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阮良娣心如蛇蠍 馮婕妤身擋人熊

關燈
永光六年,改元建昭。

    這年冬季,元帝病體大愈,率領後宮妃嫔,親至長楊宮校獵。

    文武百官,一律随駕。

    到了獵場,元帝在場外高坐,左侍傅昭儀,右侍馮婕妤。

    此外六宮美人,統統像肉屏風一樣地圍在後面。

    文官分立兩旁,武将都去射獵。

     鬧了一陣,各獻所獲的飛禽走獸,元帝分别賞賜酒食絹帛。

    餘興未盡,複到虎圈前面,觀看鬥獸。

    傅昭儀與馮婕妤二人,她們與元帝本是行坐不離的,自然随着元帝左右。

    虎圈内的各種野獸,各有鐵籠關住,一經放出,獸與獸鬥,兇猛無比。

    元帝同着傅、馮等人,看了那些猛獸咆哮跳躍,互相蠻觸,有用角鬥的,有用口咬的,有用爪抓的,有用足踢的,真比現在的馬戲還要好看幾倍。

    元帝看得大樂,急命獻上酒來,邊喝邊看。

     正在有趣的當口,陡聞呼嘯一聲,隻見一隻極巨的人熊,跳出虎圈,直向禦座前面奔來。

    那種張牙舞爪的兇相,大有攫人而噬的情狀。

    幸而禦座之前,還有鐵栅擋住,那隻人熊,用爪抓住栅欄就想聳入吃人。

    說時遲,那時快,元帝與一班妃嫔,一見勢已危急,不及呼喚從臣,大家急急往後四散的奔逃。

    那位傅昭儀更是膽小,早已不顧元帝,她卻逃得最快。

    其餘一班妃嫔,也有哭喊的,也有跌倒的,也有失鞋的,也有落帽的,兀像一陣花蝴蝶的各處亂飛,隻顧自己,哪裡還有工夫再管人家。

     獨有馮婕妤卻不慌亂,反而挺身上前,擋住那隻兇巴巴的人熊。

     元帝見了,吓得邊跑邊呵道:“你怎的不逃呀?”說了這句,又連連地跺足道:“馮婕妤今兒一定喂熊了!”說聲未了,幸見幾個武士奮不顧身的,各用武器,把那一隻人熊亂斫亂擊。

     沒有一會,隻聽得那熊幾聲怪叫,方始斃命。

    元帝回頭再看馮婕妤,見她花容未變,依然鎮定如恒。

    忙把她一把拖到身邊問她道:“你可是活得不耐煩了麼?難道不怕它吃你的麼?”馮婕妤答道:“妾聞猛獸攫人,得人而止;妾恐那熊害及聖躬,故而拼了性命,擋住那熊,讓它在吃妾的時候,好使陛下脫身。

    ”元帝聽至此地,不待馮婕妤往下再講,趕忙緊握馮婕妤的玉臂太息道:“愛卿的忠心固屬可嘉,難道忘了朕愛你如命的麼?馮婕妤道:”二害相并,擇其輕者,像妾這般的人,世上很多,失一不足為惜;陛下是系社稷宗廟安危的人,豈可沒人替死?妾聞我們高祖皇帝,軍中危急的時候,曾有紀信化裝替死。

     妾亦食君之祿,哪好專顧自己生命呢?“元帝聽了,心裡一個不忍,居然落下淚來。

    這天回宮之後,即封馮婕妤為昭儀。

    ——昭儀這個官名,是元帝新設的,僅較皇後小了一級。

    ——當時宮裡既有兩位昭儀,傅昭儀受封在前,自然不甚願意;從此對于馮昭儀,差不多像避面的尹、刑兩不相下了。

     馮昭儀既是如此得寵,中書令石顯,最會趨炎附勢,他便力保馮昭儀之弟馮逡,說他如何賢能有為,要請元帝重用。

    元帝即将馮逡召至,原想授他為侍中,誰知馮逡這人,倒是一位有志之士,反把原保人石顯狠狠地奏參一本。

    元帝聽了,盛怒之下,幾乎要将馮逡斬首,幸看乃姊之面,降為郎官。

    石顯見馮逡參他不動,便向廷臣現着得色道:“這個小鼈蛋,這般沒有良心,我倒要看看他乃姊的威風有幾時呢!”大家聽了,都拍他馬屁,反怪馮逡不好。

    石顯又有一個胞姊,名叫石華,因愛郎中甘延壽為人,欲想嫁其為妻;偏偏甘延壽看輕石顯,不願與婚,石顯自然銜之刺骨。

     建昭三年,甘延壽任西域都護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同出西域,襲斬郅支單于,傅首長安,廷臣皆為甘、陳二人請封,石顯單獨反對,因此罷議。

    甘、陳何故襲斬郅支,閱者且聽不佞補叙。

    原來匈奴國從前内讧的時候,幸得馮夫人僚,出來調解,公認呼韓邪為一國之主。

    郅支事後怨漢袒護呼韓邪,拘辱漢使江迺始等,遣使入都求加封号。

    元帝特派衛司馬谷吉持诏前往駁斥。

    郅支大怒,殺死大使谷吉。

    自知負漢,又聞呼韓邪與漢和親地位漸固,恐遭襲擊,正想他徙以避其鋒。

    适有康居國派使迎他,要想與之合兵,共取烏孫,郅支樂得應允,當即引兵西往康居。

    康居王便以其女配與郅支。

    郅支亦以其女配與康居國王,互為翁婿,真是野蠻國的行為。

    元帝既知谷吉被殺,特命甘延壽、陳湯二人出征康居,一仗大勝。

    郅支方欲遁去,已被甘、陳襲殺,并殺死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人,生擒番奴四百十五人,搜得漢使節二柄,及谷吉前時所赉诏書。

     回朝之後,一人之功,幾為石顯所殁。

    後由劉更生挺身力争,元帝恐寒将士之心,始封甘延壽為義成侯,陳湯為關内侯;複追憶馮奉世前破莎車,功與甘、陳相等,亦拟補封侯爵。

     嗣又因奉世已殁,且破滅莎車,是先朝之事,擱起不提。

    不久禦史大夫甘延壽又殁,朝臣多舉馮野王可以升補。

    石顯又來反對道:“馮野王雖然有為,可惜是位國戚;如果重用,天下必說朝廷不公。

    ”元帝聽了,乃以張譚補為禦史大夫。

    當時石顯的權力,比諸從前的霍光,也不相上下了。

    正是:宮中縱有英明主,朝上偏多跋扈臣。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