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觸目煙塵鴉飛雀亂 驚心聲鼓鲽散鹣離

關燈
卻說劉文叔講過這一番話以後,她慌忙還禮答道:“願君早酬大志,恢複漢家基業,掃除惡暴,為萬民造福。

    麗華一弱女子,又以禮教束身,不能為君盡一寸力,殊深自恨!惟望勿以麗華為念,努力前途,則幸甚矣!”劉文叔躬身答道:“多蒙教誨,何敢忘懷?此番起義倘不能得志,願以馬革裹屍,了我畢身志願,如蒙上天垂佑,得伸素志,雖赴湯蹈火,斷不負卿的雅望也!現已四更将盡,不能再稍留戀,仆去矣。

    ”他說罷,忙放步下樓,麗華和明兒也跟着送他出了後園門,麗華執着他的手嗚咽問道:“你們幾時起義?”劉文叔道:“差不多就在這數天之内了。

    ”她嗚咽道:“願君一戰成功,麗華坐候好音便了。

    ”劉文叔道:“但願有如卿言,後會有期,務希珍重。

    ”他說罷,大踏步走了。

     麗華伫望了半天,等看不見他,才怏怏地回樓。

    明兒笑道:“姑娘真好眼力,我看這人,後來一定要發達的,将來姑娘可要做夫人了!”她低着頭也不答話。

     停了一會,天色大亮,明兒對着穿衣鏡,正自梳洗。

    麗華瞥見她穿的妃色羅裙後面,一大段青汁和泥污,她不禁心中大疑,忙問道:“明兒,你羅裙後面,哪裡來的那一段肮髒東西?”明兒聽了這話,忙回頭一看,不禁滿臉绯紅,半晌答不出話來。

    麗華愈加疑惑,加倍問個不祝明兒勉強笑道:“還是昨天晚上在園子裡滑了一跤,跌在青草上面,弄了一大段青汁。

    ”她笑道:“你這話恐怕不對吧,這青汁污呢,既然是昨天弄上的,為什麼昨天晚上我一些兒也沒看見呢?”明兒張口結舌,答不出一句話來,放下梳子,隻是播弄裙帶。

     麗華到了這時,心中反而懊悔起來,暗道:“己不正,就能正人了嗎?這種情形,推測起來,準是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情了。

    但是她也十六七歲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呢?今天如果執意逼她說,她一定是不肯說,反要激起她的怨恨來,一定要來反噬我,那不是糟了嗎?”她暗想了一會子,隻見明兒坐在那裡低着頭,一聲不響。

    她又暗自說道:“同是一樣的女兒家,她不過生長在貧窮人家,到我家來當一個奴婢,其實我自己不是也做下了錯事嗎?在人家說起主子原是占着面子,她們奴婢難道不是人嗎?”她想到這裡,倒反而可憐明兒了,芳心一軟,不覺掉下淚來,明兒見她這樣,自己也覺得傷感,便伏着桌子,也嗚咽起來。

     兩個人默默的一會子,還是麗華先開口向明兒道:“現在不用說了,你做的不正當的事,就是我不好,我如果不為惜才起見,又何能教你如此。

    ”她說到這裡,便咽住哭将起來。

    明兒聽了這些話,心中更是動了感觸,淚如雨下,站起來走到麗華身邊雙膝跪下,叩頭如搗蒜地說道:“奴才知罪,奴才該死,千萬求小姐恕我的罪,我才說呢。

    ”麗華忙用手将明兒拉起,說道:“你隻管說罷,難道我還能怪你嗎?無論如何,總怪我先不正的了。

    ”明兒含羞帶泣地将夜來一回事,細細地說個究竟。

     麗華跌足歎道:“可憐可憐!一個女孩子家,豈能輕易失身與人的?何況這苟且的事情呢!明兒,我雖然做下這件違背人倫的事情,但是我既然看中劉文叔,我向後就誓死無他了。

     太太她不曉得,我也是要去告訴她老人家的。

    但是我現在替你設想,十分可憐可歎,以後千萬不要再蹈前轍才好呢!“明兒哭道:”這也是我們不知禮節的苦楚,蒙姑娘寬恕我,已是感恩不盡了!我又不是禽獸,當真還要去做那些沒臉的事麼?“ 她說道:“能夠這樣還好,隻怕知過不改,那就沒有辦法。

    ” 她們談了一會子,明兒梳好了頭,又将裙子換了,跟着麗華下樓去定省了。

    這也不在話下。

     再說劉文叔回到白水村,見了劉縯、劉仲以及劉良等。

    劉縯問道:“兄弟昨夜敢是又到田上去料理什麼事情的?”劉文叔笑道:“原是為兩個朋友留着不準走,在那裡飲酒彈琴,直鬧了一夜,到此時才回來。

    ” 他剛剛說到這裡,瞥見外面有一匹報馬,飛也似地跑進村來。

    馬上那人直跑得氣急,到了門口滾鞍下馬,大叫“禍事了!禍事了!”劉縯等大吃一驚。

    大家攏近來齊聲問道:“何事這樣的驚慌?”那人大叫道:“宛城李通因為設謀不密,全家被斬,李氏弟兄現已不知去向,宛城的賊兵,現在已向這裡出發。

    趕快預備,馬上就要到眼前了!”劉仲大叫一聲:“氣死我也!叵耐這些不盡的狗頭,膽敢來捋虎須,不把這班賊豬殺盡了,誓不為人!”劉縯、劉文叔等,忙去披挂。

    接着鄧辰帶了一隊鄉勇,擁護着兩輛車子,上面坐着女眷,蜂擁而來。

    劉縯等裹紮停當,提着兵器上馬。

    劉文叔渾身铠甲,腰懸兩口雙股劍,外披大紅兜風,頭戴百勝盔,騎在馬上雄赳赳,氣揚揚地準備厮殺。

    把一班平素笑他沒用的人,吓得人人咋舌,個個搖頭,都道看不出他竟有這樣的膽量!連劉縯等也都暗暗稱奇不置。

    霎時西南方煙塵大起,金鼓震天,劉績知道賊兵已經逼近,忙指揮鄉勇,排隊以待。

    不一刻,賊兵的頭隊已到村前。

    劉縯、劉仲、劉文叔,各自領兵接戰。

     屆時喊殺連天,那一班百姓攜幼扶老,哭聲震天漫地向東北逃難。

    劉縯等混戰多時,隻見賊兵愈來仍多,勢如潮湧,自知寡不敵衆,便向劉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