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門類若重複者非不知裁之為便。
蓋于設官分職之中、寓防微杜漸之意也夫開創之初、君臣同心。
何所不宜至為子孫萬世慮不得不委曲詳盡計其利而更計其害也得上□日裁省京堂意為冗員無事非因惜俸。
朱徽此奏似屬可行。
着将各卿寺衙門因革事宜直摅所見。
簡明再奏。
其詹事、太仆、尚寶等官已經暫裁。
應否仍設着吏部會同九卿科道詳議妥确具奏。
○遣福建道監察禦史李之奇巡按山東 ○山東臨清總兵官魯宗孔、自請綜核全省兵數下上□日切責之 ○丁酉命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為總統固山額真準塔為左翼梅勒章京譚布為右翼。
率将士往山東代和碩肅親王豪格 ○革守宮門護軍參領佟秦職以除夕縱固山額真宗室拜尹圖妻引女使入禁門故也 ○禮部奏言凡遇上元節應自十四日始、至十六日止、百官俱朝服三日各衙門封印不理事。
如遇緊急事務仍行辦理。
從之 ○山東巡撫方大猷疏薦故明庶吉士張端、兵部主事李森先等章下吏部 ○山東膠州總兵官柯永盛、巢□刀靈山衛土石山賊。
平之。
○戊戌。
夜。
月食。
○庚子。
以固倫公主、下嫁内大臣俄齊爾桑子喇瑪思、禮成。
上禦武英殿。
賜諸王群臣宴 ○河南孟縣渡口村至海子村河清二日。
○辛醜。
大學士謝升病笃上疏乞休并請繳還賜物命内院大學士率太醫院堂上官診視許暫假調理賜物不準繳進 ○壬寅。
以災荒免上林苑監額稅三之一 ○癸卯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謝升卒 ○調山東兖東道章于天為兖西道兖西道周文葉為兖東道 ○保定巡撫王文奎疏言畿内兵火之後民力困竭每□山戊不□解京芝綿絲觔等物俱購之别省既難猝得且物貴民貧。
運解不易請改為折色、以蘇民命。
下戶部議 ○甲辰。
賜紮魯特部落額參德、毛奇塔達蟒緞玉杯等物 ○贈故大學士謝升為太傅。
谥清義蔭一子為中書舍人予祭九壇又加祭七壇仍給全葬銀兩 ○衍聖公孔允植朝賀萬壽節進馬二匹卻之 ○鑄給衍聖公印 ○乙巳。
吏部侍郎沈惟炳擅将故明福王所用葉廷秀、左懋泰、懸名授官。
部議論死命革職為民。
○和碩肅親王豪格奏報、僞睢州總兵官許定國、于元年十二月以書遺臣言欲攜其子來歸。
請我師渡河援之臣覆書言爾果欲降、可速遣爾子來。
定國遂以二年正月遣其二子至。
仍乞我師渡河、衛春眷屬。
臣因未奉上命。
不敢渡河。
十五日、定國又遣人來、言高傑偵知彼遣子投誠遂發兵五千圍州城。
不能自脫。
亟望我師馳救。
臣未經奉上□日。
不敢擅往。
謹此奏聞 ○豪格又報尚書車爾格管翼将領葉克書、帥将士攻破滿家洞土寇十餘處複分兵以土石堙塞二百五十一洞。
滅之所俘獲婦女牛馬分給行間士卒 ○刑部審奏原任霸州道劉芳久、隐匿逃人不實請還原職從之 ○陝西道監察禦史趙開心奏言臣、聞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蓋明則無冤情。
不留則無滞獄當國家開創之始、宜體上天好生之意。
臣見獄中桎梏之下、冤苦甚多。
其從刑部發監者、四五日或可審結。
惟别衙門發送者、一入獄中。
置之不問。
未經審訊、申訴無由。
有去故鄉百裡千裡者、身已系獄。
家罔聞知。
啼饑号寒。
艱苦萬狀。
罪未顯着。
命先颠隕。
乞敕下刑部、差司官五日一查。
分别何衙門所發。
速行審結。
則無辜者得生。
即應罪者亦不緻淹滞矣。
更有請者。
府州縣衛、亦有監倉逮系之人。
冤郁不少。
訊官敲撲。
獄吏誅求。
有罪不至死、而鞭撻之餘、皮肉焦爛。
禁锢之久、家産蕩然。
殊可憫恻。
并請敕直省撫按、通饬有司。
除死罪重情、宜加詳審、量予寬限外。
其餘十日即與結案。
應系者系。
應釋者釋。
應保者保。
速行發落。
郁氣舒而和氣洽。
将見刑措可幾。
太平立緻矣。
疏入。
得上□日、各衙門發送人犯。
着分别。
察審、即與發落。
在外問刑各官、有滞獄害民者。
該撫按參奏重處。
○真定巡按衛周允疏報、真定、大名、順德、廣平四府、山寨賊寇悉平。
○丙午。
命房山縣知縣祭金太祖世宗陵。
于常用祭口外。
加太牢一。
○丁未。
免山西本年田租之半。
以地方初複故也 ○國子監祭酒李若琳奏請更孔子神牌、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報可 ○戊申。
遣參将徐應舉、招撫故明總兵高傑。
○己酉。
故明衡王朱由棷疏請入觐。
命候上□日來朝 ○庚戌。
戶部議覆山東巡撫方大猷疏請開長清等處礦每月彙報充饷從之 ○谕戶部曰凡包衣大等、新收投充漢人。
于本分産業外妄行搜取。
又較原給園地冊内所載人丁有浮冒者。
包衣大處死不赦。
○
蓋于設官分職之中、寓防微杜漸之意也夫開創之初、君臣同心。
何所不宜至為子孫萬世慮不得不委曲詳盡計其利而更計其害也得上□日裁省京堂意為冗員無事非因惜俸。
朱徽此奏似屬可行。
着将各卿寺衙門因革事宜直摅所見。
簡明再奏。
其詹事、太仆、尚寶等官已經暫裁。
應否仍設着吏部會同九卿科道詳議妥确具奏。
○遣福建道監察禦史李之奇巡按山東 ○山東臨清總兵官魯宗孔、自請綜核全省兵數下上□日切責之 ○丁酉命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為總統固山額真準塔為左翼梅勒章京譚布為右翼。
率将士往山東代和碩肅親王豪格 ○革守宮門護軍參領佟秦職以除夕縱固山額真宗室拜尹圖妻引女使入禁門故也 ○禮部奏言凡遇上元節應自十四日始、至十六日止、百官俱朝服三日各衙門封印不理事。
如遇緊急事務仍行辦理。
從之 ○山東巡撫方大猷疏薦故明庶吉士張端、兵部主事李森先等章下吏部 ○山東膠州總兵官柯永盛、巢□刀靈山衛土石山賊。
平之。
○戊戌。
夜。
月食。
○庚子。
以固倫公主、下嫁内大臣俄齊爾桑子喇瑪思、禮成。
上禦武英殿。
賜諸王群臣宴 ○河南孟縣渡口村至海子村河清二日。
○辛醜。
大學士謝升病笃上疏乞休并請繳還賜物命内院大學士率太醫院堂上官診視許暫假調理賜物不準繳進 ○壬寅。
以災荒免上林苑監額稅三之一 ○癸卯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謝升卒 ○調山東兖東道章于天為兖西道兖西道周文葉為兖東道 ○保定巡撫王文奎疏言畿内兵火之後民力困竭每□山戊不□解京芝綿絲觔等物俱購之别省既難猝得且物貴民貧。
運解不易請改為折色、以蘇民命。
下戶部議 ○甲辰。
賜紮魯特部落額參德、毛奇塔達蟒緞玉杯等物 ○贈故大學士謝升為太傅。
谥清義蔭一子為中書舍人予祭九壇又加祭七壇仍給全葬銀兩 ○衍聖公孔允植朝賀萬壽節進馬二匹卻之 ○鑄給衍聖公印 ○乙巳。
吏部侍郎沈惟炳擅将故明福王所用葉廷秀、左懋泰、懸名授官。
部議論死命革職為民。
○和碩肅親王豪格奏報、僞睢州總兵官許定國、于元年十二月以書遺臣言欲攜其子來歸。
請我師渡河援之臣覆書言爾果欲降、可速遣爾子來。
定國遂以二年正月遣其二子至。
仍乞我師渡河、衛春眷屬。
臣因未奉上命。
不敢渡河。
十五日、定國又遣人來、言高傑偵知彼遣子投誠遂發兵五千圍州城。
不能自脫。
亟望我師馳救。
臣未經奉上□日。
不敢擅往。
謹此奏聞 ○豪格又報尚書車爾格管翼将領葉克書、帥将士攻破滿家洞土寇十餘處複分兵以土石堙塞二百五十一洞。
滅之所俘獲婦女牛馬分給行間士卒 ○刑部審奏原任霸州道劉芳久、隐匿逃人不實請還原職從之 ○陝西道監察禦史趙開心奏言臣、聞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蓋明則無冤情。
不留則無滞獄當國家開創之始、宜體上天好生之意。
臣見獄中桎梏之下、冤苦甚多。
其從刑部發監者、四五日或可審結。
惟别衙門發送者、一入獄中。
置之不問。
未經審訊、申訴無由。
有去故鄉百裡千裡者、身已系獄。
家罔聞知。
啼饑号寒。
艱苦萬狀。
罪未顯着。
命先颠隕。
乞敕下刑部、差司官五日一查。
分别何衙門所發。
速行審結。
則無辜者得生。
即應罪者亦不緻淹滞矣。
更有請者。
府州縣衛、亦有監倉逮系之人。
冤郁不少。
訊官敲撲。
獄吏誅求。
有罪不至死、而鞭撻之餘、皮肉焦爛。
禁锢之久、家産蕩然。
殊可憫恻。
并請敕直省撫按、通饬有司。
除死罪重情、宜加詳審、量予寬限外。
其餘十日即與結案。
應系者系。
應釋者釋。
應保者保。
速行發落。
郁氣舒而和氣洽。
将見刑措可幾。
太平立緻矣。
疏入。
得上□日、各衙門發送人犯。
着分别。
察審、即與發落。
在外問刑各官、有滞獄害民者。
該撫按參奏重處。
○真定巡按衛周允疏報、真定、大名、順德、廣平四府、山寨賊寇悉平。
○丙午。
命房山縣知縣祭金太祖世宗陵。
于常用祭口外。
加太牢一。
○丁未。
免山西本年田租之半。
以地方初複故也 ○國子監祭酒李若琳奏請更孔子神牌、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報可 ○戊申。
遣參将徐應舉、招撫故明總兵高傑。
○己酉。
故明衡王朱由棷疏請入觐。
命候上□日來朝 ○庚戌。
戶部議覆山東巡撫方大猷疏請開長清等處礦每月彙報充饷從之 ○谕戶部曰凡包衣大等、新收投充漢人。
于本分産業外妄行搜取。
又較原給園地冊内所載人丁有浮冒者。
包衣大處死不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