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章。
金壇王鼎澄。
節婦、太倉張氏。
長洲陳氏。
吳縣錢氏。
吳江陳氏。
邵氏。
常熟戴氏。
居氏。
周氏。
嘉定宗氏。
曹氏。
上海陶氏。
武進毛氏。
江陰趙氏。
程氏。
丹徒李氏。
丹陽夏氏。
貞女、吳江周氏女。
嘉定王氏女。
烈女、崇明劉氏女。
青浦陽氏女。
俱請照例旌表。
下所司議。
○禮部議覆、内官監郎中通吉疏言。
凡官員有以他事赴盛京者。
三品以上。
于皇陵城門外行禮。
不得入門。
遇祭祀日。
二品以上大臣、許入門。
同守陵各官侍班。
從之。
○丁亥。
授考選河南真陽縣知縣顧豹文、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行人司行人仵邵昕、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
中書科中書舍人傅世舟、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
直隸棗強縣知縣張鳳起、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
河間府推官傅扆、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
廣平縣知縣顧如華、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
廣西平樂府推官張注慶、陝西鹹甯縣知縣梁熙、俱為陝西道試監察禦史。
行人司行人李文熙、為四川道試監察禦史。
中書科中書舍人李鼎玉、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
直隸廣平府推官高玶、為貴州道試監察禦史。
○先是刑部諸臣遵上□日回奏。
審江南鄉試作弊一案、耽延情由。
下吏部議。
至是、吏部議尚書圖海、白允謙、侍郎吳喇禅、杜立德、郎中安珠護、胡悉甯、員外郎馬海、主事周明新等、谳獄疎忽。
分别革職、革前程、并所加之級、仍罰俸。
疏入。
得上□日、圖海等、本當依議。
姑從寬免革職。
着革去少保、太子太保、并所加級。
其無加級者、着降一級留任。
○福建巡按成性疏報節婦、莆田縣儒士林士前妻黃氏。
嫁甫二十餘日、夫故。
苦節四十五年。
長汀縣民周機妻賴氏。
夫故。
年甫十八、号恸絕粒。
勸之乃食。
奉舅姑至孝、宗族稱之烈女、閩縣蒲氏女。
許字吳肇衮、嫁有期而夫卒聞訃恸絕沐浴更妝。
自刎喉斷。
猶挺立不仆。
福清縣吳氏女。
許字施延哲未嫁。
夫卒、聞訃悲号。
引刀欲自裁。
母奪止之。
诘旦、吉服、拜祖宗。
别父母兄弟。
入施門。
拜天地祖廟。
易麻衣、詣夫墓。
伏地哭既絕複蘇。
夜、伺防者稍懈。
自缢、繩斷不死。
投金箔于酒飲之、不死。
又茹諸毒草、複不死。
奄奄十三晝夜。
勺水不入口。
竟餓死。
永福縣魏氏女。
許字黃金理、未嫁夫卒聞訃、奔喪成服。
自經死。
孝子、泉州府生員李登卿。
早孤、事母至孝。
注孝經。
纂家禮。
士論稱之。
俱請照例旌表。
下所司議。
○戊子。
調工部左侍郎林起龍、為戶部左侍郎、總督倉場。
○命固山額真明安達理、為安南将軍。
同固山額真俄羅塞臣、賽音達理等、統官兵駐防貴州賜之敕曰。
茲命爾明安達理、為安南将軍。
同固山額真俄羅塞臣、賽音達理、護軍統領席伯臣、車爾布、梅勒章京覺羅巴爾布、科嶽爾圖等、統領大軍。
前赴貴州。
與經略洪承疇共議要地駐劄。
其軍機事務、會同經略相宜而行。
若有寇警、須協心戮力。
多設方略。
相機巢□刀除。
凡事與固山額真護軍統領梅勒章京等、會議而行。
毋謂自知、不聽衆言。
毋恃兵強、輕視逆寇。
仍嚴偵探。
勿緻疎虞。
抗拒不順者、戮之。
有先被賊脅從、聞大兵一至、即時迎降者、俱免誅戮。
有能擒殺賊渠投誠者、仍分别升賞。
惟以安民為務。
須嚴禁兵将、申明紀律。
凡歸順人民、毋得擾害。
務體朕定亂安民至意。
行間将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
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
至于骁騎校、護軍校以下除死罪外。
其餘大小罪過、俱與衆将商酌、徑行處分。
爾受茲重任。
益勤厥事。
欽哉。
○己醜。
敕谕安遠靖寇大将軍信郡王多尼、平西大将軍平西王吳三桂、征南将軍固山額真趙布泰等曰。
朕以南服未定。
特命王等率大軍進讨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處地方。
所有土司等官及所統軍民人等。
皆朕遠徼臣庶。
自寇亂以來。
久罹湯火。
殊可憫念。
今大兵所至、有歸順者。
俱加意安撫令其得所秋毫無有所犯。
仍嚴饬兵丁勿令掠奪其中有能效力建功者。
不靳高爵厚祿。
以示鼓勸。
王等即刊刻榜文遍行傳谕使土司等衆、知朕轸恤遐陬臣民至意。
○升署副将管浙閩督标中軍副将事麻印楊、為署都督佥事。
浙江甯波副将署副将管湖廣黃州副将事張大治、為江西南贛右協副将。
○辛卯。
□山戊不□暮享太廟。
遣公額爾克戴青行禮。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遣官祭五祀之神。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經略大學士洪承疇奏報水西宣慰使司宣慰使安坤、差漢把赴軍前投誠。
請加叙錄。
章下所司。
○是□山戊不□、人丁戶口一千八百六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田地山蕩、四百九十八萬八千六百四十頃七十四畝。
畦地、二萬二千六百四十三個。
徵銀二千四百五十八萬四千五百二十六兩四錢。
米、麥、豆六百一萬八千一百三十二石八鬥有奇。
草二百二十四萬二千六百一十九束。
中茶八萬六千三百六十篦。
行鹽、四百七十七萬七千六十九引。
徵課銀、二百五十一萬六千九百八十三兩七錢。
鑄厘錢、一萬四千一十七萬三千九百九十有奇。
舊鑄銅錢、二十萬一千二百一十有奇。
鈔一十二萬八千一百七十二貫四百七十有奇。
金壇王鼎澄。
節婦、太倉張氏。
長洲陳氏。
吳縣錢氏。
吳江陳氏。
邵氏。
常熟戴氏。
居氏。
周氏。
嘉定宗氏。
曹氏。
上海陶氏。
武進毛氏。
江陰趙氏。
程氏。
丹徒李氏。
丹陽夏氏。
貞女、吳江周氏女。
嘉定王氏女。
烈女、崇明劉氏女。
青浦陽氏女。
俱請照例旌表。
下所司議。
○禮部議覆、内官監郎中通吉疏言。
凡官員有以他事赴盛京者。
三品以上。
于皇陵城門外行禮。
不得入門。
遇祭祀日。
二品以上大臣、許入門。
同守陵各官侍班。
從之。
○丁亥。
授考選河南真陽縣知縣顧豹文、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行人司行人仵邵昕、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
中書科中書舍人傅世舟、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
直隸棗強縣知縣張鳳起、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
河間府推官傅扆、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
廣平縣知縣顧如華、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
廣西平樂府推官張注慶、陝西鹹甯縣知縣梁熙、俱為陝西道試監察禦史。
行人司行人李文熙、為四川道試監察禦史。
中書科中書舍人李鼎玉、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
直隸廣平府推官高玶、為貴州道試監察禦史。
○先是刑部諸臣遵上□日回奏。
審江南鄉試作弊一案、耽延情由。
下吏部議。
至是、吏部議尚書圖海、白允謙、侍郎吳喇禅、杜立德、郎中安珠護、胡悉甯、員外郎馬海、主事周明新等、谳獄疎忽。
分别革職、革前程、并所加之級、仍罰俸。
疏入。
得上□日、圖海等、本當依議。
姑從寬免革職。
着革去少保、太子太保、并所加級。
其無加級者、着降一級留任。
○福建巡按成性疏報節婦、莆田縣儒士林士前妻黃氏。
嫁甫二十餘日、夫故。
苦節四十五年。
長汀縣民周機妻賴氏。
夫故。
年甫十八、号恸絕粒。
勸之乃食。
奉舅姑至孝、宗族稱之烈女、閩縣蒲氏女。
許字吳肇衮、嫁有期而夫卒聞訃恸絕沐浴更妝。
自刎喉斷。
猶挺立不仆。
福清縣吳氏女。
許字施延哲未嫁。
夫卒、聞訃悲号。
引刀欲自裁。
母奪止之。
诘旦、吉服、拜祖宗。
别父母兄弟。
入施門。
拜天地祖廟。
易麻衣、詣夫墓。
伏地哭既絕複蘇。
夜、伺防者稍懈。
自缢、繩斷不死。
投金箔于酒飲之、不死。
又茹諸毒草、複不死。
奄奄十三晝夜。
勺水不入口。
竟餓死。
永福縣魏氏女。
許字黃金理、未嫁夫卒聞訃、奔喪成服。
自經死。
孝子、泉州府生員李登卿。
早孤、事母至孝。
注孝經。
纂家禮。
士論稱之。
俱請照例旌表。
下所司議。
○戊子。
調工部左侍郎林起龍、為戶部左侍郎、總督倉場。
○命固山額真明安達理、為安南将軍。
同固山額真俄羅塞臣、賽音達理等、統官兵駐防貴州賜之敕曰。
茲命爾明安達理、為安南将軍。
同固山額真俄羅塞臣、賽音達理、護軍統領席伯臣、車爾布、梅勒章京覺羅巴爾布、科嶽爾圖等、統領大軍。
前赴貴州。
與經略洪承疇共議要地駐劄。
其軍機事務、會同經略相宜而行。
若有寇警、須協心戮力。
多設方略。
相機巢□刀除。
凡事與固山額真護軍統領梅勒章京等、會議而行。
毋謂自知、不聽衆言。
毋恃兵強、輕視逆寇。
仍嚴偵探。
勿緻疎虞。
抗拒不順者、戮之。
有先被賊脅從、聞大兵一至、即時迎降者、俱免誅戮。
有能擒殺賊渠投誠者、仍分别升賞。
惟以安民為務。
須嚴禁兵将、申明紀律。
凡歸順人民、毋得擾害。
務體朕定亂安民至意。
行間将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
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
至于骁騎校、護軍校以下除死罪外。
其餘大小罪過、俱與衆将商酌、徑行處分。
爾受茲重任。
益勤厥事。
欽哉。
○己醜。
敕谕安遠靖寇大将軍信郡王多尼、平西大将軍平西王吳三桂、征南将軍固山額真趙布泰等曰。
朕以南服未定。
特命王等率大軍進讨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處地方。
所有土司等官及所統軍民人等。
皆朕遠徼臣庶。
自寇亂以來。
久罹湯火。
殊可憫念。
今大兵所至、有歸順者。
俱加意安撫令其得所秋毫無有所犯。
仍嚴饬兵丁勿令掠奪其中有能效力建功者。
不靳高爵厚祿。
以示鼓勸。
王等即刊刻榜文遍行傳谕使土司等衆、知朕轸恤遐陬臣民至意。
○升署副将管浙閩督标中軍副将事麻印楊、為署都督佥事。
浙江甯波副将署副将管湖廣黃州副将事張大治、為江西南贛右協副将。
○辛卯。
□山戊不□暮享太廟。
遣公額爾克戴青行禮。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遣官祭五祀之神。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經略大學士洪承疇奏報水西宣慰使司宣慰使安坤、差漢把赴軍前投誠。
請加叙錄。
章下所司。
○是□山戊不□、人丁戶口一千八百六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田地山蕩、四百九十八萬八千六百四十頃七十四畝。
畦地、二萬二千六百四十三個。
徵銀二千四百五十八萬四千五百二十六兩四錢。
米、麥、豆六百一萬八千一百三十二石八鬥有奇。
草二百二十四萬二千六百一十九束。
中茶八萬六千三百六十篦。
行鹽、四百七十七萬七千六十九引。
徵課銀、二百五十一萬六千九百八十三兩七錢。
鑄厘錢、一萬四千一十七萬三千九百九十有奇。
舊鑄銅錢、二十萬一千二百一十有奇。
鈔一十二萬八千一百七十二貫四百七十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