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公事書圓圈鮑超求救 敵軍行詭計曾氏喪師

關燈
僞忠王李秀成疲于奔命起來。

    縱不立即消滅天國,也得大受一番損失。

    不知老師和九世叔兩位,以為此策有用否?” 曾國藩、曾國荃兩個連連的大贊道:“這個大計劃,虧你想得周到。

    準定如此辦理,快快出奏。

    ” 彭玉麟又說道:“出奏之事,也不忙在十天八天,最好是且候起用季高的上谕下了之後,人手方能齊全。

    ” 曾國藩道:“這樣也好。

    不過我們先得知照各處才是。

    ” 曾國荃又問曾國藩道:“兄弟聽說,英法兩國的洋兵,業已進窺北京,怎麼皇上倒不來調取大哥進京的呢?” 彭玉麟又應聲道:“外省的軍務,重于北京百倍,就是來調,老師也得設法推托。

    ” 曾國藩聽說,也不相瞞,即将吞了上谕之事,告知彭玉麟、曾國荃二人聽了,曾國荃笑着道:“我道怎會不要調取我們的。

    ”這天他們師生兄弟三個,複又互相商量了一會。

    第二天彭曾二人,各返防地。

    又過半月,曾國藩接到批折,說是據奏悉,業已命令候補四品京堂左宗棠,着即襄辦曾國藩軍務矣。

     沒有幾天,複又奉到一道上谕,說是浙江遍地皆賊,民不聊生,着曾國藩迅速規複蘇常,進兵浙江。

    曾國藩趕忙奏複:說是左宗棠、李元度二人,尚未到營。

    現在皖南極為可危,何能展蔽浙江,更何能規複蘇常。

    目下惟有急援甯國而已等語。

    奏上之後,朝廷報可。

     那知曾國藩的援兵,尚在中途,甯國已經失守,守将周天受陣亡。

    那時正是鹹豐十年八月。

    曾國藩據報,急檄李元度馳赴甯國,接辦軍務,限期克複,又撤左宗棠迅速由南昌,趕赴樂平、婺源之間,以為甯國、安慶兩處的策應。

    自己移駐祁門,居中調度。

    軍情如此一變,非但曾國荃的那圍困金陵之計,暫難辦到。

    就是彭玉麟的四路進兵之策,已為各處牽制,也不能行。

     十月下旬,李秀成又派羅大綱、洪宣嬌二人,各率老萬營的人馬五萬,以及狼兵二百餘人,由羊棧嶺攻陷黟縣。

    幸虧鮑超、張運蘭的兩路人馬,前去擋上一陣,否則祁門大營,便覺可危了。

     這年年底,楊載福忽由長沙來到祁門。

    曾國藩趕忙請見。

    楊載福道:“近來賊兵,四處猖獗,半得船舶炮艇之力。

    我們自從練了水師以來,從未大舉出戰。

    依着标下之意,要請大帥駐節坐船。

    一則可以鎮水師的軍心。

    二則賊軍屢次來撲祁門,軍心要顧坐營,對于出戰之時,都不旺壯。

    ” 曾國藩聽說道:“這件事情,我倒不能一時解決,非去問過雪琴不可。

    ” 楊載福道:“這末标下本為此事而來,就在此地守候老帥解決再說。

    ” 曾國藩連忙漏夜派人前去問明彭玉麟。

    及得回信,彭玉麟極端贊成楊載福之策。

    又說他已探得僞忠王李秀成率了羅大綱、洪宣嬌、賴文鴻、古隆賢、陳坤書、都永寬、陳贊明、黃子隆、蔡元龍、汪安鈞,以及補王莫仕葵、首王範汝曾,每人各率悍賊三四萬,直撲九江。

    務請迅派大隊水師,去助九江,不要被敵占了先着等語。

     曾國藩便召楊載福、周天培、江忠泗、吳坤修、張運蘭,袁永福、曾大成等等商議。

     當下張運蘭、江忠泗二人一同獻計道:“九江城池,尚在賊手。

    我們若派大隊船舶前去,無險可守。

    不如且俟李秀成的主軍,渡江之時,半渡出以奇兵擊之。

    隻要把他們的主力軍擊退,其餘自然是望風而潰的了。

    ” 楊載福駁之道:“倘若敵人分軍而渡,我們究擊那軍,恐無把握。

    況且李秀成的此來,志在必勝,人數十倍于我,若與交戰,也難取勝。

    不如飛檄胡潤帥那邊,請他連派鮑超、劉秉璋兩軍,迳蹑李秀成之後。

    若能得勝,敵軍即不敢渡江了。

    ”曾國藩道:“你們三位之話,都有見地。

    但防未曾交戰之先,敵軍已經渡江,這又奈何?” 曾大成答道:“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此乃一定之理。

    九江附近,雖無險要可守,但是李秀成的兵士,遠道而來,多半疲乏。

    我軍再分十數路與之接戰,使之應接不暇。

    隻要此十數路之中,勝負各半,再以大軍繼進,定操勝算。

    ”曾國藩聽說,乃将衆人之計分别行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