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版《資治通鑒》txt·漢紀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

關燈
漢紀三十四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庚寅,公元30年) [1]春,正月,丙辰,以舂陵鄉為章陵縣,世世複搖役,比豐、沛。

     [1]春季,正月丙辰(十六日),東漢把舂陵鄉改為章陵縣,按照劉邦祖籍豐縣和沛縣的作法,世世代代免除賦稅徭役。

     [2]吳漢等拔朐,斬董憲、龐萌,江、淮、山東悉平。

    諸将還京師,置酒賞賜。

     [2]吳漢等攻下朐縣,斬殺董憲、龐萌,長江、淮河、崤山以東全部平定。

    将領們返回洛陽,劉秀設酒宴賞賜。

     帝積苦兵間,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孫述遠據邊垂,乃謂諸将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

    ”因休諸将于雒陽,分軍士于河内,數騰書隴、蜀,告示禍福。

     劉秀被多年的戎馬生活所苦,因為隗嚣又派遣長子做人質,公孫述又在遙遠的邊陲,就對将領們說:“暫且應當把這兩個人置之度外。

    ”于是命将領們在洛陽休養,把軍隊調防到河内,多次向隗嚣、公孫述傳送書信,告訴他們禍福利害。

     公孫述屢移書中國,自陳符命,冀以惑衆。

    帝與述書曰:“圖谶言公孫,即宣帝也。

    代漢者姓當塗,其名高;君豈高之身邪?乃複以掌文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欲為君事耳。

    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

    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署曰“公孫皇帝”。

    述不答。

     公孫述屢次向中原地區發送文書,說自己有将當皇帝的天賜符命,想以此迷惑衆人。

    劉秀給公孫述寫信說:“符命上說的‘公孫’,是指漢宣帝取代漢朝的人姓當塗,名高。

    您難道是高本人嗎?您又把掌紋‘公孫帝’作為祥瑞,王莽怎麼值得效法呢?如今您不是我的亂臣賊子,隻不過在倉猝之時,人人都想做君主罷了。

    您已經年老,妻子兒女還小,應當早作決定。

    天下帝王之位,不可以憑人力争得。

    您應當三思!”信封上寫的是“公孫皇帝”。

    公孫述不予答複。

     其騎都尉平陵荊邯說述曰:“漢高祖起于行陳之中,兵破一身困者數矣;然軍敗複合,瘡愈複戰。

    何則?前死而成功,愈于卻就于滅亡也!隗嚣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遇更始政亂,複失天下,衆庶引領,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争天命,而退欲為西伯之事,尊師章句,賓友處士,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複出也!令漢帝釋關、隴之憂,專一精一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發間使,召攜貳,使西州豪傑鹹居心于山東,則五分而有其四;若舉兵天水,必至沮潰,天水既定,則九分而有其八。

    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萬乘,外給三軍,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潰之變矣!臣之愚計,以為宜及天下之望未絕,豪傑尚可招誘,急以此時發國内一精一兵,令田戎據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築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随風而一靡一。

    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服。

    如此,海内震搖,冀有大利。

    ”述以問群臣,博士吳柱曰:“武王伐殷,八百諸侯不期同辭,然猶還師以待天命。

    未聞無左右之助而欲出師千裡之外者也!”邯曰:“今東帝無尺土之一柄一,驅烏合之衆,跨馬陷敵,所向辄平,不亟乘時與之分功,而坐談武王之說,是複效隗嚣欲為西伯也!” 公孫述的騎都尉平陵人荊邯向公孫述建議:“漢高祖劉邦從軍隊中崛起,好幾次兵敗被困。

    然而潰敗之後又重新聚合,養好了創傷再投入戰鬥。

    為什麼呢?冒死前進反而獲得成功,勝過後退歸于滅亡。

    隗嚣遭逢時世的機運,占據雍州,軍隊強盛,士人歸附他,威望傳到崤山之東。

    遇到更始朝政治混亂,劉玄又失去天下,天下老百姓伸長脖子盼望太平,全國陷于土崩瓦解,隗嚣不趁此時除去危險赢得勝利,争得皇帝的寶座,而退卻打算做周文王式的西方霸主。

    他尊崇并學習儒家經典,招攬賓客隐士,停止擴充和訓練軍隊,低聲下氣地事奉漢朝,還感歎地以為自己是周文王再世。

    使劉秀将對隗嚣的憂慮置之一邊,專心傾注力量在東邊征讨群雄,四分天下,劉秀占有三分。

    又派出秘密使節,招納叛離的人,使西州一帶英雄豪傑都心向崤山以東,于是五分天下,劉秀占有四分。

    如果向天水進攻,必定擊潰隗嚣。

    天水平定以後,則九分天下,劉秀占有八分。

    陛下依靠梁州這塊地方,對内要供奉皇帝,對外要供給軍隊。

    百姓愁苦困頓,不能忍受上面的驅使,将會發生王莽那種内部自己瓦解的變化。

    以我的愚見,應該趁着天下百姓要求太平的願望沒有斷絕,英雄豪傑還可以招納羅緻,趕緊在此時,征調國内的一精一銳部隊,命田戎占據江陵,面對長江的會合處,依靠巫山的險阻,修築壁壘堅守;向吳、楚各地發布文書,長沙以南一定會望風歸降;命延岑出兵漢中,平定三輔,天水、隴西會拱手自己臣服。

    這樣一來,天下震撼,希望有最大的利益可圖。

    ”公孫述以荊邯的話詢問群臣,博士吳柱說:“周武王讨伐商王朝,八百個諸侯不約而同地表示贊成,然而仍退兵等待上天的旨意。

    沒有聽說過沒有周圍鄰國的協助,而打算出兵千裡之外的事!”荊邯說:“劉秀并沒有一尺土地的憑藉,驅馳一群烏合之衆,但跨上戰馬沖鋒陷陣,所向無敵。

    不趕快抓住時機和劉秀分享功業,卻坐在那裡大談周武王的主張,這是再次效法隗嚣想當周文王的做法。

    ” 述然邯言,欲悉發北軍屯士及山東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将合兵并勢。

    蜀人及其弟光以為不宜空國千裡之外,決成敗于一舉,固争之,述乃止。

    延岑、田戎亦數請兵立功,述終疑不聽,唯公孫氏得任事。

     公孫述同意荊邯的話,準備征發所有北軍屯墾的士兵以及由崤山以東地區的人組成的客籍軍隊。

    命令延岑、田戎分兩路出發,和漢中各将領的部隊合并,共同進擊。

    可是蜀地人士和公孫述的弟弟公孫光認為,不應傾全國之力征戰千裡之外,以此一舉決定成敗。

    他們極力反對,公孫述才作罷。

    延岑、田戎也多次請求帶兵建立功績,公孫述始終疑慮不接受,隻有公孫氏家族的人能夠掌權。

     述廢銅錢,置鐵錢,貨币不行,百姓苦之。

    為政苛細,察于小事,如為清水令時而已。

    好改易郡縣官名。

    少嘗為郎,習漢家故事,出入法駕,鸾旗旄騎。

    又立其兩子為王,食犍為、廣漢各數縣。

    或谏曰:“成敗未可知,戎士暴露而先王一愛一子,示無大志也!”述不從,由此大臣皆怨。

     公孫述下诏令廢除銅錢,鑄鐵錢,結果貨币不通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公孫述為政苛細,對于很小的事也要過問,就像當初做清水縣令時那樣。

    并喜歡改換郡縣官名。

    他年輕時曾經出任過郎的官職,熟悉漢朝的舊典,稱帝後出宮入宮都用法駕,以繡着鸾鳥的大旗、槍杆上挂着牦牛尾的騎士作前導。

    又封他的兩個兒子為王,各以犍為、廣漢兩郡的幾個縣做食邑。

    有人向公孫述進谏:“成敗還未可知,戰士們暴露在沙場上,而先封自己的一愛一子為王,這表示沒有遠大的志向!”公孫述不聽規勸。

    從此大臣們全都怨恨。

     [3]馮異自長安入朝,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既罷,賜珍寶、錢帛,诏曰:“倉卒蕪蒌亭豆粥,呼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

    ”異稽首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鈎,臣無忘檻車。

    ’齊國賴之。

    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

    ”留十餘日,令與妻子還西。

     [3]馮異從長安到洛陽入朝晉見。

    劉秀對公卿說:“馮異是我當初起兵時的主簿,為我披荊斬棘,平定關中。

    ”晉見已畢,賞賜珍寶、錢、帛,頒下诏書說:“當初在倉猝之時,你在蕪蒌亭進獻豆粥,在滹沱河進獻麥飯,深情厚意,長時間未能回報。

    ”馮異叩頭拜謝說:“我聽說管仲對齊桓公說:‘願君王不忘我射您帶鈎的事,我不忘被裝入囚車的事。

    ’齊國依靠這兩個人強盛起來,我今天也願陛下勿忘河北的苦難,我不會忘記在巾車鄉您對我的恩德。

    ”馮異在洛陽逗留十餘天,劉秀命他和妻子兒女西行返回任所。

     [4]申屠剛、杜林自隗嚣所來,帝皆拜侍禦史。

    以鄭興為太中大夫。

     [4]申屠剛、杜林從隗嚣那裡來到洛陽,劉秀任命二人當侍禦史。

    任命鄭興當太中大夫。

     [5]三月,公孫述使田戎出江關,招其故衆,欲以取荊州,不克。

     [5]三月,公孫述命田戎出江關,招集其舊部,準備奪取荊州。

    不能取勝。

     帝乃诏隗嚣,欲從天水伐蜀。

    嚣上言:“白水險阻,棧閣敗絕。

    述一性一嚴酷,上下相患,須其罪惡孰著而攻之,此大呼響應之勢也。

    ”帝知其終不為用,乃謀讨之。

     劉秀于是給隗嚣下诏,打算讓他從天水出兵攻打公孫述。

    隗嚣上書說:“白水關險惡,難以通過,棧道殘破斷絕,無法利用。

    公孫述一性一情嚴厲殘暴,上下相互不信任,等到他的罪惡顯露出來再攻打他,就能造成一呼而内外響應的形勢。

    ”劉秀知道隗嚣終不能被己所用,于是策劃出兵讨伐他。

     [6]夏,四月,丙子,上行幸長安,谒園陵,遣耿、蓋延等七将軍從隴道伐蜀,先使中郎将來歙奉玺書賜嚣谕旨。

    嚣複多設疑故,事久冗豫不決。

    歙遂發憤質責嚣曰:“國家以君知臧否,曉廢興,故以手書暢意。

    足下推忠誠,既遣伯春委質,而反欲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邪!”因欲前刺嚣。

    嚣起入,部勒兵将殺歙,歙徐杖節就車而去,嚣使牛邯将兵圍守之。

    嚣将王遵谏曰:“君叔雖單車遠使,而陛下之外兄也,殺之無損于漢,而随以族滅。

    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

    小一柄一猶不可辱,況于萬乘之主,重以伯春之命哉!”歙為人有信義,言行不違,及往來遊說,皆可按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為其言,故得免而東歸。

     [6]夏季,四月丙子(初八),劉秀前往長安,拜谒漢朝曆代皇帝的陵墓。

    派遣耿、蓋延等七位将軍取道隴西征讨公孫述。

    劉秀先派中郎将來歙賜給隗嚣诏書,告訴他自己的意圖。

    隗嚣又反複考慮,疑慮重重,很長時間不能決斷。

    來歙生氣地責備隗嚣說:“皇上認為您懂得善惡是非,通曉勝衰興亡,所以親自寫信,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

    您推誠效忠,已經派您的兒子隗恂到洛陽做人質,卻反而要聽從小人的蠱惑之言,要做滅族的打算嗎?”于是準備向前刺殺隗嚣。

    隗嚣起身入内,召集部衆要殺來歙。

    來歙從容地拿着符節登車離去。

    隗嚣讓牛邯率兵把來歙的車一團一團一圍住。

    隗嚣的部将王遵勸谏說:“來歙雖然是單獨充任遠方的使節,但他是劉秀的表哥。

    殺了他無損于漢朝,卻會随之召來滅族之災。

    從前,宋國捕殺楚國的使節,招來用人骨作木柴、易子而食的大禍。

    對小一柄一尚且不可以侮辱,何況對于萬乘之尊的帝王。

    您要以隗恂的一性一命為重啊!”來歙為人講信義,言行一緻,往來遊說,誠實可信,都可一一對證。

    西州的士大夫都信任、尊重他,很多人替他求情。

    所以能夠免于死難,回到洛陽。

     五月,己未,車駕至自長安。

     五月己未(二十三日),劉秀從長安回到洛陽。

     隗嚣遂發兵反,使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

    諸将因與嚣戰,大敗,各引兵下隴;嚣追之急,馬武選粗騎為後拒,殺數千人,諸軍乃得還。

     隗嚣于是起兵叛變。

    命王元防守隴坻,砍伐樹木,堵塞道路。

    東漢将領們因此和隗嚣交戰,被打得大敗,各自率兵逃下隴山。

    隗嚣急速追趕,東漢将軍馬武挑選一精一銳騎兵斷後,殺敵數千人,各路軍隊才得以返回。

     [7]六月辛卯,诏曰:“夫張官置吏,所以為民也。

    今百姓遭難,戶口耗少,而縣官吏職,所置尚繁;其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者并之。

    ”于是并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7]六月辛卯(二十四日),劉秀下诏說:“設置官吏,是替老百姓服務。

    而今百姓遭難,戶口減少,而國家官吏的設置還很繁多。

    現令司隸、州牧各自在所轄範圍核實實際需要,裁減官員。

    無論是縣還是封國,不足以設置長吏的,予以合并。

    ”于是合并減少四百餘個縣,官吏的職位也減少了,十個官員,留任一個。

     [8]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

    執金吾朱浮上疏曰:“昔堯、舜之盛,猶加三考;大漢之興,亦累功效,吏皆積久,至長子孫。

    當時吏職,何能悉治,論議之徒,豈不喧嘩!扒以為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艱難之業當累日也。

    而間者守宰數見換易,迎新相代,疲勞道路。

    尋其視事日淺,未足昭見其職,既加嚴切,人不自保,迫于舉劾,懼于刺譏,故争飾詐僞以希虛譽,斯所以緻日月失行之應也。

    夫物暴長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壞;如摧長久之業而造速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

    願陛下遊意于經年之外,望治于一世之後,天下幸甚!”帝采其言,自是牧守代易頗簡。

     [8]九月丙寅晦(三十日),出現日食。

    執金吾朱浮傍上書說:“從前,在堯、舜時的太平盛世,還每隔三年對官員進行考核。

    大漢王朝興起,也是被功績所帶累,官吏在職的時間都很長,甚至傳給長子長孫。

    當時的官吏辦事,怎麼能夠治理得好,評論抨擊的人,怎不喧嘩?我認為,創建天地那樣大的功業,不可能倉促完成;艱難的事業應當逐日積累,才能成功。

    近來郡縣長官頻繁地被替換,迎新送舊,在路途上疲于奔波。

    探究起來,他們在任的時間很短,不足以明确顯示他們的政績就已遭到嚴厲的責備,官吏不能自保,為檢舉、彈劾所迫,又害怕諷刺譏笑,所以争着裝扮自己,用欺詐僞裝的手段求得虛浮的美名。

    這正是導緻日月不能正常運行、出現日食的原因。

    生物突然暴長必定會夭折,功業一下子成功必定會很快衰敗。

    如果摧毀長久的大業,而求速成的功效,不是陛下的福分。

    希望陛下高瞻遠矚,從長遠考慮,直看到三十年之後,天下有幸!”劉秀采納朱浮的建議,從此以後,地方州牧太守更換的次數大為減少。

     [9]十二月,壬辰,大司空宋弘免。

     [9]十二月壬辰(二十七日),免去大司空宋弘的職務。

     [10]癸巳,诏曰:“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十一之稅。

    今糧儲差積,其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

    ” [10]癸巳(二十八日),劉秀下诏:“前些時戰事不息,國家經費不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