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悉屬巧飾、殊為可惡着革職。
吏部羁候。
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議罪具奏。
○庚子。
以靖南王耿繼茂移駐廣西。
賜之敕曰。
廣西僻在南服。
界連滇黔楚粵、以及交趾地方。
苗蠻雜處叛服靡常。
土司猺獞、尤多狡悍。
撫綏彈壓、務在得人茲特命王統領大軍。
移駐廣西。
王其宣威布德安輯兵民。
苗蠻猺獞、加意撫馭。
無使滋害。
有仍前叛服靡常狡悍作逆者。
相機征巢□刀。
務盡根株。
将領有功、核實題叙。
有臨陣退縮、遲誤兵機、不遵号令、應行處分者。
聽王便宜從事若情罪重大、不便徑行處分者。
指名參奏。
地方既定之後。
凡兵機事務、悉聽王調度。
其一應民務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料理。
文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谒見王愛茲重任。
其益殚忠猷禮以律己。
廉以率下。
務輯甯疆圉以寬朝廷南顧之憂。
欽哉。
○以正藍旗一等護衛卓爾賓、二等護衛卓寶、俱為護軍參領。
○刑科給事中姚啟盛劾奏、河南巡撫賈漢複貪婪成性。
穢迹多端。
下所司嚴議 ○升山東兖西道副使黃廷獻、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漕儲道。
江南上江提學道佥事李來泰、為江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蘇松常鎮督糧道。
江南下江提學道佥事張以鱗、為四川布政使司參議、分守上川南道。
廣西思恩府知府高向極、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西甯兵糧道。
廣西柳州府知府蘇霖、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莊浪兵備道 ○以達賴喇嘛班禅胡土克圖、瓦齊爾汗、遣使奉表問安。
命喇木紮木巴喇嘛等、赍敕存問并賜雕鞍玉壺緞疋等物 ○辛醜。
議政王、貝勒、大臣等會議、戶部裁兵籌饷一事。
滇逆未靖滿洲大兵、不應徹還。
但協饷艱難。
應将綠旗兵未招募者、停止招募。
投誠兵願為民者、令其為民。
共以三萬為額。
至于各省軍需、俱取之本省。
獨滇省用各省轉輸。
黎民困苦。
國課匮乏。
今請敕平西王、及該省督撫、于本省設法酌量取用。
其月饷、仍令各省起解。
江南京口、既調駐漢軍官兵、及各省精兵。
則舊駐綠旗兵内、有庸弱者、應行裁去仍如經制額數。
浙江既經增兵。
則舊駐綠旗官兵、亦應酌裁。
各滿洲兵、一依經制額數。
蜀省投誠兵願為民者、酌量安插願為兵者、應散各營将經制内老弱兵丁裁汰補入。
杭州既增閑甲。
則經制内綠旗庸弱兵丁應裁。
西安保定等腹内地方俱有駐防滿兵。
則綠旗兵、應酌議多行裁減。
得上 □日滇省滿洲大兵應否徹回。
綠旗兵、應否以三萬為數。
米糧草料可否于該省民間取用。
必身在地方、熟谙情形乃能籌畫萬全。
平西王谙曉地方情形。
着酌量詳确速議具奏。
餘俱依議。
○以原任憲臣魏裔介參原任大學士劉正宗疏内詞連保定巡撫劉祚遠命祚遠解任聽勘。
○予副都統覺羅雅巴海祭葬如例 ○禮部奏亢旱日久。
請修舉天下名山大川、及古帝王聖賢祀典以昭虔敬。
又請暫開準貢一途。
令士民捐銀赈濟能全活百人以上者、各照出身量與錄用。
從之。
○以禮部左侍郎武英殿學士常鼐、為吏部左侍郎。
通政使司通政使覺羅雅布蘭、為吏部右侍郎。
三等輔國将軍一等侍衛宗室額奇、為兵部右侍郎。
一等侍衛喇哈達、為兵部督捕侍郎伯。
一等侍衛宜禮布、為刑部左侍郎。
禮部左侍郎保和殿學士尼滿、為刑部右侍郎。
一等侍衛霸進泰、為工部侍郎。
一等侍衛達哈塔、為理藩院侍郎。
○以正藍旗漢軍精奇尼哈番佟國久、為副都統 ○壬寅。
議政王貝勒大臣議覆禦史季振宜條奏各事雲南大兵不便議徹江南閩浙已設防兵浙督浙撫閩撫新經甄别留任蒙古貿易市口已有定議長城修築繁費物力難支俱無庸議。
其畿輔盜賊公行應敕該撫按遇所屬失事、即行題參不報者一并重處滇黔新附地方尚有未薙發者台臣疏内雖未言及應請敕平西王及該督撫務令概行薙發從之 ○癸卯。
禮部議覆雲貴總督趙廷臣疏奏滇省貢院未修學臣未到庚子科卿試應于十八年補行從之 ○甲辰。
都察院遵谕條奏、雲南大兵糧饷不足請以一半暫駐一半徹回。
可省軍需數萬。
若慮平西王兵單、則請移靖南王廣西駐防之師于貴州。
遇地方有事、二王可以相助巢□刀撫。
又直隸各省、自差巡方。
以來未能即緻地方甯谧民生安遂每年一遣、誠覺徒勞。
請停止巡方之差俟二三年後選擇重臣差往巡察其禦史額數六十員。
除六道、與京畿道、五城、及光祿十庫需用員數應留外。
其餘應行裁汰得上□日、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具奏 ○乙巳。
先是胡禮布、巴喀阿密達巴克勇等坐雲南磨磐山敗績、逮訊不實。
命議雲南原鞫此案諸王及諸大臣罪。
至是、和碩安親王嶽樂、内大臣伯索尼、内大臣蘇克薩哈、篇古等會議。
多羅信郡王多尼、應罰銀七千兩。
多羅平郡王羅可铎、罰銀六千兩。
多羅貝勒杜蘭罰銀三千兩。
革都統濟席哈拜他喇布勒哈番。
并所加級罰銀百兩。
其雲南軍功、俱不準議叙。
副都統傅喀莽吉圖、克星格、各革拖沙喇哈番。
罰銀百兩。
其雲貴軍功、亦俱不準議叙平西王吳三桂以供答明悉。
免議。
所罰王等銀兩給漢坐雲南戰敗、曾鞭一百之前鋒護軍等。
吏部羁候。
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議罪具奏。
○庚子。
以靖南王耿繼茂移駐廣西。
賜之敕曰。
廣西僻在南服。
界連滇黔楚粵、以及交趾地方。
苗蠻雜處叛服靡常。
土司猺獞、尤多狡悍。
撫綏彈壓、務在得人茲特命王統領大軍。
移駐廣西。
王其宣威布德安輯兵民。
苗蠻猺獞、加意撫馭。
無使滋害。
有仍前叛服靡常狡悍作逆者。
相機征巢□刀。
務盡根株。
将領有功、核實題叙。
有臨陣退縮、遲誤兵機、不遵号令、應行處分者。
聽王便宜從事若情罪重大、不便徑行處分者。
指名參奏。
地方既定之後。
凡兵機事務、悉聽王調度。
其一應民務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料理。
文武各官有事見王、俱照王禮谒見王愛茲重任。
其益殚忠猷禮以律己。
廉以率下。
務輯甯疆圉以寬朝廷南顧之憂。
欽哉。
○以正藍旗一等護衛卓爾賓、二等護衛卓寶、俱為護軍參領。
○刑科給事中姚啟盛劾奏、河南巡撫賈漢複貪婪成性。
穢迹多端。
下所司嚴議 ○升山東兖西道副使黃廷獻、為江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漕儲道。
江南上江提學道佥事李來泰、為江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蘇松常鎮督糧道。
江南下江提學道佥事張以鱗、為四川布政使司參議、分守上川南道。
廣西思恩府知府高向極、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西甯兵糧道。
廣西柳州府知府蘇霖、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莊浪兵備道 ○以達賴喇嘛班禅胡土克圖、瓦齊爾汗、遣使奉表問安。
命喇木紮木巴喇嘛等、赍敕存問并賜雕鞍玉壺緞疋等物 ○辛醜。
議政王、貝勒、大臣等會議、戶部裁兵籌饷一事。
滇逆未靖滿洲大兵、不應徹還。
但協饷艱難。
應将綠旗兵未招募者、停止招募。
投誠兵願為民者、令其為民。
共以三萬為額。
至于各省軍需、俱取之本省。
獨滇省用各省轉輸。
黎民困苦。
國課匮乏。
今請敕平西王、及該省督撫、于本省設法酌量取用。
其月饷、仍令各省起解。
江南京口、既調駐漢軍官兵、及各省精兵。
則舊駐綠旗兵内、有庸弱者、應行裁去仍如經制額數。
浙江既經增兵。
則舊駐綠旗官兵、亦應酌裁。
各滿洲兵、一依經制額數。
蜀省投誠兵願為民者、酌量安插願為兵者、應散各營将經制内老弱兵丁裁汰補入。
杭州既增閑甲。
則經制内綠旗庸弱兵丁應裁。
西安保定等腹内地方俱有駐防滿兵。
則綠旗兵、應酌議多行裁減。
得上 □日滇省滿洲大兵應否徹回。
綠旗兵、應否以三萬為數。
米糧草料可否于該省民間取用。
必身在地方、熟谙情形乃能籌畫萬全。
平西王谙曉地方情形。
着酌量詳确速議具奏。
餘俱依議。
○以原任憲臣魏裔介參原任大學士劉正宗疏内詞連保定巡撫劉祚遠命祚遠解任聽勘。
○予副都統覺羅雅巴海祭葬如例 ○禮部奏亢旱日久。
請修舉天下名山大川、及古帝王聖賢祀典以昭虔敬。
又請暫開準貢一途。
令士民捐銀赈濟能全活百人以上者、各照出身量與錄用。
從之。
○以禮部左侍郎武英殿學士常鼐、為吏部左侍郎。
通政使司通政使覺羅雅布蘭、為吏部右侍郎。
三等輔國将軍一等侍衛宗室額奇、為兵部右侍郎。
一等侍衛喇哈達、為兵部督捕侍郎伯。
一等侍衛宜禮布、為刑部左侍郎。
禮部左侍郎保和殿學士尼滿、為刑部右侍郎。
一等侍衛霸進泰、為工部侍郎。
一等侍衛達哈塔、為理藩院侍郎。
○以正藍旗漢軍精奇尼哈番佟國久、為副都統 ○壬寅。
議政王貝勒大臣議覆禦史季振宜條奏各事雲南大兵不便議徹江南閩浙已設防兵浙督浙撫閩撫新經甄别留任蒙古貿易市口已有定議長城修築繁費物力難支俱無庸議。
其畿輔盜賊公行應敕該撫按遇所屬失事、即行題參不報者一并重處滇黔新附地方尚有未薙發者台臣疏内雖未言及應請敕平西王及該督撫務令概行薙發從之 ○癸卯。
禮部議覆雲貴總督趙廷臣疏奏滇省貢院未修學臣未到庚子科卿試應于十八年補行從之 ○甲辰。
都察院遵谕條奏、雲南大兵糧饷不足請以一半暫駐一半徹回。
可省軍需數萬。
若慮平西王兵單、則請移靖南王廣西駐防之師于貴州。
遇地方有事、二王可以相助巢□刀撫。
又直隸各省、自差巡方。
以來未能即緻地方甯谧民生安遂每年一遣、誠覺徒勞。
請停止巡方之差俟二三年後選擇重臣差往巡察其禦史額數六十員。
除六道、與京畿道、五城、及光祿十庫需用員數應留外。
其餘應行裁汰得上□日、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具奏 ○乙巳。
先是胡禮布、巴喀阿密達巴克勇等坐雲南磨磐山敗績、逮訊不實。
命議雲南原鞫此案諸王及諸大臣罪。
至是、和碩安親王嶽樂、内大臣伯索尼、内大臣蘇克薩哈、篇古等會議。
多羅信郡王多尼、應罰銀七千兩。
多羅平郡王羅可铎、罰銀六千兩。
多羅貝勒杜蘭罰銀三千兩。
革都統濟席哈拜他喇布勒哈番。
并所加級罰銀百兩。
其雲南軍功、俱不準議叙。
副都統傅喀莽吉圖、克星格、各革拖沙喇哈番。
罰銀百兩。
其雲貴軍功、亦俱不準議叙平西王吳三桂以供答明悉。
免議。
所罰王等銀兩給漢坐雲南戰敗、曾鞭一百之前鋒護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