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祿、吳爾哲、吳弩渾、沙克查等、銀壸、珊瑚數珠、、緞、雕鞍、繡衣、白金等物。
○甲午。
遣官祭三皇廟。
○定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下護衛員數。
攝政王、三十員。
一等十員。
二等十員。
三等十員。
輔政王、二十三員。
一等七員。
二等七員。
三等九員。
和碩親王、二十員。
一等六員二等六員。
三等八員。
多羅郡王、十五員。
一等六員。
二等四員。
三等五員。
多羅貝勒、十員。
二等六員。
三等四員。
固山貝子、三等六員公、三等四員。
○乙未。
谕投誠朝鮮都總兵官林慶業令率所部兵歸國。
勿帶島内漢人。
○谕投誠石城島總兵馬登洪令報所部各島将士人等籍貫。
聽候安置其朝鮮貢米船往來勿禁。
○升兵部理事官朱瑪喇為兵部侍郎。
○以科爾坤阿玉習、為兵部理事官。
薄爾果铎、劉漢英、為戶部理事官。
格深薩祿為禮部理事官。
○增設戶部漢軍理事官六員。
○以鑲藍旗滿洲侍郎巴都理、為本旗固山額真。
升正藍旗蒙古甲喇章京阿濟拜、管本旗梅勒章京事。
鑲黃旗鼐格巴圖魯達素吳沙翁三、馬喇希、圖親、正黃旗阿哈連莪内、吳克松阿、桓達理昂阿、正白旗來塔、巴都、阿爾泰、阿格尼、雅蘭、額參、格巴庫正紅旗阿吉布魯布達裡、費雅思哈、吳納噶喇、讷雷、楊蓋、布爾朱鑲白旗莽機圖、索達色、尼馬察、尼隆噶、代漢、噶納喀、額黑登鑲紅旗馬親、胡世立、阿爾泰、糾對、英古德、沖錦、克習圖、正監旗覺羅巴藍、圖西海、拖克拖會、額塞、參特黑、席特庫、毛奇他特、鑲藍旗厄黑登、翁果春、莽吉圖、度岱、碩翁古爾岱、格爾圖、和托、俱為護軍參領。
鑲黃旗滿洲理事官格參、正白旗滿洲胡西納、正藍旗吳爾寨、俱管甲喇章京事。
○添設蒙古八旗閑散章京、各二員。
○設守紫禁城門滿洲章京、每旗各一員。
○升侍講孫之獬、為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戊戌。
山西巡撫馬國柱奏報、我軍遇賊于汾州、斬二千餘級。
獲馬千餘匹。
複追至青龍、永甯、黃河一帶。
賊倉卒投河溺死者無算。
又獲馬五百餘匹。
進至平陽。
賊棄城遁走。
山西全省悉平報聞。
○香爐寨賊首錢子亮、錢樓等、喬家寨賊首趙建英等、僭号大王。
僞稱都守。
據險為穴。
遍行劫掠。
保定巡撫王文奎、遣署總兵官王燝等、讨滅之。
○己亥。
以吳爾寨從征山東時、首先登城。
授為牛錄章京。
賜号巴圖魯。
○以故明山東道監察禦史傅景星、為原官。
○以故明通州道參議張毓泰、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事。
○庚子。
僞總兵定西伯唐通、令副将陳大典等、上故明原賜銀印、玉帶、金爵玉杯金簪蟒衣紅片金雨衣等物。
收所繳銀印。
餘物給還。
加封為定西侯。
○辛醜。
以故明陽和參将魯宗孔為副将、管臨清州總兵官事。
○歸化城土默特部落章京古祿格等、鄂爾多斯部落濟農薄博等喀爾喀部落塞臣綽爾濟、蘇尼特部落騰機思阿喇海等以賀遷都。
各貢貂皮、駝馬等物。
酌納之。
賜宴。
并賜雕鞍、弓、矢、皮币等物。
○壬寅。
定諸王貢獻例。
慶賀萬壽、元旦、冬至、貢鞍馬、金、珠、貂皮、彩緞諸物。
許各随所有以獻。
攝政王十八件。
輔政王九件。
和碩親王六件。
多羅郡王三件。
平西王三件。
恭順王懷順王、智順王、各二件。
多羅貝勒以下免其貢獻。
○喀爾喀部落古倫地瓦胡。
土克圖餘古折爾喇嘛等、以賀遷都。
各貢駝馬。
酌納之賜宴并賜雕鞍銀器彩緞等物。
○高密賊首張輿、僭稱總鎮大元帥。
與其黨武印、徐振管相周等、及青州賊寇結連倡亂。
膠州署總兵官柯永盛擒斬之。
○癸卯吏科右給事中龔鼎孳等奏言開國之初。
宜從寬大。
古稱禮不下庶人。
而刑不上大夫明乎優臣工、所以尊朝廷也。
若名在卿貳之列。
而束縛系绁、下同徒隸。
罪止铢兩之微。
而性命鴻毛、棄如草芥。
人孰肯以性命易功名。
夫嚴刑不足以防奸。
而寬大固可以得衆。
伏乞皇上以收攬豪傑之圖。
為創垂基業之本。
開誠曉谕。
以安天下士大夫疑懼之心。
是臣等之所以效忠悃于朝廷而奠萬世之鴻圖者也。
得上□日貪官必誅。
屢上□日甚明。
何必論贓多少以後各官着用心砥砺。
朝廷自有優禮。
○河南巡撫羅繡錦疏言河北府縣荒地九萬四千五百餘頃。
因兵燹之餘。
無人佃種。
乞令協鎮官兵開墾。
三年後量起租課。
疏下部議。
○烏朱穆秦部落滿贍台吉等、貢駝馬。
宴赉如例。
○甲辰。
以冬至、行郊祀禮。
預告太廟。
禮部臣早詣神位前。
設一鹿臡、二兔胾、菓五品于案。
自多羅貝勒以下滿漢文武群臣、俱朝服。
分列午門外。
大學士剛林、奏請上躬祭。
上出宮。
乘輿。
率諸王、内大臣、侍衛等、出午門。
群臣跪接陳禦蓋仗馬于太廟角門。
上降輿。
入角門。
步行。
侍衛等侍列南門外。
諸王内大臣随行。
太
○甲午。
遣官祭三皇廟。
○定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下護衛員數。
攝政王、三十員。
一等十員。
二等十員。
三等十員。
輔政王、二十三員。
一等七員。
二等七員。
三等九員。
和碩親王、二十員。
一等六員二等六員。
三等八員。
多羅郡王、十五員。
一等六員。
二等四員。
三等五員。
多羅貝勒、十員。
二等六員。
三等四員。
固山貝子、三等六員公、三等四員。
○乙未。
谕投誠朝鮮都總兵官林慶業令率所部兵歸國。
勿帶島内漢人。
○谕投誠石城島總兵馬登洪令報所部各島将士人等籍貫。
聽候安置其朝鮮貢米船往來勿禁。
○升兵部理事官朱瑪喇為兵部侍郎。
○以科爾坤阿玉習、為兵部理事官。
薄爾果铎、劉漢英、為戶部理事官。
格深薩祿為禮部理事官。
○增設戶部漢軍理事官六員。
○以鑲藍旗滿洲侍郎巴都理、為本旗固山額真。
升正藍旗蒙古甲喇章京阿濟拜、管本旗梅勒章京事。
鑲黃旗鼐格巴圖魯達素吳沙翁三、馬喇希、圖親、正黃旗阿哈連莪内、吳克松阿、桓達理昂阿、正白旗來塔、巴都、阿爾泰、阿格尼、雅蘭、額參、格巴庫正紅旗阿吉布魯布達裡、費雅思哈、吳納噶喇、讷雷、楊蓋、布爾朱鑲白旗莽機圖、索達色、尼馬察、尼隆噶、代漢、噶納喀、額黑登鑲紅旗馬親、胡世立、阿爾泰、糾對、英古德、沖錦、克習圖、正監旗覺羅巴藍、圖西海、拖克拖會、額塞、參特黑、席特庫、毛奇他特、鑲藍旗厄黑登、翁果春、莽吉圖、度岱、碩翁古爾岱、格爾圖、和托、俱為護軍參領。
鑲黃旗滿洲理事官格參、正白旗滿洲胡西納、正藍旗吳爾寨、俱管甲喇章京事。
○添設蒙古八旗閑散章京、各二員。
○設守紫禁城門滿洲章京、每旗各一員。
○升侍講孫之獬、為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戊戌。
山西巡撫馬國柱奏報、我軍遇賊于汾州、斬二千餘級。
獲馬千餘匹。
複追至青龍、永甯、黃河一帶。
賊倉卒投河溺死者無算。
又獲馬五百餘匹。
進至平陽。
賊棄城遁走。
山西全省悉平報聞。
○香爐寨賊首錢子亮、錢樓等、喬家寨賊首趙建英等、僭号大王。
僞稱都守。
據險為穴。
遍行劫掠。
保定巡撫王文奎、遣署總兵官王燝等、讨滅之。
○己亥。
以吳爾寨從征山東時、首先登城。
授為牛錄章京。
賜号巴圖魯。
○以故明山東道監察禦史傅景星、為原官。
○以故明通州道參議張毓泰、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事。
○庚子。
僞總兵定西伯唐通、令副将陳大典等、上故明原賜銀印、玉帶、金爵玉杯金簪蟒衣紅片金雨衣等物。
收所繳銀印。
餘物給還。
加封為定西侯。
○辛醜。
以故明陽和參将魯宗孔為副将、管臨清州總兵官事。
○歸化城土默特部落章京古祿格等、鄂爾多斯部落濟農薄博等喀爾喀部落塞臣綽爾濟、蘇尼特部落騰機思阿喇海等以賀遷都。
各貢貂皮、駝馬等物。
酌納之。
賜宴。
并賜雕鞍、弓、矢、皮币等物。
○壬寅。
定諸王貢獻例。
慶賀萬壽、元旦、冬至、貢鞍馬、金、珠、貂皮、彩緞諸物。
許各随所有以獻。
攝政王十八件。
輔政王九件。
和碩親王六件。
多羅郡王三件。
平西王三件。
恭順王懷順王、智順王、各二件。
多羅貝勒以下免其貢獻。
○喀爾喀部落古倫地瓦胡。
土克圖餘古折爾喇嘛等、以賀遷都。
各貢駝馬。
酌納之賜宴并賜雕鞍銀器彩緞等物。
○高密賊首張輿、僭稱總鎮大元帥。
與其黨武印、徐振管相周等、及青州賊寇結連倡亂。
膠州署總兵官柯永盛擒斬之。
○癸卯吏科右給事中龔鼎孳等奏言開國之初。
宜從寬大。
古稱禮不下庶人。
而刑不上大夫明乎優臣工、所以尊朝廷也。
若名在卿貳之列。
而束縛系绁、下同徒隸。
罪止铢兩之微。
而性命鴻毛、棄如草芥。
人孰肯以性命易功名。
夫嚴刑不足以防奸。
而寬大固可以得衆。
伏乞皇上以收攬豪傑之圖。
為創垂基業之本。
開誠曉谕。
以安天下士大夫疑懼之心。
是臣等之所以效忠悃于朝廷而奠萬世之鴻圖者也。
得上□日貪官必誅。
屢上□日甚明。
何必論贓多少以後各官着用心砥砺。
朝廷自有優禮。
○河南巡撫羅繡錦疏言河北府縣荒地九萬四千五百餘頃。
因兵燹之餘。
無人佃種。
乞令協鎮官兵開墾。
三年後量起租課。
疏下部議。
○烏朱穆秦部落滿贍台吉等、貢駝馬。
宴赉如例。
○甲辰。
以冬至、行郊祀禮。
預告太廟。
禮部臣早詣神位前。
設一鹿臡、二兔胾、菓五品于案。
自多羅貝勒以下滿漢文武群臣、俱朝服。
分列午門外。
大學士剛林、奏請上躬祭。
上出宮。
乘輿。
率諸王、内大臣、侍衛等、出午門。
群臣跪接陳禦蓋仗馬于太廟角門。
上降輿。
入角門。
步行。
侍衛等侍列南門外。
諸王内大臣随行。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