。

    陝西臨鞏道佥事張基遠、為福建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清軍驿傳道。

    陝西西安府知府胡朝賓、為廣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府江兵備道。

    山東兖州府知府田萃祯、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川西道。

    改補貴州貴甯道參政項錫允、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淮徐兵備道。

    降補鄖陽撫治張尚、為江南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淮海兵備道  ○免湖廣、荊門、沔陽、茶陵等州、祁陽、常甯、衡陽、潛江、長沙、甯遠、湘陰、益陽、安仁、新田等縣、衡州、鎮遠、永州等衛、十六年分水旱災傷額賦有差  ○都察院疏參、雲南道試監察禦史鄒允光、匿喪考選下部嚴察議處  ○兵部議覆、工科都給事中姚延啟疏言、叙錄投誠僞官。

    應将所獻土地大小。

    人民多寡及将卒船馬炮械等項實在堪用與否。

    分别核明。

    如有冒濫欺罔。

    将題報之督撫議處。

    從之。

      ○庚午。

    掌宗人府事和碩安親王嶽樂等奏言、貝勒尚善等、豫徹永昌守門兵丁。

    緻軍士入城。

    傷殘百姓。

    尚善、應革任。

    罰銀五千兩。

    鎮國公品級都統巴思漢、應革都統罰銀七百兩。

    都統胡沙、應革都統罰銀二百八十五兩。

    得上□日、尚善從寬留任。

    降為貝子。

    罰俸二年。

    巴思漢、仍留都統任。

    降為鎮國将軍品級。

    罰俸一年。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