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薛丁山領兵救父 窦仙童擒捉丁山

關燈
适才話言不表。

    再言程咬金帶年少将軍來到自家府中,說:“小将軍姓甚名誰?有何本事來揭此榜文?”丁山說:“老千歲,我乃薛平遼王之子丁山,向年被師父救去練習兵法。

    師父命小将下山,往西涼救君父,同母親妹子一同到此。

    望老千歲奏明殿下,領兵前去征番。

    ”咬金聽了大喜說:“你原來是平遼公之子,可喜。

    待吾二人一同去朝見殿下。

    ”二人上馬,來至午門。

    當駕官奏知,李治殿下升殿。

    程咬金同薛丁山來到金銮,朝見已畢。

    殿下問道:“卿家,何人揭此榜文?”程咬金說:“殿下洪福齊天。

    這小将軍乃元帥之子薛丁山,前來揭榜領兵。

    ”殿下說:“原來是薛卿,平身。

    卿家有何本領領此重任?”丁山奏說:“千歲在上,臣父蒙聖上洪恩,拜将征西,随駕番邦,不料被困鎖陽城。

    聞千歲招賢納士,臣遇仙師傳授仙法,那怕番兵百萬。

    蘇寶同利害?臣此去必要殺卻蘇賊,平定西涼。

    得勝班師,猶如反掌。

    ”殿下擡頭一看,果然相貌不凡,人才出衆,必是大将之材,心中大悅。

    封丁山為二路元帥,就當殿挂印。

    殿下李治親遞三杯禦酒,說:“薛卿領兵前去,一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救了父王龍駕,得勝回來,其功非小。

    ”丁山謝了恩。

    這一首程咬金說:“殿下千歲,救兵如救火,殿下速降旨意,命各府爵主,明日教場點起大隊人馬,連日連夜往西涼救萬歲龍駕要緊。

    ”殿下說:“老王伯,這個自然要緊的。

    ”就降旨意。

    如今各府公爺,回家整備盔甲,殿下回到宮中不表。

     單講薛丁山威威武武回到程府中,咬金設酒餞行,當夜之事不表。

    到了五更天,有各府公爺都是營妝披挂,結束齊整,到教場中聽令。

    丁山頭上戴頂鬧龍束發太歲盔;身披一領索子天王甲;外罩暗龍白花朱雀袍;背插四面描金星龍旗;足穿利水雲鞋,上節裝成烏緞描鳳象戰靴;手端畫杆方天戟;腰間挂下玄武鞭;左邊懸下寶雕弓;右邊袋衣插下三支穿雲箭;坐下一匹駕霧騰雲龍駒馬。

    後面扯一面大纛旗,書着“征西二路大元帥薛”。

    丁山好不威風!來到教場,諸将上前打躬已畢,點清了三十萬人馬,薛丁山命尉遲青山先解糧前行;點羅通為前部先鋒;後隊點程千忠,逢山開路,遇水成橋。

    後面丁山祭過了旗,放炮三聲,擺開隊伍,衆将保住了元帥。

    程咬金也是戎裝甲胄,竟往西番大路而行。

    薛夫人。

    小姐也結束打扮,一同征進。

    盡戴烏金盔,都穿亮銀甲。

    果然馬不停蹄,出了陝西,過了甯夏,人馬出了玉門關。

     前面有座棋盤山,山勢高峻。

    隻聽得山上一聲鑼響,羅通在馬上說:“前面高山必有草寇下來,爾等須要小心。

    ”話聲未絕,山上數千喽羅下山來了。

    沖出一個大王,年紀還少,儀貌堂堂,身長三尺,頭戴高銀盔,身穿熟鐵甲,手執黃金棍。

    他是王禅老祖的徒弟,武藝高強。

    他在山上望去,見唐軍中一員女将,生得齊整不過。

    好色之徒見了金蓮,不覺神魂飄蕩,妄想争來成親。

    便拿了黃金棍,飛奔前來,擋住去路,大叫一聲說:“到我山前過,十個頭,留九個。

    若是沒有買路錢,走你娘的清秋路,快快留下買路錢來。

    若是不肯拿出來,你軍中留下這少年女子,與我做壓寨夫人。

    ”羅通聽了大怒:“好大膽的狗強盜!天兵到此,你出此胡言亂語,”把槍一起,“招槍!”一槍往面門上挑将進來。

    窦一虎是步戰的,把黃金棍往槍上噶啷這一枭,來得利害!羅通這條槍繃轉來了,圈得戰馬來又是一槍,如今一虎棍擡不起了。

    縱跳如飛,槍來棍架,棍去槍迎,二将交鋒三十餘合。

    羅通本事高強,殺得窦一虎渾身是汗,險些被他刺着,把身子一伸,一扭不見了。

    羅通擡頭一看,“阿呀!這也奇了,方才這子正要拿他,為何就不見了?”軍卒看見說:“強徒做戲法的,忽然不見。

    ”羅通心中想到:“未如追上山去搗其巢穴,除此草寇,好讓客商往來。

    ”算計已定,帶領三千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