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會稽飛行(一)

關燈
秦北洋聽到旁邊齊遠山的尖叫聲。

     再睜開眼,大地已被抛落身下,芳草萋萋,綠樹點點,房屋農舍變作玩具,河流湖沼盡成水窪。

    不知升到多少米高了,他再回頭望向上海,掠過密密麻麻的屋頂,竟能遙望到黃浦江邊的成片高樓,海上達摩山早就被淹沒在其中了。

     飛艇的紡錘形氣囊上,塗着天圓地方的銅錢紋,掠過上海南郊的無垠田野。

    這一路都是江南水鄉的平原,陽光下如無數面鏡子反光,隻在經過天馬山等松郡九峰時,飛艇腹部擦着佘山天主教堂頂上而過。

     他們看過地圖,走陸路要繞行杭州,但從天上走直線不過一百六十公裡,時間綽綽有餘。

    這是飛艇相比早期飛機的優勢之一,可保持最大滞空時間。

    飛艇是輕于空氣的航空器,比萊特兄弟的飛機更早發明。

    飛艇有巨大的流線形艇體、載人運貨的吊艙、穩定控制的尾面、螺旋槳推進系統,氣囊充以氫氣為主。

     “賽先生号”經過灰褐色的杭州灣上空。

    暮色蒼茫,晚霞如火,殘陽如血,飛艇與人字形的雁群并肩南飛,秦北洋趴在吊艙邊緣,感覺自己就是南飛大雁,展開雙翼,乘風一飛九萬裡,會當攢取五十國。

     四小時後,飛艇已到紹興上空。

    古越國的平原沼澤與山巒,曆曆眼前: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沃土,陸遊沈園垂淚钗頭鳳别離的故鄉。

    飛艇正前方,已可望見晚秋暮色中的會稽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若有一條龍,從天而降到山頂,必是既仙且靈的吉兆。

    紹興會稽山,雖不高大巍峨,卻有華夏第一王朝始祖--大禹的陵墓。

    秦始皇曾東巡會稽,祭大禹,命李斯以小篆撰文刻石。

     飛艇吊艙裡的秦北洋,扒着玻璃往下眺望,不知這滿山秋色底下,埋着什麼寶貝?但父親講述的家族史裡,墓匠族隻追溯到商代,夏朝究竟有沒有鎮墓獸,實在是鬼知道了。

    自從來到上海,秦北洋一直向往周圍的杭州、紹興、甯波等地,苦于沒有機會,今夜竟然飛在天上實現了心願。

     中午出發前,齊遠山已跟紹興的青幫兄弟通過電話,得到許多重要線索--會稽山香爐峰頂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此官府也拿這群盜匪沒辦法。

    據被捕的匪徒說,盜匪主力都在半山腰的隘口,那是上山唯一道路。

    錢科的父親被關在山頂古寺,守衛相當空虛。

     恰是飛艇用武之地! 天已黑了,他們小心控制方向,緩緩靠近會稽山。

    幸好月色明亮,山頂又亮着幾點燈光。

    相比有巨大轟鳴聲的飛機,飛艇則要安靜得多,這龐然大物才得以隐藏在夜色中。

     飛艇飛臨古寺上空,但不能輕易着陸,否則便難以再度起飛。

    飛艇必須暫時懸空,齊遠山從吊艙裡放下一具軟梯,小心翼翼爬下去。

    接着是秦北洋和錢科神兵天降。

    他們在地面用纜繩固定飛艇,以免被風吹走。

    美國技師仍在吊艙操控待命,保持超低空懸浮狀态。

     香爐峰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