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順治二年。

    乙酉。

    二月。

    甲寅朔。

    守備霍然、讦告宣府巡撫李鑒受賄事。

    下法司勘問。

    拟鑒棄市。

    議上得上□日、李鑒曾着大功。

    免死。

    追贓。

    罰俸六個月  ○乙卯。

    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等奏報、大軍于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追流賊李自成兵至陝州。

    先遣前鋒參領索渾、拜尹代等、率二十騎前往捉生。

    有賊将張有曾、屯兵靈寶縣城外。

    索渾等乘夜襲擊、敗之。

    二十二日、師距潼關十裡立營。

    候紅衣炮軍。

    時賊渠李自成在西安、聞信、率援兵至。

    二十九日、賊将僞汝侯據山為陣、以拒我師。

    前鋒铳領努山、鄂碩等、率兵趨拔賊營。

    賊兵迎戰。

    護軍統領圖賴。

    率騎兵百餘人直前掩殺。

    斬獲過半。

    二年正月初四日、賊将劉方亮、領兵千餘來窺我營。

    護軍統領圖賴、阿濟格尼堪、阿爾津顧納代、伊爾都齊敦、拜杜爾德等率正黃、正紅、鑲白、鑲紅、鑲藍五旗各牛錄護軍一名迎擊。

    大敗之多羅貝勒尼堪、拜尹圖等、增兵奮擊。

    複大敗之。

    俘斬甚多自成聞敗親率馬步兵拒戰。

    随調鑲黃、正藍、正白三旗兵協力并進盡殲其步兵。

    賊之騎兵各奔竄初五初六夜賊又率衆連犯我營。

    俱為我軍擊敗。

    初九日、紅衣炮軍至。

    十一日。

    遂進逼潼關口。

    賊衆鑿重壕立堅壁。

    截我進師之路于是舉紅衣炮攻之賊衆震恐。

    我軍相繼沖入。

    誅斬無算。

    其先入者、穆成格、俄羅塞臣也。

    既而賊又以。

    騎兵三百、橫沖我師。

    為貝勒尼堪、懷順王耿仲明、貝子尚善所敗。

    賊又分兵蹑我師後。

    蒙古固山額真恩格圖、率殿後軍又敗之。

    自成遁走西安。

    十二日、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等領兵渡潼關濠口。

    賊衆望風奔潰。

    守潼關僞吳山伯馬世堯、率所部七千餘衆迎降。

    計獲馬千餘匹。

    辎重甲仗無算。

    十三日、大軍入潼關。

    察獲馬世堯遣往自成處奸細。

    遂擒斬世堯。

    十六日、大軍自潼關起行。

    十八日、師至西安。

    自成自料不能當。

    已于十三日焚其宮室。

    挈其子女。

    出藍田口。

    竄奔商州。

    遂遣護軍統領阿爾津等追之。

    不及。

    及還。

      ○增設宣府、代州、饷司各一員。

      ○直隸巡撫王文奎疏言、畿南各衛所地畝錢糧宜令州縣就便徵收。

    屯丁兼聽管攝。

    凡屬軍宅屯莊、不拘鄉村城市、概入保甲。

    一人為盜、九家連坐。

    至于邊戍既裁。

    軍裝雜派、應請禁革。

    下戶兵二部酌議  ○丙辰。

    以翰林院修撰陳名夏慕義遠來。

    擢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并賜貂裘、鞍馬  ○轉戶部右侍郎王公弼、為本部左侍郎。

    升吏部郎中熊文舉、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以故明兵部右侍郎任浚、為戶部右侍郎。

    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房可壯、為大理寺卿。

    尚寶司少卿高有聞、為大理寺左寺丞。

    禦史李植、為湖南道試監察禦史。

    魏琯、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

    大同巡撫王點、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湖廣參政道李嵩、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督糧道。

    山西參議道胡福弘、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濟南道。

      ○原任淮揚參議道楊槚、引年乞休。

    部臣以聞。

    得上□日、楊槚着以原官緻仕。

    仍賜貂救一襲、以優高年  ○丁巳。

    令戶部傳谕管莊撥什庫等使曉谕各處莊頭。

    凡民間什物、不許攘掠。

    若采買刍糧、定于民間開市之日。

    着一人率領同往。

    餘日毋得私行。

    其貿易價值、毋緻短少。

    務須兩得其平。

    傥有違令恣行者。

    即行處死。

    至各莊田土、尤須勤力耕種。

    毋緻失時荒蕪。

      ○遣官祭先師孔子  ○九卿科道議覆給事中朱徽疏言、詹事府、太仆寺、尚寶司衙門宜複。

    冗員宜裁。

    應設詹事府正詹事一員。

    少詹事二員。

    左右春坊庶子谕德中允各一員。

    太仆寺正卿一員。

    少卿二員。

    寺丞一員。

    尚寶司正卿一員。

    司丞一員。

    從之。

      ○吏部奏言、故明兵部尚書仇維祯、年已衰邁。

    不堪煩劇。

    得上□日、仇維祯着以原官緻仕。

    仍賜貂裘一襲、以示優異  ○禮部奏言、凡遇清明等節。

    應令駐防盛京總管官、分率城守章京往祭福陵昭陵。

    其東京興京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四祖廟、令守廟總管官獻酒果。

    從之。

      ○戊午。

    祭大社大稷。

    遣戶部尚書莫俄爾岱行禮  ○戶科給事中郝傑奏言、停刑減獄、宜複古秋後處決之制。

    至于廢斥諸臣、罪有可原。

    才堪錄用者。

    并祈量予自新下所司議  ○己未。

    以西安大捷。

    流寇李自成敗遁。

    三秦平定。

    上禦武英殿。

    諸王、貝勒、文武大小群臣、行朝賀禮  ○令戶部傳谕各州縣有司。

    凡民間房産、有為滿洲圈占。

    兌換他處者。

    俱視其田産美惡、速行補給。

    務令均平。

    傥有瞻顧徇庇。

    不從公速撥。

    耽延時日。

    爾部察出、從重處分。

      ○升宣府巡撫李鑒為後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宣大等處軍務。

      ○擢原任山西潞安府通判馮聖兆、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宣府  ○贈殉難招撫侍郎王鳌永、為戶部尚書  ○刑部左侍郎黨崇雅等奏言、流寇播虐。

    三秦被禍最烈。

    今雖巢□刀滅殆盡。

    但恐寇黨株連。

    小民未獲甯止。

    請速頒恩赦、以固人心。

    至督撫為綱紀之宗。

    司道乃旬宣之寄。

    而府州縣各官撫字雕殘。

    所系尤重。

    務期簡用得人。

    庶可廣皇仁而布實政。

    得上□日、三秦既定。

    恩赦宜先。

    其設官撫輯、一應善後事宜。

    俱着該部作速覆行。

      ○刑科都給事中李士焜奏言古帝王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