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四

關燈
想多此類。

    源不清則流不潔。

    其何以表率僚屬。

    掌握風憲乎。

    且裔介曾經具疏請禁私托、以防牆璧之官。

    奈何自言而自蹈之。

    若特遣飛騎、向自德立追私書。

    則情弊自見。

    裔介位高技捷。

    号名黨類。

    以此人皆懼之。

    臣愚拙性成。

    不敢委蛇随時。

    是以罔恤後患。

    冒險上陳。

    伏惟皇上乾斷施行。

    得上□日、這所參魏裔介溺職負恩。

    及庇護張自德、為劉澍私書囑托、不敢糾參等情着魏裔介據實回奏若直吐實情、其罪尚輕。

    如隐諱支飾、欺罔之罪愈重矣。

      ○戊戌。

    叙恢辟廣西郡邑功加巡撫右佥都禦史于時躍、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吏部尚書孫廷铨等奏言、铨曹事務關系人才一切事宜、皆臣等滿漢諸臣公同計議而行臣部尚書科爾昆降調侍郎禅代、碩博會、議處。

    臣等既系同官即屬同罪。

    臣等何獨幸免扪心自揣、上負皇恩。

    下乖公論。

    揆之事理、實有未安。

    伏乞并賜一例處分。

    庶國法昭明清議允惬。

    得上□日、孫廷铨等安心供職。

    不必合詞求處。

      ○都察院左都禦史魏裔介、糾拾原任大學士呂宮、沉酣酒色。

    一病六載聞問杳然。

    忘主負恩丁憂回籍太仆寺卿戴明說、凡遇會推。

    沿門投帖。

    浮躁競進。

    又不守孝制。

    私入京師。

    原任蘇松巡撫周國佐、庸劣衰老。

    濫薦屬員。

    差回禦史李及秀、舉劾舛謬。

    輿論不孚。

    得上  □日、呂宮原因病請告回籍。

    無自陳之例。

    不必苛求。

    餘着察議具奏。

      ○己亥。

    禮部議覆廣西巡按李秀疏言、粵西鄉試中額、原定六十名。

    先因地方未辟、止中四十名。

    今全省俱複。

    适奉各省中額減半之上□日。

    應仍照原額、準中三十名。

    報可。

      ○庚子。

    轉翰林院侍講學士張士甄、為侍讀學士。

    升侍讀劉芳躅、為侍講學士。

    轉侍講馮源濟、為侍讀。

    升國子監司業田種玉、檢讨黨以讓、俱為翰林院侍講。

    檢讨陳敱永為國子監司業。

    補服阕檢讨莊朝生、為翰林院檢讨。

      ○辛醜。

    孝端文皇後忌辰。

    遣官祭昭陵。

      ○定遲報夏秋災處分例。

    州縣官逾限半月以内者、罰俸六個月。

    一月以内者、罰俸一年。

    一月以外者降一級。

    兩月以外者、降二級。

    三月以外者、革職。

    撫按道府官、以州縣報到之日為始。

    若有逾限、照例一體處分。

      ○升雲南管按察使事副使李本晟、為本省布政使司參政、管左布政使事。

    升補原任直隸口北道參政崔之瑛、為雲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宗人府等衙門遵上□日議奏、兵部左侍郎額黑裡、督捕左侍郎吳達禮、應革任并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仍罰俸一年。

    吏部左侍郎禅代、右侍郎覺羅碩博會、應各降三級。

    罰俸一年。

    仍留任。

    得上□日、額黑裡、吳達禮着各革去一拜他喇布勒哈番。

    降二級調用。

    禅代、碩博會、各降一級調用。

      ○壬寅。

    都察院左都禦史魏裔介遵上□日回奏、臣以菲才、蒙皇上不次擢用。

    處非其位。

    溺職已久。

    今科臣孫光祀指參。

    蒙皇上不即嚴譴令臣回奏敢不據實直陳臣雖少有疏章備經禦覽。

    俱屬瑣細。

    無當大務臣之庸也。

    雖曆有糾參。

    止據疏章、未能摘發隐弊。

    聞見不廣。

    有忝言職。

    臣之劣也。

    臣每遇會議亦未嘗不直陳所見。

    但公事須衆論佥同。

    非臣所得獨專何敢詭随。

    臣雖至愚不肖。

    亦知畏法。

    自惜身家。

    凡饋送夤緣者臣每告誡巡城官嚴行緝拏。

    況挾索巡方人豈不知此何等事而可以誣臣耶。

    臣之參劾在衙門内。

    查看揭帖确求實據所參蘇弘祖李之粹二臣。

    亦于近事中得之未嘗稽遲。

    豈有明知不職之撫按、而臣不以入告耶。

    臣亦自盡其管窺之見耳。

    無所裨益則學識淺陋之故也。

    其責臣不參張自德、臣一人聞見有限。

    甄别慮有漏網故上拾遺之疏。

    今又有參疏在禦前。

    臣于自德、有何庇護。

    自德在京之日、頗能矯飾虛名。

    緻冒廷推。

    臣亦不料其不肖到此。

    昨□山戊不□十二月内、新補洮岷道劉澍、曾來見臣雲數年守制居山野中。

    不知世事。

    乞寄一字與張巡撫。

    臣辭以不敢作字。

    澍曰、久病之身原無他望但邊方未谙亦須上司提誨臣與自德書内。

    但言新任之官、當教誨之勉作循吏。

    此外别無他情。

    乃臣一時愚昧、染于舊習。

    悔恨無及臣。

    亦曾向人言之若别有情弊、豈不自為隐諱。

    此系實情。

    不敢一字巧飾。

    以蹈欺罔之罪。

    總之臣雖有報主之心。

    而實非大受之才。

    蹉跎□山戊不□月。

    振刷無能。

    溺職負恩。

    罪戾何辭。

    至于譴責之重輕、總屬天恩之高厚矣。

    得上□日、魏裔介既吐實情。

    姑從寬免究。

    劉澍營求私書。

    張自德受書不舉。

    俱着革職。

    差員役提解來京、究拟具奏。

      ○癸卯。

    升太常寺卿嚴正矩、為戶部右侍郎。

    通政使司左通政馬葉曾、為工部右侍郎。

    大理寺少卿王登聯、為本寺卿鴻胪寺卿楊時薦、為宗人府府丞。

      ○以浙江左布政使白秉貞、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撫治鄖陽等處、提督軍務。

      ○甲辰。

    旌表江西節婦、豐城縣生員範永祺妻李氏。

    廬陵縣生員邱山妻劉氏。

    烈婦、萬年縣生員曹丹赤妻葉氏。

    各給銀建坊如例。

      ○降廣西總兵官馬雄二級。

    照舊管事。

    以廣東巡按張問政、劾其庇商抗課。

    壓欠鹽饷故也。

      ○乙巳。

    谕兵部。

    朕屢試會試中式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