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建隆三年(壬戌,962)

關燈
以禮部尚書為學士承旨,而同列李昉等官止列曹郎中,穀乃因事建白,而降此詔,實自表異,軋昉等也。

     丙子,權知貢舉王著奏進士馬適等合格者十五人。

     丁醜,女真遣使朝貢。

     戊寅,詔三司春冬送戍卒衣,並官給車乘,毋得調發民丁。

     己卯,封邱縣令蘇允元,坐申雨降不實免官。

     壬午,有司上重定合班儀制,升六曹侍郎在給、舍上,郎中在補闕上,員外郎在拾遺上,節度使在六曹侍郎上,中書侍郎下。

    故事,北省官為侍從班,五品押南省四品,八品押南省五品【五】,節度使在諸司三品下【六】,於是改焉。

     丁亥,徙北漢降民於邢、洺州,計口賦以粟。

     唐馮謐表求舒州舊宅及田,詔賜之。

     禁民以火葬。

    (王稱東都事略:詔曰:王者設棺旘之品,建封樹之制,所以厚人倫而一風化也。

    近代以來,率多火葬,甚愆典禮【七】,自今宜禁之。

    ) 是月,詔增官鹽闌入至三十斤,煮鹻至十斤,坐死。

    蠶鹽入城市百斤以上,奏裁。

    又修酒麴之禁。

    凡私造,差定其罪,城郭二十斤,鄉閭三十斤,棄市。

    民敢持私酒入京城五十裡,西京及諸州城二十裡至五鬥,死。

    所定裡數外,有官署沽酒,而私酒入其地一石,棄市。

    (此據本志。

    ) 初,留從效既來稱藩,聞唐主南遷,疑將襲己,頗懼,乃遣其子紹錤重幣往謝,又潛遣使假道吳越入貢。

    紹錤至豫章,而元宗之喪已東歸。

    (元宗,李景也。

    今依資治通鑑法,僭偽諸國,皆即用其本號。

    )紹錤因抵金陵,唐主留之。

    上亦遣使厚賜從效,未至,而從效疽發背死。

    少子紹鎡掌留務,居無何,吳越遣使聘泉州,紹鎡夜召其使與之燕語,統軍使陳洪進誣紹鎡謀叛,欲以其地入吳越,執紹鎡送于唐,推統軍副使張漢思為留後,己為副使【八】。

    (陳洪進,臨淮人,初見開運元年。

    張漢思,亦見開運元年,不著邑裡。

    留從效傳稱從效寢疾,為牙校張漢思、陳洪進所劫,漢思自稱留後,洪進為副。

    而陳洪進傳乃稱從效卒,紹鎡掌留務月餘,洪進乃執紹鎡,推漢思。

    自相矛盾。

    以他書參考,洪進傳得其實,而從效傳誤也。

    從效病當在二年冬,其死在今年春。

    大定錄於三月載從效卒。

    然不知的是何日?十國記年亦不載日。

    ) 夏四月乙未,詔奉使江南者,毋得將其國所用錢過江北。

     禦史中丞洛陽劉溫叟上疏言:「伏見兩京百司,漸乏舊人,多隳故事,雖檢閱具存於往冊,而舉行須在於攸司。

    蓋因年限得官,歸司者例與減選,冬集赴調,授任者尋又出京。

    兼有纔滿初官,不還舊局,但稱前資,用圖免役。

    又有嘗因停任,竊欲歸司,而元敕不該,無由復職。

    遂使在司者失於教習,歷事者難於追還。

    伏望自今諸司職掌,除官勒留及歸司者,如理減外欠三選已下,仍須在司執行公事,及三十月即許赴集。

    如理減外欠三選已上,及在官不成資考者,即準元敕處分。

    若在任停官及在司停職,有經恩後於刑部出給雪牒,卻勒歸司,如無闕員,即令守闕,餘依敕格處分。

    」從之。

    (溫叟,初見開運元年六月,嶽之子也。

    ) 丙申,以前忠正節度使趙贊為彰武節度使。

    贊別受密旨,許便宜從事。

    將至延州,乃前後分置步騎,使緜緜不絕。

    林莽之際,遠見旌旗,所部羌、渾來迎,莫測其數,相視奪氣,莫不畏服。

    贊,延壽之子也。

    (趙贊,初見漢天福十二年。

    ) 戊戌,幸太清觀。

     庚子,西州回鶻阿督等貢方物。

     壬寅,邢州言北漢民四百七十人來降。

     乙巳,皇兄光濟贈中書令,追封邕王。

    皇第五弟贈侍中,追封夔王,賜名光贊。

    故會稽郡夫人賀氏追冊為皇後。

    皇第三妹追封陳國長公主。

    賀氏,開封人。

    公主,宣祖季女,與上同母,未鮼而夭。

     戊申,置鎮州百井寨。

     北漢寇麟州,防禦使楊重勳擊走之。

     定難節度使李彞興遣使貢馬三百匹。

    上方命玉工治帶,親臨視之,召其使問彞興腹圍幾何,使言彞興大腰腹,上曰:「汝帥真福人。

    」遂遣使以帶賜之,彞興感服。

     先是,唐將士降者,其家屬猶在江南。

    五月丁巳朔,詔唐主尋訪發遣。

     甲子,幸相國寺禱雨,遂幸迎春苑宴射。

     乙亥,發潞州民開太行道,通餽運。

     丙子,升青州北海縣為北海軍,仍以內殿直都指揮使楊光美為軍使【九】。

    光美為政簡易,民甚愛之。

    後三年,召還,北海民數百人守闕下乞留,詔諭之,不肯去,笞其為首者,始罷。

    光美,文水人也。

     河北諸州旱,遣中使視之,又命司勳郎中何幼沖等六人,乘傳檢旱苗。

    (幼沖,未見。

    ) 甲申,幸太清觀,又幸相國寺禱雨。

     乙酉,詔撤樂,太官進蔬食。

     詔縣令佐檢察差役【一○】,務底均平。

    或有不當者,許民自相糾舉。

    京百司補吏,須不礙差役,乃聽。

     是月,始大治宮闕,倣西京之制,命韓重贇董其役。

     六月辛卯,詔宿州發廩賑饑民。

     秦州夕陽鎮,古伏羌縣之地也,西北接大藪,材植所出,戎人久擅其利。

    及尚書左丞高防知秦州,因建議置采造務,闢地數百裡,築堡據要害,戍卒三百人,自渭而北則屬諸戎,自渭而南則為吾有,歲獲大木萬本,以給京師。

    於是西戎酋長尚波于帥眾來爭,頗殺傷戍卒。

    防出兵與戰,捕繫其黨四十餘人以聞。

    上不欲邊境生事,癸巳,以樞密使吳廷祚為雄武節度使往代防。

    先一日,謂廷祚曰:「卿久掌樞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