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事耶。
似此小民好為訛言。
明祚所由式微于茲可睹爾諸臣有所知見、即當曉谕。
遇有消息可速啟聞況明祚淪亡率由臣下不忠交相納賄所緻若居官黩貨不恤生民恥孰甚焉其切戒之。
○改戶部郎中劉顯績為禮科給事中 ○升戶部郎中汪光緒、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巡衮州道子之士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巡河東道 ○癸巳上駐跸老軍屯。
○日暈色黃赤鮮明自辰及巳始散 ○攝政和碩睿親王、賜大學士洪承疇貂皮朝衣、貂褂緞疋銀兩、莊園、奴婢、及牛馬等物。
○又賜固山額真、内院、及六部尚書、管梅勒章京事等官、馬各一。
○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等啟言、故明兵部尚書張缙彥、已遣人招至。
缙彥自言有死罪、不敢入朝。
其開封衛輝、懷慶等府、業已委官署事并酌留官屬兵丁駐防矣 ○鎮守真順廣大署總兵官王燝啟言流寇僞将王鼎铉、占據内黃縣城。
勾結土寇蘇自興等、各稱總督大元帥并聯山東河南賊寇。
勢将燎原。
臣随會同道臣邱茂華、提兵南下至隆平、擒獲巨寇劉緻和等。
至钜鹿擒獲擅立天定年号僞總兵劉守分等。
俱已伏法。
所過之地、目擊廬舍焚毀。
遺民無幾。
臣按兵三日。
宣谕招撫。
仍分遣将士、直抵諸巢。
殺獲甚衆。
下兵部知之。
○甲午。
上入山海關、駐跸西河地方。
鎮守山海總兵官高第永平道李丕着、率所屬迎駕。
賜高第等宴。
○乙未。
上駐跸深河驿。
賜高第、李丕着玲珑鞍馬各一匹谕曰爾等所屬地方。
兵民孤寡。
宜加轸恤各安其心随後我軍搬移家口接踵将至。
各有章京統領爾等曉谕商民、毋得在城内交易但在城外互市如有搶奪者、可即拏送該管章京毋徇情而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遣吏部尚書宗室鞏阿岱護軍統領圖賴、阿濟格尼堪等、自燕京迎駕。
進數珠、馬匹、菓品等物。
○丙申。
上駐跸兔爾山河地方。
○刑部右侍郎提橋啟言五刑之設、所以讦奸除亂而死刑居二曰絞曰斬。
明律分别差等。
絞斬互用我朝法制罪應死者俱用斬刑臣以為自今以後一切麗于重典者仍分别絞斬按律引拟至于應笞之人罪不至死若以闆易鞭或傷民命宜酌減笞數以三鞭準一闆庶得其平。
伏懇敕下臣部傳示中外一體遵行從之。
○刑部尚書管侍郎事田唯嘉以衰病乞休允之。
○丁酉。
上駐跸永平府。
知府馮如京副将張維義率文武官員出城迎駕。
上賜食谕之曰。
爾等各安心轸恤所屬軍民人等。
愛養孤貧。
俾其得所。
又須嚴查各屬。
遇有一二逃人獲時即行解京倘隐匿不解。
被原主識認。
或被傍人告發所屬官員從重治罪窩逃之人、置之重刑仍傳谕山海關曉示各屬 ○戊戌上駐跸王家店。
○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晉王朱審煊貂褂一領貂蟒袍一襲 ○遣前鋒統領席特庫率将士往助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軍 ○己亥上駐跸豐潤縣知縣王家春率文武官及士民等出城迎駕。
上賜食仍谕如前建堂子于玉河橋東享殿三間有闱廊闊五丈三尺五寸深三丈三尺。
檐柱、高一丈二尺六寸八角亭一座。
圍、二丈六尺五寸。
檐柱、一丈七寸。
收貯舊飨神房二間闊一丈七尺深一丈五尺五寸檐柱高一丈殿門一間闊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五尺檐柱高一丈一尺二寸祭神八角亭一座圍二丈二尺檐柱高九尺四寸大門三間闊四丈深二丈檐柱高一丈八寸圍牆外神廚房三間闊三丈五尺深二丈檐柱高一丈 ○庚子上駐跸梁家店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遣學士詹霸、吳達禮護軍參領勞翰侍衛噶布喇、扈習塔等自燕京迎駕進馬匹菓品 ○僞定西伯唐通、奉表投誠。
○辛醜。
上駐跸薊州。
○遣梅勒章京和托李率泰額孟格等、率甯遠駐防兵、平定山東河南 ○升管參将事都督佥事李士華、為都督同知、充遵化副将 ○賜故明宗室鎮國中尉朱充革□<亠爨-大>。
并其子廷□ □舒房屋 ○禮部啟言故明襄陵王朱逵木□兔投誠赴京請敕戶部支給銀米從之 ○山東巡撫方大猷啟言錢糧項款宜清并刻由單俾小民易曉。
凡熟地若幹現丁若幹納銀若幹米若幹定為一冊雖有積蠹無容售其奸欺下戶部知之 ○壬寅上駐跸三河縣 ○癸卯上駐跸通州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率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迎駕。
上遣人賜王鞍馬一。
王跪受訖偕諸王至通州見上跪候駕過上至行殿設儀仗奏樂對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上升禦座和碩睿親王率出師諸王貝勒文武各官、先詣皇太後前行三跪九叩。
頭禮次詣上前行三跪九叩頭及抱見禮畢各退班。
衆漢官亦各行禮而退。
○甲辰。
未刻。
上自正陽門入宮 ○乙巳平定山西固山額直葉臣等自軍中奏報、潞澤所屬州縣俱已委員管理有董學禮者原系故明副将。
降賊受職駐劄懷慶。
後為我軍擊敗遁往潼關以書招之。
學禮遂降。
願率兵駐防黃河西岸因給與總兵官劄付又少林寺玉寨賊首李際遇明季屢攻不克授以總兵職銜後與流賊相持我兵至懷慶、差人招撫即将所據一府、二州、十二縣、大小山寨千餘兵二十七萬赍書來降僞定西伯唐通敗降後、我軍複攻破流賊原籍米脂縣殲其親族掘其墳墓棄其骸骨。
偵得流寇黨羽、俱經星散以聞 ○丙午。
賜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貂蟒朝衣一襲。
○丁未。
賜削爵肅親王豪格、及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和碩豫親王多铎、多羅貝勒尼堪、固山貝子博洛平西王
似此小民好為訛言。
明祚所由式微于茲可睹爾諸臣有所知見、即當曉谕。
遇有消息可速啟聞況明祚淪亡率由臣下不忠交相納賄所緻若居官黩貨不恤生民恥孰甚焉其切戒之。
○改戶部郎中劉顯績為禮科給事中 ○升戶部郎中汪光緒、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巡衮州道子之士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巡河東道 ○癸巳上駐跸老軍屯。
○日暈色黃赤鮮明自辰及巳始散 ○攝政和碩睿親王、賜大學士洪承疇貂皮朝衣、貂褂緞疋銀兩、莊園、奴婢、及牛馬等物。
○又賜固山額真、内院、及六部尚書、管梅勒章京事等官、馬各一。
○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等啟言、故明兵部尚書張缙彥、已遣人招至。
缙彥自言有死罪、不敢入朝。
其開封衛輝、懷慶等府、業已委官署事并酌留官屬兵丁駐防矣 ○鎮守真順廣大署總兵官王燝啟言流寇僞将王鼎铉、占據内黃縣城。
勾結土寇蘇自興等、各稱總督大元帥并聯山東河南賊寇。
勢将燎原。
臣随會同道臣邱茂華、提兵南下至隆平、擒獲巨寇劉緻和等。
至钜鹿擒獲擅立天定年号僞總兵劉守分等。
俱已伏法。
所過之地、目擊廬舍焚毀。
遺民無幾。
臣按兵三日。
宣谕招撫。
仍分遣将士、直抵諸巢。
殺獲甚衆。
下兵部知之。
○甲午。
上入山海關、駐跸西河地方。
鎮守山海總兵官高第永平道李丕着、率所屬迎駕。
賜高第等宴。
○乙未。
上駐跸深河驿。
賜高第、李丕着玲珑鞍馬各一匹谕曰爾等所屬地方。
兵民孤寡。
宜加轸恤各安其心随後我軍搬移家口接踵将至。
各有章京統領爾等曉谕商民、毋得在城内交易但在城外互市如有搶奪者、可即拏送該管章京毋徇情而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遣吏部尚書宗室鞏阿岱護軍統領圖賴、阿濟格尼堪等、自燕京迎駕。
進數珠、馬匹、菓品等物。
○丙申。
上駐跸兔爾山河地方。
○刑部右侍郎提橋啟言五刑之設、所以讦奸除亂而死刑居二曰絞曰斬。
明律分别差等。
絞斬互用我朝法制罪應死者俱用斬刑臣以為自今以後一切麗于重典者仍分别絞斬按律引拟至于應笞之人罪不至死若以闆易鞭或傷民命宜酌減笞數以三鞭準一闆庶得其平。
伏懇敕下臣部傳示中外一體遵行從之。
○刑部尚書管侍郎事田唯嘉以衰病乞休允之。
○丁酉。
上駐跸永平府。
知府馮如京副将張維義率文武官員出城迎駕。
上賜食谕之曰。
爾等各安心轸恤所屬軍民人等。
愛養孤貧。
俾其得所。
又須嚴查各屬。
遇有一二逃人獲時即行解京倘隐匿不解。
被原主識認。
或被傍人告發所屬官員從重治罪窩逃之人、置之重刑仍傳谕山海關曉示各屬 ○戊戌上駐跸王家店。
○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晉王朱審煊貂褂一領貂蟒袍一襲 ○遣前鋒統領席特庫率将士往助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軍 ○己亥上駐跸豐潤縣知縣王家春率文武官及士民等出城迎駕。
上賜食仍谕如前建堂子于玉河橋東享殿三間有闱廊闊五丈三尺五寸深三丈三尺。
檐柱、高一丈二尺六寸八角亭一座。
圍、二丈六尺五寸。
檐柱、一丈七寸。
收貯舊飨神房二間闊一丈七尺深一丈五尺五寸檐柱高一丈殿門一間闊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五尺檐柱高一丈一尺二寸祭神八角亭一座圍二丈二尺檐柱高九尺四寸大門三間闊四丈深二丈檐柱高一丈八寸圍牆外神廚房三間闊三丈五尺深二丈檐柱高一丈 ○庚子上駐跸梁家店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遣學士詹霸、吳達禮護軍參領勞翰侍衛噶布喇、扈習塔等自燕京迎駕進馬匹菓品 ○僞定西伯唐通、奉表投誠。
○辛醜。
上駐跸薊州。
○遣梅勒章京和托李率泰額孟格等、率甯遠駐防兵、平定山東河南 ○升管參将事都督佥事李士華、為都督同知、充遵化副将 ○賜故明宗室鎮國中尉朱充革□<亠爨-大>。
并其子廷□ □舒房屋 ○禮部啟言故明襄陵王朱逵木□兔投誠赴京請敕戶部支給銀米從之 ○山東巡撫方大猷啟言錢糧項款宜清并刻由單俾小民易曉。
凡熟地若幹現丁若幹納銀若幹米若幹定為一冊雖有積蠹無容售其奸欺下戶部知之 ○壬寅上駐跸三河縣 ○癸卯上駐跸通州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率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迎駕。
上遣人賜王鞍馬一。
王跪受訖偕諸王至通州見上跪候駕過上至行殿設儀仗奏樂對天行三跪九叩頭禮畢上升禦座和碩睿親王率出師諸王貝勒文武各官、先詣皇太後前行三跪九叩。
頭禮次詣上前行三跪九叩頭及抱見禮畢各退班。
衆漢官亦各行禮而退。
○甲辰。
未刻。
上自正陽門入宮 ○乙巳平定山西固山額直葉臣等自軍中奏報、潞澤所屬州縣俱已委員管理有董學禮者原系故明副将。
降賊受職駐劄懷慶。
後為我軍擊敗遁往潼關以書招之。
學禮遂降。
願率兵駐防黃河西岸因給與總兵官劄付又少林寺玉寨賊首李際遇明季屢攻不克授以總兵職銜後與流賊相持我兵至懷慶、差人招撫即将所據一府、二州、十二縣、大小山寨千餘兵二十七萬赍書來降僞定西伯唐通敗降後、我軍複攻破流賊原籍米脂縣殲其親族掘其墳墓棄其骸骨。
偵得流寇黨羽、俱經星散以聞 ○丙午。
賜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衮、貂蟒朝衣一襲。
○丁未。
賜削爵肅親王豪格、及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和碩豫親王多铎、多羅貝勒尼堪、固山貝子博洛平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