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三十七 ◎鱗介部九
關燈
小
中
大
狹薄,而長頭,一名刀魚,太湖中饒之。
) 《異苑》曰:蝴蝶變作鮆。
○鲈魚 《後漢書》曰:左慈,字玄放。
曾在曹操坐,操曰:"恨少吳松江鲈魚耳。
"慈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釣于盤中,須臾引一鲈出。
操曰:"一魚不周。
"乃更沉釣,後引出,皆長三尺馀,操使目前脍之。
《世說》曰:張季膺為齊王掾,在洛水,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鲈魚脍,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時人以為枷。
杜寶《大業拾遺錄》曰:六年,吳郡獻松江鲈魚乾脍。
鲈魚肉白如雪,不腥。
所謂金齑玉脍,東南之佳味也。
○鲻魚 《神仙傳》曰:介像與吳王共論,鲻魚為上,乃於殿前作方坎,汲水滿之,并求釣餌、起之,須臾得鲻魚。
王驚喜,乃使脍之。
《異物志》曰:鲻魚,長者六七尺。
《嶺表錄異》曰:跳鯅,乃海味之小魚鯅也,以鹽藏鲻魚兒一斤,不啻千個,生擘點醋下酒,甚有美味。
餘遂問名"跳"之義,則曰:"捕魚者,中春于高處卓望魚犢卻,如陣雲,闊二三百步,厚亦相似者。
既見報,漁師遂将舡争前而迎之。
舡沖魚陣,不施罟網,但魚兒自驚跳入舡,逡巡而滿。
以此為鯅故名之'跳'。
又雲:舡去之時,不可當魚陣擲晷,恐魚多壓沉故也。
即可以知其多矣。
○鳝魚(與〈魚旦〉同,音善。
) 《山海經》曰:大樂之野,夏後啟于此舞九代焉。
女祭、女戚在蒲氨,居兩水間,戚操魚〈魚旦〉(〈魚旦〉,魚屬也。
)祭操俎。
(肉祠也。
) 《汲冢周書·王會》曰:氡人食鳝蛇。
鳝蛇,順食之美。
(東越瓯人也。
比交州蛇特多,為上珍。
) 謝承《後漢書》曰:楊震常客于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
衆人謂之晚貴,而震志愈笃。
後有鹳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鳣者,卿大夫之像也。
數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時年過五十,乃始仕州郡。
《梁書》曰:邵陵脫洶攝南徐州事,遨遊市裡,雜於厮隸。
常問賣〈魚旦〉者曰:"柑史何如?"對者言躁虐,綸怒,令吞〈魚旦〉以死。
百姓惶駭,道路以目。
《淮南子》曰:今鳝之與蛇、蠶之與蠋,狀相類而愛憎異。
(人愛鳝與蠶,畏蛇與蠋,故曰異也。
) 《抱樸子》曰:田地既有自然之鮮,而有荇莖、芩根、土龍之屬化為鳝。
《韓子》曰:鳝似蛇,而漁者取鳝而畏蛇,利之所在,皆為贲、育。
《顔氏家訓》曰:江陵劉氏以賣鳝羹為業。
後生一兒,頭目是鳝,自頸已下方為人耳。
又曰:《後漢書》雲:"鹳雀銜三鳝魚。
"多假借為鳣鲔之鳣,俗之學士因謂為鳣魚。
案:《魏武帝四時食制》:"鳣魚大如五升奁,長一丈"。
郭璞症《爾雅》雲:"鳣長二三丈"。
安有鹳雀能勝其一者?況三頭乎?鳣又純灰色,無文章也。
鳝魚長者不過三尺,大者不過三指,黃色黑文,故都講雲:"蛇鳝,卿大夫服之像也"。
《續漢書》及《搜神記》亦說此事,皆作"鳝"字。
孫卿雲:"鼈鳣鳅。
"及《韓非》、《說苑》皆曰:"鳣似蛇,蠶似蠋"并作"鳣"種,假"鳝"為"鳝",其來久乎? 周處《風土記》曰:陽羨谷,五月以薤蒸〈魚旦〉而食。
凡鳣魚夏出冬蟄,亦以将氣養和實時節也。
徐衷《南方草物狀》曰:白鳣,生溪邊土穴中,長五尺所,大三寸。
裡民刺取細槿二寸,苦酒煮食之,滋味如黃鳝味。
交趾九真有之。
劉敬叔《異苑》曰:盧循以義熙五年自廣州下,泊舡江西,衆多疲死。
事平之後,人往蔡州,見死人發變而為鳝。
今上鎮西參軍與府司馬張逝,瞻湖際有一棺,棺頭有鳝衆。
試令撥看,即是發,亦有未都化者。
一實雲:生以秫渖沐,死則發為〈魚旦〉。
又昔有人食不能無〈魚旦〉,死後改棺,〈魚旦〉滿中。
又曰:會稽石亭埭,有大楓樹,中空。
每雨水,辄滿溢。
有商旅載生〈魚旦〉聊放一頭着孔中,以為狡狯。
後村民鹹謂是神,乃依樹起屋,宰牲祭事未常辍,因遂名〈魚旦〉父廟。
人有祈請,及穢慢,禍福立至。
估客後返,見其如此,即取作臛,於是遂絕。
《太平禦覽》 宋·李昉
) 《異苑》曰:蝴蝶變作鮆。
○鲈魚 《後漢書》曰:左慈,字玄放。
曾在曹操坐,操曰:"恨少吳松江鲈魚耳。
"慈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釣于盤中,須臾引一鲈出。
操曰:"一魚不周。
"乃更沉釣,後引出,皆長三尺馀,操使目前脍之。
《世說》曰:張季膺為齊王掾,在洛水,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鲈魚脍,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時人以為枷。
杜寶《大業拾遺錄》曰:六年,吳郡獻松江鲈魚乾脍。
鲈魚肉白如雪,不腥。
所謂金齑玉脍,東南之佳味也。
○鲻魚 《神仙傳》曰:介像與吳王共論,鲻魚為上,乃於殿前作方坎,汲水滿之,并求釣餌、起之,須臾得鲻魚。
王驚喜,乃使脍之。
《異物志》曰:鲻魚,長者六七尺。
《嶺表錄異》曰:跳鯅,乃海味之小魚鯅也,以鹽藏鲻魚兒一斤,不啻千個,生擘點醋下酒,甚有美味。
餘遂問名"跳"之義,則曰:"捕魚者,中春于高處卓望魚犢卻,如陣雲,闊二三百步,厚亦相似者。
既見報,漁師遂将舡争前而迎之。
舡沖魚陣,不施罟網,但魚兒自驚跳入舡,逡巡而滿。
以此為鯅故名之'跳'。
又雲:舡去之時,不可當魚陣擲晷,恐魚多壓沉故也。
即可以知其多矣。
○鳝魚
) 《山海經》曰:大樂之野,夏後啟于此舞九代焉。
女祭、女戚在蒲氨,居兩水間,戚操魚〈魚旦〉
)祭操俎。
) 《汲冢周書·王會》曰:氡人食鳝蛇。
鳝蛇,順食之美。
比交州蛇特多,為上珍。
) 謝承《後漢書》曰:楊震常客于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
衆人謂之晚貴,而震志愈笃。
後有鹳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鳣者,卿大夫之像也。
數三者,法三台也。
先生自此升矣。
"時年過五十,乃始仕州郡。
《梁書》曰:邵陵脫洶攝南徐州事,遨遊市裡,雜於厮隸。
常問賣〈魚旦〉者曰:"柑史何如?"對者言躁虐,綸怒,令吞〈魚旦〉以死。
百姓惶駭,道路以目。
《淮南子》曰:今鳝之與蛇、蠶之與蠋,狀相類而愛憎異。
) 《抱樸子》曰:田地既有自然之鮮,而有荇莖、芩根、土龍之屬化為鳝。
《韓子》曰:鳝似蛇,而漁者取鳝而畏蛇,利之所在,皆為贲、育。
《顔氏家訓》曰:江陵劉氏以賣鳝羹為業。
後生一兒,頭目是鳝,自頸已下方為人耳。
又曰:《後漢書》雲:"鹳雀銜三鳝魚。
"多假借為鳣鲔之鳣,俗之學士因謂為鳣魚。
案:《魏武帝四時食制》:"鳣魚大如五升奁,長一丈"。
郭璞症《爾雅》雲:"鳣長二三丈"。
安有鹳雀能勝其一者?況三頭乎?鳣又純灰色,無文章也。
鳝魚長者不過三尺,大者不過三指,黃色黑文,故都講雲:"蛇鳝,卿大夫服之像也"。
《續漢書》及《搜神記》亦說此事,皆作"鳝"字。
孫卿雲:"鼈鳣鳅。
"及《韓非》、《說苑》皆曰:"鳣似蛇,蠶似蠋"并作"鳣"種,假"鳝"為"鳝",其來久乎? 周處《風土記》曰:陽羨谷,五月以薤蒸〈魚旦〉而食。
凡鳣魚夏出冬蟄,亦以将氣養和實時節也。
徐衷《南方草物狀》曰:白鳣,生溪邊土穴中,長五尺所,大三寸。
裡民刺取細槿二寸,苦酒煮食之,滋味如黃鳝味。
交趾九真有之。
劉敬叔《異苑》曰:盧循以義熙五年自廣州下,泊舡江西,衆多疲死。
事平之後,人往蔡州,見死人發變而為鳝。
今上鎮西參軍與府司馬張逝,瞻湖際有一棺,棺頭有鳝衆。
試令撥看,即是發,亦有未都化者。
一實雲:生以秫渖沐,死則發為〈魚旦〉。
又昔有人食不能無〈魚旦〉,死後改棺,〈魚旦〉滿中。
又曰:會稽石亭埭,有大楓樹,中空。
每雨水,辄滿溢。
有商旅載生〈魚旦〉聊放一頭着孔中,以為狡狯。
後村民鹹謂是神,乃依樹起屋,宰牲祭事未常辍,因遂名〈魚旦〉父廟。
人有祈請,及穢慢,禍福立至。
估客後返,見其如此,即取作臛,於是遂絕。
《太平禦覽》 宋·李昉