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南贛總兵标兵五千名。
旗鼓守備一員。
中營中軍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九江總兵、标兵五千名。
旗鼓守備一員。
中營、中軍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袁州副将、标兵二千名。
左營、中軍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廣信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建昌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饒州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吉安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南湖觜、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甯州銅鼓石、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鄱陽湖、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樟樹鎮、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廣昌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鉛山守備一員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萬安、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長沙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羊角水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把總一員。
撫州。
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把總一員。
南康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武甯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瑞州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永新、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龍泉、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永鎮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橫岡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永豐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瑞南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巡南瑞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守南瑞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守饒南九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巡饒南九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巡嶺北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守嶺北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廣撫建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守湖東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巡湖西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守湖西道。
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督糧道、中軍守備一員。
○辛巳。
遣江南道監察禦史楊四重、巡視漕儲。
○邳州土寇楊秉孝、王君實等嘯聚黨羽。
僭号設官。
謀攻邳城。
掠民肆害。
總督王文奎、淮徐道參議張兆罴調兵擒斬之。
以捷聞。
○戶部奏言江南提督織造太監車天祥呈稱、自崇祯二年、在江南織造曆十有五載順治二年又蒙豫王委令照舊織造。
今老病不能料理乞代題辭任查織造袍服必資熟練之人。
天祥久司織務仍令照舊管理可也命車天祥着以原官管理江甯織造鑄給印信 ○壬午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甲申。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乙酉。
上禦武英殿。
賜公主、及額驸巴雅思護朗宴。
○揚威大将軍和碩德豫親王多铎等奏報、我師自土勒河西行。
于七月十三日、至查濟布喇克地方。
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兩子、率兵二萬。
橫列查濟布喇克上遊。
我師嚴陣而前。
敵來迎戰。
我師遂擊敗之。
追逐三十餘裡。
斬殺甚衆。
獲駱駝二百七十餘隻。
馬千一百餘匹。
次日、喀爾喀部落碩雷汗之四子、本霸巴圖魯台吉等、率兵三萬。
遮查濟布喇克道口而來。
我師列陣奮擊敗之。
追逐二十餘裡。
複斬殺甚衆。
獲駱駝二百餘隻。
馬七百六十餘匹。
及問俘卒、言碩雷家口部衆。
悉走塞冷格地方。
衆議将欲前進、因馬疲乏。
于七月十六日、班師還矣。
捷聞。
下所司察叙。
○丙戌。
革青州道副使韓昭宣職、逮問。
以其縱脫故明甯陽王朱翊金□敕等故也。
○吏部疏言、逆寇賀珍犯漢中。
漢羌道胡全才、知府楊可經、同知董應徵通判李芳澂、推官原體蒙、同心戮力。
守城着績。
宜加擢叙請将全才以巡撫升用。
可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南贛總兵标兵五千名。
旗鼓守備一員。
中營中軍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九江總兵、标兵五千名。
旗鼓守備一員。
中營、中軍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袁州副将、标兵二千名。
左營、中軍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廣信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建昌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饒州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吉安府參将、标兵六百名。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南湖觜、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甯州銅鼓石、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鄱陽湖、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樟樹鎮、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廣昌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鉛山守備一員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萬安、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長沙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羊角水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把總一員。
撫州。
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把總一員。
南康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武甯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瑞州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永新、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龍泉、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永鎮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橫岡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永豐營、守備一員。
兵三百名。
把總一員。
瑞南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巡南瑞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守南瑞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守饒南九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巡饒南九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巡嶺北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守嶺北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廣撫建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分守湖東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巡湖西道、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分守湖西道。
中軍守備一員。
兵二百名。
督糧道、中軍守備一員。
○辛巳。
遣江南道監察禦史楊四重、巡視漕儲。
○邳州土寇楊秉孝、王君實等嘯聚黨羽。
僭号設官。
謀攻邳城。
掠民肆害。
總督王文奎、淮徐道參議張兆罴調兵擒斬之。
以捷聞。
○戶部奏言江南提督織造太監車天祥呈稱、自崇祯二年、在江南織造曆十有五載順治二年又蒙豫王委令照舊織造。
今老病不能料理乞代題辭任查織造袍服必資熟練之人。
天祥久司織務仍令照舊管理可也命車天祥着以原官管理江甯織造鑄給印信 ○壬午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甲申。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乙酉。
上禦武英殿。
賜公主、及額驸巴雅思護朗宴。
○揚威大将軍和碩德豫親王多铎等奏報、我師自土勒河西行。
于七月十三日、至查濟布喇克地方。
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兩子、率兵二萬。
橫列查濟布喇克上遊。
我師嚴陣而前。
敵來迎戰。
我師遂擊敗之。
追逐三十餘裡。
斬殺甚衆。
獲駱駝二百七十餘隻。
馬千一百餘匹。
次日、喀爾喀部落碩雷汗之四子、本霸巴圖魯台吉等、率兵三萬。
遮查濟布喇克道口而來。
我師列陣奮擊敗之。
追逐二十餘裡。
複斬殺甚衆。
獲駱駝二百餘隻。
馬七百六十餘匹。
及問俘卒、言碩雷家口部衆。
悉走塞冷格地方。
衆議将欲前進、因馬疲乏。
于七月十六日、班師還矣。
捷聞。
下所司察叙。
○丙戌。
革青州道副使韓昭宣職、逮問。
以其縱脫故明甯陽王朱翊金□敕等故也。
○吏部疏言、逆寇賀珍犯漢中。
漢羌道胡全才、知府楊可經、同知董應徵通判李芳澂、推官原體蒙、同心戮力。
守城着績。
宜加擢叙請将全才以巡撫升用。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