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妝閣重來留情一笑 幽齋數語默證三生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劉文叔走進書房,靠着桌子坐下,一手托腮,光是追想方才情景,這時他的兩個哥哥,見他這樣,都十分詫異,劉縯道:“他從來沒有過像今朝這樣愁眉苦臉的,敢是受了人家的欺侮了嗎?我們且過去問問看。
” 說着,二人走進書房。
劉仲首先問道:“三弟今天是到哪裡去的?”他坐在桌子旁邊,紋絲不動,竟一個字都沒有聽見。
劉仲問劉縯道:“大哥!你看三弟今朝這個樣兒,一定和誰淘氣的。
如果不是,為何這樣的不瞅不睬?”劉縯點着頭,走到他的身邊,用手在他的肩上一拍,笑道:“三弟!你今天敢是和哪個争吵,這樣氣沖鬥牛的?愚兄等一連問你幾聲,為什麼連一個字都不答我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他正自想得出神,不提防有人猛地将他一拍,他倒是吓得一跳,急收回飛出去的魂靈定睛一看,但見兩個哥哥站在身旁問話,可是他也未曾聽得清楚,隻當是問他田事的呢,忙答道:“瓜田裡的肥料,已經派人布好,豆子田裡的草,已經鋤去,還有麥田裡的潭已動手了,隻有菜子還沒收,别的差不多全沒有事了。
” 劉縯、劉仲聽了他這番所答非所問的話,不禁哈哈大笑。
他見他們笑起來,還隻當是他們聽了自己說的話,贊成的呢,他便高興起來,又說道:“不是我誇一句海口,憑這六百多頃田,我一個人調度,任他們佃戶怎樣的刁鑽,在我的面前,總是掉不過鬼去的。
”他們聽了,更是大笑不止。
劉文叔到了此時,還不曉得他們為的是什麼事發笑的,複又開口說道:“大哥二哥聽了我這番話,敢是有些不對嗎?” 劉縯忙道:“你的話原是正經,有什麼不對呢?”劉文叔忙道:“既然對的,又為何這樣的發笑呢?”劉仲笑道:“我們不是笑的别樣,方才你走進門,我們兩個人就問你幾句,你好像帶了聖旨一樣的,直朝後面走,一聲也不答應我們,我們倒大惑不解,究竟不知你為着什麼事情這樣的生氣?我們又不放心,一直跟你到這裡,大哥先問你,我又問你,總沒有聽見你答應我們一句腔;後來大哥在你肩上拍了一下子,你才開口。
不想你講出這許多驢頭不對馬嘴的話來,我們豈不好笑?” 他聽了這番話,怔怔的半天才開口說道:“我委實沒有聽見你們說什麼呀?”劉縯忙道:“我看你今天在田裡,一定遇着什麼風了;不然,何至這樣的神經錯亂呢?”劉仲道:“不錯,不錯,或者可能碰到什麼怪風,也說不定,趕緊叫人拿姜湯醒醒脾。
”劉縯便要着人去辦姜湯。
他急道:“這不是奇談麼?我又不是生病了,好端端的要吃什麼姜湯呢?”劉仲道:“你用不着嘴強,還是飲一些姜湯的好,你不曉得,這姜湯的功用很大,既可以辟邪去祟,又可以醒脾開胃。
你吃一些,不是很好的嗎?”劉文叔急道:“你們真是無風三尺浪,我一點毛病也沒有,需什麼姜湯蔥汁呢?”劉縯道:“那麼,方才連問你十幾句,也沒有聽見你答一句,這是什麼意思呢?”劉方叔沉思了一會,記得方才想起陰麗華的事,想得出神,所以他們的話一句沒有聽見。
想到這裡,不禁滿面绯紅,低首無語。
劉縯、劉仲見他這樣,更加疑惑,便令人出去辦姜湯。
一會子姜湯燒好,一個小厮捧了進來。
劉縯捧着,走到他身邊說道:“兄弟!你吃一杯姜湯,精神馬上就得清楚。
”劉文叔心中暗笑,也不答話,将姜湯接了過來,輕輕地往地下一潑,笑道:“真個這樣的見神見鬼了。
我方才因為想了一件事情,想得出神,所以你們問我,就沒有在意,你們馬上來亂弄了。
” 劉縯笑道:“既然這樣,便不準你一個人坐在這裡發呆,要随我們一同去談談才好呢。
”劉文叔被他們纏得沒法,隻好答應跟他們一同走到大廳上。
那一班劉縯的朋友,足有四百多人,東西兩個廂房裡,以及花廳正廳上跑來跑去,十分熱鬧。
有的須眉如雪,有的年未弱冠,胖的、瘦的、蠢的、俏的,形形色色,真是個珠覆三千。
劉文叔正眼也不去看他們一下子,懶洋洋的一個人往椅子上一坐,也不和衆人談話,隻是直着雙目呆呆地出神。
劉縯、劉仲,也隻當他是為着田裡什麼事沒有辦妥呢,也不再去理他,各有各的事情去了。
不多時,已到申牌時候,一班廚子,紛紛地到大廳上擺酒搬菜。
一會子安擺停當,那班門下客,一個個不消去請,老老實實地都來就坐。
劉縯、劉仲、劉文叔三個人,和五個年紀大些的老頭子,坐在一張桌子上。
酒未數巡,忽有一個人擲杯于地,掩着面孔,号啕大哭,劉縯忙問道:“李先生!今天何故這樣的悲傷煩惱,莫非下人怠慢先生嗎?如果有什麼不到之處,請直接可以告訴鄙人。
”那人拭淚道:“明公哪裡話來,兄弟在府上,一切承蒙看顧,已是感激不盡,哪裡有什麼不到之處呢?不過我哭的并非别事,因為今天得着一個消息,聽說太皇太後駕崩,故而傷心落淚的。
試看現在亂到什麼程度了,莽賊篡位,自号新皇帝,眼看着要到五年了,不幸太皇太後又崩駕歸西,這是多麼可悲可歎的一件事啊!” 有個老頭子,跷起胡子歎道:“莽賊正式篡位的那一年,差不多是戊辰吧?今年癸酉,卻整整六年了,怎麼說是要到五年呢?” 劉縯皺眉歎道:“在這六年之内,人民受了多
” 說着,二人走進書房。
劉仲首先問道:“三弟今天是到哪裡去的?”他坐在桌子旁邊,紋絲不動,竟一個字都沒有聽見。
劉仲問劉縯道:“大哥!你看三弟今朝這個樣兒,一定和誰淘氣的。
如果不是,為何這樣的不瞅不睬?”劉縯點着頭,走到他的身邊,用手在他的肩上一拍,笑道:“三弟!你今天敢是和哪個争吵,這樣氣沖鬥牛的?愚兄等一連問你幾聲,為什麼連一個字都不答我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他正自想得出神,不提防有人猛地将他一拍,他倒是吓得一跳,急收回飛出去的魂靈定睛一看,但見兩個哥哥站在身旁問話,可是他也未曾聽得清楚,隻當是問他田事的呢,忙答道:“瓜田裡的肥料,已經派人布好,豆子田裡的草,已經鋤去,還有麥田裡的潭已動手了,隻有菜子還沒收,别的差不多全沒有事了。
” 劉縯、劉仲聽了他這番所答非所問的話,不禁哈哈大笑。
他見他們笑起來,還隻當是他們聽了自己說的話,贊成的呢,他便高興起來,又說道:“不是我誇一句海口,憑這六百多頃田,我一個人調度,任他們佃戶怎樣的刁鑽,在我的面前,總是掉不過鬼去的。
”他們聽了,更是大笑不止。
劉文叔到了此時,還不曉得他們為的是什麼事發笑的,複又開口說道:“大哥二哥聽了我這番話,敢是有些不對嗎?” 劉縯忙道:“你的話原是正經,有什麼不對呢?”劉文叔忙道:“既然對的,又為何這樣的發笑呢?”劉仲笑道:“我們不是笑的别樣,方才你走進門,我們兩個人就問你幾句,你好像帶了聖旨一樣的,直朝後面走,一聲也不答應我們,我們倒大惑不解,究竟不知你為着什麼事情這樣的生氣?我們又不放心,一直跟你到這裡,大哥先問你,我又問你,總沒有聽見你答應我們一句腔;後來大哥在你肩上拍了一下子,你才開口。
不想你講出這許多驢頭不對馬嘴的話來,我們豈不好笑?” 他聽了這番話,怔怔的半天才開口說道:“我委實沒有聽見你們說什麼呀?”劉縯忙道:“我看你今天在田裡,一定遇着什麼風了;不然,何至這樣的神經錯亂呢?”劉仲道:“不錯,不錯,或者可能碰到什麼怪風,也說不定,趕緊叫人拿姜湯醒醒脾。
”劉縯便要着人去辦姜湯。
他急道:“這不是奇談麼?我又不是生病了,好端端的要吃什麼姜湯呢?”劉仲道:“你用不着嘴強,還是飲一些姜湯的好,你不曉得,這姜湯的功用很大,既可以辟邪去祟,又可以醒脾開胃。
你吃一些,不是很好的嗎?”劉文叔急道:“你們真是無風三尺浪,我一點毛病也沒有,需什麼姜湯蔥汁呢?”劉縯道:“那麼,方才連問你十幾句,也沒有聽見你答一句,這是什麼意思呢?”劉方叔沉思了一會,記得方才想起陰麗華的事,想得出神,所以他們的話一句沒有聽見。
想到這裡,不禁滿面绯紅,低首無語。
劉縯、劉仲見他這樣,更加疑惑,便令人出去辦姜湯。
一會子姜湯燒好,一個小厮捧了進來。
劉縯捧着,走到他身邊說道:“兄弟!你吃一杯姜湯,精神馬上就得清楚。
”劉文叔心中暗笑,也不答話,将姜湯接了過來,輕輕地往地下一潑,笑道:“真個這樣的見神見鬼了。
我方才因為想了一件事情,想得出神,所以你們問我,就沒有在意,你們馬上來亂弄了。
” 劉縯笑道:“既然這樣,便不準你一個人坐在這裡發呆,要随我們一同去談談才好呢。
”劉文叔被他們纏得沒法,隻好答應跟他們一同走到大廳上。
那一班劉縯的朋友,足有四百多人,東西兩個廂房裡,以及花廳正廳上跑來跑去,十分熱鬧。
有的須眉如雪,有的年未弱冠,胖的、瘦的、蠢的、俏的,形形色色,真是個珠覆三千。
劉文叔正眼也不去看他們一下子,懶洋洋的一個人往椅子上一坐,也不和衆人談話,隻是直着雙目呆呆地出神。
劉縯、劉仲,也隻當他是為着田裡什麼事沒有辦妥呢,也不再去理他,各有各的事情去了。
不多時,已到申牌時候,一班廚子,紛紛地到大廳上擺酒搬菜。
一會子安擺停當,那班門下客,一個個不消去請,老老實實地都來就坐。
劉縯、劉仲、劉文叔三個人,和五個年紀大些的老頭子,坐在一張桌子上。
酒未數巡,忽有一個人擲杯于地,掩着面孔,号啕大哭,劉縯忙問道:“李先生!今天何故這樣的悲傷煩惱,莫非下人怠慢先生嗎?如果有什麼不到之處,請直接可以告訴鄙人。
”那人拭淚道:“明公哪裡話來,兄弟在府上,一切承蒙看顧,已是感激不盡,哪裡有什麼不到之處呢?不過我哭的并非别事,因為今天得着一個消息,聽說太皇太後駕崩,故而傷心落淚的。
試看現在亂到什麼程度了,莽賊篡位,自号新皇帝,眼看着要到五年了,不幸太皇太後又崩駕歸西,這是多麼可悲可歎的一件事啊!” 有個老頭子,跷起胡子歎道:“莽賊正式篡位的那一年,差不多是戊辰吧?今年癸酉,卻整整六年了,怎麼說是要到五年呢?” 劉縯皺眉歎道:“在這六年之内,人民受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